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燃油津贴的由来印尼是OPEC13个成员国之一,是世界上原油、天然气生产和出口的大国之一。自印尼独立后,石油与天然气的开发和出口成为印尼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据统计,20世纪80年代印尼石油与天然气的出口占出口总额的60%~80%。进入90年代后,虽然石油与天然气的出口有所下降,但仍占有较大的比例。1994年,印尼石油与天然气出口为105.29亿美元,占出口总额的38%。石油与天然气销售成为印尼国家财政预算的主要财源,2002年约占政府总收入300万亿印尼盾(以下称盾,约合331.7亿美元)的29 % ①。虽然印尼是世界上原油生产和出口较多的国家之一,…  相似文献   

2.
1980年是印尼政府实施第三个五年建设计射(1979年—1983年)的第二年。这一年,政府采取了一系列发展经济的措施,如:重视农业的发展;继续推行工业化计划(其中包括:加强石油勘探工作和发展炼油业、大力开发天然气和煤、积极发展加工制造业、加紧兴建水力、地热和火力发电中心);继续促进非石油产品的生产和出口。由于油价急剧上涨,对外贸易收支盈余有大幅度的提高,因此,1980年印尼的经济增长率  相似文献   

3.
近几年来,印尼经济的学者(印尼的及外国的)一直在争论着世界石油价格下跌对印尼经济发展前景的影响。自六十年代后期到1981年,印尼从原油、石油产品及天然气的出口所获得的收入稳步增长,到了1981年,这些出口收入已超过200亿美元;1982年下降了20多亿美元,这一年印尼的经济增长也显著下降,其实际国内生产总值只增长2%,是1967年以来年增长率最低的一年。人们普遍担心,七十年代的高经济增长率已经一去不复返,它在八十年代更为严峻的国际环境中是不可能再维持下去了。当第四个五年建设计划(1984年4月至1989年3月)提出国内生产总值年增长率的计划指标为5%时,许多人认为这是很难实现的(尽管七十年代印尼的国内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长率  相似文献   

4.
自80年代末以来,印度尼西亚经济取得了较为稳定、快速的发展。以1993年价格计算,1988至1991年,经济年均增长9.0%,1991至1994年年均增长7.3%。这一成就的取得,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制造工业的发展。1988至1991年制造业年均增长11.1%,1991至1994年年均增长10.7%。与此同时,制造工业品取代石油和天然气成为主要的出口产品,1995年其占出口总值的比重从1981年的10.6%上升至64.6%。但是,自1993年以来,印尼制造工业品的出口增长率呈下降趋势,1986至1992年年增长率曾达30%,1993年降至19%,1994年再降至8%,1995年回升至10%。印尼制造工业品出口主要靠纺织、成衣、鞋类等劳动密集型产品,而这些产品的出口连年下降或增长放慢,导致了整个制造业部门的出口增长率的下降。这一趋势的出现固然有国际市场需求方面的因素,但是印尼制造工业本身的竞争力相对下降是个重要原因。本文拟着重分析阻碍印尼制造业竞争力提高的国内诸因素。  相似文献   

5.
进入八十年代以后,印尼的经济迅速恶化,它的经济开发政策也难以贯彻下去。这是当前印尼经济的大问题,之所以是大问题,其理由不外乎是:印尼经济依然带有严重依赖石油和天然气的产销这一结构性特征。为此,1985年印尼政府就着手改造过份依赖石油和天然气型的经济结构,以提高经济效率的办法来大力扶植非石油和天然气产品的出口产业。尽管如此,但由于原油价格  相似文献   

6.
1981年菲律宾的经济发展面临了一系列来自外部和内部的不利因素。外部的不利因素之一是工业发达国家经济正处于衰退之中,这对菲经济产生了两方面重要影响:其一,初级产品的国际市场价格急剧下跌,影响到菲的出口收入和生产。其二,工业发达国家商品价格进一步上涨,加重了菲的进口负担。外部不利因素之二是国际金融市场的高利息率,1981年由于世界利息率长期居高不下,菲债务中的商业贷款部分的利息率负担也随之上升到20%左右的高水平。这种情况使得偿还到期债务及利息的支出从1980年的  相似文献   

7.
进入八十年代以后,印尼的经济迅速恶化,它的经济开发政策也难以贯彻下去。这是当前印尼经济的大问题,之所以是大问题,其理由不外乎是:印尼经济依然带有严重依赖石油和天然气的产销这一结构性特征。为此,1985年印尼政府就着手改造过份依赖石油和天然气型的经济结构,以提高经济效率的办法来大力扶植非石油和天然气产品的出口产业。尽管如此,但由于原油价格下跌、世界经济持续衰退。印尼政府看来未必能够取得预期的成果。况且,国内和国外  相似文献   

