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肖敏 《理论月刊》2010,(8):125-127
进入新世纪以来,方方的小说创作发生了一些变化,面临着转型。方方的女性主义小说对于中国女性写作有着较为特殊的意义。方方的近期市民题材小说取材于底层,但与真正意义上的"底层写作"有较大的差异,也折射了底层写作的不足。另外,方方最近的涉及到历史和城市的小说,也显示了其创作的转型。  相似文献   

2.
王华 《求索》2012,(2):205-207
方方的三部重要中篇小说《奔跑的火光》、《树树皆秋色》与《万箭穿心》揭示了各类女性面对婚姻家庭的困境。本文通过探讨方方塑造不同女性形象,展示她们共同的婚姻困境,揭示女性的性别困境。方方秉承中性写作立场,在批判男权文化造成女性婚姻、性别困境的同时,也反思批判女性自身的弱点与不足。  相似文献   

3.
陈媛 《探索与争鸣》2008,1(6):66-68
人的当代生存为物所限、为物所累和为物所困,形成了人的物化生存困境.和谐社会是对人的物化生存困境的整体性自觉跃迁,实现物化生存方式向审美生存方式的转变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实现生存方式的审美跃迁需要建立起人与世界的功利与审美相统一的关系.使人从根本上摆脱物化生存状态,实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人与自身的和谐共生.  相似文献   

4.
在令人炫目的文学世界中,方方的小说始终扎根现实,剖析现实,批判现实,恒定的创作风格流露着其对现实主义文学传统的坚守。方方在作品中呈现欲望,强调命运,并借小人物的悲惨遭际屡屡搭建起欲望与命运的绝杀场。因欲望而生的"求之不得"、"得而无味"最终都在"接纳命运"中偃旗息鼓。欲望言说与命运桎梏因此成为方方小说的重要主题,凸显着其人道主义关怀,更彰显着其深刻的批判现实主义精神。  相似文献   

5.
1990年代以来,西部乡土小说一方面展现出社会经济制度改革和城市化进程中农村人际关系的嬗变:家庭成员间的物质至上,夫妻间的拜金主义,邻里间的个人主义等等;另一方面也表现出农民在城市化进程中面临道德两难选择:城市与乡村的隔离感促使着人的伦理精神走向流失,人在面临生存困境和物欲追求而导致道德异化现象.作家在文本中更多表达出对乡村社会浓厚人际伦理美德的呼唤,对传统伦理精神的回望和现代新型伦理观念的向往.  相似文献   

6.
刘恒的《伏羲伏羲》以人的性欲作为切入点,试图揭露生命中那种最原始最本真的冲动,这种冲动会自然地觉醒,作用于人身,所显示的力量摧枯拉朽,具有冲破一切的力量。但人既是自然的又是社会的,身体欲望与伦理纠缠一处,共同编织了小说中人物个体的困境之网,刘恒用极具表现力的文字充分展现了现代人在张扬本性欲望时面临的生存困境和自我内心的矛盾。  相似文献   

7.
论鲁迅小说中女性的三种生存困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鲁迅的三篇小说从不同角度揭示了女性的三种生存困境祥林嫂受封建道德习俗奴役,在救赎自己的道德罪过无望中悲惨离世;爱姑受陈腐的权威蒙蔽,将是否离婚的决定权交给了七大人;子君受爱情束缚,退守于爱的小巢,将命运交付给所爱的人涓生.她们共同的悲剧都是将决定自己命运的主动权交给了外在于己的对象.这些悲剧内涵对今天21世纪的中国女性仍有警醒意义.  相似文献   

8.
台湾现代派小说在文学创作观念上强调文学要表现人的非理性心理,强调文学独有的形式特征及其非功利性和反传统性,这明显地受到了西方现代派文学理论与实践的影响.在内容上,台湾现代派文学注重展示人的内心世界,注重描写性爱,注重揭示人的生存困境,这明显地受到了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存在主义、超现实主义及其它西方现代主义思潮的影响;在形式上,这一流派的文学作品注重运用多种多样的手法来刻划人物的心理,在意识流手法的运用、叙述视角的选择、"复调"结构的使用及小说语言的新奇怪异等方面,都承接了西方现代派小说的基本取向.  相似文献   

9.
朱铁志 《今日浙江》2013,(13):61-61
很久没看小说,更不要说为小说流泪了。看了朋友推荐的《涂自强的个人悲伤》,忍不住流下伤感的泪水。小说是方方写的,一个极其平实朴素的故事:家境贫寒的山里孩子涂自强靠着先天聪颖、后天努力,成为村里第一个上大学的人。怀着对未来的无限憧憬,涂自强来到大学,来到繁华的九省通衢武汉,梦想着早日学成,让  相似文献   

10.
李淑霞 《青年论坛》2007,(5):133-135
在王安忆的小说中,人的现实困境主要表现为个体主体与社会整体的矛盾与对立.这种个人主体与社会整体的矛盾与对立,首先表现于个人欲求与文明秩序的矛盾与对立,其次表现于个人理想与时代现实的矛盾与对立.王安忆对人的现实困境的揭示和批判不是紧张激烈的,而是平和温婉的.  相似文献   

