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3 毫秒
1.
何建明 《当代贵州》2011,(22):64-64
忠诚与背叛是每一个革命者和共产党人都无法回避的选择。《忠诚与背叛:告诉你一个真实的红岩》,突破《红岩》小说体裁局限,全面真实还原历史。作者采访了大屠杀中幸存的革命者及其后代,查阅大量历史档案,  相似文献   

2.
正静下心来,细细重读由何建明、厉华创作的长篇纪实文学《忠诚与背叛——告诉你一个真实的红岩》一书,思绪万千,感慨良多。回眸中国革命的历程,是什么点燃了南湖红船上的星星之火,推动形成中国革命的燎原之势?是什么让往日的英雄流着血泪仍不灭心中的向往和追求?面对新的使命,作为当代共产党人,应该恪守怎样的准则,坚守怎样的节操和志向?该书给出了精准诠释和有力回答。  相似文献   

3.
<正>近读何建明、厉华的长篇报告文学《忠诚与背叛——告诉你一个真实的红岩》,颇有感慨。在新中国已经诞生、国共两党进入最后决战的时刻,在重庆发生了令人震惊的大屠杀,关押在白公馆、渣滓洞的300多名共产党员和革命志士惨遭杀害。这批同志很多是被叛徒出卖落入敌手的,他们在狱中坚贞不屈,顽强斗争,盼望黎明的到来,同时他们也在思考、分析和总结。他们  相似文献   

4.
信仰的力量对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意义怎么讲都不为过,挖掘和张扬信仰之力,是当代作家义不容辞的使命。红岩作为我们民族精神、红色记忆的重要组成部分,曾被大量叙述、解读、接受。新世纪进入10个年头的时候,在走访红岩、探究红岩,特别是在重述红岩的过程中,作者何建明脑海里两个截然相反的词汇逐渐清晰,这就是“忠诚”与“背叛”。的确,这两条道路、两种价值、两类品质是每个革命者、每个共产党人都无法回避的选择,涉及到一个人的信仰、操守和品格,即使在处于和平年代的今天,每个正直的灵魂难道不也时刻在接受忠诚与背叛的考验,不在经受信仰的拷问吗?  相似文献   

5.
向卉珍 《学习月刊》2012,(16):50-51
组织观看《忠诚与背叛》是对党员干部一次心灵的洗礼,同时也对新时期党员干部如何保持纯洁性,保持对党和事业忠诚提出了新的考量。对照影片"忠诚与背叛"的主题,个人觉得应该注重把握以下六个方面的内涵。  相似文献   

6.
《红岩》背后的真实故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6年年末,"《红岩》档案解密展"在重庆开幕。展览上最引人注目的是首次全文公开的一份2万多字的秘密报告,它的作者就是《红岩》小说的作者之一罗广斌。这个《红岩》故事的"原型版本",记录着重庆地下党遭受大破坏和狱中斗争的真实历史。透过报告的字里行间,《红岩》人物许云峰、江雪琴、成岗、甫志高的原型一个个从历史上生动地浮现出来。比起《红岩》小说,真实的历史更加曲折震撼。  相似文献   

7.
《红岩》,一部中国共产党人的壮丽史诗,一曲共产党员的浩然壮歌。许云峰、江雪琴、成岗……一个个鲜活的面容和耳熟能详的光辉业绩,深深镌刻在人民共和因的永恒丰碑上,融化在中华民族奔流不息的血脉中。2006年,一个"《红岩》档案解密展"在重庆开幕,一份2万多字的秘密报告引起人们极大的关注。它的作者就是《红岩》小说的作者之一罗广斌。这个《红岩》故事的"原型版本"——《关于重庆组织破坏经过和狱中情形》的报告,详细记我了重庆地下党组织被破坏始末,以及狱中斗争的真实情况。本刊特选摘侯健美《烈火中永生——〈红岩〉背后的真实故事》文中有关狱中意见及其历史背景的记述,以使读者进一步了解烈士们对崇高理想信念的忠诚和对党组织建设的殷殷之情。这对于加强新时期党风和党员作风建设,有着重大的启示意义。标题系编者所加。  相似文献   

8.
不久前,《红岩》作者之一杨益言先生在给河北邢台的学生作革命传统教育报告中,说了这么一句话:“一个真正的共产党人和革命者,他的心是红的,血是热的。”这话让人感动而深思……  相似文献   

9.
作为一本永不褪色的红色经典,在过去数十年里,长篇小说《红岩》不仅拥有大量的读者,也深深地影响了几代人。《红岩》成功地塑造了许多栩栩如生的革命英雄形象,比如江雪琴、许云峰、小萝卜头等,他们用生命和鲜血践行了自己对信仰的忠诚。与此同时,读者也记住了那些特务的罪恶嘴脸,令人印象深刻的就有一个叫"猫头鹰"的特务。《红岩》并未交代这些罪行累累的特务的下场,但是,历史不会忘记对他们的审  相似文献   

