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公元十三世纪小乘佛教传入柬埔寨以前,柬埔寨并存着婆罗门教、大乘佛教和原始宗教。(一)婆罗门教的传入与发展。公元一世纪婆罗门教随着混填的入侵而传丁进来。扶南王国建立以后,随着对外贸易的发展,信奉婆罗门教的人越来越多,婆罗门教在首都和对外贸易的港口,更为流行,这其中商人起了重要的媒介作用。跋摩王朝时期,统治者是印度人或其后裔。公元五世纪下半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研究老挝的历史,阐明自公元一至十四世纪,泰老人一直在老挝的土地上繁衍生息。 一、公元一、二世纪九真、日南界外的泰老人 拙作《公元一、二世纪泰国北部的老人》一文已经指出,在我国东汉时期(公元一、二世纪),九真徼(界)外,今老挝北纬18度至20度30分地区存在着众多的“夷僚”,即老人。 《后汉书》卷十五载:“安帝元初(公元114-119年),日南塞外擅(掸)国献幻人。”据《后汉书·顺帝纪》:“永建元年(公元131年)十二月,日南徼外……掸国遣使贡献。”东汉时期的日南  相似文献   

3.
黄素芳 《东南亚》2004,(1):59-63
从1 3世纪末到1 6世纪下半叶,以清迈为中心的泰北地区属于独立的兰那泰王国的统治。1 6世纪下半叶到1 8世纪中叶,兰那附属于缅甸或是阿瑜陀耶王朝。曼谷王朝建立到拉玛五世改革之前,兰那地区与曼谷王朝一直是松散的藩属关系。经过拉玛五世的地方行政改革,到2 0世纪初,清迈地区才逐渐地由藩属国变为曼谷的一个地方行政区。本文对曼谷王朝初期,清迈地区与曼谷由藩属关系变为地方与中央关系的历史过程及其对现代泰国形成的意义作一些探讨。一、兰那泰王国的兴衰史大约在公元1 0 50年到1 2 50年,一支泰族陆续向北迁移到泰北孟人建立的以南奔为中…  相似文献   

4.
《东南亚》1990,(1)
19世纪末以前的整个历史时期,马来半岛基本上处于一种封建割据状态。整个半岛上土邦林立,各土邦内部又分为一个个封建领地。大大小小的封建主各据一方,各自为政,是马来半岛历史的一个重要特点。 一 马来半岛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公元1世纪,该地区北部就已出现了一个叫做“狼牙修”的古国。公元6世纪以后,马来半岛又出现了“干陀利”、“丹丹”、“羯陀”、“赤土”和“罗越”等古国。但是,直到15世纪马六甲王国兴起之前,马来半岛还没有出现过统一的中央集权制国家。  相似文献   

5.
公元1993年。北京人民大会堂。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田纪云为从“中华环保世纪行”的仆仆风尘中归来的记者把酒接风。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主任多德斯韦尔女士1993年在北京参加“世界环境日纪念大会”时向全世界大声疾呼:这个地球已经失去了耐心! 环境污染是当今世界民众的共同敌人。  相似文献   

6.
流亡国外的西藏宗教领袖达赖喇嘛 ,没有能出席2002年12月在柬埔寨首都金边举行的第三届世界佛教大会 ,这是人们预料中的事情。因为柬埔寨在“一个中国”、西藏问题和人权问题上的立场非常明确 ,是东盟国家中在政治和外交上最支持中国的国家之一。日本佛教团体是本次大会的主要赞助者。柬埔寨宗教部官员早在会议前几个月就已经表示 ,“柬埔寨将不邀请达赖喇嘛参加会议 ,我们的政策不允许这样做”。他说 ,“柬埔寨奉行一个中国的政策 ,香港、台湾和西藏是中国的一部分。”柬埔寨总理洪森后来也公开证实达赖将不被邀请。达赖1998年参加了在日本…  相似文献   

