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林伯强 《人民论坛》2022,(23):106-110
俄欧能源关系破裂、欧盟绿色低碳转型步伐过快以及新能源供应不稳定是导致此次欧洲能源危机的主要原因。此次欧洲能源危机,很可能会加重欧洲内部分歧,并主要通过影响能源进出口对我国经济社会产生一定影响;为中国保障能源安全和布局能源转型提供启示:要以保障能源安全为前提,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促进经济增长。在构建以风力发电和光伏发电为主的新型能源系统过程中,正确处理用能需求增长与可再生能源电力不稳定性之间的矛盾关系。在保障能源供应安全的前提下,现阶段我国发挥煤电“压舱石”作用是推动能源供需两侧深度耦合与协同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从近年欧洲各国的大选看,反全球化、反欧盟、反移民的右翼民粹主义的情势高涨。右翼民粹主义政党把这股情势统理整合成具有一定组织性的行动影响了欧洲的政治走向。欧洲右翼民粹政党的行动策略是:解构公共理性的逻辑,建构非理性的直观;解构工人阶级政党组织的领导权,建构"多元的激进民主";解构群体的共同利益,建构对他者的敌意;最终获取自身的团体利益。欧盟政治格局正面临着右翼民粹主义政党的冲击,这也为欧盟进行新一轮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方面的深度融合提供了契机。欧盟并没有对欧债危机后兴起的右翼民粹主义坐视不理,针对不同特征的右翼民粹主义,采取了差异的治理路径。  相似文献   

3.
欧洲宪法危机的爆发给欧盟一体化进程的发展提出了挑战,在反思宪法危机的同时,人们也逐渐认识到过去被欧盟的快速扩张所掩盖和忽视的矛盾和问题。欧洲的一体化进程因其起步时间之早和发展历史之长以及发展程度之高,其一直作为一体化实践的范本,不仅为理论研究者提供了宝贵的实践基础,也为一体化实践的后来者提供了许多学习和借鉴的地方。而如今欧洲的一体化在发展进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和困难,也给我们提供了很多的思考空间,尤其对刚刚开始的东亚一体化进程。  相似文献   

4.
沈燕清 《八桂侨刊》2018,(1):30-37,53
2015年夏以来,深受战乱、贫穷困扰的中东、北非难民大量前往欧洲,形成二战以来最严重的一次难民潮。随着难民危机的加深,欧洲各国出现民粹性民族主义复兴的势头,并对欧洲华人产生一定的冲击。总体而言,欧洲华人的文化素质和社会地位偏低,其受到民粹性民族主义的冲击往往较其他族群更为严重。为此,欧洲华人展开积极应对,并同情和帮助难民。随着难民危机的缓解,欧洲华人的处境有所改善,但如何整合力量共同行动将是他们能否在民粹性民族主义浪潮中保障自身权益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欧洲主权债务危机是内外因综合作用的结果。从外因看,欧债危机是国际金融危机影响的进一步发展,是国际信用评级机构和欧洲金融机构的推动和扩大的结果;从内因看,国家经济结构失衡是根本原因,欧元区制度设计的缺陷是制度原因。对于中国来说,必须积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科学处理外债与地方债务,建立符合本国国情的福利制度,审慎对待人民币国际化问题,这是这次欧债危机给我们中国的警示与启示。  相似文献   

6.
廖承红  张士斌 《人民论坛》2012,(26):242-243
欧洲政府债务比重长期偏高的国家表现出高社会保障和福利支出比重、高社会养老保障支出比重、高公共养老金替代率和再分配功能偏低的"三高一低"特征,这在很大程度上源于社会养老保障及其改革的刚性。有鉴于此,中国应该从长经济周期的视角来协调保障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构建养老金制度关键参数的弹性调整机制。  相似文献   

7.
当前,欧债危机愈演愈烈且成蔓延、发酵之势,给欧盟及欧洲一体化事业带来诸多困难与挑战。它对欧盟政治的影响是长远的,且具有战略性和全局性。欧债危机迫使欧盟强化政治合作与政策协调,采取一系列蕴含深刻政治含义的改革,加强经济治理和行业监督,以进一步推进经济领域的高度一体化;它导致欧盟内部各政治力量新的分化、调整和组合,迫使法国和德国联合起来应对经济失衡,继续担当欧洲一体化的"火车头"、"发动机";它扩大了欧元区集团与非欧元区成员国间的裂痕,促使双方重新评估和调整相关政策,为今后集体实现单一货币奠定基础。历史地看,欧洲一体化事业总是在危机中不断前进的。此次欧债危机虽然给欧盟造成了许多困扰,但如果应对妥当,它将会以政治联盟建设的新突破为欧洲一体化注入新的强劲动力。  相似文献   

8.
傅聪 《半月谈》2022,(2):86-87
2021年欧洲大陆仍旧被疫情笼罩,经济复苏受阻叠加政治不稳定性上升,使得欧洲地区潜在危机不断。2022年,欧盟将建设一个转型的、更具靭性的欧洲作为愿景,这一愿景能否实现,还存在不少考验.  相似文献   

