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文新 《新湘评论》2010,(12):39-39
我的父亲名昌,字章甫,湖南浏阳人。在湖南一师读书时,有幸结识毛主席,因志趣相投,成为好友。那时毛主席是学生会的主席,我父亲则是“雄辩部”的部长。我母亲姓毛,叫毛秉琴,主席亲切地称她为大姐。1920年主席与杨开慧结婚,就是我的父母帮着操办的。  相似文献   

2.
陈文新 《学习导报》2010,(12):39-39
我的父亲名昌,字章甫,湖南浏阳人。在湖南一师读书时,有幸结识毛主席,因志趣相投,成为好友。那时毛主席是学生会的主席,我父亲则是“雄辩部”的部长。我母亲姓毛,叫毛秉琴,主席亲切地称她为大姐。1920年主席与杨开慧结婚,就是我的父母帮着操办的。  相似文献   

3.
宋朝才子、书法家、文学家黄庭坚说,“三日不读书,便觉面目可憎”。革命先行者孙中山的座右铭是“一日不读书,我就不能活下去”。但凡名人无论读书还是做事都有一种大手笔、大气概。我也喜欢读书,也喜欢在闲暇无聊时像鲁迅先生那样“随便翻翻”,但却真不敢自诩为“知识分子”。有时,坐在书卷成堆的“惠涵书屋”里,手捧书香郁郁的书籍,顿时忘却了世事的喧嚣。仔细想想,我何尝不是把身心都托付给了读书呢?于是,想起我和读书有个约定……  相似文献   

4.
1988年,我中学毕业回乡务农,父母为了我们兄妹三人读书,已是债台高筑。当时家里的境况是:土房两间半,债务理不断,忙里又忙外,致富难上难。真有点“上天无路,入地无门”的感觉。  相似文献   

5.
黄丹阳 《新湘评论》2013,(21):48-48
明年要参加高考了,父母软硬兼施将我从家乡转到他们工作的永兴县城来读书。这个被叫做“中国银都”的地方,白银产量占全国1/4,连续10年稳居全国第一大白银生产县。人们口口相传后,“银都”成了永兴的代名词。在外人眼里,似乎永兴只有银子。  相似文献   

6.
《廉政瞭望》2010,(5):38-39
小鸣在美国哈佛大学读书。他的父母是北方一所地级城市的副厅级干部。春节前夕,儿子给他们发来数封电子邮件。一封封信让父母在震惊愤怒之余,不禁开始反思这些年来为“礼”所累的种种往事。记者征得当事人同意后,将小鸣的信件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7.
许宁 《党建》2010,(9):27-27
读书和运用是密不可分的两个方面。 “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马克思说:“与其用华丽的外衣装饰自己,不如用知识武装自己。任何时候我也不会满足,越是多读书,就越是深刻地感到不满足,越感到自己知识贫乏。”  相似文献   

8.
书趣     
《新长征》1995,(8)
书趣建华凭一个读书人的直觉,我感到读书又“回潮”了.早就想围绕读书写点什么,这例不大因为我想“赶潮”,而是自幼不解“书缘”,以书为友,真的是有些心里话要说。读书之好起于上小学之时,那时的乡下也读不到什么大书,想来不过是些连环画和一些英雄人物故事之类罢...  相似文献   

9.
郭玉海 《当代贵州》2011,(25):70-70
读书是一种精神修炼,是我们工作学习的“充电”。毛泽东曾说:“我一生最大的爱好是读书。”“饭可以一日不吃,觉可以一日不睡,书不可以一目不读。”就当今的发展形势而言,读书应该是每个基层领导干部必须重视的大事。但是,读什么书?这需要我们进行“过滤”和筛选。我认为,读书要结合社会的实践,不但要读有字之书,还要读无字之书。  相似文献   

10.
前不久,老同学难得一次小聚,彼此问及双休日如何度过。轮到我发言,自然实话直说,无非是在家看看书。不料话音刚落,几位仁兄竟把我当“外星人”一般,从上到下打量一番后,不无惊异地说:“有没有搞错?如今还兴双休日呆在家里读书?!”至于到底谁搞错了,我的确说不清。我只晓得自已生来不善交际、不善应酬,也无琴棋书画等特别的个人爱好,还是安心读点书的好。这次小聚,几位混得还算“成功”的仁兄,十分坦诚地规劝我别再轻言“读书”。他们说,不读书更容易获得某方面的“成功”,原因简而言之有二:有了文凭在手,不读或少读书,…  相似文献   

