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司法实践中存在许多法律无具体明确规范规定的案件,即存在法律漏洞的案件。当案件出现法律漏洞时,法官应行使法律所赋予的自由裁量权予以补充。当适用诚实信用原则和公平正义原则出现两种截然相反的结果时,应该优先适用诚实信用原则。法官在裁量案件时,应该依据社会上普遍认可的伦理、价值、规范及公平正义之观念进行衡量。  相似文献   

2.
司法实践中存在许多法律无具体明确规范规定的案件,即存在法律漏洞的案件.当案件出现法律漏洞时,法官应行使法律所赋予的自由裁量权予以补充.当适用诚实信用原则和公平正义原则出现两种截然相反的结果时,应该优先适用诚实信用原则.法官在裁量案件时,应该依据社会上普遍认可的伦理、价值、规范及公平正义之观念进行衡量.  相似文献   

3.
在是否救助老人问题上的道德沦丧,与法律的价值取向、法官的判定结论有着直接的联系。人们赖以为行为准则的不外乎是道德和法律,要使得公众勇于、敢于、乐于救助他人于危难之中,单纯道德的倡导肯定是苍白无力的,其有赖于法律的支持。司法机关在证据清晰明了时,应采用"谁主张谁举证"的民事诉讼证据原则;在证据模糊不明时,应由法院作为证据调查的主体;在证据出现瑕疵时,应坚持"无罪推定"的证据采信原则。  相似文献   

4.
行政诱惑调查活动广泛存在于公安、工商、城管等行政执法领域,但是立法上对此几无规定,在行政执法实践中引发了一些混乱和质疑。应该对行政诱惑调查理论和实践的价值属性,及其与行政法基本原则的自洽性和法理正当性进行分析,指出行政诱惑调查存在的问题和风险,提出法律规制建议。  相似文献   

5.
在司法审判过程中 ,明文规定在法律文本中的法律原则在个案审判中具有可诉性。第一 ,法律文本中的法律原则规定对整个法律体系具有的统帅作用也应该体现在个案审判时对具体规则适用的检验上。第二 ,法律原则能更好体现法律的精神从而弥补具体条款的不足。第三 ,明文规定在法律文本中的法律原则不是法律文本中多余的内容 ,仅规定在条文上而不适用在案件中无异于使法律原则的规定成为虚设。第四 ,在个案中 ,法律原则具体化为特定的法律规范后 ,具有明确的内容 ,操作性问题并不成为其适用的阻碍  相似文献   

6.
所谓最密切联系原则是国际私法中判断合同准据法的原则之一。它是指适用于某种涉外民事关系的法律应该是与该民事关系有最密切联系的国家或地区的法律的原则。根据这一原则,凡是涉外合同的双方当事人在发生合同争议后诉至法院时,未作出法律选择的,就有必要由法院或仲裁机构用“最密切联系”作为客观标志来确定应当适用于该合同争议的法律,因此也称之为“客观标志说”。最密切联系原则适用的前提是:双方当事人根据“意思自治原则”选择了法律时,将尊重当事人的合意选择,而在双方当事人未作出法律选择的情况下,由法律规定一个客观标准…  相似文献   

7.
公序良俗作为现代民法一项重要的法律概念和法律原则,在司法上得到了广泛的运用。科学地界定公序良俗的概念,可以有效地防止其不确定性所带来的严重的负面效果。但要对其进行深入的解读,不能期望一个完美的概念界定,而应该变换视角,界定公序良俗的基本要素。在适用公序良俗时,一方面应确认其作为基本原则适用时的一般规则,另一方面应将法律行为违反公序良俗的判定标准客观化、具体化,形成类型化的个别制度规定。违反公序良俗,理应承担不利的法律后果。我国应该充分借鉴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立法和司法实践的经验,从实际出发,建构公序良俗适用体系。  相似文献   

8.
事故损害的法律救济路径的选择要体现法律的实质正义和形式正义,依据责任保险法律制度和社会保险法律制度对受害人救济体现的是法律的实质正义,依据侵权责任法律制度对加害人加以诘难及其对受害人赔偿体现的是法律的形式正义。我国未来事故损害赔偿法的制定应坚持事故损害赔偿的路径应该多样化,归责原则应该多样化;同时在加害人有过错的情况下,事故损害赔偿的范围应当包括受害人的精神损失,以此全面保护受害人的利益,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9.
对涉外劳动合同的法律适用,我国学术界存在很大的争议,司法实践也存在不同的做法。主要有适用《合同法》第126条与适用劳动法两种观点。从劳动合同的本质来看,应该承认涉外劳动合同中存在法律冲突。为了更好地保护劳动者,要进行法律的相应完善,这可以从对当事人的意思自治进行限制,引入保护弱者利益原则和直接适用的法理论来着手。  相似文献   

