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金凤 《求索》2013,(4):150-152
"文艺大众化"一直是中国现代文学发展进程中的重潮流。考察文艺大众化论争,应回到历史现场,回到原生态的期刊杂志中进行重新审视。《北斗》杂志的艺术价值论争为该问题的核心分歧点,代表了人们对文学观念和文学价值的不同认识和判断。《北斗》的多元宽容、左联言论的相对自由、左联成员的启蒙姿态,为我们呈现了丰富、复杂、多元的大众化讨论的面貌。《北斗》文艺大众化讨论中存在的分歧与差异,是现代文学由启蒙文学向革命文学转型的过程中,五四新文学与左翼文学在交锋与碰撞中擦出的思想的火花。  相似文献   

2.
余习惠 《求索》2008,(10):179-181
湖南《大公报》副刊创刊于1915年9月1日,是湖南《大公报》创办之初设置的。“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兴起,湖南《大公报》报人对副刊性质和功能产生了新的认识,从而促进了副刊的改革。因此,对湖南《大公报》副刊进行一次深入的分析研究,将有助于我们对这个特定时期内副刊的传播功能与地位的整体把握。另外,对于伴随报纸副刊发展成长起来的中国现代文学,我们也可以窥见其发展的痕迹。  相似文献   

3.
80多年前在上海召开的中国共产党一大会议,有一位重要的人物,虽然没有正式列入代表名单,却为会议的召开出谋划策忙前忙后,他就是早年加入同盟会的国民党元老邵力子先生。 高举《觉悟》大旗,为社会主义呼号 五四时代,邵力子在上海主持的《民国日报》副刊“觉悟”影响极大。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一文中说过,“那时,以共产党的《向导周报》、国民党的上海《民国日报》及各地报纸为阵地,曾经共同宣传了反帝国主义的主张,共同反对了尊孔读经的封建教育,共同反对了封建古装的旧文学和文言文,提倡了以反帝反封建为内容的新文学和白话文。”而毛泽东讲的《民国日报》,指的是它的副刊“觉悟”。  相似文献   

4.
林秀琴 《前沿》2014,(9):179-181
以报刊为载体开展文学活动是现代文学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特色,《晨报》副刊作为五四时期最重要的报纸副刊之一,为现代杂文的发展做出过积极的努力,它刊载的杂文数量多、质量高,并率先进行杂文文体的理论探索,还倡导科学杂文,使现代杂文家族增添了风格独具的新成员,标志着中国现代“科普文学”作为一个独立的分支已具雏形,其历史贡献值得铭记。  相似文献   

5.
抗战时期,茅盾以一个文化战士的身份坚守在自己的文艺阵地上,以笔为枪,用文艺的形式与日本侵略者及妥协派、投降派展开斗争,在编辑领域取得了骄人的成绩。茅盾在抗战时期编辑的文学杂志及文艺副刊主要有《呐喊》(《烽火》)、《文艺阵地》、《立报·言林》、《笔谈》及《新绿丛辑》。茅盾文学编辑活动及其成功经验,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值得我们总结和继承。  相似文献   

6.
陈捷 《求索》2010,(1):60-62
研究民国“副刊大王”孙伏园的编辑思想,一定要全面综合的、历时性的考察其编辑经历和社会文化状况之间的互动关系。本文尝试在对《京报副刊》的发刊词进行文本细读的基础上,结合孙伏园从《晨报副镌》到《京报副刊》的编辑历程和实践,重点阐述五四时代风潮对孙伏园编辑思想的影响以及由此而形成的自由主义知识分子的精神理念在当时文艺副刊上的体现。  相似文献   

7.
一九四四年 三十七岁 二月 调延安《解放日报》社,任副刊部副部长,主编文艺副刊。 三月二日 发表文艺短论《秧歌的艺术性》,载《解放日报》。 九月 为了与工农兵结合,深入实际斗争生活,报名参加八路军三五九旅南下支队随军南征。南下支队司令员王震、政委王首道同志热烈欢迎他,安排他在司令部秘书处担任秘书。 十月 参加南下支队干部训练班学习。  相似文献   

