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桥兵变(下) 《续资治通鉴》记载,“遂请(赵)匡胤诣崇元殿行禅代礼。召文武百僚,至晡,班定”,“宣徽使高唐昝居润,引(赵)匡胤就龙墀北面拜受。宰相掖升崇元殿,(赵匡胤)服衮冕,即皇帝位。群臣拜贺”。  相似文献   

2.
“中国”一词最早出现在《诗经》中,如《大雅·民芳》就有“惠此中国”的记载。但是,《诗经》中的“中国”只含有“国中”之意,不是真正指称  相似文献   

3.
明代初年的贵州是个多民族杂居区,仍被称为“荒服” 之地。《禹贡》将天下划为九州,且按其与王畿距离的远近分为“甸服”、“候服”、“绥服”、“要服”、“荒服”等五级。“荒服” 则是极边远之地,“五百里荒服:三百里蛮,二百里流” 乃蛮夷所居,流放罪人之地。洪武时,以“西南夷土官世居荒服,未尝躬朝厥下,诏命率所部酋长入朝”,  相似文献   

4.
晟岩 《观察与思考》2006,(5):21-21,23
<正>中国最早的广告记载出现于战国时代宋国韩非子的《外储说右上》“宋人沽酒者,升概甚平,遇客甚谨,为酒甚美,悬帜甚高著。”中国最早对“口头广告”的记载出现于南宋孟元春的《东京梦华录》中。  相似文献   

5.
唐代饮茶风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饮茶的历史十分悠久,距今千多年前已经开始,或可追溯更远。“周礼”记周代祭祀用茶,“晏子春秋”记齐国晏婴“食茗菜”。《神农本草》称久服茶茗,“令人有力悦志”。人或以为神农时代就知道饮茶,恐未必如此。俗传神农氏尝百草,知药味。根据这传说推想神农氏已尝过茶,辨别了茶的性味,并不是毫无可能,只是这传说和记载,时代绵邈,难于考索,后人所述又不足深信。汉代以后,有关饮茶的记载量多而翔实,我们说饮茶历史悠久,可算“信而有徵”。魏晋南北朝时期,爱好饮茶的人已经不  相似文献   

6.
《望夫云》及其“核心”《望夫云》在大理白族中可谓妇孺皆知。口头流传的比书面记载的丰富得多。据查,李元阳嘉靖《大理府志》卷之二“古迹”有“无渡云”条,仅二十字,有自然现象,无传说,无“望夫云”之名,李元阳万历《云南通志》不见记载,明末诸书亦未见。“望夫云”之名出现于清康熙黄元治《重印大理府志》之“精气化云”条,也有了传说;民国周宗麟《大理县志稿》之“望夫云”条,始点明云起风作与石骡之关系。但清康熙问东轩主人《述异记》卷下云:“赵州有洱海,土人诣大理府必由之。然风波甚恶,稍知自爱者,皆从陆路。其海中有望夫云起,则不  相似文献   

7.
<正>我国是一个地大物博、农业发达的国家。因为农牧业生产发展的需要,天文学很早便发展起来,传说牺和就是古代掌管天文历法的人。《史记·历书》记载“黄帝考定星历”,同书《索引》引《系本》及《律历志》记载“黄帝使牺和占日,常仪占月……所谓‘占日是指观测太阳,计算日子,等等”,汉代的画像石刻上,也常有“日御牺和”图。  相似文献   

8.
于东 《黄埔》2006,(1):58-58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古国,据先秦史籍记载,很早以前就有了军队。但是,军队中何时开始设置参谋人员,记载却很不一致。据西汉刘向编撰的《说苑》记载,军队的参谋人员始于公元前16世纪商代,最早的参谋人员就是伊尹,他帮助汤筹划和组织了灭夏的战争。汤想伐桀,夺取天下,向伊尹请教办法,伊尹教汤先“阻乏贡职,以观其动”,试探一下夏桀的实力再定。桀见汤不来进贡,大怒,征调了九夷的军队,大规模地向汤兴师问罪。伊尹一看桀的力量还强大,知道时机还不成熟,还不能打败桀,便叫汤向桀“谢罪请服”。到了第二年,叫汤“又不贡职”,再试探桀的力量。结果…  相似文献   

9.
《本草纲目》曾记载蓬莱县南丘村民喜食枸杞多长寿,可以看出古人对枸杞子可益寿延年已很关注。现在以宁夏枸杞最为著名,河北、甘肃、青海枸杞也称上乘。枸杞子性味甘平,归肝、肾、肺经。可补肾益精、养肝明目、润肺滋阴,用于因肾阴亏损、肝气不足、下肢无力、头晕耳鸣、遗精不孕视力减退、萎黄无华等症。枸杞子含有甜菜碱、胡萝卜素、多种不饱和脂肪酸氨基酸和多种维生素等。甜菜碱可抑制脂肪在肝内沉积防止肝硬化,对保护正常肝细胞有作用。动物实验指出宁夏枸杞水提物对四氯化碳引起的小鼠肝脏脂肪沉积防止肝功能紊乱有一定保护作用,也有报…  相似文献   