7.
公元七世纪至十六世纪,在柬埔寨历史上称为“真腊王国”时期。公元八世纪初叶至九世纪,真腊王国分裂为两部分:北部多山,称“陆真腊”,又称“文单国”;南部临海,称“水真腊”。该国虽然一分为二,但仍各自多次派遣使节访华,与我国交好。特别是在公元771年(唐朝大历六年),陆真腊副王婆弥来华访问,可以列为中柬关系史上的一件大事。关于这次访华,史书记载简略,我们研究也不够,一些关键性的问题有待解决。为了“抛砖引玉”,笔者不揣冒昧,想就“婆弥访华”一事提出几个问题,进行初步考证,浅谈几点看法,以求教于专家、学者、读者。  相似文献   

8.
二十世纪初的西藏,无论在东方还是西方,都被视为一片神秘的高原。 在这里,香火比村落的炊烟还旺盛;在这里,寺庙比贵族的庄园更辉煌…… 十二世达赖喇嘛的“转世灵童”经过“坐床”仪式,开始了十三世达赖喇嘛执政时代。  相似文献   

9.
外型秀美的朝阳北塔,矗立在朝阳老城区北部,为方形空心十三级密檐式砖筑佛塔,塔高42.6米。据考古发掘和研究考证,朝阳北塔是世界现存惟一的“五世同体”的宝塔,至今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  相似文献   

10.
虽然和中国相临,但柬埔寨依然让人感到非常神秘。其古老的文明璀璨无比,建于公元五世纪的吴哥窟,与我国长城、埃及金字塔、印度尼西亚压婆罗浮屠,并成为“东方四大奇迹”。虎年春节,我终于有机会随同旅行团从北京飞到了酷热的金边,在著名的洞里萨湖边住了下来。辽阔妩媚的洞里萨湖穿城而过,因为地貌的关系,湖水呈现出上半年向下游流,而下半年却向上游流的奇特自然景象。  相似文献   

11.
学者们通常把柬埔寨历史上的吴哥时期定于公元802年至1431年之间。无论标示起始还是终结,这些年代都是不正确的。公元9世纪,通称为吴哥的国家(这个名字来自梵文nagaua,意为“城市”)在柬埔寨西北部兴起。在此之前数百年,那里已经居住着讲高棉语的居民。尽管这个城市已经在15世纪放弃,16世纪70年代它又短暂地恢复王都的地位。更重要的是,它的一个主要寺庙吴哥窟(即“变成佛寺的城市”),可能从来没有被高棉人放弃,因为它包含有从15世纪到19世纪的各个世纪的佛雕像以及迟至  相似文献   

12.
公元13世纪至19世纪,是中南半岛各个国家力量彼此消长和相互制约的时期。也正是在这一时期,战争成为柬埔寨处理对外关系的主要手段。公元13世纪,中南半岛相互制约的力量逐渐形成。这种相互制约力量的形成,是这一地区国家之间力量彼此消长和重新分配的必然结果。柬埔寨在同占婆进行的“百年战争”中遭到削弱,已呈衰落趋势,但实力尚存;暹罗已在湄南河下游形成统一的集权国家,在同缅  相似文献   

13.
占婆,是公元十七世纪末以前,位于中南半岛东岸(现越南中部及南部部分地区)的一个古国。它有长达一千五百年之久的历史。我国史籍,公元八世纪以前称之为“林邑”;八世纪后改称“环王”;九世纪初至1693年全部被越南吞并前称“占城”。占婆处于当时东西方海上交通的要道上,不但海上贸易很活跃,也是中国与阿拉  相似文献   

14.
《东南亚》1986,(1)
柬埔寨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驰名世界的吴哥古迹是柬埔寨古代文化艺术的珍贵遗产,是东方文明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公元九世纪初期到十三世纪中叶,是古代柬埔寨国家强盛、经济繁荣、文化艺术辉煌灿烂的“黄金时代”,史称“吴哥王朝”。在这五百多年间形成的具有独特风格的吴哥建筑与雕刻艺术,集中反映了“吴哥文化”。  相似文献   

