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学校的事业单位法人性质使其具有公益法人属性。学校的诸如颁发学位证、毕业证、开除学生等教育管理行为带有浓厚的行政管理色彩。然而,在现行行政诉讼法规定中,学校的行政主体地位却倍受置疑;教育相关法律、法规也未就学校的行政主体地位作出明确规定。尽管法理学说、少数司法判例肯定了学校的一些教育管理行为属于行政诉讼法的受案范围。但作为成文法系的我国,在判断学校的主体性质时唯一的依据只能是现行的法律、法规。  相似文献   

2.
法人与行政主体理论的再探讨——以公法人概念为重点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葛云松 《中国法学》2007,36(3):77-99
公法人和私法人的区分是大陆法系对法人的基本分类,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我国应当重新塑造行政主体理论,特别应当采用公法人概念。在法人一般理论上,则应当修正法人的一般定义,并且在将来的民法典中以更加合理的方式规定公法人问题。国家机关不应当具有法人和行政主体地位,国家才是法人和行政主体。  相似文献   

3.
行政主体研究   总被引:28,自引:1,他引:27  
中国行政法学中的行政主体理论自 1 989年提出后 ,迄无发展。本文对阻碍行政主体研究的两个基本问题 :普适与本土和法人与主体进行了分析 ,进而对主体理论与中国改革之间关系进行探讨 ,认为体制改革就是主体分化的过程 ,尤其是行政主体的分化。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各种合伙企业迅速蓬勃的发展起来,对于合伙企业的法律地位问题也越来越引起民法学界的关注。本文对合伙企业的财产和责任这两个主要方面的分析,通过对合伙企业与法人的比较,从而认定合伙应为独立的第三民事主体。  相似文献   

5.
民事法律关系是法律调整社会关系的基本组成部分,是人与人之间为实现一定的物质和精神利益而发生的具有民事权利义务内容的社会关系。其中双方当事人是民事法律关系主体,是民事法律关系存在的必要条件和基础。本文主要讨论自然人、法人、非完全法人做为民事法律关系主体享有权利等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6.
关于行政主体理论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行政主体概念的整合;二、行政主体资格及其原则;三、行政主体的重要表现形式——国家和集体;四、公务组织;五、公务人。  相似文献   

7.
蒋学跃  向静 《法学论坛》2007,22(6):109-115
我国现有民法理论主流观点认为应该赋予合伙以民事主体地位,具体而言就是在自然人与法人之外的"第三类民事主体".从民事主体的价值基础和演变逻辑来看,民事主体只应该存在二元模式,不存在第三类民事主体的问题.合伙本身存在的形式是多样的,因此只能根据民事主体的价值评判标准将部分合伙纳入到法人的范畴之中.  相似文献   

8.
在我国,民事主体通常包括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国家只有在特殊情况下才可成为民事主体。囿于首都农村卫生室自身的诸多特性,目前很难将其纳入到上述四种类型,而这一重要问题却长期受到卫生法学界的忽视,迄今仍是亟待研究的领域,因为只有将其具体的民事主体类型厘定之后,方可清晰地把握民事责任的承担主体和承担范围。  相似文献   

9.
行政主体是行政法学上的基础概念之一,我国从大陆法系行政法学引入了这一概念,却在不同时期在内涵和功能上有很大的不同。国家法人说自清末传入我国,逐渐成为民国时期的通说。国家是法人,行政主体是国家法人在行政上的表现,行政机关是国家的机关,没有人格。但进入新中国之后,作为整体的国家法人或行政主体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国家行政机关。即便行政主体在1980年代末再次被引入,也只是行政机关能成为行政主体,国家、省、市、乡等再也没有成为行政主体。理论上对这种机关的行政主体化多有批评,但那种将行政主体与分权、组织法建设关联起来的做法,亦属不必。我们应在法学国家观的指导下恢复行政主体的本来面目,确立国家与私人之间的法律关系,但可以在行政主体内部承认机关人格。  相似文献   

