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陈子茹 《党课》2008,(5):114-115
老表,是江西人特有的亲昵称谓,是任何称呼都不能比拟的。 谁都知道,从广义上讲,老表是姑表亲之间的称呼,诸如表哥表弟、表姐表妹、表叔表婶,一辈表亲,辈辈表亲,延续多代。俗话说:“姑表亲,辈辈亲,打折骨头连着筋。”而这一称呼在江西地界内则更广更深更亲。南来北往的客人,到了江西地界,都会对当地人喊一声“老表”,拉近彼此之间的距离。  相似文献   

2.
姚挺 《福州党校学报》2005,(4):48-51,61
"一定的社会规定"的"人"是马克思"以人为本"观点中的"人",马克思"以人为本"观点中的公平(平等)和正义是建立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的基础上的,"人的全面发展"是人类发展的历史趋势.  相似文献   

3.
快乐大叔 《党课》2014,(7):100-101
中国人对于“土豪”一词应该说非常熟悉。新中国成立前,尤其是土地革命时期,那些“打土豪分田地”的革命口号犹在耳畔。  相似文献   

4.
构建和谐社会必须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指导。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克服人类中心主义,树立科学发展观,构建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在人与社会的关系上,摒弃原子式的个人主义,树立集体主义观点和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构建人与社会的和谐关系;在人与人的关系上,解决收入分配差距扩大问题,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构建人与人的和谐关系;在人与自我的关系上,注重对内“自我”诉求,实现自我主体价值,构建人自身的和谐关系。  相似文献   

5.
行政人是"经济人"还是"公共人":事实与价值之间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吴金群 《探索》2003,(5):34-37
行政人,在狭义上可理解为履行国家行政职能的职业群体,在广义上可理解为履行所有国家职能的人员集合.行政人在事实上可能以"经济人"的方式生活,但在价值层面上,我们必须坚持以"公共人"为导向.以"经济人"假定为基础,行政学强调制度选择与创新的重要性;以"公共人"为导向,行政学强调公共道德与伦理建设的重要性.本文认为,只有把行政人的这两种属性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使个人利益与公共利益得到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社会的深刻变革,构建和谐社会成为我们党和国家的目标,如何实现这一目标、本文从何为和谐社会切入,从宏观角度论述了和谐社会的三大关系,即人与社会、人与人、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社会的深刻变革,构建和谐社会成为我们党和国家的目标,如何实现这一目标,本文从何为和谐社会切入,从宏观角度论述了和谐社会的三大关系,即人与社会、人与人、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  相似文献   

8.
以人为本-邓小平关于"人的问题"思想的实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丽雅 《求实》2005,3(8):14-16
以人为本是一种尊重人的思维方式和价值取向,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内容.虽然邓小平没有明确提出"以人为本"这个概念,但关于人的问题在邓小平理论中是一个特别重要的视角和内容,其包括(一)尊重人,对人民大众权利予以关怀;(二)为了人,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达到共同富裕的目标;(三)依靠人,注重人才资源的开发,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四)塑造人,全面提升人的素质.这些关于人的问题的丰富的论述,实际上便是邓小平以人为本的思想.  相似文献   

9.
足球裁判队伍素质的优劣关系到一个地区足球运动的开展和运动水平的提高。通过文献资料法、访谈法以及担任足球裁判员工作和足球裁判队伍的培养的实践经历,就基础足球裁判队伍培养与建设进行研究。提出: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严明的组织纪律是裁判队伍建设的根本;足球竞赛规则正确诠释和临场判罚准确性是衡量足球裁判员队伍质量建设的重要指标;良好的体能训练是做好裁判工作的身体保障;良好的心理品质是成为优秀裁判员的必要条件等。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新唯物主义世界观是一种"完成了的人道主义",这种"完成了的人道主义"既不同于黑格尔的"自我意识"的"人道",也不同于费尔巴哈以"市民"为立脚点的人类学意义上的"人道主义",而是一种以全部社会的"人"为立脚点的"社会学和人类学"意义上的人道主义,是"完成了的人道主义",也即是"完成了的自然主义"或"共产主义".  相似文献   

