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期,浙江省海宁市司法局创办的“微博公文”在第七届亚洲政府信息化年度大奖“未来政府奖”颁奖晚会上荣获了年度政府转型奖。  相似文献   

2.
马怀德  林华 《中国法律》2011,(3):24-27,85-90
由中国政法大学法治政府研究院发起设立的“中国法治政府奖”自2010年3月12日正式启动,至2011年1月15日举行评选暨颁奖典礼并最终评选出8个“中国法治政府奖”和7个“中国法治政府奖提名奖”。  相似文献   

3.
《中国律师》2013,(2):47-47
“岳成律师事务所再设500万元奖教、奖学金捐赠仪式暨建所20周年庆典”于2013年1月12日在京隆重举行,来自政府机关、顾问单位、新闻媒体等社会各界人士1000余人参加了本次活动。活动中,岳成所宣布:为庆祝建所20周年,将再捐500万元,在各大学法学院设立奖教、奖学金,捐资助学、回报社会。  相似文献   

4.
陈延平 《法制与社会》2011,(18):140-141
2004年3月,国务院颁布了《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提出了10年建设法治政府的目标。那么,什么是法治政府呢?法治政府就是政府从决策到执行,包括监督的整个过程都纳入法制化轨道,权利与责任紧密相联,集阳光政府,有限政府,诚信政府,责任政府于一身,并用法律加以固定的政府。  相似文献   

5.
加入世贸组织,面临最大挑战的将是我国政府。政府形象建设十分重要,入世后政府必需改变执政方式,即由全能的政府转变为有限的政府,由神秘的政府转变为透明的政府,由“任性”政府转变为诚信政府,由权力政府转变为责任政府,由公文旅行的政府转变为高效的程序政府,由带有某些倾向的政府转变为公正的政府,由人治型政府转变为法治型政府。因此,要与时俱进强化政府形象建设。  相似文献   

6.
郑袭 《法制与社会》2011,(34):147-147,149
法治政府作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重要目标,要求我们的政府改革和发展要从有限政府、责任政府和服务政府三个方面开展。对政府机构及其人员的约束是有限政府和责任政府的有机结合,是法治政府建设的重要前提之一。  相似文献   

7.
有限政府理论源于古典自由主义传统,经过洛克、孟德斯鸠、潘恩,以及布坎南等思想家的发展与完善及现实社会实践的不断推动,逐渐成为一种流行的政府理论。但是,有限政府理论在理论建构和实际运用中存在诸多局限,有效政府是当前中国政府改革的方向。  相似文献   

8.
《行政法制》2006,(1):52-53
2005年12月2日,湖北省人事厅和湖北省政府法制办公室以鄂人公奖[2005]40号文,对全省在政府法制工作方面做出显著成绩的81位先进个人和44个先进单位进行表彰,这是十年来的第一次,因而备受关注,影响很大,本刊将陆续刊登有关重点单位和个人的先进事迹。  相似文献   

9.
电子政府与政府管理创新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王吕 《行政与法》2003,(2):27-28
目前,我国各级政府都在努力建设电子政府。建立电子政府的实质不是信息技术的应用,而是一次深刻的政府管理变革和创新。建设电子政府,将使“民本位”的民主理念取代“官本位”的官僚思想,“平面化”的分权制取代“金字塔式”的集权制,以服务社会为重心的政府管理职能取代以推行政令为重心政府管理职能,公众参与和专家辅助决策取代暗箱操作和领导拍板,精简机构和高素质公务员取代臃肿机构和低素质公务员。  相似文献   

10.
郭蕾 《政法学刊》2008,25(6):5-9
在市场经济体制中,政府权力对经济运行的干预不能泛化,且政府权力不应介入市场功能的有效边界内。在对政府及工作人员权力“软约束”无效的条件下,必须引入宪政框架对政府权力予以约束。这既是宪政国家内在的本质规定.又是我国政府权力运行的现实要求。针对我国政府权力制约面临的现实障碍与宪政困境,必须从政府权力法制化、重构三权关系运行等方面入手,建立有针对性的政府权力制约机制。  相似文献   