8.
《东南亚》2004,(4):20-20
印度尼西亚自然资源丰富 ,一向有“热带宝岛”之称。在矿产资源方面 ,石油、天然气和锡的储量在世界上占有重要地位。铀、镍、铜、铬、铝矾土、煤、锰、金刚石等储量也很丰富。石油储量估计为 12 0 0亿桶 ,主要分布在苏门答腊、爪哇、加里曼丹、西兰岛和伊里安查雅等地。印尼是世界上第 16大产油国 ,1997年的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 2 4% ,在过去的 15年里 ,印尼年均石油产量为 5 72亿桶 (日产 15 7万桶 )。印尼还拥有巨大的天然气储量 ,约有 12 3 5 89兆亿立方米 (相当于 2 0 6亿桶石油 ) ,其中已探明的天然气储量为 2 42 3 0兆亿立方米 ,主…  相似文献   

9.
一、最近的经济形势与预测 (一)近期的经济趋势:争取恢复对外金融信用与稳定政治的形势 1997年年中起印尼的经济持续衰退,1998年的经济增长率下降到—13.7%,1999年1—3月期间为—10.3%,负增长的幅度稍有缩小。在苏哈托总统之后继任的哈比比总统加速引进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协议的经济改革进程,1999年10月以后出现印尼盾币值回升、物价上涨率下降、利率下降的动向,经济衰退形势有缓慢被抑制的征兆。但是由于初级产品价格疲软、日本等亚洲各国的经济停滞,印尼的出口贸易衰减,失业人  相似文献   

10.
亚齐是印尼的三个特别行政区之一,位于印尼最西部的苏门答腊岛北端的马六甲海峡出口处具有重要的战略和贸易地位。其面积为5.539万平方公里,占印尼国土总面积的3%。人口51万人(1995年),占印尼人口的2.5%;98%的人笃信伊斯兰教,有印尼的“麦加走廊”之称。首府是距雅加达西北面约1600公里的班达亚齐。亚齐天然资源丰富,主要资源天然气占印尼液化气出口的三分之一。由于这样那样原因,几十年来亚齐一直在断断续续闹民族分离,成为影响印尼政局稳定的主要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在世界经济普遍不景气的情况下,被誉为东南亚“第五小龙”的马来西亚仍保持着高速稳定的经济增长。1988—1993年的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分别高达9%、8.7%、10%、8.6%、8.2%和9%,在东盟国家乃至东亚都令人刮目相看;1993年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3420美元。出口总额年增长率均超过两位数,按关贸总协定的排名,马来西亚已跻身于“全球19大出口国”的行列。吸引外资排名仅次于中国和墨西哥之后,居全球第三名。马来西亚经济发展出现了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调整产业结构,扩大外贸出口六、七十年代,马来西亚的制造业主要建立在劳动密集和出口导向型加工工业上,其经济增长主要依赖锡、天然橡胶、棕榈油、木材、石油和天然气等初级产品出口,经济发展深受农、矿初级产品国际市场价格波动的影响。80年代初,由于西方经济衰退,使经济一度陷入困境。为改变这种不利局面,马来西亚政府积极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倡导工业化运动,大力发展制造业,引导外资投向高科技工业,生产高附加值的产品,以促进产品多样化。并把外资的50%用来发展制造业,尤其重视发展制造业中的“龙头”产业——电子工业。从电子工业的崛起可以窥视马来西亚制造业发展的业绩。  相似文献   

12.
据印尼官方初步统计,到1988年底印尼人口为1.75亿,仅次于中国、印度、苏联和美国,居世界第五位。印尼人口的急剧增长给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了很大的压力。为解决人口问题,印尼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主要表现在:(1)人口增长率已由1968年的3.33%下降到1988年的1.8%。(2)对爪哇岛的稠密人口进行疏散的工作取得了一些成效。这引起了国际上的注意和好评。联合国在不久前还授予苏哈托总统“人口计划发展特别荣誉奖”,认为“印尼在减少人口出生率方面是走得最快的国家”。本文拟就此问题作一粗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13.
缅甸自然资源十分丰富,市场上用于满足其生产、生活与出口需要的国产商品,大多是以农产品和自然资源为主的初级产品。其中主要有农产品、水产品、林产品、矿产品四大类。具体包括大术、豆类、鱼虾、木材、天然橡胶、宝石、石油、天然气、矿石等。缅甸商品市场上的工业制成品除极少数是由缅甸生产外,绝大部分由国外进口。进口工业制成品主要有:机电、建材、化肥、农药、纸张、医药、纺织品、奶制品、调味品、轻工产品等。 大米自给有余 质量差难出口 1999/2000年度,缅甸稻谷种植面积为1543万英亩,年度总产量1985.4…  相似文献   

