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农业产业集群自构的演化机理及其政策效应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李渝萍 《求索》2007,(7):40-42
农业产业集群具有旺盛的自我繁衍、自我生长的内源生命力。其自生成演化的内在机理与奥秘,与先天禀赋、产业“根植性”和“衍生性”、外部市场条件等因素存在显著相关性。通过制度创新、提供公共物品服务、延伸产业链、构建良好的外部环境等政策对发展农业产业集群有促进效应。  相似文献   

2.
“宪改”长期以来是台湾岛内政治斗争的中心内容,目前各种势力围绕“修宪”、“制宪”、“行宪”之争关系到台湾“宪政秩序”的塑造。从李登辉时期“宪政改革”到陈水扁当局的“宪政改造”,台湾的“宪政秩序”同时具有法理意涵和政治功能。目前台湾“宪政秩序”塑造的焦点在于:“行宪”和“宪改”哪个更迫切,“宪改”本质上到底是“修宪”还是“制宪”?不同的“宪政秩序”的塑造途径将会产生对民众的不同“国家认同”导向,导致台湾民众“国家认同”倾向的混乱。  相似文献   

3.
橙领     
橙领 《时事报告》2012,(4):79-79
继“白领”、“蓝领”、“金领”等一系列以“领”称谓工作人群的名词出现后,  相似文献   

4.
吴亚明 《台声》2014,(1):54-55
2013两岸年度汉字评选于12月18日在台北揭晓,“进”字当选年度汉字。得票位列2至10名的汉字分别为“梦”、“福”、“信”、“爱”、“躁”、“控”、“开”、“革”、“忧”。  相似文献   

5.
汉字趣谈     
“口”(kǒu)字看起来就像是一张张开的嘴,写作“”。它逐渐演变成一张咧开笑的嘴“”,后来变化成“”,最后简化成现在的方块“口”。 由“口”可以组成很多词,比如“口吃”(kǒuchī)和“口碑”(kǒubēi)。中国有句俗话,“口是心非”(kǒushìxīnfēi),指口头上说的和心里想的是完全不同的两回事,用来形容那些表里不一的人。  相似文献   

6.
唐志凤  宋剑 《前沿》2014,(13):62-64
人性本善还是人性本恶,都只是对人性的假设。虽然如此,荀子所提出的“性恶论”还是蕴含着巨大的价值性。它强调人性天生就是恶的,人必须接受后天的洗礼和道德法律的教化,才能不断向善。而当前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往往倾向于“性善论”,从而忽视了“性恶论”背后的推动作用。因此必须重新认识“性恶论”的价值性,只有大胆承认并正视人性的恶,在此基础上,不断克制和改进,才能更好地通往人性的真善美,社会才能更加和谐有序。  相似文献   

7.
“福”是由“一”、“口”、“衣”和“田”构成。也就是说,老百姓心目中美满生活的基本标准:“一家人”,要“有饭吃”、“有衣穿”和“有田种”。只有具备了“有饭吃”、“有衣穿”和“有田种”这三个基本条件。才可以算得上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相似文献   

8.
“国安会”(及所属“国安局”)在台湾的政治体系里有着特殊的角色与功能。两蒋时期 ,“国安会”是“动员戡乱体制”的产物 ,而“国安局”的特务情治系统是其专制统治中的重要一环。在台湾政治转型时期 ,李登辉操控“修宪” ,保留并将其纳入“宪政体制”中去 ,首次“政党轮替”后 ,陈水扁有将“国安会”扩张为“政务会议”的意图。而由李登辉至陈水扁 ,都在建构“总统制”的“总统”权力 ,对“国安会”及“国安局”的操作是其中的一方面 ,但是由于“宪政体制”的不明晰和政局今后可能的变化 ,至今这仍不能称为是稳定的  相似文献   

9.
在中国学界 ,儿童文学研究者往往可能忽视非以儿童作为受众的那些作品中的儿童 (童年 ) ,并且 ,儿童文学的“儿童”可能更偏向于作为读者的儿童。应该关注不是作为读者的现实儿童 ,而是生存在文本中的那些孩子 :小说儿童。当代小说关于儿童的主要有五个命题 :荒诞时代的孩子、经历“性现实”的孩子、与成年人同行、神秘的孩子、儿童作为小说的叙事策略 ,在前四个命题中 ,儿童基本上是写实的 ,是“故事性”的存在 ,而后一个命题则是儿童在小说中的“话语性”存在。  相似文献   