10.
苗族医药在民间传说、歌谣和汉文医学典籍中有所记载。湘黔边界流传的歌中就有:“药王药王,身明晶亮,穿山越谷,行走如常,披星戴月,身在四方”,“三千苗药,八百单方”。西汉刘向所著《说苑辨物》载:“吾闻古之医者曰苗父,苗父之为医者也,行医于乡里。”《神农本草经》记载药物“  相似文献   

11.
姜波 《学习与实践》2009,(6):143-147
颜回在中国哲学史上有着特殊的地位,他没有著述、没有功德,却被人们尊称为“复圣”,这似乎有些“名不副实”,但是通过对《论语》、《庄子》中颜回形象的对照发现,这一礼遇是得当的。颜回的“好学”精神、杰出的政治思想以及“颜乐”精神在中国哲学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当然,儒道这两篇经典关于颜回形象的记载也有不一致的地方,所以,道家经典《庄子》对颜回的记载是否具有客观真实性,也是值得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论《汉书》中的时间副词“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运用“本证法”与“参证法”对《汉书·郊祀志》及《汉书·高五王传》之《齐悼惠王刘肥传》中出现的讹误问题加以考证 ,发现正是由于“后”这一时间副词在词意与使用上的古今不同 ,造成了《汉书》在记载上出现错讹  相似文献   

13.
在我国古代典籍中,出现最早,也是为后来历代常用的间谍称谓是“谍”、“间”、“间谍”。周代兵书《太公六韬》记载:“游士八人,主伺奸侯变,开阖人情,观敌之意,以为间谍。”就是说,以游客面目出现的八人,专门侦察敌人的动向,人情世故,观察研究敌人的意图,这就是间谍。春秋时期,《左传》大量记载了各诸侯国之间使用“谍”进行秘密斗争的情况。“谍”在当时  相似文献   

14.
《左传》(桓二年)记载:“文物以纪之,声明以发之,以临照百官,百官于是乎戒惧而不敢易纪律”。宋《潜山集》有“军中纪律严,致死无敢奔”。这些记载是不是假话、官话,实际情况是否如此,未加考证。但古人确实总结出:“百吏虽存,官业多旷;万目虽设,纪律未张”的教训。  相似文献   

15.
钓鱼岛是中国领土。在中国史籍中,最早记载钓鱼岛的文献是明朝永乐元年(1403年)的《顺风相送》。该书将钓鱼岛称为“钓鱼屿”。其后的中国文献及官方舆图亦采用“钓鱼屿”名称,明朝嘉靖十三年(1534年)第十一次册封使陈侃所著《使琉球录》、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浙江提督胡宗宪编纂之《筹海图编》等均有记载。因此,日本以所谓“无主地”的理由非法占据钓鱼岛,是完全站不住脚的。  相似文献   

16.
压岁钱最早出现于唐代宫廷内。据《开元天宝遗事》记载·“内廷嫔妃,每于春时,各于禁中结伴三至五人掷钱为戏。”唐代正月初一为元旦,是宫内相互祝贺的日子,散钱之风很盛。又据《资治通鉴》记载,杨贵妃生子。“玄宗亲往视  相似文献   

17.
人们常用“一刹那”这个词来形容非常短暂的时间 ,“一刹那”到底是多久呢 ?我国古书中有关于“一刹那”的记载。《辞海》(旧版 )援引古文载 :“或云壮士一弹指间 ,有六十刹那” ;《吕氏春秋》的注释是 :“二十瞬为一弹指”。按照这种说法 ,一瞬应该是三刹那。通常的理解 ,所谓一瞬仅是眼睛眨一下的时间 ,但“一刹那”所对应的现在的时间长度仍然不清楚。“刹那”来自于印度教 ,是印度“梵语”的音译 ,也是古代印度的一个时间单位。我国古代高僧玄奘赴印度取经回国后写的《大唐西域记》记载 :“时极短者 ,谓刹那也。百二十刹那为一旦刹那 ,…  相似文献   

18.
在漫长的历史发展长河中,人们为了生存和繁衍,渴望后代健康聪明,与残疾现象不断进行着斗争。 商代殷墟出土的甲骨文中,已有记载,如:“龋”、“贞子疾首”、“帚(妇)子疾,不井(死)”等等。“龋”即龋齿,是小儿常见疾病之一,说明当时已经对小儿疾病予以重视,反映了人们渴望后代身体健康的意愿,同时也孕育有优生优育的思想萌芽。 先秦时期,医事制度逐步建立。《汉书·艺文志》记载有小儿科用药方和食忌。《史记·扁鹊仓公列传》记载,扁鹊“入咸阳,闻秦人爱小儿,即为小儿医”,这是文献记  相似文献   

19.
1942年11月21日至12月29日,侵华日军华北方面军司令官冈村宁次纠集1.5万余日军和5000余伪军,对胶东抗日根据地进行了疯狂的“拉网合围大扫荡”。据《中共招远地方史》《招远县志》等史料记载,“古宅惨案”就发生在这次大“扫荡”之中。  相似文献   

20.
子荷 《中国减灾》2011,(1):52-53
"消防"的由来"消防"一词最早见于清雍正二年(1724年),武州新仓郡的《王人帐前书》中有"发生火灾时,村中的消防就赶到"的记载。而据《中国消防通史》记载,我国消防一词的出现,始于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五月,清政府决定创设警务总局和警务学堂,在《警务学堂章程》中规定:“救火灾法别有专门操作,各国名为消防队”。故将救火队改名为“消防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