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五卅运动促使中共积极探索军事问题,并在理论认识上取得了新提高:对武装斗争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开始注重开展兵运工作和加强分化、利用军阀部队;重视武装工农,从而对民众运动与军事运动的结合作进一步探索。在实践探索上出现了新突破:在深刻总结五卅运动的经验教训后,中共成立了军事委员会,组织、建设工人武装和农民武装方面取得很大进步。这一时期,党在军事问题上的提高和突破,是革命形势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中国共产党成长和共产国际推动的结果。厘清这段历史,对完整地理解中共军事历史,是必要且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2.
中国共产党早期的军事实践,为后来创建和领导人民军队,进行革命武装斗争,最后夺取政权作了必要的准备,奠定了重要的基础。本文从党探索中国革命战争和创建革命军队的问题,成立党的军事组织;培养党的军事干部,创建党直接掌握的革命武装;在国民革命军中建立政治工作组织与政治工作制度,积极开展宣传鼓动工作;践行军事运动与工农运动相结合,建立工农革命的武装等方面,对党的早期军事实践进行了比较系统的概括和总结。  相似文献   

3.
周恩来同志是一位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和无产阶级革命家,他不仅是杰出的政治家、外交家,而且也是一位杰出的军事家。在几十年波澜壮阔的军事生涯中,他从事人民军队的创建工作,长期领导革命军队,参与指挥过许多重大的战役,积累了丰富的领导军事工作和人民战争的经验,他的军事思想成为了毛泽东军事思想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特别在革命军队建军宗旨、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依靠工农发展武装斗争以及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等诸多方面,周恩来同志都形成了许多卓越的见地,并在大量的军事实践中,结出了宝贵的硕果,为中国革命的最终胜利作出了伟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4.
中央苏区党政军领导机关十分重视以文制武、依法治军,大力开展军事法的创制工作。其制定的一系列军事法律法规已具备现代军事法的基本特征。中央苏区军事法的形式有军事法律、军事法规、军事规章和有关的军事法律解释等,内容大体包括十个方面。中央苏区军事司法体制在机构设置上包括军事裁判所(军事法院)、军事检查所(军事检察院)。军事诉讼法规定了军事审判制度和程序。作为新型的军事法制,它曾产生过积极的历史作用,在中国军事法制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5.
付闪 《党的文献》2018,(1):104-106
"毛泽东与人民军队的创建和发展"学术研讨会于2017年7月下旬在陕西西安召开。研讨会取得以下几个方面的成果:关注毛泽东军事思想的理论内涵及主要观点;纵论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领导人民军队创建和发展的主要历程和重要贡献;热议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的军事国防思想与实践;聚焦毛泽东军事思想在当代的继承和发展。在今天新的历史起点上,完整准确地认识毛泽东军事思想的科学内涵与历史地位,正确理解把握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当代价值,对揭示新形势下国防和军队建设发展规律,引领和推动国防和军队建设不断前进,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齐彪 《共产党人》2010,(10):52-54
本文作者就党管武装、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的军事领导体制问题做了深入的研究和分析,见解颇具价值。根据杨春光常委批示,本刊全文刊发,希望读者学习后能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7.
试论中央苏区军事法的渊源与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军事立法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央苏区法制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中央苏区军事法的渊源主要有六种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军事法律、中央苏区普通法中的军事条款、军事法规、军事规章、具有军事法规性质的文件。中央苏区军事法体系由十个分支部门法律规范构成 ,具有丰富的内容和广泛的适用范围 ,在调整苏区各种军事社会关系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充分凸显了为苏维埃政权和军事斗争服务的时代特征。  相似文献   

8.
中央红军进到黔北,党中央在遵义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会议批判了以王明为代表的"左"倾冒险主义的错误,确立了毛泽东在中央和红军的领导地位,特别是解决了最主要、最迫切、最关键的军事问题,决定由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3人组成的军事小组全权指挥军事作战行动,从而在这个危急关头挽救了红军,挽救了党,挽救了革命。  相似文献   

9.
积极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是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进我军现代化建设的必由之路。朱德军事思想的成功实践告诉我们:积极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必须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与时俱进、自主创新;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实现各兵种的协调全面发展;走科技强军和人才强军之路。  相似文献   

10.
积极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是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进我军现代化建设的必由之路.朱德军事思想的成功实践告诉我们:积极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必须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与时俱进、自主创新;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实现各兵种的协调全面发展:走科技强军和人才强军之路.  相似文献   

