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遵义有座“红军山”,“红军山”上有座“红军坟”,“红军坟”前有一尊“红军菩萨”雕像。就是在这里,我有幸听到遵义人讲述那传奇而又动人的“红军菩萨”的故事。  相似文献   

2.
1935年1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银行在红军长征途中,首次也是唯一一次成功发行了苏维埃钞票,取得了良好的经济、社会效益,并且留下了广为传播的"红军票"故事。在红军被迫进行战略突围的不利条件下,国家银行能在党的群众基础相当薄弱的贵州遵义成功发行苏维埃钞票,实在是一个奇迹。  相似文献   

3.
1934年10月,中央主力红军被迫离开苏区踏上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的征途。1935年初,红军突破乌江天险,一举解放了遵义城。党中央准备在遵义城召开一次非常重要的会议,为确保会议的顺利进行, 红军部队在城外布防警戒,三军团六师十七团担负了遵义城北面板桥一带的警卫任务,同时在这一带做发动群众工作。1929年参加红军的上杭县太拔乡大地村人王福瑞当时担任十七团卫生队队长,负责做群众工作。 1935年1月13日,王福瑞带领卫生队随部队到离遵义城不远的一个小村庄驻扎。该村只有30多户人  相似文献   

4.
杨仪 《当代贵州》2015,(2):38-39
在遵义,红色记忆得到了悉心守护:一代代人口述红军经过当地发生的故事,红军留下的物品被细心收藏,战斗遗址、烈士陵园保存完好……这是所有遵义人共同守护的记忆,红色精神代代传承。  相似文献   

5.
红军山:青山有幸埋忠骨 从我们下榻的遵义宾馆,就能看到将遵义城环抱臂中的凤凰山。1953年,因为在山上修建了红军烈士陵园,这一段山麓改称为红军山。红军烈士陵园坐北朝南,前瞰湘江河,与当年红军遵义鏖战的红花岗、老鸭山遥遥相望。遵义人民把在昔日战场上找到的77具红军将士遗骸葬在红军山,并将早已远近闻名的“红军坟”从桑木桠迁入山上的陵园。  相似文献   

6.
王劲松  李艳 《世纪桥》2012,(9):9-10
红军到达遵义后,遵义人民满怀革命情怀,不怕牺牲,采取各种不同形式热烈欢迎红军,全力拥护和支援红军,使红军给养得到补充,兵力得到充实,部队得以休整,信心得到提振,战斗力得到增强,革命声威不断壮大。遵义人民对红军的支持和信任,配合红军开展艰苦卓绝的斗争,扩大了红军的影响,为红军长征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7.
萧强 《当代贵州》2011,(20):42-42
毛泽东清醒地分析:长征本是战略退却,在此情况之下动辄反攻、决战,就违背了自己保存实力以图发展的初衷。 青杠坡位于习水县土城镇外约7公里处。青杠坡战斗是遵义会议后,红军打的第一仗,也是毛泽东"复出"后打的第一仗。遵义会议后,红军计划向北进入四川南部,从泸州、  相似文献   

8.
贵州是孕育和成就中国革命的一片热土。当年红军足迹遍布全省68个县,从黎平到遵义、从娄山关到青杠坡、从乌江到赤水,书写了"历史转折、出奇制胜"的壮丽篇章,留下了一大批珍贵的红色资源。  相似文献   

9.
姚启勇 《当代贵州》2024,(16):74-75
<正>坐落在遵义城区南麓的小龙山上,有一座红军山烈士陵园,陵园后靠葱郁的凤凰山,这座山与当年中央红军再战遵义城时的老鸦山遥遥相望。这座山上不仅有著名的红军烈士纪念碑,还有远近闻名的红军坟。纪念碑的北面小山坡上,有一座墓为“邓萍同志之墓”。邓萍之墓为什么会建在红军山上,他是哪里人,又为什么安葬在这里?  相似文献   

10.
田径 《世纪桥》2013,(7):69-71
黎平会议,党和红军确立了以遵义为中心,在川黔边界开辟根据地,创建新苏区的战略方针。红军进驻遵义后,发动群众、武装群众,积极着手筹建革命根据地的工作。“红军之友社”的青年们在这一重大政治任务中,焕发出火一般的热情,成为红军有力的助手。关于红军在遵义期间红军之友社的活动,目前学术界的探讨还不多,本文试叙之。  相似文献   

