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6月7日高考进行,江西宜春高三考生柳艳兵却头缠纱布躺在病床上,不能参加高考,但实际上他早已交上了另一份答卷.5月31日,柳艳兵在客运班车上与持刀歹徒搏斗,引来各方点赞.目前教育部表示,待柳艳兵和另一位受伤考生易政勇康复后将为其组织单独考试,已有一些高校向柳艳兵伸出橄榄枝,愿助其圆大学梦.  相似文献   

2.
话题背景 2004年6月8日,牵动全社会神经的高考结束了.随之,人们将把关注目光投向高考成绩公布上.以前考生了解高考分数,多是通过教育部门的"公开发榜"才能知道.如今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通过打电话、上网等信息查询的办法,考生可以方便快捷查询到自已的考分,不过,这种查询的花费可不低,通过传统的声讯电话查询,每次收费多在3元以上,即使是通过一个短消息查询也得花上1元钱,如此看来,"高考查分"已经成为商家捞取"高考经济"的重要手段了.根据往年的情况和其他一些考试查分服务的情况,一些地方的教育部门往往在中间扮演了不光彩的角色,因为信息产业部门的高考分数信息基本上都是从各地教育部门"有偿"(而且价格不菲)购得的.据媒体报道,一些地方的信息产业部门已经像往年一样做好了有偿提供查分服务的准备.看来这种在往年饱受质疑的做法在今年还将延续.  相似文献   

3.
《法制与社会》2011,(14):36-36
6月7日,“专职”考生、“兼职”生意人,44岁的成都市民梁实又要上考场了,这是他第十五次参加高考。有人说他是“中国第一铁脑壳”“高考最牛钉子户”“现代范进”。  相似文献   

4.
王鹏 《法庭内外》2014,(9):19-20
正中国高考素有"万人过独木桥"之喻。在通往象牙塔的道路上,孩子累花了眼,家长费尽了心,但总有一些考生成绩难如人意。为了能够让自己的孩子同样拥有光明的未来,一些家长可谓"费尽周折",不惜一切人力、财力。骗子也正是看准了家长的这一心理,在考生求学路上设立了形色各异的"陷阱",学生和家长稍有不慎就会落入骗局,最终落得"人财两空"。随着又一次高考的终结,各类院  相似文献   

5.
王老师是四川某地一个小县城中学的教师,是当地唯一获得过"全国优秀教师"称号的人,他教的班级升学率总是名列前茅. 2000年高考前夕,他带的高三班以及他的女儿都在积极备考的时候,他突然发病住院,经查是肝癌晚期.  相似文献   

6.
北京考生杨天(化名)本有实力冲刺北大、清华,但因为他是"裸考",最终只能无奈填报了一所外地高校。据北京市高招办主任透露,高考考生总体照顾加分率超过了18%。泛滥的高考加分,严重破坏了教育公平。每一个人都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梦想。对于高考生而言,不  相似文献   

7.
品学兼优的学生刘志,在参加2002年高考时考分达到了本科录取分数线,但被坚信儿子能考上重点大学的父母逼着复读;在2003年高考前的模拟考试中,他考出了624分的全市文科最好成绩。但此时的他不是信心百倍地准备迎接高考,而是感到身心疲惫,烦躁不安,最终竟决定以“杀死女友然后自杀”的方式终止高考的折磨。然而,当女友被他杀死后,抱定追随而去念头的他突然改变了主意……达到本科录取分数线,却被逼复读  相似文献   

8.
“学费杀人”年年有,今年更比往年多。6月19日夜,山西省榆社县一高考考生的父亲服农药身亡,原因是他的儿子高考后估了600分,被高校录取是铁板钉钉儿的事,而作为农民的他却付不起儿子的大学费用。没过几天,同样的悲剧在山西省翼城县上演,50岁的李海明在得知女儿铃铃高考成绩的第二天,用一根捆麦的绳子把自己吊在了土窑的门框上。7月20日,同样的悲剧出现在了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雨金镇高韩村。在西安某学院上二年级的李大山需要7000元学费,其母在四处筹借未果后,悄悄离家。在一片玉米地里用农药结束了自己的生命。李海明自杀后,翼城县教育局承…  相似文献   