11.
对"以人为本"的解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以人为本可以从不同层面去解读。有五个主要层面,即生活层面、工作层面、政治层面、人权层面和哲学层面。这些不同层面都是围绕人这个核心,因此,对以人为本中的“人”如何理解是个关键问题。根据唯物史观,以人为本中“人”是具体的人、现实的人,人的主体是人民,以人为本就是以人民为本。  相似文献   

12.
论"以人为本"的几个前提性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熊宏俊  方彬 《求实》2006,1(8):37-39
理解以人为本,需要明白几个前提性的问题:科学发展观中“以人为本”的现实内涵是什么?其中的“人”是指什么?以人的什么为本?对这些问题的理解,都应该在唯物史观的指导下进行。  相似文献   

13.
沈晓阳 《探索》2003,1(2):64-67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包含着深厚的价值意蕴:第一,人的全面发展的价值目标,就是不断地超越自己的现实本质而趋向人的理想本质;第二,人的全面发展的价值定位,就是以个人为本位,以社会为取向;第三,人的全面发展的价值基础,是人的普遍人性与个性特征的内在结合;第四,人的全面发展的价值基点,是超越单纯的自然主义和单纯的人道主义而实现两者的辩证统一。  相似文献   

14.
止损     
人与人之间,容易犯两种错误. 一种是把坏的当成好的.这并不少见,其实也不怎么丢人.人生漫长,遏过的人与事那么多,偶尔大意看走了眼,有什么稀奇? 出了差错,上当受骗,于人生而言,自然是一种损失.那么,该如何止损? 有些人止损的方式,是从此用"坏"的方式看待人与事.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  相似文献   

15.
“三个代表”主要思想 ,是中国法治建设的内在灵魂 ,而法治建设则是落实“三个代表”要求的有力保障。这既是先进理论向现实转化的必然要求 ,又是法治文明自身发展的内在需要。为此 ,就必须把“三个代表”思想所蕴含的基本精神和价值追求 ,转化为系统的法律制度和法制实践 ,这就是“三个代表”思想的法制化。本文从三个方面深入论证了“三个代表”思想法制化的必要性 ,并从中国现实国情出发 ,对如何推进这方面的法制化进行了初步的探讨。本文认为 ,深刻认识“三个代表”思想法制化的重大意义 ,认真探索法制化的正确途径 ,勇于进行理论创新和体制创新 ,将更加有力地推动“三个代表”实践活动和中国法治文明建设的进程  相似文献   

16.
识人于微     
与人交往,对人留下深刻印象,有时往往决定于细节,决定于那些看似无关紧要的细微之举。因为这些细微之举,是一个人在不经意间流露出来的,是长期以来形成的一种习惯,因而是真实的。而由点及面、由浅入深、由此及彼,则往往能窥见一个人的气质、脾性、品德、操守。  相似文献   

17.
“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衡量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尺。在当代中国,要从实际出发,加强对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保护生态环境,在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中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在人与社会的有机结合中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使每个人都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加强自身的能力建设,在人与自身的和谐统一中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8.
“风格即人”是布封提出的论点。对此 ,我们不应与中国文论中的“文如其人”进行简单比附 ,而应作具体的实际分析论证。风格是西方文论中特有的范畴概念 ,指反映作者精神个体性的形式 ,而非其他 ,故风格一般成为品评、鉴赏作品的标准之一。中国文论史上实际并没有这一概念 ,正如“意境”之于西方文论一样。  相似文献   

19.
从"人"的发现到"以人为本"--马克思的"人学"发展理路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李荣海 《理论学刊》2005,2(1):20-25
马克思对"人"的新发现在于揭示出"人是人的最高本质"、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等命题,并从人的存在方式的多样性角度提炼出人的本质和特点.马克思人学思想有着深刻的"以人为本"底蕴,表现在人处于实践和理论的出发点地位;社会发展是"人的解放"的过程;"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人的发展的目的.马克思人学思想有着强烈的实践性特征.  相似文献   

20.
人际关系,是指人们在各种具体的社会领域中,通过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建立起的心理上的联系,它反映在群体活动中,是人们相互之间的情感距离和他人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对于一个人的工作、生活和学习是有益的。做一做下面的测试题,看看你的社会交往能力如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