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理论与当代》2013,(8):65-65
素有"中国漂城"、"中国硅城"、"西南药城"之美誉的施秉县位于贵州省东部、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西北部,(?)阳河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的中心腹地,区位优越,交通便利,是一片风光秀丽、资源富集、文明开放的热土。全县国土总面积1543.8平方公里,辖4乡4镇、64个行政村和10个社区,居住着汉、苗、侗、布依、土家等19个民族,总人口16.8万人。  相似文献   

2.
任芳  刘洪霞 《当代贵州》2010,(24):52-53
有着中国"西南药城"之称的施秉县牛大场镇,人们在津津乐道种植中药材发家致富的同时,都会提到—个人——张代金。他今年45岁,施秉县三元太宝药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共产党员。  相似文献   

3.
<正>近年来,施秉县努力打造"三城"品牌,并构筑"一业带三化"发展框架,产业结构调整战略带来了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尽管遭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施秉县2009年全县生产总值还是令人鼓舞,GDP超过9.5亿元,全年财政总收入完成1.4亿元左右,比上年增长19%左右。  相似文献   

4.
<正>"中国漂城",如今已成为施秉乃至贵州旅游的一张精致名片。1月22日,在海南举办的第三届博鳌国际旅游论坛上传来喜讯:施秉县杉木河景区荣获该论坛颁发的"国家精品旅游景区"称号。会上,施秉县县委副书记、县长敖琼身着苗族盛装,作了主题为"山水相约·激爽之旅"的精彩演讲。"中国漂城"引起  相似文献   

5.
1月22日,在海南举办的第三届博鳌国际旅游论坛上传来喜讯:施秉县杉木河景区荣获该论坛颁发的“国家精品旅游景区”称号。会上,施秉县县委副书记、县长敖琼身着苗族盛装,作了主题为“山水相约·激爽之旅”的精彩演讲。“中国漂城”引起了与会16个国家和国内86个城市、景区、旅游宾馆负责人以及国内外各大媒体的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6.
李坤 《当代贵州》2013,(7):36-37
牛大场镇曾是贵州最贫困的乡镇之一,位于施秉县西北部,地处三县(施秉、黄平、余庆)交界。镇区东距施秉县城37公里,北距余庆县城12公里,与在建的凯里黄平机场相距27公里,施(秉)余(庆)公路穿境而过。全镇辖9个行政村160个村民组5594户2.5万余人。记者在牛大场镇街上看到,狭长的街道两边几乎停满了私家车,乡间随处可见别致漂亮的"小洋房"。镇党委书记李鑫说:"目前镇内30%  相似文献   

7.
贵州速度     
《当代贵州》2012,(16):8
3县66乡镇实现"减贫摘帽" 5月30日,省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向社会公布:2011年,我省盘县、施秉县、兴仁县3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66个贫困乡镇实现"减贫摘帽"。今年全省拟将实现5县76乡镇"减贫摘帽"。(来源:人民网)  相似文献   

8.
<正>2014年至今,施秉县实现零刑事命案、零群体性事件、零重大安全生产事故"三个零"目标,连续23个月未发生刑事命案,是全省目前仅有的零命案记录保持县。2013年度,施秉县群众安全感排名全省第85位,被省综治委挂牌整治。知耻后勇,痛定思痛,施秉县按照黔东南州委、州政府深化平安黔东南建设的安排部署,牢固树立"命案可防可控可治"理念,狠抓基础工作,最大限度消除诱发命案的不稳定因素。2014年至今,全县实现零刑事  相似文献   

9.
<正>施秉与"贵州百灵"共建万亩太子参种植示范基地标志着施秉的太子参种植将进入规模化时代,同时也是施秉唱响"西南药城",构筑药材种植产业化之路的第一步。11月10日,贵州百灵企业集团医药销售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贵州百灵)与施秉县人民政府"施秉县太子参种植项目示范基地项目"签约仪式在施秉县举行。  相似文献   

10.
正瓜果飘香、干群团结、邻里和睦、生活日新月异……施秉县甘溪乡望城村乡村振兴的画卷徐徐展开。"之前我头戴贫困户的帽子,生活并不好,现在乡党委政府帮我建起了农家乐,还让我参加村里合作社分红,日子过得很安逸。"36岁的望城村何家坝组脱贫户何定勇说。望城村距施秉县城10公里,距镇远古城31公里,辖11个村民小组,共有469户1886人,2020年村集体经济收入达119万元,多次被授予"全国文明村""全国妇联先进村""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全省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示范村""省级生态村""五好基层党组织"等荣誉称号。  相似文献   

11.
吴光祥 《当代贵州》2016,(28):42-43
正为确保全县所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在2018年高标准全面如期脱贫,施秉县以贫困户脱贫、产业发展为中心,创新探索脱贫攻坚产业链上的"四链"模式。施秉县甘溪乡望城村村民何定祥一直在外务工,2014年回乡看到村里正在发展精品水果种植和农家乐后,当即决定用打工积蓄返乡开办农家乐及种植葡萄。如今,他的丽景名苑农家乐年收入达7万元以上,种植的2.3亩紫秋葡萄年收入2.5万元以上。目前,通过"四链"模式,施秉县脱贫攻坚战正  相似文献   

