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我国,一直以来个人权利在公共利益面前必须让步,并且存在以公共利益为名大肆侵犯个人权利的情况。本文从个人权利的本质,个人权利与公共利益的关系出发,论证对个人权利的保障乃最大之公共利益,公共利益不能侵犯个人权利。  相似文献   

2.
论公共利益与个人权利的冲突与协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公共利益与个人权利相互冲突的理论观点和实践形态主要有三种,即:对立统一论、个人权利本位论和公共利益本位论.实际上,公共利益与个人权利相互限制,又相互依存.在公共利益实现、公共利益与个人权利协调中,道德、制度、习俗文化等的作用只是一个方面,主要从制度上提供立法、行政和司法保障.  相似文献   

3.
近来,一个被称为是"最牛拆迁户"的照片在网络上广泛流传,报纸、电视等媒体也纷纷报道。在本案中关键问题是对"公共利益"的理解存在法律真空,《物权法》第四十二条规定,无疑是对宪法保护私有财产的精神的打击,解决什么是"公共利益"迫在眉睫,解决了这个问题,宪法和法律对私人财产的保护才不会落空。  相似文献   

4.
公共利益的行政保护具有深刻的道德、理性和价值基础,是普遍权利的逻辑结果和必然产物,它是由政府的性质、目的和治理目标决定的,它遵循的两个基本原则是:公共利益优先原则和利益平衡原则.但公共利益对个人权利的限制是有条件的,也是有限度的.  相似文献   

5.
当代中国,国家权力推动社会转型,权力对于个人自由和权利的保护起着关键作用。应当建立规范权力运作、强化权力责任的法律制度。与公民权理论与实践的最新发展相一致,中国的公民权法律制度也应当注意"超越个人主义"、"权力适度参与"和"全球化发展"的因素,通过提升利益主张的公共品质、改革政府治理模式,保护公民权利。  相似文献   

6.
公共利益限制基本权利的逻辑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张翔 《法学论坛》2005,20(1):24-27
以公共利益作为基本权利的限制是各国宪法之通例 ,“公共利益”和“法律保留”分别构成了限制基本权利的实质要件和形式要件。对于公共利益和基本权利的关系 ,有两种不同的理解 ,即“外在限制说”和“内在限制说”。“内在限制说”的危险性较之“外在限制说”为小 ,但其可能提供的权利保障范围也小于“外在限制说”。而且 ,“内在限制说”有着为严谨的法学学理所不能容纳的逻辑问题。故而 ,可以采纳的学说仍然是“外在限制说” ,但是必须通过确定一定理念与规则去消除其危险性 ,也就是对“公共利益”作出严格的限制 ,对“权利的限制”进行限制。  相似文献   

7.
周维栋 《法学》2023,(1):32-48
个人数据权利的宪法教义学证成建立在对宪法规范的体系化诠释基础上,既要通过“人格尊严”“人权保障”与“社会保障制度”条款的体系勾连解释出新兴数据自决权,也要结合具体的权利条款导引出传统基本权利向数字世界的移植内容,最终统合在个人数据权利的框架秩序中。为了实现个人数据法益与社会数据法益的均衡发展,需要合理配置个人数据权利的体系结构。在配置模式上,“权利束”理论符合“一数多权”的功能优势,能够综合协调各方数据法益。数据自决权是数据权利束的“束点”,构成个人数据权利的价值内核。在体系构造上,将个人数据权利分为数据本体性权利与数据衍生性权利,可以凸显数字时代人的主体性地位与实现数据社会价值的整体性保护。保障个人数据权利是民主社会的基础与数字化健康发展的前提,在促进数据自由流动的同时,国家需要承担对个人数据权利的公法保护义务。  相似文献   

8.
在证券交易中接受金融服务的个人投资者具有投资者和金融消费者的双重属性。但是由于公共利益理念的缺失,现行民事规则和证券监管法律却无暇顾及个人投资者的金融消费者属性,使得个人投资者保护几成困局。因此,寻求公共利益理念的回归,还原个人投资者的金融消费者地位、赋予其相应的金融消费者权利、并建立专门的个人投资者保护机构就成为个人投资者保护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所有权是并不是一种绝对的,不受任何限制的权利,因为权利是法律规定和确认的,所有权的行使也必须限制在法律所允许的范围内.其中基于公共利益的动因对所有权进行限制则是对所有权进行限制的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因此,本文拟从这一方面进行阐述、探讨.当然,一个需要首先界定的问题是本文所指“限制”仅在“征用、征收或剥夺”这一意义上使用.  相似文献   

10.
西方犯罪学三大流派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在其预防犯罪的理论中都特别强调对个人自由权利的保护。这是因为犯罪是一种正常的社会现象,自由是人的一种基本权利,尊重个人自由之权利是社会文明的内在要求。在预防犯罪工作中强调对个人自由权利的保护的意义在于:它有助于人们正确认识刑罚之目的,走出刑罚万能的误区;有助于我们制订和执行合理的刑事政策,防止决策和行为方式上的失误;有助于罪犯的权利保护,使之顺利复归于社会。  相似文献   

11.
权利限制与权利保障——对行政许可制度的再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行政许可制度的性质可以从两个方面加以理解 :从表现形式看 ,是对相对人任意行使权利的一种法律限制 ;从实质内容看 ,是对相对人权利的保障。行政许可行为具有连续性和过程性 ,这是它与行政确认的最重要的区别  相似文献   

