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37 毫秒
1.
尹辉 《当代贵州》2012,(11):53-54
农村危房改造整县推进故事:在毕节市威宁自治县迤那镇五星村水平组,35岁的单身汉罗永乖终于告别了两辈人居住了60多年的土墙房。"要不是政府的帮助,我这一辈子恐怕修不起这么漂亮的房子。"望着刚完工的新房,罗永乖喜悦之情溢于言表。背景:贵州省农村危房改造工程是胡锦涛总书记和温家宝总理直接关怀的重大民生工程,是省委确定的"最紧迫的民生工程"。从2008年7月起,贵州省在全国率先启动了农村危房改造试点工作,2009年2月在全省全面启动农村危房改造工程,并通过"整县(市、区)推进"带动全省  相似文献   

2.
从前,居住在大杂院里,谁家有什么事,没半天院子里就“信息共享”了。现在的都市生活与过去大不相同,虽说居住条件改善了,但一幢幢高大楼房里的防盗门俨然成了一道道“隔心墙”.阻断了邻里间的沟通交流。如果你问一个居住在高楼里的党员:“你的邻居姓什么?有几口人?他们是干啥的?”  相似文献   

3.
赵文静 《党课》2013,(7):101-102
超市门口,一个三十出头儿的男子正在拿着手机打电话,满面笑容的,声音极尽温柔:“乖,叫爸爸,叫呀,好乖,再叫,叫爸爸,爸爸给你买玩具了!”我才看见,他的脚下有一个大大的玩具盒子。“嗯,真听话,乖,再给爸爸唱,  相似文献   

4.
祁蕊 《当代党员》2011,(1):79-79
有位农夫想为女儿买一匹小马,在他居住的集镇里,共有两匹小马出售。  相似文献   

5.
何佳 《当代党员》2007,(3):57-59
“吃一口,听话啊,哦,对了,再吃一口……” “乖,不听话我打你哟,多吃点身体才壮壮的,张嘴啊……这才乖嘛……”  相似文献   

6.
佚名 《党建文汇》2006,(3):52-52
彭尼是美国一家零售店的老板,商店的生意很不景气,仓库里堆满了积压的货品,成了老鼠栖身的场所。彭尼不得不经常到仓库里灭老鼠。这使他发现了一种奇特的现象:“往往在一个老鼠洞里能掏出一窝老鼠,但很少发现有老鼠单独居住的。”  相似文献   

7.
廉官的自律     
郭庆晨 《党课》2013,(17):79-81
知道中国古代廉官重视名节、不容“贪”宁染身,是读了宋代罗大经的《鹤林玉露》中“一钱斩吏”的敝事:张乖崖为崇阳令,一吏自库中出,视其鬓旁巾下有一钱,诘之,乃库中钱也。乖崖命杖之,吏勃然曰:“一钱何足道,乃杖我耶?尔能杖我,不能斩我也!”乖崖援笔判曰:“一日一钱,千日千钱,绳锯木断,水滴石穿!”自仗剑下阶斩其首……  相似文献   

8.
我今年80岁了,是一名有60年党龄的军队离休老干部,一直居住在河北区都路街道如皋里社区。通过参加学习实践活动,我受到了很大的教育和启发,思想认识有了很大提高。  相似文献   

9.
亲爱的爸爸:只一句“父亲节快乐”,其实算不了什么,但是小小的一句话蕴含着我们的真情与想念。老爸,我们想你,我们爱你!永远爱你的小乖、大乖。一一这是一封特殊的祝福贺卡,说它特殊,是因为收信人已身陷囹圄。  相似文献   

10.
卖马     
羽佳 《党建文汇》2010,(12):49-49
有位农夫想为他的小女儿买一匹小马。在他居住的小城里,共有两匹小马出售,从各方面来看,这两匹小马没什么差别。  相似文献   