11.
政府形象的好坏反映了政府的执政能力,政府作为行政体制改革的推动者和承载者,其言行直接影响政府的公信力、凝聚力、号召力,在当代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的过程中,公众作为行政体制改革的最终承担者,其心目中的政府形象是改革成效最有力的评价,如何认识政府形象与政府行政体制改革间的内在关系,对深化我国行政体制改革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施雪华 《中国监察》2009,(10):43-43
近年来,各地区、各部门把推行行政问责制度作为建设服务政府、责任政府、法治政府和廉洁政府的重要措施,进行了积极探索。  相似文献   

13.
从山西疫苗事件看公共事件中政府的公信力危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晓帆 《法制与社会》2010,(11):151-152
政府公信力是一个政府赢得民众支持并顺利实现政府职能的基础,是社会成员对政府的认可程度。政府作为一个为社会成员提供普遍服务的组织,其公信力通过履行各种职责和为公众服务的态度中体现出来。目前在公共事件中各级政府的公信力正面临巨大的挑战,如何维护政府形象,提升公信力成为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4.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整个社会始终处于深刻转型和快速发展之中,不仅基本实现了从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经济转型,而且逐步实现了从全能政府、管制政府向有限政府、服务政府的政府转型。  相似文献   

15.
顾潇华  黄钰  尹笑迪 《法制与社会》2011,(34):187-188,210
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政府网站越来越凸显其重要性。我国政府网站的建设还处于探索阶段,还有许多的不足。其中,县级政府网站在信息服务方面也会存在一些问题。作者通过依次打开唐山人个县的政府网站,调查其政府信息更新情况、政府机构职能公开情况、领导信息情况、政策法规的公开情况,财政信息的公开情况、年度工作报告的公开情况和突发公共事件公开情况。得到数据后,分析出我国县级政府网站信息服务现状,针对存在问题提出相应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6.
孙华琪 《法制与社会》2011,(24):147-148
随着社会市场的不断发展与进步,越来越多的社会公共问题暴露出来,使得公民的质疑声越演越烈,政府的权威性受到了挑战,在这种大趋势下政府除了做好日常工作的同时,所承担的责任也会越来越重,而建立一个负责任和有效率的政府,也已成为社会这个背景下的普遍共识和强烈诉求。因此可以说,建构责任政府是我国政府管理的方向,是当今社会对政府运转机制提出的最基本要求,也是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目标。  相似文献   

17.
一、政府倍用及其社会意义 政府,是指国家权力的执行机关,即国家行政机关。政府信用就是国家行政机关的信用,是社会组织、民众对政府信誉的一种主观评价或价值判断,它是政府行政行为所产生的信誉和形象在社会组织和民众中所形成的一种心理反映。它既包括民众对政府整体形象的认识、情感、态度、情绪、必趣、期望和信念等,也体现为民众自愿地配合政府行政,减少政府的公共管理成本,以提高公共行政效率。政府信用具有以下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18.
论在政府绩效评估中引进多元评估主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丹 《行政与法》2008,(3):14-16
政府绩效评估中引进多元评估主体具有重大意义,它增加了公众和专家的参与,并能促使政府从传统的管制型政府向服务型、责任型和回应型政府的转变。目前的政府绩效评估虽然实行的也是多元评估主体体系,但存在着主体缺位和错位、独立性不够以及主体间的权重比例不够科学等问题。应该在评估主体中进一步增加公众和专家的评估比重,并由第三部门主导政府绩效评估工作,加强信息公开与透明,建立科学的绩效信息系统,以提高政府绩效评估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9.
《中国监察》2010,(5):38-39
“制度加科技”,就是以建立服务政府、责任政府、法治政府、廉洁政府为出发点,以预防腐败为目的,以制度建设为保证,以健全权力制约机制为关键,以科技手段为支撑的一整套工作思路和实践措施。  相似文献   

20.
8月27日,国务院召开全国依法行政工作会议,对依法行政、推进法治政府建设作出新的部署。贯彻会议精神,我想必须抓住几个关键的着力点,使政府做到责任型政府、服务型政府与效能型政府“三位一体”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