12.
靳源 《法制与社会》2014,(6):286-287
近几年来,随着我国行政法中所涉及的公共利益范围的不断扩大,对于公共利益和私人利益的界定也越来越不清晰,这不仅会影响到行政法的正常行使,而且对私人利益也有较大影响。本文首先对行政法中所涉及到的公共利益和私人利益进行介绍,并在此基础上详细探讨公共利益对私人利益的限制,从而使公共利益限制私人利益得到有效规范,以此来从真正意义上使公共利益能够对保障私人利益而服务。  相似文献   

13.
许业东  陈驰 《法制与社会》2012,(32):198-199,201
微博等自媒体在给个人带来快捷方便好处的同时,也出现了诸多不当行为。对个人微博的调研结果表明,自媒体用户的权利义务不明晰是导致这些问题出现的主要原因,因此必须明确自媒体的具体权利与义务,尤其应区分不同用户使用自媒体的义务与责任,以有效治理实践中微博等自媒体的乱象。  相似文献   

14.
季达飞 《法制与社会》2011,(22):279-280
现代社会已把个人权利的实现来作为衡量一社会文明程度高低的标准,在我国保护权利已经作为宪法的一条基本原则被确立下来。从法理上来讲,对权利的承认的确会对一国的现代法治进程起到推进作用,但是在现实生活中,随着人们权利意识的觉醒,相互冲突的权利造成的纠纷也不断有扩大之势。那么如何来保障个人合理合法的权利的实现,又如何来防止权利的滥用造成的对他者权利的侵犯,在权利受到损害之后又如何能够进行有效的救济来弥补对权利的伤害?这些问题决不是能够一次彻底的解决,也不是一种手段能够完全解决,这需要一种全方位的解决手法。  相似文献   

15.
环境损害既包括对环境本身的损害,也包括经由环境污染造成的人身和财产损害。以环境损害为救济对象的各种公民环境权利理论,不能为环境权利的独立存在提供正当理由,因而也遭到公益权论者和人类权论者的怀疑和批评。理论上,环境权利仅仅旨在维护和增进环境公共利益,预防和减少对环境本身的损害。以环境公共利益为保护目标的环境权利理论,可以为环境权利的独立存在提供正当理由,因而也可以回应公益权论者和人类权论者的质疑和批评。这种理论既可以区分公法上的环境权利和现有的各种人权,也可以区分私法上的环境权利和现有的环境人格权、环境相邻权、环境侵权。  相似文献   

16.
在<中日联合声明>第5条没有明确规定放弃个人损害赔偿请求权的情况下,不可以<旧金山和约>有关放弃个人的损害赔偿请求权的规定作为所谓的"框架"来解释<声明>第5条并赋予其放弃的效果.否则,将导致限制或侵害个人权利的扩大解释.这也有悖干日本有关个人权利的条约解释的实践和法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当下环境法学的义务本位论和权利本位论分别体现了政府和公民的单方面愿景,而这两种理论都在一定程度上误解了环境公共利益。在乌托邦现实主义视角中,环境公共利益既是一种来源于社会事实的共同愿景,也是一种立基于哲学反思的共同善。环境法是维护和增进环境公共利益的法律部门。以环境公共利益为内容的环境权利涵盖个体权利和集体权利两种形态。环境义务来源于、服务于并且从属于环境权利。  相似文献   

18.
从著作权权利穷竭看知识产权的限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国际上的著作权权利穷竭制度主要是判例法方面的成就。我国在著作权立法中没有明确提出权利穷竭的原则,只是在具体的法律条文中有相关的规定。随着贸易自由化的加快,著作权穷竭中的平行进口问题也将会不可避免的发生。如何更好的平衡著作权人和社会公众之间的利益,本文就完善著作权权利穷竭制度进行了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19.
个人数据权益的多元性,决定了个人数据在不同场景中的权属不同,这意味着对不同权属性质的个人数据,提供的法律保护模式也不同。我国对个人数据的法律保护模式有三种:财产权保护模式、人格权保护模式和平台保护模式。鉴于当前我国数据确权的制度安排尚未完成、数据的人格权保护没有得到公益救济、数据利益的损害赔偿无法实现,有必要对不同权属性质的个人数据作出有针对性的调整方案:在方法论上应突破私法或公法的思维局限,在立法论与数据应用实践层面,对现有的个人数据保护模式作出相应的调整,通过商业秘密保护模式拓宽数据财产权的保护路径,利用个人数据场景化保护模式弥补人格权保护模式的虚置,利用平台保护模式优化数据安全法律保护的制度设计。  相似文献   

20.
李凤梅 《法商研究》2021,38(6):46-60
个人数据权利不仅关涉公民的人格权和财产权,而且与国家安全、公共安全密切相关.基于数据个人私有而构建的个人控制论既存在逻辑偏差,也无法有效防控滥用数据权力(利)的风险.我国刑法应基于社会控制论的立场,注重数据的整体安全与动态保护,明确基于公共利益需要的个人数据利用原则及"以国家数据论"的个人数据的范围;引入以场景为导向的、动态的情境完整性理论,寻求数据权利与数据技术发展之间的平衡;以修改、解释刑法与增设附属刑法相结合的方式,明确数据跨境流动过程中所涉及的刑事责任问题,重择个人数据权利刑法保护的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