8.
试论《自由中国》的文艺栏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49年11月创刊的台湾政论性刊物《自由中国》,在台湾文学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价值,它提供了大量颇具艺术品味的作品,并为台湾文学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和良好的范式。目前两岸的台湾文学史著述中,谈及50年代的台湾文学,多是简单划一地谈其战斗文艺。有关《自由中国》的研究也多集中在政治或经济等问题上,很少从文化和文学角度进行研究。本文以《自由中国》的文艺栏为分析场域,试图回到历史现场,探悉其与台湾文坛的密切关系,力求再现50年代台湾文学的多元风貌。  相似文献   

9.
逯艳 《青年论坛》2014,(4):133-138
建国以来,中国现代文学史著作对郭沫若诗集《女神》的评价和认知可以明显分为建国初期、"文革"结束初期、80年代以及近期四个阶段。尽管不同时期的现代文学史著作对《女神》的文学史价值和地位一致认同,但是出于不同时期文学史观和书写思维的差异,每一阶段的文学史书写者对《女神》的书写角度和表述方式也相应存在差异。而对这些"同"和"异"的梳理与研究,既是《女神》接受史的浓缩,也是中国现代文学学术史研究的局部"抽样"。  相似文献   

10.
一、光复后的文化重建使命1945年10月25日,台湾在历经50多年的日本殖民统治后,重新回到祖国怀抱,现代台湾文学的发展,也面临一个新的转折点.台湾文坛在短期内即进入一个百花齐放的“黄金时代”,这与台湾作家因光复而焕发的创作热情分不开,同时也应归功于大陆文学和台湾文学的汇流.早在日据下的20年代,台湾新文学就已发轫并建立了自己的光荣传统.然而1937年以后的战争时期,台湾新文学遭受重大挫折,一些顽强的作家也只能默默地暗中耕耘.宝岛的光复,使这些作家内心充满“狂热的喜悦和期待”;挣脱异族铁蹄重获自由的解放感,久被压抑现得以迸发的祖国爱,使他们摩拳擦掌,积极准备投入建设家园的热潮中,而文化重建工作成为他们的首要任务.日据时期的著名作家杨逵、龙瑛宗、吴浊流、杨云萍、王白渊以及叶石涛等,在这方面都有突出的表现.如杨逵出版其文集《鹅妈妈出嫁》、《送报夫》等,先后担任《和平日报》新文学栏、《力行报》副刊的编辑工作并自创刊物,编印包括鲁迅《阿Q正传》、郁达夫《微雪的早晨》、茅盾《大鼻子的故事》等在内的中、日文对照的《中国文艺丛书》.此外,他还积极投入有关台湾文学建设和发展方向等问题的讨论.吴浊流除了先后任职于《中华日报》日文版和《民报》外,还抓紧时间出版日据末期  相似文献   

11.
伪满洲国文学进入文学史,不是因其对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缺失的补充,而是缘于一方面其介入文学史将会重构文学史写作的结构框架,从而重新评定异族侵略背景下的中国现代文学经验;另一方面,其能够提供经典文学史写作的文学范例。在方法论的层次上,对伪满洲国文学的整体性研究,将引导重新思考中国现代文学史中的一些基本概念,对长远的学科建设具有意义。  相似文献   

12.
半个世纪前,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的发表,为中国现代文学揭开了光辉的一页。在这光辉的一页上,保定作家群占着显著的位置,这些作家的作品,囊括了我国抗战文学的大部,成为抗战文学的主体。今天,在《讲话》发表50周年之际,我们重新审视这一历史文学现象,挖掘其内在本质,对理解和发扬《讲话》精神,繁荣社会主义文艺,无疑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以鲁迅为旗手,“左联”为核心,公开打出无产阶级文艺旗号为标志的左翼文艺运动,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曾席卷了整个国民党统治区域,成为当时“唯一的文艺运功”。(鲁迅语)它继承和发展了“五四”以来文艺革命的光荣传统,以自己艰苦卓绝的战斗,有力地配合了我党领导下的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在提高中国人民的觉悟,推进农村革命深入和文化革命深入等方面,作出了应有的贡献,取得了巨大的成绩。正  相似文献   