10.
邓小平1978年的“北方谈话”和1992年的“南方谈话”,都是他创造性理论活动的经典之作。通过比较可以发现,两在形成背景、创新内容以及功能特征上存在许多共性,而在阶段性、层次性、系统性和成熟度上又有差异。无论共性还是差异,都映证了邓小平理论形成和发展过程中的连续性与统一性,这与毛泽东个人思想发展过程中的“断裂与矛盾”,具有不同的特征。这一结论的作出,对于新的理论创新不无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1.
徐镇强 《公安学刊》2006,(5):9-12,21
在推进“三基”工程建设中,基层困惑最大的是“抓基层”“打基础”。上级怎样按基层的需要“抓基层”,使其与“打基础”“苦练基本功”相得益彰;“打基础”怎么打,其范围和标准到底怎样?诸如等等的问题不解决,基层基础工作就难以有作为。从调查看,其实,基层对上级“抓基层”的要求并不多,不过是希望上级能按照公安部的总体部署尽好该尽的如“警力下沉,保障有力”等职而已。当前“打基础”最关键的是明确基础范围和标准,做到“基础信息化,信息基础化”。  相似文献   

12.
《台声》2007,(3):21-22
“正名”是民进党当局“台独”施政的重要内容之一,其目的是借去除公营事业名称中的“中国”字样而改用“台湾”字样,破除“大中国意识”,推动“台湾主体意识”。随着2008年“大选”的日益临近,民进党已开始加紧利用权力为其选举牟利“正名”正是争取“台独基本教义派”支持的良方,同时民进党欲借持续炒作“统独”议题把握选举主轴。  相似文献   

13.
声音     
繁体字“亲”的右边有“见”,“爱”的中间有“心”。后经简化,“亲爱”二字变成现在的“亲”不见,“爱”无心。  相似文献   

14.
和谐真好     
请教了一位文字学高手.得知“和谐”这词其实有着重于社会关系的意味:“和”者,从“禾”(指粟),从“口”,意即人皆有嘴要吃;而“谐”呢,从“言”,从“皆”,就是说人皆得言乐言。  相似文献   

15.
陈水扁上台后,一直在执行“台独”路线。碍于岛内外的局势和各方压力,“急独”走不通,他们就采取“渐进式台独”的手法,而“正名”、“去中国化”等伎俩,正是“渐进式台独”的招式。进入2007年,陈水扁和民进党当局的“正名”、  相似文献   

16.
试论“三个代表”对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个代表”从顺应当今世界发展潮流要求的前瞻性上,从社会主义发展过程所呈现的“异动性”上,从理论视角切入点的创新性上和从深刻化系统化的理论性上等四个维度,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三个代表”充分体现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建党理论的丰富和贡献。  相似文献   

17.
在哲学上,“真理”与“价值”的关系问题,属于传统哲学的论题,而非马克思主义的论题。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论题,是基于实践论基础上提出的“真理观”与“价值观”的辩证统一问题。但是,长期以来学界往往把前者混淆并等同于后者,这是误解。这种误解发端于苏联教科书,也构成中国理论界的一种范式和理论立场并反映在教科书中。其实,唯物史观不是在“真理”与“价值”这两个范畴的直观视野上直接讨论二者的关系,而是在实践的基础上讲真理观与价值观的统一,即唯物史观没有“真理”与“价值”的关系论题,“真理观”与“价值观”的辩证统一问题才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应有论题。  相似文献   

18.
日本政府无视国内民众的广泛质疑和国际舆论的强烈反对,强行宣布启动“排污入海”计划。事实上,这完全是为了一己之利。自福岛核事故爆发12年来,日本的废炉计划不仅迟迟没有进展,核污染水处理也越加成为其沉重的财政负担。为了甩掉这个“大包袱”,日本对内依靠行政体系的“结构性暴力”推行狭隘的“国家理性”,对外则在现实主义逻辑之上叠加了机会主义,打着国际原子能机构给予“背书”的所谓“科学无害”的金字招牌,导演了一出现实版的“公地悲剧”。毋庸置疑的是,此举的结局终将是害人害己,而值得引起重视的是恐将导致全球治理危机。  相似文献   

19.
张纯良 《春秋》2009,(4):54-54
近年来,许多有识之士发表意见,寻找中华思想文化之核心和灵魂。有的说是“和”,有的说是“仁”、“仁爱”,还有的说是“礼”、“中庸”。但是,“根”的含义更准确些。从公元前21世纪的中华圣贤之人大舜身上,明显看到了这个根—和、善,我认为这就是中华优秀思想文化之根。  相似文献   

20.
徐平华  周国琴 《前沿》2010,(15):14-17
传统“和治”提出“和为贵”的治道目标、“尚中贵和”的治道方法、.“仇必和而解”的治道保障,对今天如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依然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