11.
艾萨克·辛格是二十世纪最伟大的美国犹太作家之一,其文学成就主要在于短篇小说.二元对立是他小说叙事中一个非常突出的特色,这一叙事特色有助于展现二战后犹太人在历史记忆与现代生活夹缝中生存的状态,部分构成了他独特的个人风格,并成为他探讨战后犹太人精神困境与身份危机的有力手段.  相似文献   

12.
正乡愁作为一种怀旧情结,体现着本体对生命自我的本源追寻。长久以来,在工业文明的破坏中,人处于"被抛"和"断裂"的生存状态中,乡愁成了人们追溯过去,反省现实困境的方式。现代生态危机和精神危机的加剧使人的身心变得茫然而困惑,人在现实的困境中越发疲劳,乡愁成了每个人心中不可割舍的牵绊。人渴望得到精神的救赎和审美化的生存,而生态美学将人的诗意栖息作为人类生存的理想追求,在保持人的本真性的同时,  相似文献   

13.
作为女性作家,方方一直关注着女性在现代社会的角色与命运,从她早先的《何处是我家园》、《在我的开始是我的结束》开始,到最近的《奔跑的火光》、《水随天去》,都是对女性情感命运的思考与关注。这些女性,她们的年龄、地位、文化都各不相同,但是方方透过这些表面的不同,看到了现代女性在现代社会的尴尬与困境。这种尴尬与困境无疑是由于她们的性别身份决定的,正如“你将格外不幸,因为你是女人”的命题一样,这成为每个女性想要摆脱却无法摆脱的紧箍咒,时时刻刻镌刻在她们的灵魂深处。《树树皆秋色》是方方思考现代知识女性的情感命运的一部…  相似文献   

14.
论文对小说所展示的80-90年代广州的文化语境进行了深刻透视,对小说中处于社会转型期的都市人尤其是女性的生存状态予以关注和考察,揭示了市场经济发展的负面效应--急剧膨胀的物欲对人的精神的挤压.重点探索了女性人物精神上的迷失与成长,并为都市女性话语注入了更具活力的新质.  相似文献   

15.
《新东方》2017,(1)
季栋梁的中篇小说《黑夜长于白天》描写了在男性失语甚或是缺位状态下的乡土女性的奋斗与成长。这是一个女性占主导的"乌托邦"的世界。与众多描写女性生活的小说不同,季栋梁在这里另辟蹊径,着重突出女性在化解生存困境、寻求人的尊严的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美好品格。  相似文献   

16.
现代社会的发展呈现出很强的矛盾性,现代人在不断取得进步的同时,也深陷于自我认同焦虑、价值共识困境以及本体安全焦虑等困境之中。如何从理论上分析现代人生存困境的根源,从而对现代社会的发展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显得十分重要。《非确定性与现代人的生存》对这一重要的问题做出了分析和考察。  相似文献   

17.
影视艺术冲击下文学的困境及其生存策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封孝伦 《思想战线》2001,27(1):88-93
在影视艺术的强烈冲击下,当代的文学正面临严峻的生存危机,文学的传统门类--小说、诗歌和戏剧正在被电影和电视扬弃,散文无法独撑文学的天空.只有主动向影视突围,与影视合作,自觉符合形象化、视觉化潮流,自觉考虑社会受众的精神需求,文学才能走出目前的困境.由当代社会文学的困境及其突围,可以得出诸多美学启示.  相似文献   

18.
李恩来 《求索》2008,(4):112-114
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人类最根本的生存性关系。在现代的人与自然的关系中,占主导地位的观念是“控制自然”的观念。而这一观念的形成经历了从“敬畏自然”到“控制自然”的转变过程。但是这一观念导致了双重的伦理困境:即日益严重的人与自然关系恶化的生态伦理困境和人与人关系异化的社会伦理困境,这使得人的生存与发展遇到严峻的挑战。我们必须对其进行深刻的反思并构建人与自然的平等、和谐的新关系。  相似文献   

19.
余其彦 《理论月刊》2002,1(4):28-29
陈染小说中对新时期女性人格的建构包含三个层面:以孤独作为自我保护策略;对男性权威既反抗又向往的矛盾价值取向;将婴儿状态作为理想归宿。陈染所建构的女性人格特质是女性生存困境的体现。  相似文献   

20.
从富士康事件透视新生代农民工生存困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深圳富士康今年以来发生的连环跳楼自杀事件,透露出新生代农民工面临的生存困境,包括没有实现体面劳动的工作困境,希冀、脆弱遭遇单调和冷漠形成的精神困境,作为城市里的农村人面临的生活困境等.这些困境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农民工自身的原因,也有用工企业、政府和社会的原因.解决新生代农民工面临的生存困境,不能仅仅依靠某一方面的力量,必须让各方担负起相应的社会责任,寻求多途径的综合解决之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