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行政论坛》2020,(1):72-78
容错纠错机制是宽容干部失误错误、鼓励干部改革创新的重要保障。以2016—2018年各级地方政府出台的78份容错纠错政策文本为研究对象,运用政策文献计量分析法从时间和层级两个维度对容错纠错政策文本进行统计分析,可以发现,容错纠错机制的演进表现出明显的地方先行特征,虽然注重容错纠错的程序设计并体现容错纠错的权益保障,但是忽略了容错纠错的错误识别。容错纠错机制的完善,应该以错误识别环节为突破口,同时明确容错与纠错的区分标准,以增强容错纠错制度的现实可操作性。在此基础上,容错纠错的制度建设和实践发展,还需要考虑其背后可能支撑的原理或价值,从法律秩序与法治价值的层面予以审视。  相似文献   

2.
"中庸之道"的核心就是"致中和",达到这一境界通常有三种方式,即叩其两端、执两用中的"中"道,适而中度、恰如其分的"度"道,知情而变、因地制宜的"权"道。当前,改革开放进入深水区、攻坚区,亟须为给改革创新中的实干者解除后顾之忧,容错纠错机制的建立和完善势在必行。"中庸之道"能够更好地把握容错纠错的内涵界限,更加明确容错纠错机制的价值意蕴,更科学地推进容错纠错机制的具体实施。  相似文献   

3.
干部容错机制是为了激励公职人员创新作为的实践性制度。容错机制实践效果欠佳,甚至沦为边缘性制度。容错规范性欠缺、容错主体与性质不明、容错方式不合理、容错动力不足是容错机制亟需解决的问题。容错规范形式上须确定为法律规范,以容错范围、容错条件与容错措施为内容。容错属于人事规范,不属于行政责任规范。容错主体应当具有被容错行为人的人事权。完善干部容错机制,需要引入多元参与容错机制,赋予容错参与方程序权利并确保实质参与,保障容错行为人法定权利,做好容错与其他机制之间的衔接。  相似文献   

4.
建立容错纠错机制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个区分开来"重要要求,进一步激励干部担当作为、干事创业的重要途径。指标体系和判断标准是全面构建和有效开展容错纠错的基础和关键,前者明确容错纠错的情形和范围,后者设定容错纠错的标准和程度。基于文献与实践分析,提出从问题性质、行为动机、行为心态、行为类别、行为过程、任务难度、时空条件、行为后果、纠错态度等九个方面设定容错纠错的指标体系,再根据事业为上、实事求是、依纪依法、容纠并举、分级分类等原则,从对象层次、岗位类别、岗位影响面、党政序列、决策过程、任务难度、决策时空条件、任务和决策范围等八个方面确定容错纠错的判断标准。  相似文献   

5.
容错机制典型案例具有基础功能、法治功能和社会功能。然而,分析各地推出的典型案例后发现,有的典型案例在适用范围、适用对象、适用条件、适用程序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没有发挥类案参照、析理引路的作用,背离各地收集并推出典型案例的初衷。当前,应从供需机制、收集机制、书写机制以及参照机制四个方面构建典型案例的推出机制,形成容错机制典型案例示范、指引及参照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6.
目前,容错政策创制实现了从“地域覆盖”向“领域分化”的模式拓展,容错机制逐步融入具体领域。较于“地域覆盖”模式单纯强调“物理面积”全面性所致的泛规范化,“领域分化”模式将有效增强机制适用操作性与功能发挥可能性,在实现针对性与精准化容错的同时,促进政府效能建设深入化、制度构建有效化以及治理创新多样化。然而,作为容错机制实施的前提与基础,容错政策领域创制主体难言权威、政策有效性存疑、核心共识缺失。当前,应在政策创制前、中、后三个阶段实施全过程优化,实现具体领域容错政策数量与质量双提升。  相似文献   

