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马少辉  陈学良 《世纪桥》2012,(16):11-15
1932年秋,满洲省委委员孙广英与驻苏联海参崴的共产国际太平洋工会秘书处建立联系,秘书处建议满洲省委在吉东建立一个省委常驻机构,以便就近与秘书处联系。1933年4月满洲省委决定成立满洲省委吉东局。5月吉东局在穆棱县正式成立。1934年由于中共吉东局被破坏,中共满洲省委及时做出决定,撤消吉东局,吉东地区各地的党组织由满洲省委直接领导。  相似文献   

2.
赵俊清 《世纪桥》2012,(20):14-18
1936年2月,原东满特委书记魏拯民参加完共产国际七大,从莫斯科回东北带来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关于撤销满洲省委和成立南满、东满、吉东、松江四个省委的具体指示。之后,东北各地即开始党的组织机构调整工作。一中共满洲省委是1927年成立的。这一统一的东北党的领导机构,在领导东北各族人民进行土地革命和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东北的斗争中,做了大量工作。九一八事变爆发后,中共满洲省委站在抗日斗争最前线,曾先于党中央发表抗日宣言,号召  相似文献   

3.
《世纪桥》2021,(5)
东北抗战期间,中共吉东特委领导吉东地区开展了抗日救亡运动,通过进一步贯彻落实《一·二六指示信》精神来纠正"左"倾关门主义错误、调整并加强地方党组织建设、促进吉东地区抗日武装力量的充分联合、不断加强党对吉东地区的有力领导,为抗战胜利作出了贡献。探析中共吉东特委的历史作用对当代弘扬东北抗联精神、赓续红色血脉有着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4.
王惠宇 《世纪桥》2004,(6):51-54
九一八事变后,中共满洲省委积极贯彻中国共产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领导东北人民进行抗日游击战争。1935年,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决定对东北党组织进行改组,撤销中共满州省委,并从1936年2月到1937年初,在东北先后建立起了南满省委、北满省临时省委和吉东省3个省委和哈尔滨特委等组织。这次改组对东北抗联的后期斗争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1928年夏.沙县夏茂籍中共党员官锦铨、姜敢等人根据临时省委扩大会议精神,回到家乡沙县夏茂,秘密发展党员,建立了隶属于中共福建临时省委的中共沙县特别支部。沙县特支从1928年成立至1934年历时7年,在传播革命思想,建立革命联系,配合红军工作团活动、反抗军阀卢兴邦斗争、配合东方军工作等方面都发挥了重大作用。  相似文献   

6.
元庆石印局     
1934年11月24日,红二、六军团占领大庸,随即成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湘鄂川黔省革命委员会。红军政治部门为配合省委中心工作进行了一系列文化宣传活动,而将翻印中央文件、红军布告及政治宣传品的任务交给了当时设在大庸县城内的元庆石印局。当年,元庆石印局的大多数工人参加了新的店员工会的文化宣传活动;石印局的老板刘元庆及其弟刘范叔出身工人,受到进步思想影响,倾向革命,支持红军,因此,把翻印任务交给他们是较稳妥的。由于当时蒋介石调兵遣将,  相似文献   

7.
正早在党成立初期,中共中央即已探索建立了巡视指导制度,以加强对地方工作的指导。在1927年底至1934年10月中央红军长征前这一时期内,党的各级组织——中央、省委、县委、特委都设立了专门巡视员,普遍对下级党组织开展了巡视指导工作,"直接帮助下级党部确定正确的政治、组织、工作的路线和一切工作的方法。"这一时期,邓小平作为党的一名领导  相似文献   

8.
《支部生活》2010,(7):F0002-F0002
7月1日,省委党刊“党的生活网”(http://www.yncpc.cn)正式开通,电子杂志同日首发,标志着省委党刊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省委副书记李纪恒出席仪式,开通“党的生活网”,为省委党刊《党的生活》电子杂志首发。  相似文献   

9.
赵俊清 《世纪桥》2012,(12):4-8
1940年5月上句,敌人开始调动大批兵力向宝清一带进行“讨伐”。抗联部队游击活动日渐艰难。吉东省委在宝清的机关及第二路军的总指挥部和后方均遭到敌人的破坏。原来计划第二路军总部警卫队除要尽快恢复牡丹江下游地区活动外,还要派出部分队伍迅速到中东路道南开展活动,  相似文献   

10.
周保中戎马一生,战功卓著,威名显赫,为建立方正抗日革命根据地立下不朽的功勋. 主持召开吉东中共党组织扩大会议 1937年3月初,东北抗日联军哈东地区洼洪(现方正县大罗密镇境内)会议刚刚结束,时任抗日联军第5军军长的周保中把待分配的两位革命青年季青和姚新一用马爬犁拉着,从洼洪沟里出发,日夜兼程地赶往三道通(东北沦陷时期三道通是方正县第六区署所在地,现归林口县管辖),以便参加将在3月10日召开的中共吉东省委成立大会.  相似文献   

