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刷新立法理念 提升立法质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强立法工作.提高立法质量,到2010年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是党中央提出的一项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战略任务。要实现这一宏伟目标,就要适应形势的要求,不断刷新立法理念。  相似文献   

2.
吴邦国作2010年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时表示,按照规划,到2010年我国将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今年是实现这个目标的关键一年。为此,今年要在提高立法质量的前提下,一手抓法律制定,一手抓法律清理,努力在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上迈出决定性步伐。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七大提出,“要坚持科学立法、民主立法.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这对地方立法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立法质量是法的精神、法的作用得以发挥的生命所在。我们要在认真总结我省的地方立法经验中,更加注重立法质量,深入研究新情况、新问题,切实增强地方性法规的针对性、可操作性和实效性,以更好地发挥地方性法规保障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功能作用。  相似文献   

4.
将立法评估“加减乘除”的理念引入到立法后评估中去,真正达到对立法效果进行全面、准确评价,是立法及其施行工作践行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也是确保2010年形成较为完善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5.
《法制与社会》2011,(7):4-4
【据新华网】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所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目前在京发布的《法治蓝皮书:中国法治发展报告(2011)》指出,2010年我国立法工作取得重大进展,2011年,加强立法工作仍然是我国法治发展的重要课题。蓝皮书介绍,2010年是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重要一年,各级立法主体制定、修改了一批重要法律法规,同时立法的公众参与程度不断提高,立法工作更注重规范和监督公权力运行、更注重公民各项权利的保障与实现,以及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6.
《政府法制》2012,(20):11-11
新时期的立法工作务应更加注重扩大公民对立法的有序参与,积极回应公众、市场和社会的立法需求。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要依法扩大公民对立法工作的有序参与。既然法律是公意的载体,是国家为民众提供的“公共物品”,  相似文献   

7.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之后,政府立法在新的基础上面临崭新的形势。这种形势包括四个方面:一是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不断深化,二是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艰巨,三是社会结构急剧变迁,四是资源和环境压力不断加大。面对法律体系形成后对政府立法工作提出的新要求、新任务,政府立法要及时更新政府立法理念、科学编制政府立法规划、注重保证法律实施、切实提高政府立法质量、大力改进政府立法技术和加强政府立法理论研究。  相似文献   

8.
信春鹰 《中国法律》2007,(6):10-11,81-83
在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实施十周年之际,回顾并总结十年来中国立法工作的成就与经验,具有重要意义。 党的十五大确定的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核心,是通过法定程序,汇聚民意,广集民智,以表达人民的意志和利益的规则来治理国家。这是我们党的宗旨和原则的本质要求,是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也是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健康发展的要求。  相似文献   

9.
地方立法权是宪法赋予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的一项重要职权。充分发挥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在立法中的主导作用,对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立法工作,提高立法质量,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更好地发挥立法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引领和推动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阿计 《政府法制》2011,(20):8-10
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就在市场经济立法攻坚克难之时,一个更宏大的立法蓝图已在悄然孕育中。1997年9月,党的十五大确立了"依法治国"的方略,并首次宣布"到2010年形成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立法目标由此发生根本性的飞跃。一年多后的1999年3月,"依法治国"载入宪法修正案。  相似文献   

1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基本形成”——2007年10月出现在中共十七大政治报告中的这一论断,既是对当下中国立法现状的基本评判,也意味着十届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已经完成了既定的五年立法目标。此时,不由人不想起九届全国人大谢幕时的“大考鉴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初步形成。”言犹在耳,时光已倏然走过五年。从“初步形成”到“基本形成”,为中国社会究竟带来了什么?仅仅两个字的变动,包含了多少丰富的内涵?又发生了多少深刻的变迁?这是书写中国当代法治史无法绕开的一段关键时期。在十届全国人大即将淡出历史舞台、新一届人大接班之际,我们试图穿越时光隧道,重返历史现场,追忆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掬起那些回味无穷的碎片,清点五年时光所留下的立法财富,并捕捉立法百态背后的精神脉象。我们以这样的方式,纪念这个不平凡的立法时代,并向创造这一切的立法机关、立法者以及所有公民致敬!  相似文献   

12.
日前,新华社发文称,2010年,是实现立法工作总体目标的关键之年。纳入立法计划之中的一批法律相继出台,成为中国法律体系大厦搭建的最后一批“支架”。截至目前,中国现行有效的法律已经有230多部,国务院行政法规700多部,地方性法规近9000部。如此众多的法律,基本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相似文献   

13.
阿计 《江淮法治》2008,(8):6-10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基本形成”——-2007年10月出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的这一论断,既是对当下中国立法现状的基本评判,也意味着十届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已经完成了既定的五年立法目标。  相似文献   

14.
带着一个个丰硕的立法成果,省人大常委会即将结束2011年的立法工作,踏上2012年新的征程。回望2011.是“十二五”规划开局之年。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后的第一年,一年来,省人大常委会始终高度重视立法工作,在科学发展观的主旋律下.坚持以提高立法质量为重点,围绕科学立法、民主立法,谱写了一篇篇华美的乐章。  相似文献   

15.
《中国司法》2012,(1):5-5
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要求更高,难度更大,任务更艰巨,我国的立法工作应当从数量型立法向质量型立法转变。不仅要考察立法数量的GDP,更要关注立法的质量和实效;不仅要有不计其数的纸面上的法律规范,更要有能够真正发挥作用的现实中的法治功能。  相似文献   

16.
阿计 《政府法制》2008,(7):14-17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基本形成”——2007年10月出现在中共十七大政治报告中的这一论断.既是对当下中国立法现状的基本评判.也意味着十届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已经完成了既定的五年立法目标. 此时.不由使人想起九届全国人大谢幕时的“大考鉴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初步形成”言犹在耳.时光已倏然走过五年。 从“初步形成”到“基本形成”.为中国社会究竟带来了什么?仅仅两个字的变动。包含了多少丰富的内涵?又发生了多少深刻的变迁?这是书写中国当代法治史无法绕开的一段关键时期。 在新一届人大接班之际.我们试图穿越时间隧道,重返历史现场,追忆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掬起那些回味无穷的碎片,清点五年时光所留下的立法财富.捕捉立法背后的精神脉象。  相似文献   

17.
十八大报告针对人大工作提出了"一个坚持、三个加强、三项措施"新的更高、更细、更严要求。比如,报告明确指出,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以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为根本,以增强党和国家活力、调动人民积极性为目标,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八大报告把"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和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作为重要部分进行了阐述。报告指出,"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以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为根本,以增强党和国家活力、调动人民积极性为目标,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报告强调,"要支持和保证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国家权力。支持人大及其常委会充分发挥  相似文献   

19.
2009年12月2日。中共秦皇岛市委召开市委人大工作会议,系统总结了秦皇岛市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设和人大工作所取得的成绩和经验,认真分析了人大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新情况,研究部署了今后一段时间的人大工作。会议作出了《中共秦皇岛市委关于加强和改进人大工作的决定》,以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开创人大工作新局面为主线。从四个方面,明确提出了进一步加强人大工作的基本思路、目标任务和具体举措,具有很强的指导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引起了全市各方面,特别是各级人大代表和人大工作人员的强烈反响。  相似文献   

20.
陈丽评 《政府法制》2009,(11):12-13
“到2010年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是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组成以后的立法工作目标。要如期实现这一目标,今年的立法工作十分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