9.
最近,欧洲给世界展示出一幅幅令人失望的情景:看不到尽头的债务危机,英、德、意等发达国家此起彼伏的骚乱及罢工,挪威于特岛出现的枪击事件……  相似文献   

10.
丁纯 《小康》2011,(2):110-111
3个国家、9天时间、5个城市、46项活动、200多亿美元的合同,一系列数字体现了此次李克强副总理访问欧洲的成功:给力、互利、合作、共赢、务实、开放和全方位  相似文献   

11.
欧元区财长6月9日下午举行了两个半小时的电话会议,讨论西班牙面临的债务危机。西班牙政府也终于在此次会议上向欧元区请求援助,成为继希腊、爱尔兰、葡萄牙后第四个申请救助的债务国。作为欧元区第四大经济体,西班牙申请救助凸显欧洲债务危机形势严峻,欧洲面临巨大压力,不得不推出重大战略举措加以应对。欧元区发展处于十字路口,或是新的历史起点。  相似文献   

12.
沈孝泉 《时事报告》2012,(11):63-65
希腊主权债务危机爆发至今巳将近三年,这场危机持续发酵危及整个欧洲。面对这场前所未有的债务危机,欧盟各国不断努力采取应对措施,特别是今年年初以来欧盟接连出手推出标本兼治的改革规划,对提振国际金融市场的信心起到了积极作用。经受严峻考验的欧盟各国达成共识:继续推进欧洲一体化是欧盟化解危机和继续前进的唯一出路。  相似文献   

13.
七八年前,在一次关于中国"和平崛起"问题的研讨会上,笔者就当时欧洲和美国间的争端,提出欧洲对美国说"不",缘由在于欧洲经历20世纪下半叶的经济发展和政治整合后,如今正在复活其历史意志。会议主办者、某学术机构的负责人却对欧洲的前景不怎么看好:欧洲无论对自身还是对世界,谈不上还有  相似文献   

14.
盘点2011年的世界大事 欧债危机及中欧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1年,欧洲数个国家深陷债务危机难以自拔,在此危机背景下,中国是否购买或购买多少欧洲债券的讨论从未间断。中欧关系引发了国人高度关注,中国对欧关系到了需要从中美欧大博弈背景下加以审视的时候。一、欧债危机虽与全球金融危机有关,但其爆发有自身的必然性。而欧债危机久拖不决的原因主要在于欧盟内部利益分歧欧债危机主要源于欧洲国家福利制度以及欧元区制度的不可持续。欧债危机福利制度不可持续表现为,一方面是经济长期低迷,  相似文献   

15.
马峰 《中国青年研究》2023,(11):109-118+89
从“青年震荡”到“哥布林模式”,欧洲青年的社会参与与欧洲社会发展环境的变化一起发生了共振,其背后是欧洲社会发展危机的长期化、持续化。一方面,更多的欧洲青年从价值观到行为模式,倾向于极右翼等激进政治思想,渴求以“青年震荡”带来“改变”;另一方面,“哥布林模式”下的“躺平”成为欧洲青年新的行为选择。这些所折射的是欧洲社会日益固化的社会阶层和利益格局,所反映的是欧洲日益陷入的复合危机。欧洲青年正常的社会参与渠道受阻,社会排斥和各种“隐性”的社会屏蔽无处不在,加重了欧洲青年可能的未来选择和人生发展规划。这也让曾经被欧洲人引以为傲的欧洲社会发展模式失去了往昔的光泽,其教训值得反思,要努力为青年创造更好的发展未来,促进青年发展与社会发展正态循环。  相似文献   

16.
《就业与保障》2012,(1):62-63
经过数月跌宕起伏,一场蔓延欧洲的主权债务危机正在蜕变。为了防止债务危机进一步演变成金融危机乃至经济危机,欧盟、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主要西方经济体的中央银行已经联手迎击,但欧元能否度过最严峻的考验依然令人担忧。欧洲债务危机爆发,看似是不严格执行财政纪律造成的恶果,究其实质暴露的乃是以借贷维持的高福利保障制度这一深层弊病。  相似文献   

17.
如今,在西方大的经济体中,美国、英国等大国仍然在与衰退作斗争,而德国经济则被西方媒体称为“一枝独秀”,“德国模式”重新得宠。若非德国经济这根“定海神针”,欧洲债务危机可能已经把欧洲带入灾难的深渊。  相似文献   

18.
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缘由、影响及警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泰玲 《群众》2011,(11):88-89
主权债务是指一国以主权为担保对外举债,即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或者世界银行以及其他国家借款发生的债务。当该国不能偿付其主权债务时发生违约,就会爆发主权债务危机。两年来,以希腊为代表的欧洲主权债务危机愈演愈烈,由此引发国际金融市场持续动荡。为了化解危机,经过多方紧张磋商,最近在布鲁塞尔举行的第二次欧盟峰会初步达成了一个救市方案:  相似文献   

19.
陈锋 《同舟共进》2010,(7):26-27
肇始于美国的世界金融危机,也把欧洲国家冲击得稀里哗啦。经济品质好的国家尚可加以应对,经济品质差的希腊则陷入了巨大危机。  相似文献   

20.
目前,世界各国都注意到了房价平稳的重要性。同是欧洲国家.英国、西班牙等国的房价在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前有较大幅度上涨,危机后这些国家的房地产市场随着美国急剧下滑。相比之下,被赞为“房价十年不涨”的德国,则继续保持着平稳的态势(3月19日《报刊文摘》)。其奥秘何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