9.
正2014年7月,又是一年大学生毕业季。在武汉大学就读的王子龙不但没有拿到毕业证,反而得到一张判决书。回想起自己被"运作"就读4年的"名牌大学"生活,宛如一场噩梦,千千万万个"悔"字写在他的心头。一名高考落榜生的转机1990年出生的浙江考生王子龙参加了2009年浙江省美术专业的高考,可惜考试成绩不甚理想。摆在他面前的有两条路:一条路是复读。虽说他的美术专业课成绩不错,但是文化课成绩实在糟糕,就算复读一年,文化课成绩能否上线仍不确定;另一条路是就业。可这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高考加分存废之争颇为激烈。高考加分有实质平等和令人信服的利益为其宪法根基,它应当规范但不应废除。高考加分在性质上是一种特殊行政许可,对于造假等违法加分的处罚应是一种行政处罚,两者都必须依法实施。长期以来高考加分的"法律"依据是教育部和省级招生委员会发布的招生规定,此种中央和地方双重许可的高考加分设置导致现行的高考加分严重失范。国务院应依其职权制定专门调整高考加分的行政法规,该行政法规应取消福利性加分,严格控制鼓励性加分,充分许可补偿性加分,并适度提升加分幅度。为保障高考加分权利,该行政法规还须就高考加分争议提起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作出规定。  相似文献   

11.
高考改革声浪渐涌,影片<高考1977>热映,今年高考又临,"高考改革"成为舆论热点,如"废除高中文理分科"、"废除英语必考"等.不过,声浪虽高,但笼统呼吁者众,提交可行性建议者少.众所周知,高考牵一发动全身,深刻涉及社会方方面面,必须从宏观上整体把握,兼顾八方,多侧面翻拣审视,切不可剑走偏锋,顾其一不顾其二其三,摁下葫芦起了瓢.  相似文献   

12.
同届的女友考上清华大学已经两年,而自己却连续落榜。今年 高考的成绩仅仅得了280分,却哄骗家人说考了507分。高招工作 临近,烦躁郁闷的他竟赌气干出了一件"惊天动地"的事--  相似文献   

13.
在北京安家的欣喜 马东(化名)生在南方,却一心向往着北京。高考志愿书上,他填的所有学校都没有离开北京。经历了选择、调剂,马东终于登上了开往北京的列车。  相似文献   

14.
<正>因我国基础教育发展不平衡,国家针对不同地区的高考生设计了不同的试卷和高校录取分数线。为此,部分考生为了达到上大学或上好大学的目的,利用一切可能的手段和途径,向录取分数线比较低、录取率比较高的省份流动,俗称"高考移民"。高考制度恢复以来,有关"高考移民"的现象大有愈演愈烈之势,教育部、各省招生办也采取  相似文献   

15.
在北京安家的欣喜 马东(化名)生在南方,却一心向往着北京.高考志愿书上,他填的所有学校都没有离开北京.经历了选择、调剂,马东终于登上了开往北京的列车.  相似文献   

16.
神童的梦想     
我关注了多年的神童张炘炀,最近再次成了媒体关注的焦点人物。张炘炀,这个1995年出生在辽宁盘锦的孩子,最初跃入人们的视野,是在2005年火热的高考季。由于没有身份证,他只好拿着一张当地派出所开具的户籍证明走上了高考的“独木桥”。尽管那一年他成绩平平,但依旧阻挡不住人们对他的关注。  相似文献   

17.
高云 《法律与生活》2013,(10):58-59
入门困境高云:您好!我是一位法学院的学生。入学典礼时老师告诉我,选择法律意味着选择公平正义,也就是选择了更大的社会责任。这句话曾经让我激动不已。但已经毕业的一位学长却告诉我另外一个让人吃惊的答案。他说,法学院是一个与"最"和"前三名"分不开的地方:高考时,法学院高居"最难考专业"  相似文献   

18.
遇到章律师是在第三届"海外学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论坛"上,他作为13位"海归"人员之一,在论坛上作了演讲.这是章律师首次来到祖国大陆,所见所闻令他很兴奋;他的行程很紧凑,第二天又须按要求飞往西安,要不然他会在京逗留考察几天,不能如愿又使他很无奈.于是,记者在会议期间抓紧时间对他进行了采访.  相似文献   

19.
牵动无数考生的我省2004年高招录取工作已于7月11日全面启动,不同批次的录取工作将在规定的各时间段内陆续完成。考生们随着高考成绩的公布、填报志愿的完毕,他们都在盘算着自己的未来。然而,今年的高考,对于肥西二中的考生刘勇来说却是一个令他今生今世永远难以忘怀的痛。他本来可以坐在考场为十年寒窗填上一份答卷,他本来可以和天下所有的考生一样,期盼激动人心的那一刻的到来。可仅仅因为90元的债务,刘勇被方家琴抢走了准考  相似文献   

20.
张国涛 《政府法制》2007,(22):24-25
在海南省林业局最"冷"的一个处级职位上,刘福堂干了15年,没想到竟干成了海南最出名的一个处级干部。不过,他是以"官场异类"的形象出名。他时常在不同场合发出一些"杂音",让有些人感觉"刺耳"、"抓心"。他自认"有些不识时务,脑瓜儿不够灵活"。这位60岁的森林防火办主任即将退休。回顾这些年的为官经历,他发现,自己在官场上竟然没有什么朋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