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古典时期的知识和思想是在贬抑女性的基础上形成的.为防止女性扰乱社会人伦秩序,古典伦理对女性行动设置了种种障碍,隔离其与男性的交往.男女有别的分界,使女性情爱向自我和同性发展.  相似文献   

2.
文章把“女性课程”区分为“女生课程”、“女性学课程”以及“女生女性学课程”,从性别社会学的视角并借鉴国外的经验对它们各自在学校课程体系中的地位进行考察。  相似文献   

3.
发展女性学--高等教育现代化的必然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通过对高等院校开设女性学课程意义的分析,阐述了高等院校开设女性学课程,开展女性教育的必要性和迫切性。在总结该校女性学教育教学实践的基础上,探讨了高等院校开设女性学课程及推进女性学学科建设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4.
春秋时期,具有封建父权强迫性质的“守节”观念并未形成,却有女性在言辞中传递着非常明显的“守节”意识.春秋女性因此在贞节史中主动添加了浓重的一笔.在春秋复杂的婚姻环境与政治格局中,“守节”表面看来是春秋女性的自我禁锢,实则体现了她们的生存智慧,是她们的一种自我保护方式.考察春秋女性的“守节”观念及其情感、心智,可以丰富对“守节”文化的认识.  相似文献   

5.
女性人类学就是将女性主义研究理论与人类学研究有机地结合起来,以弥补传统人类学研究和女性主义研究理论的不足和偏颇.同时,女性人类学不局限于对女性的研究,其研究范围是也包括男性在内的社会性别研究、性别关系研究,力图建立一种由女性视角和男性视角交错共视的人文视野.本文简明介绍了女性人类学的发展及学科特点、研究方法,对女性人类学在中国的本土化实践进行了尝试性的探讨.  相似文献   

6.
农村产业结构演变对农村女性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随着经济结构转型和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农村经济活动的参与主体出现明显的性别分化,农村妇女成为农业生产的主体.理论和实践表明,在市场利益的驱动下,经济发展往往并不必然导致弱势群体的最终受益.面对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还将继续调整这一必然趋势,农村女性如何提高适应能力,发挥农业生产的主体作用已成为理论研究和政策建设无法回避的问题.本文试图通过广东农村产业结构演变和农村女性适应能力的实证考察,揭示影响农村女性适应能力的有关因素,据此,对如何提高农村女性的适应能力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本文论及的五四女作家群是一个具有代表性的现代知识女性群体,她们在创作中表现的现代女性自我建构的过程和特征,对于今天女性主体意识的确立仍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清末是中国文学从传统向现代转型的一个重要阶段。以新小说和新女性为重点的文化诉求,使得这一时期成为文学中现代女性形象开始形成的关键时期。清末小说中女性形象的建构,在性别革命的意义上,不管是民族解放还是个人解放,都有多层面的反映,20世纪女性的问题在清末几乎已经被悉数提出。而清末文化失调的语境,造成现实的女性和想象的女性之间的距离,形成了清末小说中女性形象的张力。  相似文献   

9.
徐剑 《前沿》2005,(9):266-268
在浩如烟海的熟语中,有关女性的熟语数量繁多,丰富多彩。上至老婆婆下至小姑娘,从秦朝的孟姜女到《红楼梦》里的林黛玉,其中有对女性的赞美,也有对女性的贬损等等。从这些有关女性的熟语中我们可以看出,自古以来人们对女性的看法与评价都是在矛盾中发展变化的。一方面,人们赞美女性的花容月貌,称颂女性的高尚品格,讴歌女性的伟大精神;另一方面,那些所谓社会生活的主宰者又给女性带上沉重的枷锁,对她们的行为甚至思想加以规范管教,将女性纳入既定的道德标准框架内。这种矛盾的心理体现在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渗透到社会的每一个家庭细胞,久而久之,形成并流传于民间的熟语中也体现出这种深深的矛盾。  相似文献   

10.
孙晓天 《青年论坛》2009,(3):138-141
世界艺术史上的女性艺术家及其作品和男性艺术家笔下的女性往往被排斥在真正意义上的崇高之外,她们既不能成为朗吉努斯所说的:“伟大心灵的回声”,也不能代表康德所认为的:“无法把握的同时也无法与之较量的无限形式”。在此情境之下,“女性”艺术和“女性”艺术家若想摆脱“女性”这个充满歧视意味的语汇,成为艺术和艺术家,则必须在“躲避崇高”的时代语境中“重建崇高”,用自己的语言和自己的视角来审视自身的特点和价值,批判不公正的两性关系,促进形成一种更为和谐的社会关系。  相似文献   

