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金坤城 《前沿》2011,(3):64-67
意识形态自诞生之日起,就提出了意识形态的建设和管理问题。意识形态重在建设,重在加强管理,建设包括管理,管理促进建设,二者统一于党的建设的伟大进程之中。必须正确处理好二者之间的关系,把意识形态管理作为意识形态建设的一个重要领域,积极发挥意识形态管理的职能,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大众化、时代化,促进意识形态建设的成功开展。  相似文献   

2.
加强意识形态管理 确保意识形态安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金坤城 《前沿》2010,(15):184-187
意识形态安全是国家政治和文化安全的重要内容和核心,是国家安全的重要保证。意识形态管理是维护国家意识形态安全的根本途径。西方发达国家推行的全球意识形态管理战略已经严重威胁我国意识形态安全。必须切实加强意识形态管理,才能确保我国意识形态安全。  相似文献   

3.
意识形态教育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占据着重要位置。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理论不仅批判了资本主义国家虚假的意识形态,同时预示了未来社会的意识形态教育需要指向人的终极关怀——人和人类的解放。立足于意识形态教育本身,当前加强意识形态教育的必要性在于:对于个体而言,意识形态教育有助于推动个体的政治社会化,促进个体政治价值观的形成和发展;对于国家而言,意识形态教育有利于国家认同和民族认同的养成,推动社会各种利益的有效整合,凸显意识形态教育的社会"软实力"的作用;对于国际社会中思想文化交流而言,意识形态教育有利于在多元的文化交流中把握自身的话语主动权,确立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话语权地位。  相似文献   

4.
试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公共性品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作为一种新型的政治理念和思想信念体系,是意识形态发展史上的一次伟大变革。与以往一切意识形态相较,其最鲜明的理论特征就是它的公共性品质。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是为了实现全人类之自由解放事业,创构人类社会之和谐幸福生活,以人类公共性作为其本体之思和建构之路的科学的、实践的、革命的意识形态。  相似文献   

5.
阿尔都塞的意识形态理论独树一帜,也曾产生过巨大影响。近年来,学术界对其思想的研究也日益聚焦在这一方面,并出现一大批理论成果。从目前来看,国内对这一思想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其理论渊源、内容、贡献和缺陷的认识等几个方面。阿尔都塞在诸多方面对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理论都进行了丰富和发展,甚至触及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互作用的机制问题,但其保卫马克思的"初衷"并未真正如愿以偿。  相似文献   

6.
意识形态存在于不同的领域,其构成内容也体现在不同领域的意识形态上,体现为政治意识形态、法律意识形态、宗教意识形态等。法律意识形态是意识形态领域的重要方面,但却被人们长期忽视。法律意识形态被忽视的主要原因,在于对政治意识形态的强调以及国家法制建设的欠缺。法律意识形态具有其特殊性,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意识形态。法律意识形态表现为最有影响力的法律思想,决定国家法制建设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7.
袁小云  许丽平 《求索》2012,(3):110-112
齐泽克作为拉康精神分析学的继承人,对黑格尔和马克思进行了拉康式的解读,开辟了意识形态理论新场域。认为意识形态不仅仅是社会意识,还是一种社会存在。在不同的历史时期,表现为自在的意识形态、自为的意识形态和自在自为的意识形态三种形式。齐泽克把意识形态当成一种无所不在的"幽灵",把意识形态界定为一种"社会存在",齐泽克的这一理论留给我们无尽的遐想,但齐泽克的意识形态理论又存在其难以逾越的缺憾。  相似文献   

8.
姚红艳 《求索》2012,(11):130-132
关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这一概念的科学理解,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顺利进行,具有重要的前提性意义。"意识形态"曾一度被视为批判性概念,在马克思主义的发展中,由于具体革命形势的变化,被作为实现无产阶级专政的一个必要环节而被承认。在无产阶级掌握政权之后,列宁开始了关于社会主义条件下意识形态建设的思考,"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这一概念形成,在具体操作的意义上,成为需要加强的工作并有了具体的内容。  相似文献   

9.
刘涛 《前沿》2011,(24):29-31
本文针对新的历史时期执政党意识形态建设的问题,在理论维度的层面,以实证的角度,在论证了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科学性地基础上,层递性地提出了执政党意识形态建设的三个维度,即前提性维度、合理性维度和合法性维度,具体包括科学的意识形态前提,执政党正确的意识形态观和意识形态认同。  相似文献   

10.
李万银 《求索》2011,(6):105-106,139
意识形态资源是指一定社会历史条件下存在的,反映一定社会集团(在阶级社会就是阶级)经济政治利益,且能够为其所开发利用以维护自身统治合理性的各种系统化、理论化的思想观念。其是意识形态教育的合理性之本,本文以此为视角从三个方面来论证意识形态资源理论构建的合理性:一是从马克思主义需要论维度,通过界定意识形态资源的内涵来阐释意识形态资源理论构建的合理性;二是以马克思主义的认知接受思想为基础,分析与建构意识形态资源的社会认同;三是用马克思主义价值论和方法论实现意识形态资源的生发,以此证明意识形态资源理论构建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1.
胡伯项  张永云 《前沿》2013,(12):7-9
意识形态作为国家的精神或灵魂,是实现国家利益的重要手段,是维护国家安全的重要屏障.国家安全体系中,意识形态安全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本文收集整理近年来国内发表的相关研究文献,从意识形态安全的内涵和外延、意识形态安全在国家安全体系中的地位、我国意识形态安全所面临的挑战、如何加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安全建设等四个方面,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安全研究进行了梳理,勾勒出研究的大致脉络和总体面向.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意识形态理论、制度及实践的观点论述是马恩经典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从哲学、政治、经济三个方面对马克思意识形态批判理论进行了探讨,同时对其科学意识形态的构建性进行了初步的探索。  相似文献   