14.
《东南亚》1990,(2)
东南亚是天然气蕴藏量十分丰富的地区?印度尼西亚、文莱和马来西亚是世界上天然气的主要生产国和出口国,它们的液化天然气出口量占世界总出口量的三分之二。1987年印尼出口221亿立方米液化天然气,占世界总出口量的40%,居第一位。马来西亚和文莱的出口量分别占世界的14%和13%,居第三和第四位(次于阿尔及利亚)。泰国的天然气生产也在不断发展。1987年,东盟国家的天然气总产量达650亿立方米(5760万  相似文献   

15.
一、能源开发战略的提出印度尼西亚的能源开发,主要面临三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是能源的生产和消费严重依赖石油,各种能源的生产和消费失调。1969年石油在能源产量中所占的比重为92.7%,天然气只占6.6%,其它能源的比重便不言而喻地是极小极小的了,直到1980年,石油在印尼的能源消费结构中仍占80.8%,天然气占15.8%,水力只占2.9%,煤占0.5%。二是石油工业中,采油和炼油的比例也失调。炼油业基础薄弱,设备陈旧,技术落后,生产能力差,无法提炼本国含蜡量高、含硫量低的高质油,每年须从中东和其它国家进口原油和石油产品。三是开发能源,尤其是发展石油工业严重缺乏资金,必须继续依赖外国资本。  相似文献   

16.
印尼政府于1978年制定了一个发展种植园(主要是民间种植园)的十年规划。该规划规定:到1988—89年度,印尼种植园产品的出口值将由1978—79年度的17.4亿美元增至55亿美元;民间种植园农民每户的年收入额将达到1,000美元。这就是八十年代印尼发展种植园的战略目标。印尼政府制定的上述发展种植园的战略目标,引起了国内外的关注。世界银行认为:印尼政府通过移民发展种植园的做法,既可以增加印尼种植园产品的出口收入,又可以提高移民——民间种植园农民的生活水平。世界银行表示愿意为印尼的移民计划  相似文献   

17.
印度尼西亚——债务偿还比率超过20%原油出口价格暴跌印度尼西亚的代表性原油,苏门答腊轻油(通称为米纳斯原油。1984年,苏门答腊轻油占印尼原油总产量的43%,占印尼原油出口总量的48%)的公定出售价格于1981年1—9月达到高峰,每桶35美元,1985年2月下降到每桶28.53美元。实际出口价格是以现货市场价格指标的几种计算方式来计算的,但没有公布其数字。1986年4月的现货价格为每桶11.5美元,比1985年底的25.55美元下降了54.9%。  相似文献   

18.
泰国在第一和第二个发展计划期间(1961—1971)着重发展代替进口工业,第三个发展计划(1972—1976)则着重发展面向出口的工业,第四个发展计划(1977—1981)除继续发展面向出口工业外,还着重发展劳动集约型工业、甚础工业和农产品加工工业。过去20年国内生产总值实际年平均增长率为8%。按当年价格计算,国内生产总值从1960年的539.84亿铢增加到1970年的1,360.6亿铢、1980年的6,849.3亿铢和1981年的8,031.61亿铢,与此同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从1,989铢增加到3,751铢、1,425.5铢和16,312铢。其中,农业在国内生产总值所占比重从1960年的39.8%逐步下降到1970年  相似文献   

19.
1984年,世界经济中的一个突出现象是,在西方经济回升的同时,国际市场上初级产品的价格却在下降,而且降幅很大,给第三世界造成了新的困难。初级产品价格的涨落是常事,但在西方世界经济复苏达到高峰时暴跌,却是罕见的。一、初级产品价格芦跌情况及原因一般说来,世界经济复苏能带动商品价格上涨。1972年10月至1974年3月间,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二十四个成员国工业生产平均增长7%,同期国际市场商品价格(除石  相似文献   

20.
要实现俄罗斯石油天然气综合体发展的战略目标,就要在俄东部建立一些新的石油开采中心。石油工业要想长期发展,必须解决该部门发展中存在的一些主要问题;俄罗斯东西伯利亚地区天然气工业也要实现主要目标和任务。俄东部地区向国际新市场出口石油和天然气的管道运输基础设施建设前景可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