15.
吴哥:东南亚文明的窗口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吴哥 (Angkor)是柬埔寨真腊王国的最后一个古都 ,建于公元9~13世纪。这是柬埔寨历史上最辉煌的时代 ,称为吴哥时代。吴哥的建筑分两部分 :吴哥通 (AngkorThom)和吴哥寺 (AngkorWat) ,均由巨石砌成。因其建筑雄伟壮观和精美卓绝 ,而使吴哥成为与中国长城、埃及金字塔、缅甸蒲甘的佛塔、印尼的婆罗浮屠、印度的泰姬陵等齐名的世界古代奇观之一。遗憾的是 ,公元1431年暹罗人一度攻占吴哥 ,真腊被迫迁都金边 ,从此吴哥被掩没于热带丛林中达数百年之久。公元19世纪西方的探险家和博物学家偶然在密林深处发现…  相似文献   

16.
到过西藏拉萨的人,无不为布达拉宫的雄伟气势、宫殿巍峨而赞叹,也无不为西藏最大的寺院——哲蚌寺的重楼叠阁、曲巷深院所倾倒但是在距拉萨一百多公用的地方,有一座藏传佛教的寺院,虽然没有布达拉宫的雄伟,也没有哲蚌寺的宏大,但却以它在西藏佛教寺院史中许多个第一,在藏传佛教发展史上举足轻重而闻名:第一座制订佛寺教规;第一座剃度僧人出家;第一座建立译经译场;建立了“佛、法、僧”三宝齐全等等,大特别是它是唯—一座按照佛教世界构想,而在主殿建筑中又以其融合藏、汉、印度文化于一体的被藏胞称为“三样寺”吸引了无数信教…  相似文献   

17.
占婆,系公元十七世纪末以前,位于中南半岛东岸(现越南中部及南部部分地区)的一个古国。它有长达一千五百年之久的历史。我国史籍,公元八世纪以前称为“林邑”;八世纪后改称“环王”;九世纪初至1693年它全部为越南所吞并则称“占城”。据《水经注》所载,占婆“东滨沧海,西际徐狼,南接扶南,北连九德。”是处于当时东西方海上交通的要道上。因此,占婆不但海上贸易很活跃,而且也是中国与阿  相似文献   

18.
侧影(3):—个寡居的女人玉泉悲咽昆明塞,唯有铜犀守荆棘。青芝岫里狐夜啼,绣漪桥下鱼空泣。付之一炬的清漪园像一位满目疮痍、披头散发的怨妇,在时光的长河中掩面而泣。掠过昆明湖面的冬日寒风,是它哽咽的哭声;垂落万寿山前的夏季阴雨,是它不尽的泪水。这里曾是一座多么富丽堂皇的皇家园林!前后历时15年、耗银438万两,乾隆亲下江南实地考察并领衔首席设计师的清漪园,集江南万千灵秀于一身、融中华建筑智慧于一炉,堪称世界园林的经典之作。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90年代初, 邓小平提出的“韬光养晦”外交战略思想, 是建立在对当时中国国 情的深刻认识和世界局势的全面把握基础之上的。进入21世纪后, 国内和国际形势发生了新的变 化, 但和平与发展的世界主题、现阶段中国的综合国力、以及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 都需要我们 坚持“韬光养晦”的战略思想。“和谐世界”的主张是对“韬光养晦”外交战略的发展。“韬光养 晦”战略将使中国把握机遇、有所作为, 从而开创我国未来外交事业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20.
三、乌克兰 最长的一次访问 乌克兰首都基辅是我们此行的最后一站。访问结束后,我们还应邀出席了在这里举行的“乌克兰—中国合作之路”国际研讨会,因此基辅又成了此次出访中逗留时间最长的一个城市。 基辅位于第聂伯河中游,公元7世纪初即已建成。9世纪末至12世纪初为基辅罗斯首都,曾有第聂伯河上“帝王之城”的美称。12世纪中叶基辅罗斯分裂后,基辅几经沧桑,最终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