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顺治惩贪有“四严”杨洪榜爱新觉罗·福临,是清朝入关以后的第一位皇帝,年号顺治,所以,通常人们称他为顺治皇帝。他六岁登基,十四岁亲政,二十四岁便早逝。可以说,顺治一朝对历史并无重大建树,没有康熙乾隆那么多的"显绩"。但他能够做到严惩贪官污吏,对于入关后...  相似文献   

2.
顺治、康熙等几朝皇帝均对读书人采取怀柔政策。顺治十三年朝廷颁诏,对各级生员登名造册,"然后优免丁粮"。康熙九年,又进一步规定秀才既不纳粮,又有"刑事豁免权",这无疑使他们有了不同于百姓的特权。  相似文献   

3.
孝庄文皇后(以下简称孝庄),蒙名布木布泰,姓博尔济吉特氏,是我国古代的一位贤良卓识、才华出众、功垂青史的杰出的女政治家。清朝初年,她历经四帝(努尔哈赤、皇太极、福临、玄烨)。在民族矛盾及满洲贵族内部斗争十分复杂的形势下,先后拥立两位小皇帝(六岁的儿子福临、八岁的孙儿玄烨)登基即位,协助三朝皇帝(皇太极、福临、玄烨)统理朝纲,在奠定和发展大清江山的恢宏伟业中做出了重大贡献。因此孝庄名震中华,孝庄之名也因此而美,孝庄其人因此为后世所景仰。近年来,随着孝庄热的日益升温,研究孝庄、写孝庄的人越来越多。文学界有相当一部分作…  相似文献   

4.
魏征是唐朝初期的封建主义政治家。“贞观之治”的出现,他功不可没。《旧唐书》说他与李世民“讨论政术,往复应对,凡数十万言”。  魏征少年时代孤贫落泊,后出家当了道士。隋朝末年,他参加了农民起义,再投窦建德,出任起居舍人。窦失败后,他投太子李建成。公元626年7月2日通过“玄武门之变”,李世民杀其兄李建成及其弟李元吉并代李渊为帝后,擢魏为谏议大夫。此官的责任就是“掌论议”,可对皇帝“规谏”。  其实,魏征原来是支持李建成的。因为李建成既是长子,又是太子。只待高祖李渊死后,他就是皇帝。但此人却是酒色之徒,…  相似文献   

5.
康熙姓爱新觉罗名玄烨(1654—1722年),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颇有作为的封建皇帝。他在位61年(1661—1722年),击败了噶尔丹,平定了西藏,统一了台湾。康熙是满清于1644年入关后的第二个皇帝。康熙二年(1663年),清军在茅麓山战斗取胜后,遍及全国大规模的复辟与反复辟的斗争基本结束,继明而立的清朝开始走向和平与休养生息的时期。但是,社会稳定远未巩固。特别是南明隆武集团被灭,明将郑  相似文献   

6.
刘增才 《乡音》2011,(2):40
建文皇帝是明朝的第二个皇帝,称明惠帝,名叫朱允炆,生于公元1377年,卒年是个历史悬案。1399年至1402年在位,堪称"短命皇帝",在位不满4年。他是明太祖朱元璋之孙,太子朱标之子。朱标死,立朱允炆为"皇太孙"。他即位后,起用兵部尚书齐泰、  相似文献   

7.
承德避暑山庄和外八庙古建筑群带给我们的启示傅金铎赵廷铭解成位于河北省东北部、距北京224公里的承德市,曾经是清朝的第二政治中心。200多年前,北京的气候较塞外炎热,天花经常流行,致使许多人丧生(清顺治皇帝就因感染天花而在23岁时死去),聚居于塞外高原...  相似文献   

8.
阳城的正气     
唐德宗时,有个叫阳城的人,居官刚正不阿,索有名望。他先是做谏议大夫,嫉恶如仇,敢怒敢言,大有“宁鸣而死,不默而生”的慷慨之气。然而,就因为这“该出手时就出手”的胆识气魄,惹得皇帝不高兴,谏官没做多久,就被逐出京城,贬为道州刺史。阳城虽然接连受到打击,依然豪气不减,到了道州任上,又为百姓干了许多好事。  相似文献   

9.
宋安娜 《天津人大》2009,(11):42-43
还依稀记得海尔.塞拉西皇帝来中国的盛况。皇帝乘坐敝篷红旗轿车,车队长长,摩托车护卫雁翅般排列前行开道。“欢迎欢迎!欢迎海尔.塞拉西!”。道路两侧挤满欢呼的人群。皇帝个头不高,黑脸庞上满含笑意。  相似文献   

10.
1683年(康熙二十二年)八月,康熙统一台湾,结束了台湾与祖国大陆的分离局面。这不仅从政治上实现了祖国统一神圣大业,巩固了祖国统一多民族大家庭,也从经济上,文化上推动了包括高山族在内的台湾地区社会的发展。康熙皇帝爱新觉罗·玄烨是满族人,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最长的皇帝之一。他在位期间,对内政,外交、文治、武功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成就。自六十年代初刘大年同志发表《论康熙》以来,我国学术界都肯定康熙是中国历史上的好皇帝和卓越的爱国主  相似文献   

11.
班禅额尔德尼班禅额尔德尼是藏传佛教格鲁派(黄教)创始人宗喀巴的两大弟子形成的两大传承系统之一,另一系统为达赖喇嘛。“班禅”是“班禅额尔德尼”的简称。“班禅”和“达赖”两个封号都是由中国清朝皇帝正式册封的。“班禅”一词始于清顺治二年(1645年),当时...  相似文献   