11.
《广东党史》2013,(4):57
1934年12月,敌人调集重兵,准备围歼向湘西转移的红军。在这紧急关头,毛泽东建议红军改向敌军力量比较薄弱的贵州前进。1935年1月7日,红军攻占了黔北重镇遵义城。1月15日至17日,中共中央在遵义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会议集中全力纠正了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的"左"倾错误,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选举毛泽东为政治局常委,取消了博古、李德的最高军事指挥权,组成了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三人参加的中央军事指挥小组。  相似文献   

12.
《党史文苑》2020,(2):46-46
遵义红军烈士陵园,又称红军山,坐落于贵州省遵义市凤凰山南麓的小龙山上,距遵义会议会址约1.6公里。整个陵园呈坐北朝南之势,面临湘江,背靠风景秀丽的凤凰山,占地约103亩。陵园始建于1958年,陵园内安葬着1935年红军长征时在遵义牺牲的红军将士。陵园由红军烈士纪念碑、邓萍墓、红军坟、红军卫生员雕像、邓萍烈士雕像、钟伟剑烈士雕像及青松堂、翠柏园等组成。红军烈士纪念碑。整个碑高30米。  相似文献   

13.
扩红对党和红军的不断发展壮大具有关键作用。遵义会议前后,党和红军把扩红工作放在首位,通过报刊、传单、标语、歌曲等实物和口头宣传相结合,积极动员,在遵义扩红5400余人,并建立了苏维埃政权。遵义扩红成功,补充了革命力量,既是遵义会议实现转折的重要成果,也是遵义会议精神的实践体现。  相似文献   

14.
1935年1月初,红军强渡乌江,挺进遵义。1月9日,毛泽东、张闻天、王稼祥住进了遵义新城古寺巷一位黔军旅长的住宅里。晚上,周恩来赶了过来,查看了他们的宿营地,向他们通报了遵义城内及周围的敌情、民情和社会情况以及红军下一步的部署。  相似文献   

15.
毛泽东与茅台酒 1935年1月遵义会议后,中央红军3万余人,在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共中央、中央军委指挥下,于土城重创川军4个团,一渡赤水,进入云南扎西。蒋介石急调重兵围堵。红军为争取主动,转头东进,二渡赤水,将围堵之敌甩在后面;接着,以一部分兵力将敌军引向温水方向,主力再占桐梓、娄山关、遵义城。敌军两个师急驰遵义。红军将其主力歼灭于城南忠庄地  相似文献   

16.
1935年1月,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到达遵义,党中央在遵义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纠正了“五次”反围剿以来的错误,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遵义会议”使处于危急关头的中国革命实现了伟大的转折。 红军进驻遵义后,部队获得了短暂的休整。为了补给后勤,随红军长征的苏维埃国家银行在遵组织货币发行。遵义  相似文献   

17.
《湘潮》2016,(5)
正"水马"进遵义1935年1月初,中央红军斩关夺隘,渡过乌江向遵义挺进。"双枪军"王家烈部望风披靡,丢盔弃甲,狼狈逃窜。刘伯承飞马赶往前线指挥战斗。他们冒雨疾进,从东、南两面兵临遵义城下。迷信乌江天险的遵义守军,这时还蒙在鼓里,当他们看到红军的先头部队时,还以为是"自己人"哩。当天夜里,红军攻占遵义。第二天云开雨歇,老百姓开门  相似文献   

18.
遵义会议后,中央红军开始由遵义地区向习水、土城前进。 1935年1月下旬,红军进入习水、土城县境。四川军  相似文献   

19.
正王泉媛(1913—2009),江西吉安人。1930年参加革命,先后担任吉安县少共区委妇女部长、湘赣省妇女主席团副主席等职。1934年入党,参加长征,在干部休养连担任战士。1935年,经特批与王首道在遵义结婚。舞台上的女人1935年红军进驻遵义城后,在第三中学的操场上召开了万人大会。王泉媛、李桂英、刘彩香等人早早来到会场,分别向群众宣传革命道理,教他们唱革命歌曲。遵义城  相似文献   

20.
正在群山环抱、松柏苍翠的遵义市红军烈士陵园内,有一座"红军坟",坟的左侧有一尊红军卫生员给婴儿喂药的铜像。铜像原型名叫龙思泉,广西籍战士。1935年初,龙思泉随部队进入遵义。当时附近正在流行伤寒病。一位家住松木岭的青年的父亲突然生病,高烧不退,听说在遵义的红军医术高明,而且免费为老百姓看病,就从20里外赶来请红军医生看病。龙思泉到他家后,立即为病人检查看病,次日老乡果然病情好转。消息不胫而走,寻找红军帮忙治病的村民越来越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