7.
作为一种例外但必要的责任豁免机制,现行容错免责的实践操作逐渐偏离了制度创设的初衷,且呈现出明显的异化倾向,诸如突破程序法定原则、难以有效防范权力寻租以及无法平等保护容错免责权。从法学角度看,容错免责宽泛化和常态化的成因在于其功能定位的模糊。在应然层面,容错免责具有促进改革创新、保护执法者能动性与矫治问责偏差情形等三重法治功能。为推动容错免责机制建构与运行朝着规范化、法治化的方向发展,应科学厘定容错免责的适用范围和边界限度。在事项要素上,主要适用于创新性工作;在对象要素上,仅限于行使公权力的公职人员;在主观要素上,仅限于无意过失且善意履职;在结果要素上,仅限于靶定产生的危害结果比较轻微。只有同时运用事项、对象、主观和结果这四个要素来进行识别,才能具体判断执法者的某一行为是否具有可免责性。  相似文献   

8.
陈鹃 《理论探索》2017,(5):87-90
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建立容错纠错机制,并将其写入新修订的《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中。落实领导干部容错免责应处理好容错免责与全面从严治党的关系,在认识上明确容错免责是全面从严治党的深化,在实践中明确全面从严治党推动容错免责的实施,是容错免责实现的保证;要处理好上级思路与基层探索的关系,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三个有利于"为原则,制定全国统一的"领导干部容错免责实施办法",要通过学习、培训、锻炼等各种行之有效的方式,提高上级领导对基层探索创新的认知水平和能力,形成对基层探索的准确判断和正确纠正失误或错误的工作路径;要处理好"容"与"不容"的关系,厘清"容"与"不容"的界限;要处理好容错与纠错的关系,做到容错必纠错,纠错后的错不再容。  相似文献   

9.
建立健全干部容错纠错机制的根本目的在于促进干部担当。从政治伦理视角看,干部担当对应于政治个体维度的责任伦理,容错纠错机制对应于组织维度的制度伦理。在改革进入攻坚期,建设责任政府的背景下,推进干部担当需要拓展适合干部成长的伦理维度,要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一是个体责任伦理路径,突出官员个体的信仰与美德;二是公职伦理路径,凸显公共利益的行为准则和规范系统;三是制度伦理路径,建立符合干部担当的伦理追求、道德原则和价值判断。  相似文献   

10.
容错纠错机制是党中央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指导下,为激励新时代改革创新中担当有为的干部而提出来的,具有丰富的哲学内涵。容错纠错机制中蕴含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同时又具有显著的时代特色、中国特色,是我们党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在治国理政中的又一创新。  相似文献   

11.
问责与容错是全面深化改革中的两种重要机制。问责制度的强化在肃清腐败行为的同时也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官员的避责行为,使得地方官员在治理中害怕犯错担责而选择消极退避。如此便和激励改革创新、包容改革失误的容错机制构成了内在张力,具体表现为问责压力下官员的不敢犯错以及容错机制在应用中的不健全。为此,应厘清问责与容错的涵盖范围与制度边界,进一步落实科学的容错机制,引入公众参与问责与容错机制,平衡正向激励和负向激励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科学合理的容错纠错机制有助于鼓励和激发生态环保部门及其干部的改革创新、干事担当精神,从而推动相关生态环境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因此,在推进生态环保领域问责制度完善的同时,也需要探索和建立健全容错纠错机制。梳理地方政策文本可以发现,生态环保领域容错纠错机制存在容错的概念模糊、容错与问责边界不清、容错主体及其职责不明确、纠错机制未得到足够重视、党内规定适用范围泛化五个方面的问题。优化生态环保领域容错纠错机制需要从五个方面着手推进:一是明晰概念范畴;二是划清“问容”边界;三是明确容错主体;四是推动“容纠”并举;五是实现“党政”衔接。  相似文献   

13.
当前,我国全面深化改革已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面对不断出现的新矛盾、新问题、新挑战,部分干部出现干事创业动力不足、责任担当意识不强、怕被问责追责的懒政怠政问题。为激励干部担当作为,大部分省市制定并实施了干部容错纠错机制,但在实践中,部分地方干部容错纠错机制未能发挥应有的激励作用,存在重容错、轻纠错,容错内容泛化,容错政策执行力有待提升,容错信息公开力度不够等问题。因此,有必要从容错纠错并举、精准界定政策界限、完善配套激励约束机制、促进容错纠错政务公开、营造干事创业氛围等方面入手,健全干部容错纠错机制。  相似文献   

