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自1936年在陕北结识毛泽东、周恩来后,斯诺便成为中共领袖与美国联系的一条渠道,从而为后来中美关系的改善作出了特殊的贡献。本文把斯诺对中美关系的影响分为三个时期,一是新中国成立以前,斯诺凭借《西行漫记》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通过这部著作的广泛传播使中美关系产生了深刻变化。这本书对美国认识中国  相似文献   

2.
20世纪30年代中期,一名高鼻子、蓝眼睛的“洋鬼子”闯进当时的“红色禁地”延安,进行了几个月的调查,写出了轰动世界的《红星照耀中国》(又名《西行漫记》)。1939年,他再次访问陕北时,毛泽东  相似文献   

3.
埃德加·斯诺是第一个积极宣传中国共产党的抗日主张、为建立统一战线和对外友好关系工作铺路的美国人。他在1936年7月至IO月访问陕北以后写的《西行漫记》在中国几乎家喻户晓,对世界了解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对于这段中外友好交往史上的佳话,人们已经作了很多叙述和评论。笔者依据见到的档案材料,对有关斯诺访问陕北的若干重要史实作一点补充和说明。斯诺前往陕北前曾向中共中央提出一个问题单子人们已经知道,早在1936年3月,斯诺同马海德医生一道,经过董健吾牧师的安排,从上海到达西安,大约在3月ZO日同刘鼎…  相似文献   

4.
孟红 《世纪风采》2009,(7):25-26
1963年10月以前,斯诺多次来信申请访华。在周恩来的亲自指示和过问之下,斯诺访华的愿望又一次得到实现。1964年10月18日,斯诺以法国《新直言》周刊记者的身份再次踏上中国的土地。  相似文献   

5.
黄华 《共产党人》2006,(22):51-53
1936年6月中旬,一天,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秘密地告诉我,中共中央已答应他的请求,同意他去陕北苏维埃地区参观访问。他虽然会说一些中国话,但还不怎么行.问我愿不愿意陪他去陕北采访,帮他做翻译工作。我不假思索,立即高兴地一口答应了。当时我已是燕京大学四年级的学生了,去陕北就不能参加毕业考试,就拿不到毕业文凭了。但是有机会去陕北参加革命队伍,那张大学文凭对我来说已经无所谓了。  相似文献   

6.
提起埃德加·斯诺,许多人都知道他写过一部轰动世界的扛鼎之作《西行漫记》,但是很少有人知道,斯诺的这部书还融聚了一个中国青年的心血,这个中国青年就是黄华。从学生时代起,黄华就与斯诺相识、相交,并在“一二·九运动”中结下了深厚的友谊。随着岁月的流逝,他们之间的友谊与日俱增,历久弥深。斯诺亲切地称黄华是他身边的中国朋友。  相似文献   

7.
1905年,斯诺出生在美国堪萨斯城。1928年来到上海,此后有门年未曾离开中国。他曾任上海《密勒氏评论报》助理编辑,后兼任纽约《太阳报》和伦敦《每日先驱》报的特约通讯员。1930年曾到东北三省和内蒙古、台湾等地采访,后任燕京大学新闻系教授。1936年他揣着宋庆龄的介绍信,冒着生命危险访问了陕甘宁边区,1937年7月完成《西行漫记》,10月由伦敦戈兰茨公司首次出版。这是有关中国共产党情况的最早最详尽的报道,从而打破了国民党的长年封锁。1941年因对“皖南事变”作了如实报导,被国民党反动派打击、被迫离开中国。1942年至1943年间…  相似文献   

8.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曾出现过一场遍及18省区的工业合作化运动(简称“工合”运动)。这是一场经济救亡运动,它以工业生产为目标,采取合作化的方式,组织民众开展生产自救,对于克服经济困难,保证抗战的顺利进行,发挥过积极的作用,当时曾被誉为“经济国防线”。美国著名的进步记者和作家、中国人民真挚的朋友埃德加·斯诺和他的前妻海伦·斯诺曾积极倡议、发起、促成“工合”的兴办,并热情撰文,向国际社会宣传、报道“工合”的事迹和精神,以寻求国际的援助,对“工合”运动的蓬勃开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相似文献   

9.
斯诺与黄华     
王永华 《湘潮》2011,(4):19-22
斯诺与黄华,一位是撰写《西行漫记》的著名美国记者,一位是担任过国务院副总理的杰出外交家。两个异国人在几十年的交往中,经历了从一二九运动到中美关系的解冻等重大历史事件,见证了中共从延安走向全国、融人世界的历史.  相似文献   