11.
顺直省委问题是中共党史上颇有影响的重要事件。从1927年8月到1928年底一年多时间.中央为解决省委内部矛盾和省委与中央之间的意见分歧.先后三次改组省委。一次停止省委职权,一次改组省委常委,四次更换省委书记,还有一段时间由中央巡视员直接领导省委工作。可见,顺直省委党内出现的严重矛盾在当时党的内部问题中的确是最突出的。  相似文献   

12.
在司法部、省委、省政府、省委政法委和司法部戒毒局、省司法厅的正确领导下,省戒毒管理(教育矫治)局带领全省戒毒机关认真贯彻执行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全国司法行政戒毒工作会议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以“调职能、保稳定、促发展、惠民生”为总基调.以促进戒毒工作科学发展和履行新职能为动力,以实现场所持续安全稳定为基础,以提高教育矫治质量为中心,以基层基础建设为支撑.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七大胜利闭幕后,我省迅速兴起了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的热潮。按照省委的安排部署。省委宣传都组建了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省委宣讲团。于2007年11月集中10天时间.分赴全省六州一地一市及所属各县。行程18000多公里.为近23000名党员干部、离退休老同志、理论工作者和高校师生代表作了57场报告.在全省各地产生了强烈反响。  相似文献   

14.
杨松是东北抗日联军创建人和主要领导人之一。他既是唯一深入东北实际,在第一线领导和参加东北抗日斗争的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成员,东北抗联最杰出的政治和党务工作者:又是党中央高度评价和信任的抗联干部.毛泽东领导东北抗日斗争的最主要助手。曾先后担任满洲省委巡视员、吉东特委第一任书记、东北抗联第4军政委、延安中央东北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实际主持工作)等职。  相似文献   

15.
金宕莳 《求贤》2010,(5):25-26
1928年12月中共顺直省委扩大会议以后.省委党内矛盾基本得到解决.党的各项工作逐步走上上正轨,然而.面对在国民党统治区开展斗争的极其严峻的形势,党的思想组织建设仍然面临着一些复杂的问题.个别思想动机不纯的人混进党内后.经不起艰苦斗争环境的考验.又拒绝党组织的批评教育.甚至背叛革命.  相似文献   

16.
老海 《党建文汇》2006,(1):25-25
凯丰.本名何克全,1906年2月生于江西萍乡市老关乡。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大革命失败后.凯丰到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并加入中国共产党。1930年回国.在上海担任共青团中央宣传部部长。1932年进入中央苏区.1933年担任少共中央局书记兼中央宣传部部长。1934年1月,在党的六届五中全会上,凯丰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  相似文献   

17.
金宕莳 《求贤》2010,(3):39-40
1928年.中共顺直省委及天津党组织结合贯彻党的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精神,实施大规模的党员政治思想教育,努力加强党的思想建设和组织建设。中共中央针对顺直省委出现的思想混乱、组织涣散等问题,先后派出陈潭秋、刘少奇、周恩来到天津巡视,调查研究,指导省委改组,提高认识,纠正错误,化解矛盾,解决问题,促进了北方党组织在思想上的统一.组织上的巩固和发展。  相似文献   

18.
吴富莲是福建上杭县人,从童养媳成长为苏区的妇女干部,参加了中国共产党,先后担任上杭西四区(官庄)妇女部长、中共上杭县委委员、中共闽粤赣妇委干部、中共粤赣省委妇女部长。1934年5月,吴富莲进中央党校学习。1934年8月,由于敌人猖狂进攻,苏区形势日益严重,中央党校的  相似文献   

19.
王明星是连江县透堡镇尖墩村人.他自1934年7月参加红军后.在党的教育培养下.历经枪林弹雨的磨炼.最后英勇牺牲在苏南抗日疆场上。我和他共同熬过闽东三年游击战争的艰难岁月.又并肩驰骋于江南抗日前线.他那勇猛果敢的形象经常浮现在我的脑海,令我久久难以忘怀。  相似文献   

20.
正抗日名将杨靖宇,1927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28年后,在河南、东北等地从事党的地下工作,曾5次被捕入狱,屡受酷刑,坚贞不屈。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他任中共哈尔滨市委书记、兼满洲省委军委代理书记,开始组建东北地区的红军武装和抗日武装。1934年4月联合17支抗日武装成立抗日联合军总指挥部,任总指挥。后任东北抗日联军第一军军长兼政治委员、东北抗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