12.
作家刘心武在一篇文章中讲过“皇帝补裤子”的故事,说的是道光帝喜欢穿湖绉制的裤子,有一回裤腿上破了一块,他不肯再做,便命内务府拿去补好。裤子补好送回来了,看上去天衣无缝,道光皇帝甚为欣悦,顺便问到花了多少钱,答曰:三千两白银。道光皇帝听了大怒。怒是可以理解的。就算湖绉御裤非同一般,也花不了这么多钱。但内务府官员却不慌不忙地解释道:“皇上所穿裤腿,系属有花湖绉,剪过几百匹,鲜有花头恰合者,是以如是其贵。”道光皇帝听了也无可奈何。 裤子坏了怎么办 ?有钱的扔掉重做一件,没钱的打个补钉继续穿,这是再容易不…  相似文献   

13.
悠悠千载“太子米”,在农业结构调整、农业产业化的春风吹拂下,又重获新生,焕发出勃勃生机。如今,它已不再是专供皇帝老儿单独享用的“贡米”,而成了人民群众致富的宝贵资源。“太子米”从品种再生到品质升级再到产业化种植,是当地干部群众积极进行结构调整的结果,是智慧的结晶。它带给我们的启示是多  相似文献   

14.
也谈建文帝与郸城仟姓──兼与程万鹏、李四端诸同志磋商徐公卿数百年来,关于明朝建文帝的下落问题,一直是我国历史上一大疑案。建文帝朱允以是明朝第二代皇帝,其父朱标是明太祖朱元津的长子,早年立为太子,不幸中年早逝,朱元津遂立朱允改为皇太孙。朱元潭死时,他刚...  相似文献   

15.
从来没有想到过要当作家,也从来没有想到这辈子竟同文字结下了不解之缘。因为写了一些文章,还突发奇想用文言做了二百多篇寓言,引起了读者的兴趣,所以每被问到是否有家学渊源?是否从小有过专门的训练?然而我没有,这可能使发问者感到失望。虽说父亲教了一辈子语文,但他对于孩子的学习始终不曾给予特别的关照。我只记得五岁的时候,他教我背过一首诗,当初咿咿呀呀背了下来,可全然不懂它的意思,直到读罢初中,自己找了本《唐诗三百首》乱翻,这才知道那首诗是杜甫的《蜀相》,也才知道我按音死吟硬唱的七言八句是哪几个汉字。还记得…  相似文献   

16.
在咱们中国,是很有些“陪读”传统的。古时候有“陪太子读书”之说,“太子”而无学童陪伴左右,那书就读不好;又有“红袖添香夜读书”之说,耐不住寂寞的什么公子,如果没有“红袖”在身边晃来晃去,书也读不利索。然则“太子”有了学童,也未必能把书读好;公子加上“红袖”,  相似文献   

17.
本文试图运用决策论的观点,以康熙对台湾郑氏的关系为例,考察康熙战略决策的形成及其特点。一根据历史记载,康熙对台湾郑氏战略决策的形成发展,大致可划分以下三个阶段: 1662——1673(康熙元年——康熙十二年)。初期,玄烨登极,年仅八岁,且四王辅政,鳌拜专横,玄烨年幼无参政实权。这一阶段,清朝对台湾郑氏战略未形成统一的对策,仅凭借前朝政策,未做进一步必要的调整。鳌拜不信任郑氏投诚将领,未能借郑氏  相似文献   

18.
思想政治课是我国中学课程设置中的一门主要学科。但近几年来理科高考取消政治科考试,使高中理科班政治课又一次面临危机。理科班学生上政治课不记笔记、不听讲,做其它科作业,甚至趴桌子睡觉,只有到高三第二学期“会考说明”发下来才按知识点突击一背的大有人在。造成学生不喜欢上政治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理科班高考取消政治考试是其中的原因之一,但更重要的原因是当前政治课教学在思想观念、知识内容、教学方法上脱离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形势和学生个性发展的客观需要,使学生觉得政治课讲得太抽象,离自己太远,学了没什么用。那么,…  相似文献   

19.
台湾社会对“哪吒三太子”的崇拜是一个非常具有特色的庶民文化现象,因此“电音三太子”能够崛起和爆红绝非偶然。能为台湾民俗学界和文化创意产业者所关注,也说明“电音三太子”身上有极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及源源不断的人文巧思,而这一切都与“三太子”本身所持有的“青少年”质性息息相关。“电音三太子”的流行文化,反映了青少年在人生舞台上演绎的人生轨迹,既涌现出轻龄之血的躁动与不安,也洋溢着青春之魂的活力与创意,也是绝大多数台湾年轻人曾经历过的一个不断从生命的蠢动中淬炼出能力并释放出能量的磨砺过程。台湾人对哪吒“三太子”的信仰绝不仅仅只停留在烟火袅绕的宗教祈祷层面,同时还潜藏着一份对年轻人的深刻理解与对他们的包容心。  相似文献   

20.
薛锋 《中国人大》2012,(11):48-48
清廷内务府,全称为"总管内务府衙门",作为清朝入关后设立的一个管理宫廷内部事务的机构,专门负责皇帝及宫廷内部的私事和家事服务,始设于清顺治初年,后虽几经改革撤并,其权力不仅没有受到监督控制和减弱,反而越改革越削减其权力越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