10.
中美关系的积极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总体上说,中美关系已经进入一个相对稳定、成熟的阶段,中美对彼此的认识日趋成熟。尽管中美存在着分歧与摩擦,中美双方的合作仍在不断扩大。2005年的中美关系总体上说是稳定发展的一年,2006年两国有望继续保持总体良好的合作与互动关系。近年来,特别是2005年,中国成为美国媒体学术界和公众最为关注的国家之一。媒体对中国的报道和评论大幅增加。2005年初,美国各大新闻媒体纷纷推出“中国专刊”,确立了“中国崛起”的热门议题。学术界就如何应对崛起的中国一题展开了新的一场对华政策大辩论,“中国威胁论”“中国机遇论”,众说纷纭。越来越…  相似文献   

11.
1972年2月,关闭20多年的中美关系的大门打开了。此后,邓小平把发展中美关系的重要意义提到新的高度,坚持不懈地加强这一方面的工作,除了身体力行,亲自参与各个领域的中美关系活动,前后几十次会见美国领导人和其他美国朋友,还深谋远虑,发表真知灼见,指导中美关系工作的开展,为改善和发展中美关系作出了重大的历史贡献。  相似文献   

12.
正《中国新闻周刊》6月17日刊登外交部前副部长傅莹的万字长文《新冠疫情后的中美关系》。文章说,未来中美是否会陷入零和对抗、抑或实现"竞合"关系,关键要看两国能否客观判断对方的实力与意图,进而能否找到彼此目标相容的空间。  相似文献   

13.
斯诺积极支持和热情报道了一二九运动,为这场运动的发起和影响的扩大做出了重要贡献.同时,一二九运动的经历又深刻地影响了斯诺,成为他一生中的重要里程碑.斯诺自始至终地介入了一二九运动.早在发动之前,学生领袖曾多次找斯诺商量,斯诺建议"运动发起时间最迟不超过10号".还答应发动其他西方记者去现场采访,详细报道.斯诺的建议与中共北平地下党组织后来给学生们的指示不谋而合.  相似文献   

14.
中美关系影响中国国家战略目标的实现方式和程度由于种种原因,中美关系已经平静了一段时间,这期间双方的经贸关系持续较快地扩大,特别是政治关系有了较长时间的基本稳定。这给了我们一个难  相似文献   

15.
中华人民共和国与美国交恶达20余年之久,这期间,能被视为毛泽东的好朋友的美国人寥若晨星.然而,身为美国记者的斯诺却从30年代开始就一直被看作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忠诚的朋友.斯诺能有这份殊荣,不能不说是得益于其几度极具传奇色彩的中国行.初到保安,毛泽东与他一见如故1928年,年轻的美国记者斯诺来到中国.转眼间到了1935年底,时值中央红军长征到达陕北,由于国民党对中国共产党的长期包围封锁,红色根据地在外界看来,是一个非常神秘的地方.随着红军长  相似文献   

16.
斯诺的视角     
正埃德加·斯诺,一位在世界新闻史上留下浓墨重彩一笔的西方记者,一位至死都宣称"我热爱中国"的国际友人。今天,我们再次翻开他的著作,回望他在中国的足迹,仍然启示颇多。1928年,年仅23岁的斯诺挎上一部旧柯达相机,作为临时船员,踏上寻找"东方的魅力"的冒险之旅。他到达上海,投奔校友密勒,随后便开始了他的在华记者生涯。人生有如河流,说不定就在哪  相似文献   

17.
斯诺的殊荣     
1960年,斯诺冲破美国当局设置的重重障碍,实现了重访中国的愿望。9月30日,周恩来特意抽出一天时间,陪斯诺同游新近峻工的密云水库。 1964年10月,斯诺第二次访问了新中国。 轿车把斯诺从北京饭店接到了中南海西花厅。周恩来接见了他。  相似文献   

18.
19.
怎样看待中美关系的新变化?趁亚太经济合作组织召开非正式首脑会议之机,应美国总统克林顿的邀请,国家主席江泽民前往西雅图,同克林顿举行了正式会晤,这是中美关系的重大事件,它标志着中美关系改善的新开端。从1989年那场政治风波之后,美国等西方国家对我采取制...  相似文献   

20.
斯诺中国报道对美国政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斯诺中国报道在美国刊登发表和出版发行经历了3个历史阶段,斯诺中国报道对美国政要的影响也经历了一个“肯定———否定———肯定”的过程。总的来看,斯诺对中国的报道是及时和准确的,对美国认识中国产生了重要影响,也为促进中美关系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