14.
建立健全干部容错纠错机制,对于激励干部奋发有为、明确权力运行边界、体现组织严管厚爱、创新干部管理理念等具有重要价值。近年来,我国大力推进干部容错纠错机制建设,取得良好的实施效果。然而,构建干部容错纠错机制还面临多元主体协同不力、配套制度不够健全、容错自由裁量权过大、容错纠错制度公信力不足、容错纠错认知偏差等突出问题。破解之道在于整合干部容错纠错的资源力量,推进干部容错纠错的制度配套,重塑干部容错纠错的运转流程,实现国家监察的制度嵌入,优化干部容错纠错的政治生态。  相似文献   

15.
卢护锋 《行政论坛》2022,(4):133-140
容错机制应当以激励为导向,满足法律法规和党章党规没有明令禁止、遵循法律或决策程序以及没有谋取私利等实质要件。过错归责原则、回应型法的制度需求以及理性未及的客观法理构成了容错机制的正当性基础。在适用范围上,应将其限定为探索和推进改革、落实中央部署或者上级党委政府决策、解决历史疑难问题以及处置应急事件而实施的行为等情形。在完善路径上,应当观照容错机制与现行法律以及党内法规的衔接;在程序上将容错认定作为启动问责的独立性前置程序,再从公开和参与两个维度进行程序优化;在后续效力上应将容错免责作为公职人员晋升、提拔、考核等的积极性考量因素,以新的制度元素形式释放容错机制的激励功能。  相似文献   

16.
新时代十年来,干部容错机制建设进程逐步得到国家倡导与推动,建设范围覆及地域与领域,全面融入社会治理,建立起案例指导制度,试以指导性案例引领容错实践法治进程,规范与案例双向推进的“有形”制度框架初步建立。但观照现实,干部容错机制制度运行难掩“低效”,效能释放未达预期,面临陷入公信力不足处境危机、容错免责条款入法入规张力明显、案例指导制度功能发挥乏力、案例说理可接受性羸弱等多重困境。当前,应坚持政策规律与能动性发挥、形式创制与实效生成、核心共识与领域特点“三个有机统一”,全面优化干部容错机制制度框架。同时,将公众参与制度化融入容错实践提升公信力,选取“抽象入法”方式入法入规达至“理念统合”,完善案例指导制度激活指导性案例指导功能,提升案例说理可接受性强化示范指引价值,促其从形式“有形”走向实质“有效”。  相似文献   

17.
怕到乡镇基层工作、不愿调任到“火山口”岗位、照顾家庭比事业更优先……个别干部不想被提拔甚至拒绝提拔.进一步加强党的政治建设,完善激励机制和容错纠错机制,营造干事创业浓厚氛围,解恐官之忧.干部管理既要敢抓善管、精准施策,体现组织的力度;也要撑腰鼓劲、关爱宽容,体现组织的温度.  相似文献   

18.
《党政论坛》2008,(2):27
在法国,曾流传着这样一种说法:"没有丽都,就没有巴黎的夜生活"."丽都"歌舞厅坐落在堪称世界第一街的香榭丽舍,离凯旋门约几百米的路口.每天华灯初上,歌舞厅门口就对着大街打开闭路电视,播放当晚要演出的部分节日的录像,这种广告招来不少观众.一场演出的票价包括晚餐、半杯香槟和表演,可以卖到200欧元.丽都历来是贵族名流、富豪们在巴黎的首选休闲圣地.  相似文献   

19.
当前中国政府公共信息服务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府公共信息服务有利于激发公民的政治参与热情,有利于拓展民主的广度和深度,有利于提高政府效率,有利于提高政府能力.从实际情况看,当前中国政府公共信息服务存在的问题是:政府公共信息服务的内容十分有限,方式较为单一,法律有所欠缺,类型不够多样,机构存在不足.为此,有必要扩展政府公共信息服务的内容,完善其服务方式,健全其法律和机构.  相似文献   

20.
随着人们对中国思想史研究现状不满足感的增加,试图改变它的期望也变得强烈了.这首先促使我们清醒地反思中国思想史这门专业所处的实际境况.我愿列出一些也许是属于整体性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