14.
《春秋》2017,(5)
正今年是我国著名学者、作家田仲济教授(1907—2002)诞辰110周年,仅以此文以资纪念。读高中时我即迷恋文史,在图书馆及报章杂志上阅读过田老所写部分著作和文章,被他朴实、含蓄、幽默的创作风格与严谨、清朗、抒情的学术品格所吸引折服。我也了解到田老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即创办多种文学刊物,并不断发表文章,早在上世纪40年代即享誉中国文坛。1949年后,任山东师范大学教授、副校长,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第一至四届副会长,山东省文联第四届副主席等,中国民主同盟会会员。著有《新型文艺教程》《中国抗战文艺史》《文学评  相似文献   

15.
朱建伟  刘智跃 《求索》2012,(6):72-74
著名导演谢晋一生执导半个世纪,贯穿中国当代历史全程,其创作的体育题材影片《女篮五号》、《大李、小李和老李》和《女足九号》以其时间分布上的耦合性,艺术表现的定势,比较典型地彰显了中国当代体育文艺发展的阶段性和局限性,构成考察中国当代体育文艺成就和问题症结的典型侧面。  相似文献   

16.
韩玉峰 《前进》2012,(4):29-32
70年前,毛泽东同志发表了《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提出了文艺为什么人服务和如何服务这两个根本问题,提倡和鼓励文艺工作者深入群众生活,投入革命斗争实践,创造出为中国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具有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的优秀作品。延安是革命的圣地、摇篮和熔炉。《讲话》是革命文艺的明灯、火炬和号角。《讲话》对文艺工作有关问题的论述,全面而具体,精辟而深刻,为中国革命文艺运动开创了一个新纪元,是中国新文艺发展史上的一座里程碑,至今仍闪烁着真理的光辉,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7.
翟兴娥 《求索》2013,(7):140-142,8
中国古典文学向现代文学转型的基本动因探讨是现代文学研究的重大理论课题。季桂起在《中国文学现代转型的历史源流——明代中叶到清末民初中国文学的变迁》中确认了转型的启蒙阶段应该从明代中叶算起,同时,把中国古典文学向现代文学的转型放置于民族文学大发展与世界文学大发展的背景中进行考察,提出了中国古典文学向现代转型存在民族自身历史轨迹与西方影响变化轨迹并存的两动因论断,实际上,中国古典文学向现代文学转型具有四个方面的重要动因:需求动因、思想动因、学习动因与工具动因,这些动因的综合推动,使中国古典文学成功完成了向现代文学的艰难转型。  相似文献   

18.
抗战时期,大批知识分子来到延安,使延安逐渐形成了一个以党报副刊为中心的文学刊物体系。作为延安文学的存在方式,党报副刊因其唯一性和权威性被不断强化而成为文艺刊物存在的主要形式,进而上升为延安文学的独特标准,并成为解放后中国当代文学一体化进程的前奏。  相似文献   

19.
访台散记     
不久之前,应台湾“中国文艺协会” 的邀请,中国作家协会理论批评家访问团访问了台湾。访问团成员共10人,来自作家协会、大学、文学刊社,此行任务为文化交流。 访问团在台湾与台湾文学界举行了研讨会,探讨社会变迁和文学发展的关系,六湾作家陈映真等20余人和我们全团成员参加。我在发言中讲了两点,一是在世界的急剧变动中,文学应更加关注人生意义的追问,一是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过程中,地域文化的融合有利于文学的繁荣。访问团还与高雄师范大学国文系师生座谈,参观了《联合报》副刊,参观了《文讯》杂志社(由中国国民党主办)…  相似文献   

20.
在《在中国文联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国作协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讲话》中,胡锦涛在深刻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存在进步与落后的分别的基础上,提出了进步文艺这个科学概念。这不但是对文艺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发展规律的深刻认识,而且是对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发展方向的科学把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