10.
行政主体理论在形成过程中,形式上借用了法、日概念的外壳,实质上却有将民事主体理论、法人学说迁入行政法的痕迹。当前行政主体理论遇到的问题,是与法人制度渐行渐远的结果。通过彻底摹写法人,就能够让行政主体理论继续运转下去。而目前处于上风的、仿效德、法分权主体模式之建议,形式意义大于实质意义,必须做有条件的引入。  相似文献   

11.
高校被诉引起的行政法思考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刘艺 《现代法学》2001,23(2):93-97
传统的社会组织划分方法已不能涵盖高校在当前的独特作用和行为性质。文章从现状的不尽如人意处着手,引入“第三部门”、“公务法人”等概念分析了高校独特的法律性质、地位,并建议建立教育行政救济制度,填补教育行政领域行政法治的空白。  相似文献   

12.
法人主体相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团体拟人主体化是民法二元主体结构形成的基础,作为平等主体的自然人和法人概念在大陆法系学术和立法语言中占据统治地位。作为集合体的法人团体经法技术的整体化抽象和个体化拟制,已然取得了同自然人一样的基础主体地位,掩盖了其群体性和社会性本质,危害甚巨。法人主体相对性思想揭示了法人主体的技术性、非基础性和难以同自然人类比的形式意义;分析了法人本质的集体性和技术智能工具性,并以公司法人为例阐释了法人的"生死"相对性、独立相对性和本质上的技术智能工具性,为深入解读法人的主体形式化、交易控制客体化和关联非独立化现实,实质性反思和完善法人制度提供了思想基础和原理性指南。  相似文献   

13.
王佳慧  张祚勋 《法制与社会》2011,(33):276+292-276,292
随着政府职能的改变和编制、体制的调整,渎职犯罪出现了新的类型和新的形式,导致在司法实践中犯罪主体的认定上产生了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犯罪的主体是犯罪构成的重要要件,只有厘清主体要件,才能准确,有力地打击渎职犯罪。  相似文献   

14.
行政主体理论的中外比较及其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公行政的发展和传统社会结构发生的深刻变化使得我国现有的行政主体理论弊端日益显现。本文在对中外行政主体理论进行比较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行政主体理论存在的主要缺陷,进而获得对完善我国行政主体理论的启示。  相似文献   

15.
胡吕银 《河北法学》2007,25(9):89-92
民事主体作为民法上的"人",取决于法律的价值判断.法律判断的依据是特定社会对民事主体所形成的共识.现代社会法律确认民事主体的实质要件应是:凡具有单一意志并经登记的社会存在都可作为民事主体.据此,传统民法将法人限定在能独立承担责任的组织上,是一个误解.而法人制度的重构不仅使民事主体制度获得了新生,而且为中国农民集体法律地位的确定提供了理论依据.中国的农民集体是一种组织承担有限责任的法人.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民法与经济法的法律关系主体理论入手,分析了两种主体之间的联系,并将自然人、法人以及国家在民法与经济法当中的地位进行比较,明晰经济法与民法主体的区别。  相似文献   

17.
商事主体发展到今天,其内容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形式上的主体,到实质上的法律主体,现代商事主体已经具有了独立的法律人格。现代商事主体的独立性是以现代商法的基本规则为基础的,传统民法理念已经无法适应和解释商事主体的这种变化了。本文通过阐述商事主体的演变过程细分出两者的联系与区别最后,结合我国的现实情况,对我国商法的现实任务与历史使命进行一番展望。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学生状告学校的案件屡见不鲜,本文由此入手分析了学校的法律地位问题及学校和学生的关系,希望以此来明朗法院受理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9.
常宇 《河北法学》2000,(4):115-116
以税收相关法律为例,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中关于民事主体的规定与民事法律之中的民事主体的相互关系,论证在民法与其他部门法之间,就诸如民事主体等基本概念相互协调统一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20.
公务法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务法人是指政府机构之外执行某种行政职能且独立承担权利义务的公法人。公务法人的广泛存在和发展是因为随着社会公共事务的增加,政府自身原有的组织形式难以满足社会需要。我国的事业法人与公务法人有很多共同或者相似的特征,研究公务法人可以为事业法人提供更多的理论和实践方面的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