11.
学会自信     
黄健 《党课》2006,(12):85-85
小时候,我是个腼腆的孩子,遇到生人就脸红,很少有小伙伴和我一起玩耍。家里来了客人,祖母常常指着我们堂姐弟几个这样介绍:“这是冬梅。懂事,像个小大人;这是阿辉,脑子聪明……”最后才指着我说:“这是小健。最乖!”其实我心里清楚。我没有其他的优点,祖母只好用“最乖”来安慰我,免得我太伤心。  相似文献   

12.
《天津支部生活》2013,(5):54-54
这天清晨,居住在滨海新区汉沽铁坨里社区的老干部党员纷纷走出家门,向居委会走来。居委会院内,老同志们互致问候、气氛祥和。居委会干部忙里忙外,热情地招呼老同志们到宽敞整洁的会议室中就座。  相似文献   

13.
居住在青海省太原干休所里的离退休老干部们,每天都坚持晨练,有时你还会看见他们排练歌曲、舞蹈,天气好的时候观看优秀影片,或举办趣味文体比赛、广场文化节等,他们的精神文化生活非常丰富,在这些力所能及的活动中,他们忘却了病痛,愉悦了身心,融洽了关系。  相似文献   

14.
心底的窗     
著名画家黄永玉年轻时命运多舛,当过瓷场的小工,在码头卖过苦力。“文革”时,他因画猫头鹰遭受批斗,一大家子被赶到大杂院最角落的一间房屋居住,环境十分恶劣。那段日子里,黄永玉非常绝望。  相似文献   

15.
宁夏军区银川城区干休所里居住着94户离退休干部,33户遗属。其中有老红军、老八路和解放战争时期参军的老同志,平均年龄76岁,最大年龄87岁。  相似文献   

16.
1985年3月,我由部队转业后,分配到我校人事处,兼职分管离退休人员工作。当时离休干部有13人,退休干部2人。因人员居住分散,工作上存在许多困难,加之缺乏经验,整天泡在事务堆里。  相似文献   

17.
杨松福 《当代贵州》2011,(29):48-48
1982年我怀着对家乡的深情,放弃了省外的优越环境乖唪专业军人参加工作端铁饭碗的机会,义无反顾地从部队复员返乡,扎根基层,奉献青春。  相似文献   

18.
高原深秋,落叶飘零,忙碌了一年的农民沉浸在丰收的喜悦里,享受着安稳、快乐的幸福生活。然而,在我省某农村一户农家的牛栅里。住着一位年过八旬的李阿奶,寒冷的夜晚靠薄被暖身,每天的饮食靠左邻右舍接济糊口,生活无着。对其有着赡养义务的女儿,却住在非常宽敞、十分温馨的安乐窝里,享受着自己的天伦之乐。他们有空房也不让老人居住,却让老人找村委会养老,村委会无法安置,多次找其女儿女婿协商未果,便请求律师援助调解。  相似文献   

19.
《支部生活》2011,(3):51-51
马克思读书达到了疯狂的地步。他可以整日闭门不出,在学生宿舍里废寝忘食地从早到晚地读书。无论是巴黎、曼彻斯特、伦敦……马克思总是见图书馆就钻。伦敦的大英博物馆图书阅览室里,至今保留着一个当年马克思每天去看书的“专座”,在专座的地毯上,留有明显的两行脚印。原来,马克思在伦敦居住时,每天像上班一样,从早上9点直到晚上7点,准时到图书馆阅览室去看书,研究大量文献和珍贵资料。  相似文献   

20.
大山的儿子     
听说马国栋先生正在筹办个人第29次根雕艺术展.在长沙市南门口附近一条小巷的民宅里,我去拜访了他。这位享誉三湘的根雕艺术家居住的一套三居室有二间半摆放着造型各异的根雕作品,难怪其工作至被命名为“傲霜居”,门边悬挂着竹刻对联:戏艺超专业.根雕入化工。走进房内仿佛置身于奇妙无双的艺术世界里.根雕作品使人目不暇接,叹为观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