11.
1932年的漳州战役和1935年的四渡赤水都是毛泽东军事生涯中的重要战役。毛泽东指挥红军四渡赤水。不仅取得了战略转移中具有决定意义的胜利,也对毛泽东军事领导地位的确立产生了重大影响,成为毛泽东确立其军事领导地位的关键之战。通过漳州战役与四渡赤水的比较,可窥知在毛泽东军事领导地位确立过程中,四渡赤水更为突出的作用和影响。  相似文献   

12.
杨世春 《世纪桥》2012,(23):14-15
在百色起义时期,邓小平的军事思想主要体现在创建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的军队;重视在军队中开展政治工作;坚持军事统战工作等。  相似文献   

13.
任弼时的一生,经历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全过程.他在参与领导中国革命的过程中,准确地、出色地把握住革命要以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为指导,革命的领导党要坚持实事求是原则,革命的目的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革命胜利的关键是争取中间势力等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在党的建设、军事工作、经济工作、农民工作、统战工作、青年团工作等方面都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他的思想是丰富而有创见的.他为中国革命的胜利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相似文献   

14.
新中国成立以来毛泽东军事道德思想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泽东军事道德思想形成于新中国成立前。新中国成立后 ,在领导社会主义国防现代化建设过程中 ,党的三代领导极大地发展了这一思想。一、确立了军事道德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的地位 ,把军事道德纳入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范畴 ,突出了军事道德在精神文明建设中的重要性。二、丰富了战争与和平的道德观。在“和”与“战”的标准上突出了国家、民族利益 ;在“和”与“战”的价值选择上 ,突出了“以和抑战” ;在对待战争的态度上 ,突出了战争对社会主义建设危害的认识 ,表达了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我党的慎战思想。三、深化了对人与武器关系的道德认识。明确指出了在“人与武器”关系中的“人”是有道德的人 ;提出要用军事道德作为武器装备现代化的道德保证。四、完善了军事道德的原则与规范。  相似文献   

15.
袁新涛 《党的文献》2016,(4):104-113
军委主席负责制凝结着我们党建军治军的历史经验和优良传统,是我们党和国家军事领导制度长期发展、渐进改革、不断演化的必然结果。革命战争时期,我们党确立了党的最高领袖与军委主席合一的、军事领导权指挥权集中于党中央、中央军委、军委主席的最高军事领导制度,形成了事实上的军委主席负责制。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将军委主席负责制纳入国家宪法,使党领导军队和国家领导军队有机统一起来,逐步构建了党的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三位一体"的军委主席负责制,并结合新的治军实践不断丰富和发展、巩固和完善这一制度。  相似文献   

16.
长征是红军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伟大创举,谱写了中国革命史的光辉篇章。在长征的伟大实践基础上,逐步形成了长征军事文化。长征期间红军将士坚定的理想信念、高超的军事谋略、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以及符合实际的法规制度均推动了长征的胜利,也直接体现了军事文化在长征期间发挥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军队基层建设纲要》提出,党支部要“着眼提高科学领导水平,增强解决自身问题的能力、领导单位全面建设的能力和带领官兵遂行多样化军事任务的能力。”在新的形势下,实现军队建设和军事斗争准备科学发展,关键在于不断增强党组织解决自身问题的能力,使各级党组织成为军队各级的“掌舵人”和“主心骨”。  相似文献   

18.
本文认为共产国际对大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军事理论的探索、军事人才的培养和军事实践经验的积累诸方面有着重大影响,从短期看它直接影响着党在大革命时期军事运动的政策走向,从长远来看它对中国共产党最终独立地创建人民军队,走上武装革命的道路具有积极而又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王光银 《党史文苑》2006,2(10):11-14,67
本文认为共产国际对大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军事理论的探索、军事人才的培养和军事实践经验的积累诸方面有着重大影响,从短期看它直接影响着党在大革命时期军事运动的政策走向,从长远来看它对中国共产党最终独立地创建人民军队,走上武装革命的道路具有积极而又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在长征途中,为了集中指挥军事,中央成立了由周恩来、毛泽东、王稼祥组成的“三人军事领导小组”,即新“三人团”。而当时身为红军总司令、中央军委主席、遵义会议上决定的最高军事指挥者朱德却未进“三人团”,原因何在?以前尚未见有关解释,本文试就此予以探析。 军事斗争军情多变,复杂严峻,在长征中压倒一切的问题,是需要高度集权。而遵义会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