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我国推行村民自治,加快了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极大促进了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实践证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七大报告在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提升到四大政治制度新高度的同时,提出要进一步扩大基层群众自治范围,完善民主管理制度,为村民自治的进一步发展指明了方向。本文以绍兴市推进村级民主治理的探索和创新为例,探讨了在民主选举之后,如何推进村民自治的课题。本文认为,选举性民主和经常性民主是相辅相成的,进一步推进经常性民主是村民自治运动今后的重要走向。  相似文献   

3.
在实行村民自治的新的历史条件下 ,村党组织如何定位 ,如何发挥领导核心作用 ,不仅关系到农村社会的稳定和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 ,也关系到新形势下党在农村社区能否确立起自身牢固而广泛的社会基础。村党组织要用改革的精神发挥领导核心作用引导和支持人民当家做主 ,而不是包办代替人民当家做主 ;以党内民主来带动和促进村民自治的发展 ,改变一元化的领导方式  相似文献   

4.
上海市浦东新区合庆镇进行了村民自治的有益实践探索,创造了"1+1+X"的村民自治工作模式,是执政党通过领导村党组织对基层社会的民主治理,是传统治理体制的完善与改进,是解决当前基层面临的各种问题的一种选项。  相似文献   

5.
韦少雄 《求实》2016,(8):30-36
"党群共治"模式是广西河池市创新农村社会治理机制的一种有益探索。该模式以自然村屯作为切入口,抓住了影响村域基层党建创新和村民自治有效实现的薄弱环节,将党的领导与村民自治深度融合,创新了村民自治的有效实现形式。该模式表明,促进村域基层党建创新,提升村民自治有效性,党的领导是方向,群众参与是动力,保障自治权是核心。  相似文献   

6.
李晓鹏 《求实》2015,(4):84-91
村民自治是改革开放后我国根据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状况,所实行的基层社会管理体制。从国家建构的角度去考察可以发现,乡村的自治权利来源于国家政权的让渡和授予。在当前制度不完备的情况下,"乡政村治"体制运转中经常出现乡镇政权凭借其对权力和资源占有的优势地位,将压力转嫁给自治乡村,从而对村民自治造成了侵蚀和损害。理顺"乡政"与"村治"的关系是实现"乡政村治"体制良性运转的前提。村民自治本质上是授权自治,由此构成乡镇政权与自治村庄之间的双向制约关系,乡村协助乡镇完成国家政权的任务构成了乡镇政权保障村民自治的前提。  相似文献   

7.
邓小平曾指出:“把权力下放给基层和人民。在农村就是下放给农民,这就是最大的民主。”自广西合寨村诞生第一个村民委员会至今,20多年来,村民自治风雨兼程,深入人心,创造出了一条我国农村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路子。村民自治,正逐步而又深刻地改变着中国农村形态,在9亿农民中树起一个大写的“人”字。  相似文献   

8.
《实践》2015,(3)
<正>村务契约化管理不仅是一纸协议,它是党领导下的村民依法民主自治的有效方法,起到了"平时办事有依据,打起官司有证据"的作用[相关链接]阿鲁科尔沁旗村级契约化管理是赛罕塔拉苏木查干诺尔嘎查组织扶贫协会过程中,从协会与贫困户签订扶贫合同开始萌芽,并经过试点成功后在全旗推广的。如今,村务契约化管理已涵盖了村级集体资产管理、经济项目建设、公益事业管理、社会事务管理、基层组织建设五大类。村务契约化管理实现了群众直接参与并监督村务决策的权利。阿鲁科尔沁旗天山镇推行村务契约化管理以来,天山司法所把契约化管理作为规范村务的突破口,协助天山镇政府规范合同文本和操作程序,及时向镇里提出工作建议,对签订的所有契约分类归档、分级管理,有效提高了村务的民主化和法治化水平。  相似文献   

9.
目前学术界对村民自治下的村委会与村党支部关系研究的主要内容有:村委会与党支部的关系现状、关系不协调的表现、原因以及解决这种不协调的对策。同时,学术界对于这个问题的研究还存在缺乏创新、深入研究不足等方面的缺陷。  相似文献   

