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东亚区域的生产分工、产品需求结构与贸易模式转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东亚区域生产分工经历了产业间、产业内和产品内三种分工形式以及雁行和生产网络两种分工模式的演进路径,并且影响着东亚区域内产品需求结构的变化。对外部最终产品市场的严重依赖是东亚区域产品需求结构的主要特征,东亚区域外需主导型的贸易模式亟待转型。中国在东亚贸易模式转型过程中将发挥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梳理中国—东盟区域、次区域合作机制与合作模式,可以发现中国—东盟合作机制与合作模式创新具有以下特点:发展导向与规则创立相结合;软硬结合、灵活有效;智库探索与政府决策相结合;互学互鉴与取长补短相结合;地方探索与顶层设计相结合;现有机制与创新机制相结合。但也存在诸多问题:理论层面研究不够,缺乏理论指导;制度化建设不够,有效性不足;机制叠床架屋,协调性不够;政治互信欠缺,发展动力不足等。中国需要加强区域秩序与区域治理的理论研究,提出中国—东盟区域、次区域合作机制的理论建构;承担提供区域与次区域"公共产品"的主要责任;促进中国—东盟区域合作机制的整合与升级,提升制度化水平;充分发挥智库和地方政府构建次区域合作机制的积极性与主动性;积极探索中国—东盟次区域合作发展模式,实现效益最大化。  相似文献   

3.
上海合作组织是中俄哈吉塔等国基于各国经济、安全和社会等因素的基础上建立的。但获取经济利益或确保经济安全是当今国家利益和国家安全的重要部分,任何一个区域化组织如果没有强大的经济合作动力基础,便不会有持久和强大的凝聚力。通过加强政府扶持的,以各国市场机制和规则建设为基础的关税同盟的合作模式的建设,将促进未来上海合作组织各成员国形成一种商品、资本、技术的良性合作关系。  相似文献   

4.
5.
本文论述了澜沧江———湄公河流域国家面临的毒品问题及其对次区域合作的负面影响,探讨了发展替代产业对遏制毒品泛滥和推进次区域合作的作用和意义,介绍了有关各国发展替代种植、替代产业的情况,并从国际环境、地理、人文、经济互补性等方面分析了当前发展替代产业所具备的有利因素,最后就次区域发展替代产业的资金引进、合作机制、合作范围、发展层次等问题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6.
海峡两岸的产业合作自20世纪80年代后期从传统产业起步,90年代以后步入高科技产业,在2005年连、宋访问大陆后又涉入农业与旅游业,那么下一个重点领域在哪里呢?笔者以为当在教育产业。从两所暨大发展的比较可看到两岸教育产业的广阔互补空间及双赢合作前景,而一切人为设限的“逆势操作”都终将被证明是不智且徒劳。  相似文献   

7.
当前东亚经济合作呈现出新的特征,其中有两个明显态势对于地区稳定和发展会带来长远影响,一是美国携TPP重返亚洲,试图主导东亚事务;二是东亚各国与中国的经济相互依存越来越深,然而在政治和军事上对中国的疑虑也越来越深.对中国而言,这两大态势涉及了中国对外关系中最重要的中美关系和与周边国家关系,使中国的周边安全环境更加敏感和复杂,在战略上亦对中国实现和平崛起的总体目标提出了严峻挑战.东亚经济合作中的主导权竞争问题以及区域内部由于利益分歧和战略信任缺失而可能导致的外溢效应给东亚地区的区域稳定带来不确定消极因素.中国必须重新思考其在东亚地区的战略选择.中国在东亚合作事务上的战略选择应当注意,引导中美从“战略竞争”走向“战略协调”;在深化经济领域的功能性合作的同时,注重建立与东亚主要国家的战略对话,提升战略互信.  相似文献   

8.
在2002年东盟自由贸易区建成之际,学术界用各种指标深入分析了其贸易效应。但东盟发展的目标却是要成为一个具有竞争力的投资区。因而要更好地理解和评价东盟区域经济合作,必须对其直接投资效果也进行分析。本文通过回顾20世纪90年代以来东盟吸收FDI的变化,考察了东盟区域经济合作的直接投资效应,并重点分析了其投资效应不显著的原因在于其对东盟综合区位优势的改善不明显,并没有有效地提高东盟区域整体竞争力。  相似文献   

9.
东亚国际分工体系的演变与中国的政策选择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张捷 《当代亚太》2005,(8):5-12
本文对近年来东亚国际分工体系的演变进行了实证分析,发现东亚的区域内贸易比率上升,贸易互补性已超过欧共体和北美自由贸易区建立时的水平,形成了以机电产业为主体的垂直型产业内分工体系.该体系主要表现为零部件制造与加工组装之间的分工,并出现了企业价值链功能分工的趋势.本文还讨论了中国在东亚国际分工体系中的地位与政策选择.  相似文献   

10.
中印参与区域经济合作现状分析与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庄芮 《当代亚太》2007,(2):44-51
中国和印度同为亚洲发展中大国,20世纪末以来,两国都在加强各自的区域经济合作.本文分析了中国和印度参与区域经济合作的现状,并对中印参与区域经济合作的特点进行了比较,探讨了二者的共性与不同.  相似文献   

11.
钟振明 《当代亚太》2007,15(9):46-52
冷战结束后,中南半岛的国际政治和经济形势发生了巨大变化.作为中南半岛的核心国家,泰国认为必须在新形势下强化其与邻国间的经济联系,以调和国内的区域发展.通过偏远地区工业区和边境经济特区的设置,再结合众多的区域经济合作计划的推动,泰国正逐步发挥其在地缘战略上的重要中介角色.  相似文献   

