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姚学清 《前沿》2003,(5):33-35
亚洲金融危机后 ,针对中国周边地区各国货币纷纷贬值 ,对于人民币是否应该贬值国内引发了激烈的论战。对于人民币是否存在高估或低估以及人民币是否有必要贬值的问题 ,本文试图利用传统汇率决定理论 ,从理论上来探析人民币汇率的决定因素以及未来的走向。一、购买力平价理论与人民币长期均衡汇率作为对现代汇率理论影响最大的一种汇率理论 ,购买力平价理论对于测算我国人民币的均衡汇率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根据传统购买力平价理论 ,由于国际贸易的进行 ,两国货币的汇率应等于两国商品的价格之比 ,或者说 ,一国商品和劳务的价格应该等于通过…  相似文献   

2.
陈灏 《求索》2008,(10):18-20
本文利用1986年以来的年度数据,使用单一简化形式方程法对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的均衡状况进行了经验分析,结果发现中国的相对贸易开放度水平成为决定人民币均衡实际有效汇率最重要的基本经济因素。由于中国近年来较快的贸易开放度增长速度和较高的贸易开放度水平是源于中国出口导向型发展战略的实施。因此本文认为目前对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均衡与否争论的背后,事实上是对中国出口导向型经济发展战略能否持续的质疑。  相似文献   

3.
陈文超  王丹 《人民论坛》2012,(11):54-55
近来,人民币汇率已经成为国内外焦点话题。人民币升值对于我国经济发展既有正面影响又有负面影响。针对人民币汇率升值带来的利弊影响,建议国家应逐步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让市场在汇率形成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使人民币保持在均衡合理水平。  相似文献   

4.
人民币汇率是否应该调整,人民币汇率制度的改革在近一段时间是否应该实行,是我国汇率问题讨论较多的领域,本文简单介绍了我国的汇率制度选择美元作为盯住货币的原因,并分析了我们较常用的两个理论:购买力平价理论和利率平价理论不能成为人民币价格上调的原因,但是人民币确实存在着被低估的现象,所以人民币的升值是在所难免的,我国的汇率制度虽然存在着缺陷,但是就我国目前的形势来讲并非是汇率制度大幅度调整的最佳时期。  相似文献   

5.
郭彩霞 《前沿》2006,(4):58-60
本文沿历史发展的线索,详细分析了各种汇率决定理论对人民币汇率决定的适用性,指出利用扩展的粘性价格目标区模型来测算和预测人民币均衡汇率的合理意义。  相似文献   

6.
王桂贤 《前沿》2007,(3):50-52
本文以2005年7月21日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内容为切点,分析了现行人民币汇率制度在汇率理论决定基础、汇率生成机制方面存在的缺陷,指出购买力平价理论与实际汇率之间存在偏差,汇率形成的市场化程度不高,货币篮子缺乏实施细则。并就这些缺陷提出了改进建议,如针对我国近期、远期经济金融运行情况对购买力平价模型进行修正,我国尚需经一步完善外汇市场、放松外汇管制等。  相似文献   

7.
韩龙撰文认为,人民币汇率不构成事实上的出口补贴。首先,人民币实行的是以市场供求为基础、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市场是决定人民币汇率的基础,所以,在我国就不存在政府通过人民币汇率低估或汇率操纵而向出口产品和出口企业提供补贴的这一基础,更谈不上以出口实绩为条件而给予补贴。  相似文献   

8.
词典     
《时事资料手册》2008,(3):76-77
人民币汇率中间价是即期银行间外汇交易市场和银行挂牌汇价的最重要参考指标。2005年7月21日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实施后,中国人民银行于每个工作日闭市后公布当日银行间外汇市场美元等交易货币对人民币汇率的收盘价,作为下一个工作日该货币对人民币交易的中间价格。自2006年1月4日起,人民银行授权中国外汇交易中心于每个工作日上午9时15分对外公布当日人民币对美元,  相似文献   

9.
天下事     
声音人民币汇率的基本稳定有利于中国经济的发展,也有利于世界经济复苏。——温家宝总理在第十二次中欧领导人会晤中指出。他说,中国将按照主动性、可控性和渐进性的原则,不断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保持人民币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相似文献   

