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群体行为是由一系列的个体行为聚集和组合而成的.但个体行为的一些特征在聚集和组合之后有可能会发生质的变化.社会学中最著名的发现就是个体理性行为有可能导致群体非理性行为的发生.文章通过对发生在安徽省X市的"红T恤事件"的调查发现,正是由于事件中无数个体基于不同方面的利益考虑而采取的"理性"行为的聚集,从而导致了整个事件过程中,集体行为背离了所处社会的行为规范和科学准则,从而使得群体行为呈现出非理性的特征.  相似文献   

2.
从政治心理学理论出发,群体行为研究的范式旨在讨论群体行为发生的心理渊源,以及群体行为规范化问题。本文从政治文化与群体行为的关系、政治过程与群体行为的关系两个层面论述了群体行为研究的范式,着重探求了在特定的政治文化背景内,政治过程中群体的态度与行为。  相似文献   

3.
刘长龙 《长白学刊》2012,(6):128-133
网络群体行为与现实群体行为的参与主体、行动场域、组织方式、影响作用、生成与结束机理以及与管理者的冲突不同,但诱致因素、目的诉求、行为心理等又大致相同。对二者缺乏清晰认识和界定,导致应对行动失当,使网络群体行为难以预见和控制。启示政府应提高技术手段,加强网络宣教疏导,重视意见领袖对网络行为的影响,建立有效的联动反应机制。  相似文献   

4.
"心理测试技术"是脱胎于俗称"测谎"的一种具有很强专属功能的测试技术。根据公安部的有关文件,"心理测试"指的是对个体"案(事)件相关心理信息的测试技术",即能检测个体生理指标状况的仪器设备用于或其结果被用于对个体(被测人)就特定事件或特定目的进行的相关心理信息探查、推断的行为。本期专题介绍了"心理测试技术"的发展,并对心里测试的部分方法进行了研究论述,为广大公安干警了解心理测试技术提供了平台。  相似文献   

5.
在青春期 ,青少年与父母的关系会发生一些明显的变化。对不少父母来说 ,这些变化似乎突如其来 ,而且在某些方面与自己良好的愿望背道而驰。一些父母困惑不解 :已经越来越懂事的孩子 ,为什么一下子变得不听话了 ?在一些学者的笔下 ,这种现象被描写为“心理断乳”或“代沟”。“心理断乳”的观点 ,是想反映青春期青少年的个体心理特点———他们已经长大 ,要告别童年 ,要摆脱对父母的心理依赖 ,要确立自己独立的身份。“代沟”一说则是想反映青春期青少年的群体行为特点———青少年开创了他们自己的生活世界 ,形成了他们自己独特的文化 ,青春…  相似文献   

6.
坚持“依法治国”方略妥善处置群体性事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龙显雷 《公安研究》2001,(12):50-53,83
从法治的角度判断群体性事件是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判断群体性事件的性质要从合法与非法、违法性质及程度、群体行为与个体行为、原因与表现等方面分析。法律是处置群体性事件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7.
社会群体是伴随着社会分工与发展的历史形成的。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社会分工越来越细,构成的群体也越多、越复杂,群体内部存在的非正式群体互相之间的行为影响也越强烈。个体行为不仅受到动机的支配,在很大程度上也受群体行为特别是非正式群体行为的影响。尤其是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形成、加入WTO带来的挑战和企业按照市场规律及国际性惯例进行改制重组,群体内部非正式群体作用及其行为控制则显得更为重要和必要,各级领导干部要给予充分重视。  相似文献   

8.
社会组织对帮扶对象的组织赋权是对以政府为主体的制度赋权的有益补充.组织赋权关注"对人的培养",以人为本是其基本理念,包含个体赋权、群体赋权和机构赋权三个层次的内容.对L基金会"新力优品计划"的个案研究表明,社会组织对帮扶对象的赋权在个体层面主要是通过满足物质需求和心理鼓励等方式进行心理赋权;在群体层面主要是通过能人效应...  相似文献   

9.
张兰 《前沿》2014,(13):163-164
本文采用调查问卷、访谈的方式,从三个维度探讨当前高校学风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即:一是通过对学生自身的学习努力程度的调研,了解学生学习的基本状况;二是调研学生群体行为对个体学习的影响;三是调研教师的教学对学生学习的影响。从以上方面入手探讨创建高校优良学风的教育思路和措施。  相似文献   

10.
李燕 《人民论坛》2012,(11):64-65
心理资本强调个体的积极性,是个体拥有的积极心理资源。心理资本能增进员工的身心健康,提高组织绩效。人力资源管理人员应深入研究心理资本,重视对员工心理资本的开发与管理。  相似文献   

11.
刑罚心理是个体对刑罚形成的认知、情绪和意志以及态度,是个体对刑罚的反映。探讨刑罚心理在预防犯罪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是司法工作者不懈的追求和工作目标,稳定的刑罚态度是稳定刑罚心理的标志,决定着行为人的行为倾向。  相似文献   