10.
1996年,《红岩魂——白公馆、渣滓洞革命烈士斗争史展览》再度风靡全国;2000年,“红岩魂”形象报告展演再度动人心魄……一个个革命者鲜明的形象矗立在我们面前,震撼着我们的心灵。英烈群像中,有一位长着大大的脑袋,大大的眼睛的共和国小烈士,他,就是国民党监狱在册的“政治犯”——“小萝卜头”宋振中。  相似文献   

11.
正重庆是一座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英雄城市。红岩精神同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一样,都是全党、全军和全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1989年3月18日,中共重庆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张富积同志告诉我:市里正在筹办一本弘扬红岩精神的杂志,刊名为《红岩春秋》。嘱托我呈请聂荣臻元帅为《红岩春秋》题词。创刊在即、时间紧迫,叮嘱我尽快抓紧去办。同年4月  相似文献   

12.
《苦难辉煌》最根本特色就是进一步还原历史,让史实说话,让真实的中国共产党早期成长史展现在人们面前,丝毫没有掩饰早期中国共产党人的幼稚与单纯,也没有遮掩早期共产党人的大量背叛与退缩,但一切都是成长的必然阶段,大浪淘沙,方显英雄本色,苦难的历程换来了革命的真谛和最后的成功。我们党一路走来,经历了许多艰难困苦,赢得了无数辉煌胜利。《苦难辉煌》提出了一个很好的历史性问题,表现了可贵的问题意识。从问题开始,将以肯定结束;从  相似文献   

13.
正看了[美]卡勒德·胡赛尼写的《追风筝的人》,被小说的故事情节、朴素流畅的言语给吸引了,其中有一句"为你,千千万万遍"——个男孩对朋友的忠诚表白,让我感动不已。他是富家奴仆,没有金钱地位,没有接受文化的机会,甚至长得也不好看,可是他勤劳勇敢、忠诚正直,在他身上,体现了人性中美好的一面。小说以阿富汗富家少爷阿米尔与仆人哈桑之间的友谊为主线,讲述了一个关乎背叛与救赎的故事。鲁迅说:"悲剧就是把美好的东西毁灭给人看",阿米尔生生地毁了与哈桑的友情。哈桑纯洁  相似文献   

14.
2006年年来,一个“《红岩》档案解密展”在重庆开幕,展览上最引人注目的是首次全文公开的一份2万多字的秘密报告.它的作者就是《红岩》小说的作者之一罗广斌。重庆党组织收到这份报告的时间是1949年12月25日,那时距离罗广斌等34人从渣滓洞、白公馆监狱中死里逃生,不到一个月?这个《红岩》故事的“原型版本”,记录着重庆地下党遭受大破坏和狱中斗争的真实历史。  相似文献   

15.
《湘潮》2021,(8)
正"红岩上红梅开,千里冰霜脚下踩,三九严寒何所惧,一片丹心向阳开……"一曲《红梅赞》,唱出了革命者矢志不渝、不畏生死的坚定信念。歌词中提及的红岩,位于重庆市嘉陵江畔,作为地域的红岩,是重庆红岩嘴13号(中共中央南方局暨八路军驻重庆办事处驻地)、曾家岩50号(周公馆)和虎头岩(新华日报总馆)"红色三岩"的总称,其代表性所在是重庆红岩村。在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初期,曾是中共中央南方局领导机关所在地和重庆谈判期间中共代表团的驻地,  相似文献   

16.
正由红岩革命历史博物馆编撰的《红岩精神与群众路线教育故事读本》以南方局历史研究为基础,通过一个个真实的故事,再现了以周恩来为代表的中共中央南方局在渝八年间,将党的群众路线贯穿于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团结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孤立顽固势力,打开国统区工作局面的生动情景及其所体现出的共产党人的伟大人格  相似文献   

17.
《千秋红岩》生动、翔实地展示了中共南方局老一辈革命家们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初期艰苦卓绝的斗争历史事实;全面、精准地诠释了"红岩精神";真实地再现了当时中国共产党在全国老百姓、  相似文献   

18.
《红岩》     
正《红岩》的作者罗广斌、杨益言,曾于1948年先后被国民党反动派逮捕,并囚禁在重庆"中美特种技术合作所集中营"里。他们和小说中的英雄人物,共同经历了那些惊心动魄的斗争生活。新中国成立后,为了"把这里的斗争告诉后代",他们创作了长篇小说《红岩》。从准备到成  相似文献   

19.
为了配合“弘扬红岩精神,塑造当代重庆人”的群众性自我教育活动,中共重庆市委党史研究室和重庆出版社及时组织编写、出版了一套《红岩精神丛书》。这套书共四本:《红岩千秋》、《血泪的嘱托》、《红岩精神三字歌》、《当代重庆人》。丛书立意新颖,取材严谨,通  相似文献   

20.
正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笔者读了由何建明执笔、厉华所著的《忠诚与背叛》一书。几天来,思潮澎湃,热泪盈眶,心灵受到极大震动,而最大的感受是接受了一次灵魂的"拷问"。灵魂的"拷问",实际上是拷问信仰。作为一名入党多年的共产党员,自认为是一个百分之百的"布尔什维克",同事、朋友也说,"你是共产党的‘忠臣’"。按理说,我的信仰早就坚定了!而且,我敢断定,我们党大多数党员的信仰也早就坚定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