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村民自治的宪政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纯柱  郑洁 《探索》2007,(1):181-184
作为农村基层民主管理制度的创新,村民自治是国家治理农村方式的重大变革,它的出现标志着我国的民主化进程迈出了重要的一步。在构建农村和谐社会中,村民自治的宪政价值日益凸显,体现在:村民自治有利于提升全民族的民主素质和宪法意识、有利于扩大村民在宪政条件下制度化参与、有利于在宪政条件下约束村组干部的不良行为、有利于在宪政条件下制约乡镇对村级资源的过度提取、有利于在宪政条件下巩固党对农村的领导、有利于在宪政条件下促进农村社会的稳定。  相似文献   

2.
随着就业结构多元化和住宅私有化的发展,基于建筑物区分所有权而产生的社区业主组织应运而生。通过社区业主自治的实践,唤起了业主的民主意识,代表了社区的共同利益,城市社区业主自治将成为宪政民主的“摇篮和训练场”。这是市民社会逐渐形成、公民意识逐步提高的必然结果,此举必将有力地推动政治民主和法治社会的发展,进一步推进中国的宪政建设。  相似文献   

3.
村民自治:中国宪政制度的创新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村民自治制度是对中国宪政制度的重要创新。它是为了解决国家与社会分离过程中出现的紧迫性公共问题而对治理体系的变革;变革的特点是向基层社会和公民让渡和下放部分治理权。结果是公民不仅通过自己的代表间接行使对国家的管理,而且可以通过自治组织直接行使对本社区公共事务的管理。中国的宪政体制因此具有上层间接民主和基层直接民主双层复合、国家代议民主和社会直接参与双重复合的特点。村民自治制度通过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制度建设,在中国宪政制度的程序性民主建设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并要求加快国家层面的代表制民主建设。  相似文献   

4.
梁超 《世纪桥》2012,(5):54-55
宪政文明标志着政治社会的文明。民主、法治及人权是宪政的应有之意,而宪政生成依托合适的土壤。居民自治作为基层群众自治,对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居民自治的良性运行培养了居民的法治观、民主观和人权观,这“三观”对中央政府提出的“科学发展观”具有借鉴意义,为创建和谐社会提供了路径。  相似文献   

5.
林芊 《当代贵州》2011,(7):60-60
地方自治是近代欧美民主政治发展中逐渐健全起来的一种国家制度,核心是中央政府与地方分权。地方自治运动被视为向民主过渡的宪政发展进程。清末新政预备立宪自治先行,认为“布地方自治之制”,“实宪政之精髓”。  相似文献   

6.
刘统志 《当代贵州》2009,(22):48-49
目前,我省已有46%的村实现计生村(居)民自治,95%的村推行计生村(居)民自治。“两委负总责、村民搞自治。协会参与监督、家庭为中心、群众做主人”的计划生育村(居)民自治工作机制已初步建立。  相似文献   

7.
大学生村官问题是近年来党和政府、社会各界非常关注的热点问题。学界对这一问题已有了一些初步研究成果,但关于该问题的研究仍然存在许多争议,需要从理论上及法律上厘清思路。本文从大学生村官的概念分析入手,以宪政的涵义和诉求为逻辑起点,分别从宪法学、行政法学角度对大学生村官进行了法律解析,对这一现象对村民自治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改进完善建议,以期为进一步的理论研究、相关政策及法律的制定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8.
在村民自治中,村民的文化权是村民重要的宪法权利,在宪政视野下行使村民的文化权只有通过搞好村庄的文化建设才能实现.本文研究了宪政支撑下村庄文化建设的使命:从认同到归属;宪政支撑下发展村庄文化的平台:社会心理;宪政支撑下村庄文化发展的途径:大众化等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9.
谢定平  赵永 《世纪桥》2013,(3):50-51
实施宪政对现代国家发展具有重大作用。宪政的本质在于用法律限制民主,宪政不仅是一个法律问题更是一个政治问题,在当代中国以民主和法治为基本走向的现代化政治发展中,宪政国家的标志是政府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用人民赋予的行政权力,严格履行职责,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维护公民和社会主体的利益;因此,在宪政维度下政府必须找准自己诚信政府、有限政府和服务型政府的角色定位。  相似文献   

10.
宪政视野下的诚信政府建设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安树昆 《探索》2005,(5):180-183
宪政国家的标志是政府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用人民赋予的行政权力,严格履行职责,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维护公民和社会主体的利益;政府只有将诚实守信作为基本行为准则,使行政权的行使符合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从而赢得人民的信赖和拥护。政府存在的合法性、正当性就是建立在人民或社会公众信任的基础上的,其整个活动也是以此为前提;诚信是政府的生命,政府的任何不诚信行为都会损害其合法性与正当性。  相似文献   