11.
做官·读书     
江南尘 《奋斗》2006,(6):57-57
读书才能做官,即便在旧官场上,不识之无的人。也往往被冷遇。现在,想做官,读书是必要的硬件.没有文化连村长也难以当选。我想,现在值得关注的,是那些做官后,是不是还在读书?现在有“读书做官论”,为什么没有“做官读书论”?  相似文献   

12.
邓家富 《当代贵州》2011,(12):64-64
读书学习是我人生的永恒相伴。我生长在农村,坦白说,上高中前,读书学习是为了谋求一份职业;而参加工作后,读书学习成了我的爱好。列宁曾教导说:“聪明在于学习,天才在于积累。”现在回想自己的每一步成长,都与读书学习这个爱好分不开。  相似文献   

13.
“读书明理”。 这个道理人人都懂,但每个人的体会和感受各不相同。我认为,读书的过程是一个吸收知识、增长本领、体会乐趣、铸造思想,最后提升为人生信念的过程。这个过程就是“明理”的过程。  相似文献   

14.
“读书明理”。 这个道理人人都懂,但每个人的体会和感受各不相同。我认为,读书的过程是一个吸收知识、增长本领、体会乐趣、铸造思想,最后提升为人生信念的过程。这个过程就是“明理”的过程。  相似文献   

15.
《新湘评论》2013,(21):64-64
我经常接触基层干部,恕我直言,对他们有多少人有经常读书的习惯,却无多少把握。我也曾随意做了些调查:“你平常读书吗?读什么书?”回答有如下几种:一、“倒是想读书,可哪有时间呀!”二、“哪能不读书,一般都在晚上,但看不了两页就发困。”三、“只看一看上边发的书,那是为了工作需要,好多年没有自己买书读了。”四、“不知道该读什么书?要不给咱推荐几本。”  相似文献   

16.
英国作家阿斯查姆在《校长》一书中讲到,他最后一次拜访简·格雷夫人时,夫人不是陪伴父母在花园里游猎,而是在阅读柏拉图的一篇精彩文章,并满不在乎地说:“他们在花园里得到的全部快乐,远远不及我在柏拉图的书里享受的快乐。”可见,好的书籍有着无穷的魅力,能给人丰富的精神财富。读好书可以获得正确的思想,汲取知识,增长才干。读好书的过程就是一个陶冶情操、净化心灵和增长才学的过程,其益处正如培根在《论读书》中所言:“读书足以怡情,足以传采,足以长才。”  相似文献   

17.
《党课》2012,(14):51-51
好读书、读好书、书读好是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的基本要求,每个党员干部都应积极行动,自觉做到。但现实中,总是有一些党员干部读不进、学不深、用不精,存在一种“狭隘化”的读书现象,需要不断加以改变。特别是,注意改进“功利化”的读书,读书的目的仅仅定在自己拿文凭、获证书、评职称、谋职位、求提升上,只为“我”而读书;  相似文献   

18.
学贵有恒     
三国名将吕蒙在军中长大,书读得很少。一次孙权劝其要多读书,“宜学问以自开益”。吕蒙觉得自己整日忙于军务,哪里有时间读书?于是回答说:“在军中常苦多务,恐不容复读书。”孙权听后却说,你再忙难道比我忙吗?我劝你读书,不是让你成为博学之士,只希望你增加历史知识,开阔视野,并以“光武(汉武帝)当兵马之务,手不释卷;孟德(曹操)自谓老而好学”进行勉励。吕蒙听从了孙权的劝告,从此发奋读书,终成吴国三军统帅。  相似文献   

19.
邹金成 《新湘评论》2013,(24):34-34
从我懂事起,大人就告诫我:“要好好学习”那时的学习主要指读书。上中学时,读书的主要目的是应付考试,很难做到融会贯通,更谈不上“快乐”。参加工作,特别是进入大学生村官队伍以后,我开始真正懂得学习是个技术活,从学习中寻找乐趣,在学习中不断成长。  相似文献   

20.
英国作家阿斯查姆在《校长》一书中讲到,他最后一次拜访简·格雷夫人时,夫人不是陪伴父母在花园里游猎,而是在阅读柏拉图的一篇精彩文章,并满不在乎地说:“他们在花园里得到的全部快乐,远远不及我在柏拉图的书里享受的快乐。”可见,好的书籍有着无穷的魅力,能给人丰富的精神财富。读好书可以获得正确的思想,汲取知识,增长才干。读好书的过程就是一个陶冶情操、净化心灵和增长才学的过程,其益处正如培根在《论读书》中所言:“读书足以怡情,足以传采,足以长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