10.
本文提出过错责任原则的价值功能在于受害人利益的维护,而不是行为人行为自由的促进,检讨过错责任内部制度性配置问题时,应该以其是否实现该功能为依归;在过错归责原则中,受害人承担举证责任与过错责任之间并不具有天然的联系,应该根据归责原则所服务的法律价值来选择举证责任的分配模式;过失在侵权行为法归责体系中并不具有当然的核心地位,只是众多归责原则中的一部分,因此探究其他归责原则存在的合理性时不应该把过错归责原则作为考虑的前提。  相似文献   

11.
在一个法治社会,执法者只有遵循公正的程序执法,才能向公众昭示其行为是具有合法性和权威性的。所以,警务督察系统必须在遵循行政执法公开、参与、便民原则的基础上,从增强程序观念、加强对违反程序规定的监督和追究等方面来培育警务督察人员的执法程序化观念,从而使我国警务督察真正体现法治特性。  相似文献   

12.
培养公安民警正确的荣辱观加强公安队伍道德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培养公安民警正确的荣辱观,加强公安队伍道德建设,既是保障公安民警严格、公正、文明执法的必需,也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安队伍道德建设的途径,应当从道德教育、自省与自律、舆论环境、用人机制等方面下功夫,从帮助公安民警熟悉道德原则、道德规范入手,到提高民警的道德认知能力,强化道德情感,经过道德情感的反复作用,将原则和规范内化为道德信念、道德意志,最终实现公安民警道德自觉。  相似文献   

13.
现代警察制度的建立必须有其经过充分论证的合法性根据;对于英国这样一个有着浓厚保守主义传统的国家来说,此项根据必须能够具体涵盖保障公民自由及地方自治。通过帕特里克.柯洪的详细理论阐释以及罗伯特.皮尔所推动通过的《大都市警察法》及其一系列建警、警务原则,现代警察制度的合法性根据得以成功构筑。  相似文献   

14.
论正当程序原则与警察权的行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警察权是一种带有强制性的国家权力,它在行使过程中必然会对公民的生命、自由或财产权进行一定的限制或剥夺。依据正当程序原则,警察权的行使,必须通过告知和听审程序,以此对其加以限制和约束,以达到保护公民合法权利之目的,  相似文献   

15.
略论警察权的行使原则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警察权极易对公民的自由造成侵犯,对其进行制约是必要的,制约的关键是要对警察权进行规范,而不是进一步控权或分权。行使警察权应遵循五项原则:依法原则、比例原则、平等对待原则、程序原则、责任原则。  相似文献   

16.
以伦道夫案为契机,美国最高法院宣示了其在犯罪嫌疑人权利保护方面的最新立场,自由主义大法官完成了"第三人同意无证搜查住宅"法律体系的建构,认为如果犯罪嫌疑人当场拒绝警方进入其私人住宅,即使合法的第三人同意无证搜查,警方的侦查行为对于犯罪嫌疑人来说仍然是无效的、不合理的。但保守主义大法官提出了强有力的反对意见,认为犯罪嫌疑人与他人分享住宅的事实意味着该特定空间内的所有权益均可由任意一方处分,第三人同意警方搜查有罪证据是犯罪嫌疑人必须承担的风险。其刑事诉讼法律思想的合理内核可兹中国修改刑事诉讼法借鉴。我国刑事诉讼法应当规定,只要对住宅享有共同权利的第三人同意警方搜查犯罪嫌疑人的住宅,警方所获得的证据就能够对犯罪嫌疑人产生证据效力。  相似文献   

17.
要提升基层巡逻民警队伍的基层基础工作效能,需要进一步明确巡逻民警队伍的任务、组建原则,在全面考量勤务特点的基础上,开展各有侧重、各显特色的指导工作,并通过规范巡逻警务工作机制予以保障。  相似文献   

18.
公安机关的人民警察和审判机关、检察机关、安全机关、司法行政机关的有关人员,以及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在遭遇危险情况时,可以行使枪支警械等武力行为,由此给违法犯罪人造成相应损害的应当排除其犯罪性,这种武力行为在起因条件上主要包括职务上的防卫、制止违法犯罪活动、执行抓捕三种情况,同时还要符合主观条件、限度条件和程序条件。  相似文献   

19.
经济犯罪案件的立案标准是公安机关在办理经济犯罪案件时必须要遵守的,但目前经济犯罪案件的立案标准有许多不足,需要对此加强研究,特别是要加强研究行为犯的立案标准及经济犯罪案件立案标准与罪责刑相适应原则的衔接问题。  相似文献   

20.
基于对违法嫌疑人进行人权保障和进一步规范公安机关调查程序的双重理念,公安机关办理行政案件的调查程序还应该确立参与原则、人性尊严原则、取证规则的原则性与特殊性相结合原则,增加盘查、登记、报告方式,完善调查环节和救济程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