11.
中国电影的女性母题及其现代意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民身份的转变是中国社会现代转型的重要环节.本文着力探讨了中国电影所表现的这一身份转变,以及在这一转变中女性角色、女性精神气质的变化,试图揭示中国现代化与女性角色、女性精神气质嬗变的内在关联:女性是中国社会现代转型的中心感应区.  相似文献   

12.
周菁  聂君如 《前沿》2013,(2):169-171
女性自拍在中西方的摄影界和摄影批评界都受到重视.受数字技术的普及和女性观念变化的影响,当代中国女性自拍摄影在一批有个性和想法的艺术家引领下蓬勃发展.当下,随着网络等新媒介的介入,又使得当下女性自拍实践呈现全民写真的新景观.本文梳理并反思1989年至今的当代中国女性自拍实践,希冀探究当代女性自拍摄影这种创作体裁的视觉形式和心理机制.  相似文献   

13.
女性分配正义问题是女性生存论域中的重要问题,是女性获得平等的社会权和政治权的基础,无论就历史还是现实而言,它都是人类文化史和制度史上的重大理论和实践课题。马克思、罗尔斯、诺奇克、当代女性主义、阿玛蒂亚·森等就该问题提供了各自的理论思考和基本视点。以此为基础,我们对建国以来中国女性分配正义的制度基础和实践变迁进行了初步探索,以此说明女性分配正义论域在现代中国社会转型中的一些基础问题及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4.
儒学在汉代取得一尊地位,深刻影响着汉代社会,引发了明经入仕的学术风尚。汉代儒学主流化过程中,随之而起的游学、明经入仕,以及"明经行修"等社会风尚同样对女性产生了显著影响。汉代女性通过多种方式,参与到明经入仕的潮流中,表现出对儒学的特别偏好和积极参与。从文化层面看,汉代女性对儒学的刻意追求,反映了汉代儒家文化的普及化、学术文化的功利化,是女性对儒家文化入世情怀的认同和实践。  相似文献   

15.
台湾曾经是一个移民社会,但在以往台湾移民史的研究中,有关女性移民的研究一直是一个薄弱的环节.本文从清代实行禁止赴台者携眷政策的概况、官方查获"偷渡"案中的女性移民、族谱资料中的女性移民、女性移民与清代台湾人口性比例的分析等几个方面入手,对清代大陆向台湾移民中的女性移民问题进行探讨,提出了自己的一些见解.  相似文献   

16.
王东明 《理论月刊》2005,(8):127-128,132
"十七年"女性小说包涵"女性与战争"、"女性与家庭社会"女性与母性"、"女性与爱情"四个主题,在各主题范围内可以看到女性意识或潜或隐的存在,以及女性作家对自我的执着追寻.  相似文献   

17.
也许是巧合,中国第一部电视剧《一口菜饼子》的主人公都是女性:饿死的母亲、辞严义正的姐姐和奢侈忘本的妹妹。女性情感丰富细腻,她们在电视剧中的形象是  相似文献   

18.
德国女性争取政治权利的斗争从一开始就面临着并不宽容的政治、文化环境。经过100多年的发展,德国女性在两次世界大战、魏玛共和国时期、纳粹专政时期以及40年的两德分裂中不断争取政治参与的权利。两德统一后,德国的联邦制度、混合选举制度和政党制度都为女性政治参与提供了广阔的政治实践平台。德国历史经验说明,女性政治参与是一个自然的历史进程,也是与民主发展、女性观念变化、社会生产方式变化相一致的现实过程,女性政治权利的进一步发展要依赖于这些条件的进一步变化。  相似文献   

19.
女性在性别关系中以及青年在代际关系中同等地作为"他者"所处的本体论地位,性沟与代沟中存在的身份认同差异以及由此而提出的超越父权制的政治诉求与解放意识使得女性研究与青年研究可以达成类同的理论批判结构,并形成共同的政治实践意识。相比较而言,女性研究发展了更成熟的研究范式,形成了更系统的性别分析方法与理论批判意识,这些分析方法与批判意识对青年研究都构成一种本体论和认识论上的哲学方法论启示,并从政治哲学的视角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0.
中国当代妇女可以说是生逢盛世,党和政府为女性从政,施展才华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和外部条件。特别是近几年来,更加注重对女干部的培养和选拔。女性领导有其自身特有的性别魅力,人格魅力,并具有在这些魅力基础上融合形成的女性领导特有的领导魅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