10.
村民自治权的异变是村民自治实践中的根本性问题。考察村民自治权有两个维度,一个是村民自治权与国家政权尤其是乡镇政权关系的维度;另一个是村民自治权与村民关系的维度。村民自治权的异变在这两个维度上发生,在前一维度上村民自治权异变为乡镇政权的附属权力,在后一维度上村民自治权异变为村庄内部为少数人把持的私人权力。村民自治权的异变使得村民自治演变为“村民他治”。对村民自治权并变的治理主要在两个维度上进行,但不论在哪一个雏度,其任务都是长期和艰巨的。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了“完善村民自治,建立健全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的目标任务。榆中县委组织部在完善村民自治工作中,制定出台了《榆中县村民代表会议制度》,创造性地实行了由10户代表组成的村民代表会议制度,落实和扩大了群众的选举权、决策权和监督权等民主权利,维护了广大农民的根本利益,促进了农村民主政治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村民代表会议制度规定,各村以自然坐落为顺序,每10户为一个基本选举单位,由10户所有年满18周岁以上、政治文化素质高、能带领群众致富的公民参加无记名投票,选举产生  相似文献   

12.
13.
村级一般有三个公章,即村党支部公章、村经济合作社公章和村委会公章。村级公章是农村基层组织权力的象征。但有些村的公章使用却存在管理混乱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中国农村的村民自治是农村居民根据法律自主管理本村事务的基层民主制度,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的一种重要形式,亦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农村治理的一种有效方式。一般来讲,自治指自己管理自己的事情。自治的形式有多种,如地方自治、社会自治、民族区域自治和人民群众自治。村民自治是农村基层人民群众自治,即村民通过村民自治组织依法办理与村民利益相关的村内事务,实现村民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和自我服务。纵观我国村民自治制度,具有以下几个显著特征。(一)参与性。村民自治是农民直接参与的基层群众自治活动和直接民主形式。在…  相似文献   

15.
农村实行村民自治,是扩大基层民主、依法治村的有效形式。但村民如何自治 ?武乡县上司乡小店村党支部正确处理支委会与村委会、支委会与村民代表会的关系,依照《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一改以往“支部说了算,支部定了干”的老办法,由主政、指挥、命令改为领导、协调、支持,既发挥了党支部的领导核心作用,又积极主动支持了村委会的工作,让村民直接参与了村务、财务与集体经济等重大事务的管理与监督,使村民自治有了具体内容和方式,并落到了实处。   小店村在 1999年村委会通过村民“海选”换届后,以村民小组按 30人一个名额选出了 …  相似文献   

16.
在制度变迁理论和村民自治制度发展变迁的理论下,通过对山西省武乡县涌泉村村民自治的发展状况进行走访调研,从该村村两委的换届选举、村民代表履职和村务民主决策等三个方面来论述涌泉村村民自治制度发展变迁的表现、规律性、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王耀 《学习论坛》2002,(9):8-11
创新村民自治的运行机制主要是建立村党支部与村委会的协调机制、对村民委员会权利的监督制约机制、村干部的激励机制 ,村民管理的互约机制和“乡政村治”的衔接机制 ,探索社会秩序协调运作的农村政治工作的新型治理模式。  相似文献   

18.
论村民自治的前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村民自治是在农村社会经济转型的情况下 ,国家主动导入的治理模式。这种模式在实际的运作中受权力和利益两个基本变量的影响 ,这两个变量是村民自治引入和维持所不可缺少的要素。然而 ,这两个变量也是导致自治模式可能“异化”的最大威胁。要抑制这两个变量的负功能 ,保证村民自治在良性轨道上日渐完善 ,依赖于社区民主和政治民主的生成和成熟度。它们分别是村民自治得以实现的基本前提和根本前提。这两个前提能否实现 ,取决于党能否保证其成员克服其理性经济人偏好并向道德人偏好转变 ,而这一转变的首要条件是实现党内的民主化  相似文献   

19.
中国农村的村民自治是农村居民根据法律自主管理本村事务的基层民主制度。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的一种重要形式,亦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农村治理的一种有效方式。一般来讲。自治指自己管理自己的事情。自治的形式有多种。如地方自治、社会自治、民族区域自治和人民群众自治。村民自治是农村基层人民群众自治,即村民通过村民自治组织依法办理与村民利益相关的村内事务,实现村民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和自我服务。纵观我国村民自治制度。具有以下几个显著特征。  相似文献   

20.
韦广雄 《求实》2015,(2):91-96
伴随着农村治理方式的改革,中国村域社会从"集权式"治理发展到了"选举式"治理,现在自然村屯中还出现了"参与式"治理,形成了如"社区理事会"、"农民议会"、"党群理事会"等有效治理方式。但是村域基层自治和社会治理的有效实现,还需要把握好一系列问题。村民自治发祥地广西宜州市在探索村民自治有效实现形式中,推行的以"党领民办,群众自治"为核心的"党群理事会"无疑是解决问题的较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