13.
贾付强  王凤祥 《求索》2015,(3):14-18
意识形态之间的较量是当前世界各国争夺国际话语权的重要阵线,而国家软实力建设又是各国加强和巩固意识形态安全的重要途径。在我国意识形态领域占据指导地位的马克思主义面临国内外各种社会思潮挑战以及非意识形态因素威胁的情况下,只有加强国家软实力建设,才能彰显我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增强党的执政能力和国家凝聚力,达到有效维护我国意识形态安全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王艳 《求索》2014,(1):97-101
我国当代文化消费领域存在着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渗透,它们采用了价值中立的方式来表达自身,同时还采用欺骗性的话语来隐匿自身。其实质在于弱化或淡化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诱之以远离意识形态,还以倡导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多种文化形式来影响文化消费,力图加强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渗透。面对这样的现状,应该加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在文化消费中树立以人为本的核心价值观念,培育人文精神,坚持文化批判精神。  相似文献   

15.
意识形态自信是政党自信的关键标志,也是党作为成熟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必须要具备的心理动力和精神特质。意识形态自信对于政党建设和发展至关重要,同时也指引和推动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正确向前。进入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在意识形态层面展现出前所未有的自信,这种强大的精神力量来源于理论认知、历史积淀、现实评判和实践推动,其生成发展有着清晰的发生学逻辑。新的时代形势对党的意识形态自信提出了更高要求,需要聚焦生成根基、生成基础、生成环境和生成动力,进一步实现意识形态自信的强化和辐射,从而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注入强劲的意识形态动力。  相似文献   

16.
我国文化产业发展与意识形态安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佩芬 《思想战线》2011,37(5):79-82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向上的灵魂和动力。要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就必须大力发展文化产业。而文化产业的发展又是一把"双刃剑",符合主流意识形态的文化产业对意识形态安全的维护具有正效应,反之则对意识形态安全的维护具有负效应。为此,我国在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的过程中,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建立体现本民族特色的文化产业模式、正确处理文化产业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关系、构架国家文化产业安全预警机制等,以实现我国文化产业发展与意识形态安全的双赢。  相似文献   

17.
于洪军  潘云涛 《前沿》2008,(4):108-110
历史上任何统治阶级,总是要通过各种方式和途径把自己的意识形态注入到社会中去,用以支配人们的思想和行动,实现社会控制和整合的目的。思想政治教育是根据社会发展状况和统治阶级的意识形态,建立社会结构,整合社会力量,维护社会秩序的手段和机制。因此,加强意识形态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应有之义。但在新时期,面对社会上主流意识形态与非主流意识形态的碰撞与冲突,思想政治教育应坚持意识形态教育与非意识形态教育的有机结合,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应有作用。  相似文献   

18.
短视频具有沉浸式体验、个性化呈现和社交黏度高等特点,已成为新时代意识形态传播的新场域。短视频场域意识形态传播的逻辑理路,具体体现在以生活叙事进行意识形态渗透、以动态图像隐喻意识形态内容、以情感询唤提升意识形态认同、以趣群互动实现意识形态凝聚、以碎片传播强化意识形态认知等方面。短视频场域固有的浅思维化、碎片化、泛娱乐化、去中心化以及算法应用给主流意识形态传播带来的隐忧不容忽视。新时代利用短视频优化主流意识形态有效传播,应立足于将娱乐风向引导和优化图像叙事相结合、宏大主题叙事和聚焦生活向度相结合、激发情感共鸣和调动理性思维相结合,以及巧用算法技术和增设人工把关相结合。  相似文献   

19.
陈清 《求索》2014,(2):69-73
在日益深入融入国际的过程中,无论从个人生存发展的微观视角分析,还是从国家社会兴衰成败的宏观视角来看,努力搞好意识形态安全建设都是时下重要与必要之举。当下,有三大威胁正侵蚀着我国意识形态安全。即西方语言文字对汉语言文字的蚕吞侵蚀、西方意识形态对中国意识形态的渗透性威胁以及国际化背景中我国社会存在的“去意识形态性”。而以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引导国民的意识形态,构建意识形态安全建设的良好空间,以及培养国民的思想政治观念和道德文化思考习惯,则是实现国际化背景中我国意识形态安全的三条主要路径。  相似文献   

20.
李玉环 《前沿》2010,(23):9-12
经济全球化极大地影响了我国的主流意识形态。经济全球化加速了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型,改变了主流意识形态发挥作用的社会环境基础;经济全球化强化了西方意识形态的渗透和推行,客观上弱化了主流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经济全球化引发了非主流意识形态的扩张,一定程度上消解了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控制力。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必须加强党的建设,增强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创造力和战斗力;关注现实问题,增强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强化阵地意识,增强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生命力和感召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