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春来 《世纪桥》2011,(19):28-30
长征初期王明"左"倾冒险主义者的严重错误,把工农红军推向濒临全军覆没的困境。这次严重错误终于导致王明"左"倾军事路线的彻底破产,成为王明"左"倾错误路线在党内统治4年之久而最后被克服的起点。我们研究这段历史,对全面认识王明错误路线的危害,探讨遵义会议召开的历史渊源,总结红军长征的历史经验,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红军长征“二万五千里”是怎样计算出来的?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是怎样计算出来的?八旬高龄参加了长征全过程的红军老战士杨衍宗在沈阳披露:是根据红一方面军几名"有墨水"的干部日记中的记录算出来的。据介绍,长征从一开始就不是走直路、大路,部队的行军路线迂回曲折...  相似文献   

3.
毛泽东《七律·长征》二三逸闻李安葆长征途中,毛泽东"受命于危难之间",然而,那也是他一生中写诗最多的年月。那些壮丽诗篇,生动地反映了他的思想情愫和战斗生涯。《七律·长征》便是其中杰出的一篇。作家姚雪垠评价说:诗中毛泽东以"千古少有的英雄豪迈之气。极端...  相似文献   

4.
长征与艺术     
长征与艺术李筚路列宁说:"艺术是属于人民的。"人民创造艺术,艺术服务于人民。中国工农红军在反对国民党反动派的围追堵截,克服自然险阻的长征途中,不但运用了军事、政治、经济等斗争手段,而且运用了艺术这一文化工具。"艺术是鼓舞革命的醍醐"(郭沫若语),它密...  相似文献   

5.
杨少波 《湘潮》2011,(2):16-17
2010年4月24日,解放军第二炮兵政委张海阳上将一行来到湖南通道,参观长征"通道转兵"会议纪念地恭城书院。  相似文献   

6.
又是一个春花烂漫的季节,在"八月桂花遍地开……"这首熟悉的歌谣声中,我和军分区的几名同志驱车穿过豫南高速公路网,怀着无限崇敬的心情去拜谒著名的"红军摇篮"、红25军长征出发地——河南省罗山县何家冲。  相似文献   

7.
论周恩来在长征中的思想发展和特殊贡献黄少群周恩来从1934年10月参加领导中央红军出发长征,1935年底到达陕北革命根据地,在这一年多的特殊岁月里,他在政治思想上逐渐走向了成熟和坚强。他以对党和革命的绝对忠诚,坚决摆脱了"左"倾教条主义对他的束缚,完...  相似文献   

8.
他出身放牛娃,13岁投身革命,历经长征、抗战和解放战争,身经百战。新中国成立后历任要职,成为中央军委副主席,是一位传奇"布衣将军"。  相似文献   

9.
红军长征途中并未攻克锦屏县城《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卷)第383页谈到这样一段史实:"红军经贵州腹地向黔北挺进,连克锦屏、剑河、镇远、施秉、黄平、余庆、瓮安等县城,12月底占领乌江南岸的猴场。"在这段叙述中,存在着一错一漏,特作如下说明。一、红军长征虽...  相似文献   

10.
赖际发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闽西革命根据地的"农运"骨干,是福建省农村最早的团组织负责人,他早年加入南昌起义部队,是长征途中的出色"粮秣官",是新中国建材工业的奠基人,一生曲折传奇。  相似文献   

11.
《当代贵州》2012,(30):9
构筑"精神高地"、冲出"经济洼地"——这句贵州人耳熟能详的话语,如今已成为贵州的时代标志。绚烂的精神之花绽放在贵州大地,精神的强大力量正在引领着贵州创造科学发展、后发赶超的优异成绩。 贵州大地上,革命先辈曾经以"乌蒙磅礴走泥丸"的大气魄,坚定地走出了"长征精神"和"遵义会议精神";  相似文献   

12.
贺捷生,贺龙元帅的大女儿。1935年11月19日,她在故乡桑植出生刚18天,就被当时担任红二、六军团军团长的父亲和同为红军战士的母亲背在身上或放在马背上的摇篮里,带着去长征,是跟随父母长征的四个孩子之一。几十年后,这个也成为将军的"走完长征的婴儿"动情地回忆:初次来到这个世界,恐怕没有谁比我听到了更多的马蹄声;没有谁像我那样整日整夜地枕着马蹄声入眠。更没有谁像我那样,每天等待着那串马蹄声的响起,就像等待日出和日落。  相似文献   

13.
东江湖畔的璀璨明珠──记黄草镇陈文,李桂林湖南省资兴南南部边陲,有一座崭新的城镇正在迅速崛起。它就是当年红军长征途经资兴的宿营地──黄草镇。1934年8目,伍弼时、萧克、王震率领红六军团作为"长征先遣队",突破敌人封锁线,挺进湖南。他们穿越桂东、汝城...  相似文献   

14.
关于《红二十五军十五个月斗争歌》的几点说明陈鹤桥一、红二十五军1935年9月长征到陕甘苏区时,与刘志丹等同志领导的红二十六军、二十七军会师合编为十五军团。10月同中央红军会合后,大家都爱唱"中央红军十二月长征歌"。我们红二十五军的一些同志提出请军团政...  相似文献   

15.
程卫 《党建》2012,(11):34-34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1935年9月,毛泽东率领中央红军陕甘支队翻越终年积雪的岷山后,写下了七律诗《长征》。1937年4月,北平东方快报印刷厂秘密出版了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所著的《外国记者西北印象记》(又名《前西行漫记》)。此书首页刊有斯诺用英文翻译的《长征》,这成为毛泽东第一首公开传播的诗作。  相似文献   

16.
简述中央红军主力战略转移的几次变动孙少华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后期,由于王明"左"倾路线的错误领导,中央苏区在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红军主力被迫撤离中央革命根据地,进行了大规模的战略转移─-长征。1934年10月,党中央率领中央红军即第一方面军,撤出江...  相似文献   

17.
高高的"姊妹衫"傅德岷你见过"姊妹杉"吗?在阿坝藏族自治州巴西会议陈列馆前,有两株同势异形的并生杉树,这就是"姊妹杉"!我目睹"姊妹杉"的风采,还是七十年代中期的事。那时,我去若尔盖等地采写红军长征故事,坐上去巴西拉木料的汽车,驶过草地边缘的班佑宽谷...  相似文献   

18.
通道会议会址考证中央红军长征到达湘西以后,中央主要领导人曾于1934年12月11日在通道召开过一次小型会议,讨论红军的前进方向问题,史称"通道会议",或"通道转兵"。关于这次会议的会址,现有不同说法。大部分著作说是在通道县城召开的,近来又有人在文章、...  相似文献   

19.
王卓雯 《党史纵横》2010,(12):20-22
钟伟,解放军著名战将。1929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1年7月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参加中央革命根据地第一至第五次反"围剿"作战。1934年10月参加长征。抗日战争时期率部参加敌后抗日游击战争。  相似文献   

20.
在第五次反"围剿"失败、长征陷入危局关头,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正确路线战胜了王明"左"倾教条主义错误,冲破敌人围追堵截,挽救了党和红军。大搬家式转移:出师即陷入危局1934年5月下旬,博古主持召开中央书记处会议,讨论广昌失守后红军反"围剿"的战略方针。博古、张闻天、周恩来、项英及李德参加了会议。李德建议:红军应退出中央苏区,突围转移到别的地方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