10.
汇率制度对于一个国家宏观经济的均衡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20世纪80年代拉美国家的债务、货币危机,90年代发生于泰国的亚洲金融风暴,都揭示了不合适的汇率制度是引发危机、尤其是引发新兴市场化国家货币危机的一个重要因素。从现行的世界汇率制度安排来看,由市场基本因素决定的浮动汇率制度已成为主流,我国从1990年人民币汇率并轨以来,实际上实行了对美元的固定汇率制。面对21世纪经济全球一体化浪潮的挑战,在加入WTO后我国金融的进一步开放中,我们需要重新选择汇率制度—目标汇率制。  相似文献   

11.
在市场升值预期渐呈倦怠之时,人民币汇率改革“出其不意”地启动了。7月21日19时,人民币兑美元放弃了稳固达7年的8.27∶1的比价,以2%的增幅升至8.11∶1。央行正式宣布,“自2005年7月21日起,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人民币汇率不再盯住单一美元,形成更富弹性的人民币汇率机制。”“由于人民币汇率以往的波动幅度过小和浮动区间过窄,使1994年汇率改革要求的‘市场供求决定’和‘浮动’特点没能充分体现。”北京师范大学金融系主任贺力平当晚接受《瞭望新闻周刊》采访时称,“目前向有管…  相似文献   

12.
声音     
人民币汇率的基本稳定有利于中国经济的发展.也有利于世界经济复苏。——温家宝总理在第十二次中欧领导人会晤中指出。他说,中国将按照主动性、可控性和渐进性的原则,不断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保持人民币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相似文献   

13.
6月19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公告称,将“进一步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正式宣布人民币汇率重归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标志着人民币汇率改革再次起航。  相似文献   

14.
解读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2005年7月21日起,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人民币汇率不再盯住单一美元,形成更富弹性的人民币汇率机制,这是中国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的一次重大变革。  相似文献   

15.
《时事资料手册》2005,(5):50-51
新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亮点之一,是人民币汇率由盯住单一美元变为参考一篮子货币。  相似文献   

16.
傅端林 《湖湘论坛》2004,17(4):71-73
汇率通常是一国宏观经济实现外部均衡的政策工具。这种政策工具的调节方式、特点和效果 ,又依存于该国实行的汇率制度。人民币汇率制度经历了从固定汇率制到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的变革 ,人民币的汇率水平从 1994年以前的大幅贬值到目前的相对稳定 ,我国的国际收支也从长期逆差转变为 1994年以后经常项目与资本项目的长期双顺差态势。汇率调节的积极效应得以发挥 ,但也产生了一些负面效应。追求汇率的相对稳定作为政府的政策选择与目标 ,需要汇制的变革完善与相应的配套政策 ;汇率市场化作为人民币汇制改革的长远取向 ,需要循序渐进 ,逐步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17.
目前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汇率进行调节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这项改革启动不久,我们需要进一步加深对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的研究,根据市场发育状况和经济金融形势,不断完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相似文献   

18.
唐华臣  李涛 《传承》2010,(24):112-114
为避免大的人民币汇率错位对我国经济产生较大波动,总结和分析人民币均衡汇率的研究成果及存在的不足,企在引导人们更客观地确定人民币汇率的合理水平,为我国今后的汇率调整和汇制改革提供更具价值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9.
国际社会瞩目的人民币升值问题终于尘埃落定。中国政府在“主动性”、“可控性”、“渐进性”原则下对人民币汇率制度及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进行改革,从2005年7月21日起将人民币对美元汇率调整到1:8.11.升值2%:同时放弃单一盯住美元,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人民币汇率调整对未来两岸经贸关系发展及台商在大陆的经济活动将产生一定影响。改革开放以来,两岸经贸关  相似文献   

20.
从2005年7月21日起,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迈出了重要一步。为什么要改革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是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的内在要求,也是深化经济金融体制改革、健全宏观调控体系的重要内容,符合我国的长远利益和根本利益。推进人民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