11.
林芊 《当代贵州》2011,(25):69-69
比照辛亥革命贵州宣布独立前后各省的宪法文件,虽然大都明确未来国家是“共和”政体,但都没有像“贵州国”如此强烈色彩的表达地方民主政治的词汇。“贵州国”一词充分表达了当时贵州政治家以宪政思想来建设“新贵州”的强烈企望。  相似文献   

12.
张明 《当代贵州》2011,(29):62-62
1911年11月4日贵州军政府成立,贵州辛亥革命宣告成功,铁肩和尚被聘请到军营,担任起义士兵的武术教练,为革命培养新生力量。  相似文献   

13.
论法治政府与“宪政中国”之构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何士青 《学习论坛》2006,2(11):74-77
法治政府是一种以良法统治为要义、以行政权规制为基本原则、以公民权利保障为根本目的的政府模式,它对宪政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是宪政的题中应有之义,是宪政的基本精神,是宪政的重要保障."宪政中国"之构建必须以法治政府建设为关键与核心,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全面推进依法行政,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优化政府决策,强化政府责任.  相似文献   

14.
民主是共和和宪政的基础.但民主应当是共和的,民主要受宪政的制约;共和是民主的目标,宪政是民主的准则和共和的保障,三者既有区别,又相互依存,相互促进.但总体上宪政高于民主,共和精神则应贯彻于民主和宪政之中.  相似文献   

15.
宪政是以良宪为基础,民主为基石,法治为载体,人权实现为宗旨的一种政治理念、政治形态或政治过程。中国正走在通向宪政的路上,可是要实施宪政,必先要研究宪政意识,特别是党政领导干部的宪政意识;因为宪政意识是实现和实行宪政的思想基础,也是进行宪政建设的思想条件。本文着重分析了党政领导干部宪政意识薄弱的四大表现,并对其深层原因作了较为深刻的探寻,最后,对如何培育和提升领导干部宪政意识提出了富有实践性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中国的农村改革为乡村社会经济的长足发展以及中国社会的全面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但是改革在维系了一个时期的乡村发展之后,已有的动力机制已经不能适应新的需求,中国乡村发展需要新的动力机制和体制保障,急需新一轮的改革和制度创新。乡村治理,是一种新型基层政治的理想术语,它包含了乡村政治中的新机制与新实践,因而是乡村政治管理中的新模式、新概念。  相似文献   

17.
十八大报告中提出,"在改善民生和创新管理中加强社会建设"。胡锦涛指出,加强社会建设,是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保证。必须从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高度,加快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社会变革的加剧与工业强省和城镇化带动战略的实施,使贵州省面临更多新情况和新问题。结合社会管理创新要求,加强基层民主自治建设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8.
陈洪生  肖新林 《求实》2007,2(9):92-95
村民自治政策在我国已经运行了20年,研究者众,但从政策过程角度来探讨者却寥寥。笔者通过对村民自治政策过程的透视发现,村民自治在政策设计上体现了"民主化"与"治理"途径的目标模式,在政策运行中却实际遭遇了政策失真与政策梗阻的可悲结局,而在政策特征上则体现了政府主导与国家控制的显著特点。因此,建构一个以减弱政府主导性从而增强乡村社会的自主性为导向的新乡村治理模式是村民自治政策的未来走向。  相似文献   

19.
宪政视角下有限政府的内涵是政府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限,通过法定程序,保障和实现公民权利,并切实履行对公民的责任。要建构有限政府,必须从实现法治、体现民主与人权理念、实现分权和制衡、实现多元治理模式和健全公民的民主参与机制方面采取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20.
为解决现代社会的合法性危机,晚近西方兴起的协商民主理论秉持立法和公共决策的合法性应当源于自由平等公民间的协同商议立场,并通过国家的宪政制度设计以实现真实自治的民主理想。作为宪政民主理论的新范式,协商民主以维系理性共和国的宪法秩序为旨归,具有彰显人民的宪法主体地位、形塑和谐的国家与公民间关系、矫正自由民主的内在缺陷、控制和监督国家权力的行使、培养公民宪法认知力的重要价值。协商民主还蕴涵着深刻的宪政品格:尊重宽容是理性协商的前提,积极参与是公民的协商美德,互惠合作是持续协商的基本原则,程序正义是有效协商的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