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孔子为官从政仅四年,但他一生都在评政、议政,品味其为官之道,感悟有三:为官要“志于道”、要走“正”道、还要善“权”道。  相似文献   

2.
《前线》2014,(1):116-117
孔子的爱民思想是其“仁爱”思想的重要内涵。《孔子家语》中的《入官第二十一》是系统阐述孔子为官之道的篇章。孔子在该篇章提出为官之道的五个方面:第一,修身为从政之本;第二,为官治民应了解民情,顺应民情,并据此制订切合于民的政策;第三,为官治民要爱民,待民以宽,不可苛求于民;第四,为政者凡事要以身作则,为人民树立表率;第五,为政者要慎择左右。其中,涉及爱民的就占了两条,以下节选关于“顺民爱民”思想的段落。  相似文献   

3.
《党课》2012,(9):19-20
正确修德。易经言:“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资治通鉴中说:“德者,才之率也。”德有治腐之能,率众之力。党员干部的德是为官之魂、从政之本,是党员干部思想作风和人品修养在为官从政中的综合体现。  相似文献   

4.
刘建明 《实践》2013,(1):56
《论语·尧曰》中记载:子张问孔子":何如斯可以从政矣?"子曰":尊五美,屏四恶,斯可以从政矣。"子张曰:"何谓五美?"子曰:"君子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子张曰:"何谓惠而不费?"子曰:"因民之所利而利之,斯不亦惠而不费乎?择可劳而劳之,又谁怨?欲  相似文献   

5.
辛士红 《实践》2013,(5):37
两会闭幕后,李克强总理在中外记者招待会上,对反腐倡廉的表态掷地有声:"为官发财,应当两道。既然担任了公职,为公众服务,就要断掉发财的念想。"区分"两道",划出了一条红线:想从政,就不能发财;想发财,就别来从政,决不能脚踩两只船。每个人都有选择职业的自由,你可以选择从政,也可以选择经商,但不能选择通过从政来  相似文献   

6.
《论语·季氏》载孔子语:"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联系《论语》中的相关内容,结合孔子的思想,借鉴历代儒者的解读,可知"生而知之者""学而知之者""困而学之"者、"困而不学"者分别指圣人、君子、小人和民;"生而知之""学而知之""困而学之"中的"之"之所指,也即认知的对象、内容是"仁"。至于"生而知之者,上也"等等,所涉及的决定人在认知上的差异的根源是什么,孔子未曾言及。  相似文献   

7.
“诚信”问题是“两会”期间代表们议论最多,也是老百姓们最关注的一个问题。“诚”即诚实;“信”就是信用。孔子说过:“人而无信,不知其可。”庄子提出:“急与之期而观其信”。“信”乃做人之道,为官之本。从政者应当以诚为本。作为一名领导干部应把诚实作为做人之本,搞花架子、处处弄虚作假,实为从政之大忌。为了诚实,我们党和国家已经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如湖北的长江大堤掺泥事件,重庆綦江的彩虹桥垮塌事件等等,这些事件中都有许多党员干部包括领导干部事先知道甚至直接参与。就拿重庆的彩虹桥来讲,之前已经出现过多次险情,…  相似文献   

8.
经典语录     
<正>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论语》春秋孔子)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赡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孟子·公孙丑上》战国孟子)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劝学》先秦荀子)大德必得其位,必得其禄,必得其名,必得其寿。(《中庸》战国子思)  相似文献   

9.
<正>政德,即为政之德,执政之德。习近平总书记说:"所谓官德,也就是从政道德,是为官当政者从政德行的综合反映,包括思想政治和品德作风等方面的素养。"可以说,政德的核心就是官德,从政德行是对为官当政者的一种特殊职业要求。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中提出实现全面依法治国总目标必须坚持的五条原则,其中之一是"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有些  相似文献   

10.
正清官,是千百年来人民群众对那些廉洁公正官员的美称。清官为人称颂,正是因为他们的满身"清"气,方能流芳百世。为官从政者须以清为贵、以清为本,古往今来无数仁人志士无不把做"清官"作为自己的不懈追求。清代学者王夫之说:"清也,慎也,勤也,而清其本矣。"可见,"清"乃为官从政的第一准则。要坚持清正处事。孔子曰:"政者,正也。"就是指为官者必须身正行直、办事公  相似文献   