12.
吉木哈学  吴桃 《人民论坛》2011,(11):204-205
"玛木"作为一种彝族文化教育模式,是教育世人、规范彝族社会行为的经典。作为一种追求真、善、美的行为模式,"玛木"把善与恶、"变化"与"循环"、"平等"与"关爱"作为其哲学基础,并在此基础上对人生进行构建,提出了个人行为、群体行为及人与人关系应当遵守的基本规范。  相似文献   

13.
《传承》2015,(10)
信仰与态度具有内在心理的一致性,都表现为个体对特定对象的知情意相统一的综合心理状态。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实质是教育者促使受教育者形成对马克思主义的持久稳定态度的过程。在态度理论视域下,必须注重教师"可信性"与"吸引力"的融合,教育内容"理论创新"与"内容选择"的结合,教育情境"理论传授"与"情感唤醒"的契合。  相似文献   

14.
"行帮习性"是以"血缘"、"亲缘"、"地缘"等为基础的、左右国家正式组织中潜规则运行的群体行为习惯,主要体现为"非理性支持"。面对"行帮习性",我们的法制还有很多不如人意的地方。摆脱"行帮习性"必须厉行法治,推行宪政,真正落实公民的宪法权利。这将是中国社会转型期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5.
榜样教育一直以来就是我国学校德育工作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偶像-榜样"教育从个体德性心理的内部机制出发,对青少年的道德品质发展具有积极的心理效应和促进作用.榜样教育应客观看待偶像、榜样的异同,因势利导,以丰富、生动的"偶像-榜样"教育推进青少年德育工作的开展.  相似文献   

16.
一、什么是行为法学行为法学是近几年在中国兴起的新的一门法学学科。所谓行为法学,简而言之,就是主要从行为的角度来研究法律问题的科学。它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以变革法学方法论为起点,立足人的行为和社会形态去研究法学,为建立和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法学开拓进取。其特征是:(一)坚持以人、人的行为、人的行为的规律为中心,把人的法需求、法动机、法心理和法行为,法行为原则与结果,合法行为模式的设定与选择,个体行为、群体行为、职务行为的法律激励与调控,违法犯罪行为的改造与矫正,法资源的配置与取舍,以及法治目标的行为导向等等,作为考察法学和法制建设问题的入门向导,进而获得对法的一般理论和法运动  相似文献   

17.
心理调节能力的培养是深受现代社会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对军人心理调节能力的本质特征和内涵进行能力取样研究和因素分析,是培养和提高军人个体心理调节能力的前提。军人个体心理调节能力主要包括挫折调节能力、情绪调节能力、压力调节能力、人格调节能力等四个方面,其特征主要表现为主动性、积极性、灵活性、准确性、自控性。  相似文献   

18.
何琪 《理论月刊》2012,(2):137-140
我国当前的社会转型引发了民众大量的心理行为问题,社会转型要求民众有良好的心理调节能力,调节由瞬息万变引发的现实矛盾和内心冲突。加强心理资本建设对提高民众心理调节能力、促进个人幸福、组织和谐以及社会稳定有着重要作用。心理资本是指个体在成长和发展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一种积极心理状态,其理论基础是积极心理学,具体包括自信、乐观、希望和韧性四个维度。加强民众心理资本建设主要包括个体开发和外部支持两大路径。个体可以通过形成积极思维习惯、学会乐观归因方式和提高理性认知能力等方式开发心理资本;组织和社会提供的外部支持在民众心理资本建设中亦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具体包括树立希望和提供社会支持。  相似文献   

19.
西藏地区犯罪群体的性格特征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性格特征是心理学中的一个范畴,是表现在个体或群体对现实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中的较为稳定而有核心意义的心理特征,是个体或群体心理面貌本质属性的独特结合,是个体或群体相互区别的重要方面。任何犯罪行为都是不同的个体在不同的犯罪心理支配下,对不同的刺激客体实施的侵害行为。本文作者通过初步研究表明:不同性格特征的个体或群体犯罪行为过程、犯罪结果、犯罪性质的存在都有较大的差异性,为此本文通过对少数民族的性格特征进行研究,试图探究少数民族犯罪群体性格缺陷特点,从一个新的角度分析犯罪行为的表象特征,深入了解犯罪个体心理发展…  相似文献   

20.
一、刑侦观察能力的基本含义观察是一种受思维影响的、主动的和系统的高级形式的知觉活动。在这种活动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观察能力或观察力,是人类个体从事多种活动,尤其是各种创造性活动必不可少的一种心理条件。有的人从人类认识活动中个体所经历的心理过程出发,认为这种心理条件是构成个体智力的要素之一,并将其称作观察力。而有人则从人的心理与行为的统一性出发,认为这种心理条件是构成个体个性的要素之一,并将其称作观察能力。从对这种心理条件的不同理解中可以看出,前者强调了它对于智力的重要性,而后者则突显了它对能力的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