12.
泛北部湾区域经济合作的难点与突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泛北部湾合作是在中国-东盟10+1框架下的一个海上次区域经济合作,与陆上的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一起,构成了中国-东盟的全方位区域经济合作新格局。泛北优势在海,范围广,潜力大,但困难和挑战也大。合作的突破在项目。南宁-新加坡走廊、中国投资参与东盟东部增长区发展、北部湾经济圈等项目的推进将惠及所有泛北成员。广西北部湾经济区要主动和率先崛起,成为泛北部湾次区域的经济合作核心区。全球金融危机背景下,中国提出建立100亿美元的中国—东盟合作基金,为泛北合作提供了历史性机遇。  相似文献   

13.
高运胜  王希 《法国研究》2020,(2):101-112
自2007年欧盟东扩为27国以来,既是我国最大的贸易伙伴,也是最主要的出口市场和贸易顺差来源地之一,但出口欧盟制成品技术含量是否得到提升却是值得关注的话题。论文在改进Hausmann指数(2007)基础上,基于2000-2014年世界投入产出数据库(WIOD)前向增加值分解方法测算了中国制成品不同技术层级出口欧盟的技术复杂度及变动趋势。研究表明从国家层面看中、高技术制成品出口欧盟占比与技术复杂度均快速提高,产业结构得到优化。论文进一步分析了参与全球垂直专业化分工对我国制成品出口欧盟技术结构升级的积极影响及可能带来的价值链低端锁定效应。  相似文献   

14.
东亚安全:合作模式与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安全体簇生的东亚地区,并存有美国主导的东亚联盟体系式安全合作、东盟地区主义式安全合作、中国倡行的多边协治式安全合作等三种安全合作模式,其中,美国的东亚联盟体系式安全合作模式在复合型的东亚安全结构中占据主导地位,而东盟和中国所倡行的安全合作模式,还停留在安全合作观念倡导和通过集体联合来尝试性建构地区制度性安全纽带的层面。东亚地区所存在的三种安全合作模式之间,是一种不平等的权力相互制衡关系。再加上地区范围内大国间的结构性对抗和潜在冲突,东亚安全困境的产生和存在成为必然。东亚目前不具备建构地区多边安全合作机制的可能,三种安全合作模式的共存仍将是地区安全结构的主要内容,复合型的安全结构态势将长期存在。  相似文献   

15.
中国-东盟区域经济合作的新进展与问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中国-东盟区域经济合作在双方的努力推动下,合作机制和制度基础不断得到完善.2004年签署的<中国-东盟货物贸易协议>和<中国-东盟争端解决机制协议>,标志着双方在推进区域经济合作的进程中又取得了实质性的新进展.本文在总结中国-东盟区域经济合作的历史进程与新进展的基础上,分析了区域经济合作的薄弱之处和问题所在.  相似文献   

16.
菲律宾拥有丰富的海洋资源,但其海洋经济潜力并未完全发挥,这是由资金投入不足、科技研发落后、海洋管理机制碎片化等多种因素导致的.近年来,杜特尔特政府双管齐下,在加强国内海洋治理的同时大力拓展国际合作,以提升本国的海洋经济发展水平.菲律宾发展海洋经济的新举措为中菲海洋合作提供了机遇,在对菲继续开展援助性渔业合作的同时,中国可重点投资邮轮旅游业、以菲律宾国内市场为主的船舶制造业和港口建设等.研究菲律宾海洋产业现状与发展举措,对中国开展与东南亚各国的海洋合作具有一定的政策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7.
国家战略视野中的亚太区域旅游合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亚太地区是中国国家战略利益的核心区域.对于中国参与亚太旅游合作,应从国家大战略的角度加以审视,应以经济互利互惠的"富邻"战略、对话与文化沟通的"睦邻"战略、国土安全与和平的"安邻"战略为目标,全面开放与周边接壤国家的边境旅游,并通过经济文化联系发挥中国的地区政治影响力,不断提升中国的"国家品牌".本文主要从国家战略层面对中国的亚太旅游合作环境及战略架构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8.
当前中南半岛次区域合作呈现多层次、多领域交叉重叠的复杂特性。以往对中南半岛次区域合作的研究侧重区域外大国分析视角,本文从次区域内中小国家视角,以泰国为分析对象梳理泰国区域主义的演进历程及其主导次区域合作的尝试。受历史认知、经济实力等因素影响,泰国一直抱有成为中南半岛次区域中心的诉求。总体来看,泰国的区域合作政策存在参与和主导两种不同的路径。“黄金四角”机制和三河流域合作机制是泰国试图将自身打造成区域中心的重要载体,并且,泰国以中南半岛次区域为中心的区域合作机制呈现出一种“曼陀罗”结构。泰国在区域合作中的角色及对主导地位的追求,揭示了中南半岛次区域合作层次互动的复杂性,也使得中国在推进“澜湄合作机制”进程中需注意泰国在中南半岛地区的地位诉求。  相似文献   

19.
20.
朱仲羽 《德国研究》2010,25(4):59-64
中德两国政府共同设立于江苏太仓的中德企业合作基地,虽然创建伊始便遭遇了全球金融风暴,但依然逆势获得了长足的发展。深究原因,其主要支撑条件是对外开放早期的机遇把握,整体投资环境的竞争力,具有产业优势的德企批量入驻和推广德国双元制教育培训模式。从可持续发展角度探讨,中德企业合作基地的未来政策取向应围绕上述支撑条件,探寻提升和完善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