12.
谭标  秦涛 《当代贵州》2013,(1):43-43
黔东南州施秉县有"西南药城"之称,而施秉县的中药材尤其是太子参的发展中心区又在施秉县的牛大场镇。牛大场镇总面积273平方公里,可供开发的山地面积在10万亩以上。近年来,全镇5594户中种植药材收入100万元以上的药农有50余户,50至99万元的有220户,10万元至49万元的有4500余户。2012年,牛大场镇太子参的种植面积扩大到3.4万亩,产量近1500吨、产值近3亿元。太子参产业逐步形成一个以牛大场镇为中心,辐射整个贵州的产业。"施秉太子参"、"施秉何首乌"、"施秉头花蓼"三个品种通过了中药材规范化种植的国家GAP认证,成为全国唯一  相似文献   

13.
柏乡县依托全县128个远程教育终端站点,充分发挥远程教育"上电视、上手机、上互联网、上广播"等党员教育信息传媒平台,全力服务和推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深入开展。 征集社情民意,夯实群众基础。柏乡县委组织部以远程教育为民服务活动为宗旨,结合全县开展的"千名干部驻农家"、"无限制全民问计"活动,组织全体工作人员深入到全县6个乡镇1个园区,121个村站点,开展远程教育"百村调查和全面督查"活动,广泛了解党员群众的学习需求。  相似文献   

14.
《当代贵州》2012,(19):3-4
施秉县位于贵州省东部、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西北部、湃阳河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的中心腹地,国土总面积1543.8平方公里,辖4乡4镇74个村居,居住着汉、苗、侗、布依、  相似文献   

15.
敖琼 《当代贵州》2009,(14):40-41
以"打好‘三城'品牌,建设生态文明示范县"为主题,既着眼于城乡统筹,立足于发展方式的转变,又致力破解实践科学发展的主要矛盾和突出问题,施秉县的县域经济建设取得了阶段性的成功经验.  相似文献   

16.
李坤 《当代贵州》2014,(24):36-37
正施秉县依托"世界自然遗产"这个金字招牌,摒弃过去"一水独大"的发展理念,山水资源并重,构建了旅游发展新格局。山与水的碰撞,上演了一场激越的交响。初秋的傍晚,夕阳的余晖洒满大地。站在施秉云台山印斗阁的观景台上,眼前沟壑丛生、奇峰矗立,奇特的白云岩喀斯特景观映衬在青山绿水间,犹如一幅壮丽的山水画。耳边溪流淙淙、鸣蜩嘒嘒、松涛阵阵,让人心旷神怡、流连忘返。云台山景区位于施秉县城北部十余公里处。今年6月23日,在卡塔尔多  相似文献   

17.
郭敬博 《新长征》2014,(11):14-14
东丰县远程办把学习群众路线教育节目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大政治任务,周密部署、迅速组织、广泛动员,确保全县各站点把学习培训的有关事项理解好、落实好。明确学习内容和学习时间。安排"习近平总书记讲话"、"群众路线"、"农村改革"和"典型示范"4个专题的学习内容。同时,将学习课件全部上挂共产党员网,供农村党员随时点播学习。  相似文献   

18.
正黔东南州施秉县64个行政村中有19个是深度贫困村。"2017年完成国家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脱贫0.63万人,贫困乡镇退出1个,贫困村退出5个"是施秉县委县政府签下的脱贫攻坚责任状。为顺利完成既定目标,施秉县大力推进党建工作与精准扶贫深度融合。2015年,通过试点施秉白垛金叶合作社党支部与白垛烟叶站基层党支部党建共建,走出了一条以"共抓组  相似文献   

19.
致富参考     
[致富之路]施秉县五大中药材经营模式托起药农增收的蓝天施秉县素有贵州"药都"之称。2004年,施秉县中药材总种植面积3.7万亩.有药农5000多户,种植品种30多个。太子参总产量达到800余吨.亩平均收入2400余元.农民总收入达960万元以上。近年来施秉县在中药材生产经营的实践中.采取了五大有效的生产经营模式.使中药材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托起农民增收的  相似文献   

20.
《福建党史月刊》2014,(11):I0005-I0008
正政和位于闽浙交界处,地处南平、宁德和浙江丽水3市结合部,全县总面积1749平方公里,辖5乡4镇1街道,124个行政村、8个居委会,总人口23万人。政和是福建省重点革命老区县和原中央苏区县,在福建革命史上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而今已成为"中国白茶之乡"、"中国楠木之乡"、"中国锥栗之乡"、"产茶明星县"、"中国竹具工艺城",拥有中国驰名商标"政和工夫"红茶和国家地理标志白茶。近年来,政和县委、县政府始终坚持科学发展,锐意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