11.
为官之道、从政之本在于戒贪养廉。古今中外,有多少洁身自好、清正廉洁者,靠自我修为努力追求着人生的崇高境界,又有多少利欲熏心、寡廉无耻者,凭其龌龊的品行贪赃枉  相似文献   

12.
正中国古代有大量官箴之作,它们被称为"宦海指南",是古代官员的百科全书,主要讲述为官之道、从政之法和为官之德等内容。北宋理学家陈襄(1017-1080年)所撰的《州县提纲》是古代"官箴"中的一部重要著作,也是州县长官处理政务的重要指南。《州县提纲》内容丰富、见解深刻、发人深省,尤其是其中所提出的"廉""慎""勤"思想,既是为官者所要遵循的基本为官之法,也是他们必须恪守的基本为官之德。它不仅对中国古代官吏为官从政具有  相似文献   

13.
正郑板桥有对联写道:"种十里名花,何如种德;修万间广厦,不若修身。"修身立德乃做人之根本,不仅是其安身立命的基础,亦是其为政致仕的纲要。王安石说,"修其心,治其身,而后可以为政于天下";张衡说,"不患位之不尊,而患德之不崇";罗隐说,"不患无位,而患德之不修也"。修身立德对为官从政者而言,具有亘古不变的本源作用,"知所以修身,则知所以治人;知所以治人,则知所以治天下国家矣"。  相似文献   

14.
<正>《大学》有言:修身治家齐国平天下。素养体现于行动,有什么样的德行,就有什么样的表现。小到家庭,大到国家,都离不开德行修炼。洁身自好,做官亦是做人。无论权有多大,位有多高,干部始终是人民的"公仆"。要秉公用权,做廉洁从政的模范。君子之德,应以民为重,忧民之忧、乐民之乐。高居朝堂之上,权应为公所用,利应为民所谋,是大德之道,是君子之道。进入"从严治党"政治新常态,"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俨然成为党员干部作风建设的目标和方向。"作风建设永远  相似文献   

15.
古代思想家陈宏谋在《从政遗规》中说:“当官之法,惟有三事:曰清、曰慎、曰勤。知此三者,则知所以持身矣。”指出了掌权者应怎样为官、用权、做事。 一、清——清清白白为官。这是对为官者最起码的要求。自古以来,清官都具有廉和公的特点。 领导干部清白为官,廉是根本。古人云:“廉者,政之本也,民之表也;贪者,政之祸也,民之  相似文献   

16.
官德,是为官者的品行和德性修养以及从政德行的综合反映,是为官之魂、从政之本、用权之道。在中华民族悠久的文化传统中,对政治的核心要求是“政者,正也”,官吏的理想形象是“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古人就说,“德者政之始也”“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官德隆,民德昌;官德毁,民德降”。  相似文献   

17.
王勃在《滕王阁序》中云:“君子安贫,达人知命?”一个人要正确认识自己,正确认识人生,保持平常心是关键所在。何为平常心?即“布衣之态,宁可清贫自在,不求浊富多忧。”这既是一种生存智慧,一种战胜自我的豁达和大度,又是一种拒绝庸俗的超脱和清醒,更是一种为人为官之道。  相似文献   

18.
正明代吕坤在《呻吟语》中写道:"做官都是苦事,为官原是苦人。官职高一步,责任便大一步,忧勤便增一步。"通俗地讲,就是为官者权责相系,苦乐相悖,权力大一分,责任就重一分,必须尽心尽力工作,干好苦事难事。可以说,"两苦三步"道出了为官从政的真谛:做官本是件苦事难事,必须以苦为乐,以勤为伴,忧黎民之疾苦,担为民之职责。  相似文献   

19.
<正>新时代的"三清"是指经济上清廉、政治上清正、思想上清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党员领导干部要努力做到"三清"。经济上清廉为官之要,首在清廉。从政为官两袖清风、不腐不贪,这是底线。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廉洁自律是共产党人为官从政的底线。我经常讲,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当官发财两条道,  相似文献   

20.
<正>"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两千多年前,孔子对如何为官从政给予了精辟的阐释,那就是"正",包含着对公平公正、无偏无差等良政美治的向往与追求,并强调了执政者德行的极端重要性。为官从政,必须品行高尚,堪为社会道德的典范。惟其如此,才能做好官、执好政,受到人民的拥戴和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