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温州历史上有四次对外开放,其中:两次是宋、元时期封建朝廷自主对外开放;一次是近代清政府被迫对外开放;一次是建国后,中国共产党召开了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这四次对外开放,尽管历史背景不同,对外开放的广度、深度各异,但每次对外开放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它对温州社会经济的发展与繁荣、中外文化交流,和温州人走向世界谋生、经商、创业,发展华侨华人经济及其他事业都起着重要的作用,产生深远的历史影响。  相似文献   

2.
辛鸣 《政策》2013,(12):27-31
<正>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是在改革开放35年后召开的一次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会议,是新一代中国共产党人面对历史新要求与人民群众新期待的一次新赶考。全会通过的《决定》,合理布局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重点、优先顺序、主攻方向、工作机制、推进方式、路线图和时间表,形成了改革理论和政策的一系列新的重大突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又一次总部署、总动员,必将对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  相似文献   

3.
<正>有资料统计,从公元前206年到1936年的两千多年中,全国灾害总数达5150次,平均每4个月就有一次较大的灾害,其中死亡万人以上的重大灾害,至少在160次以上。明清两代,死亡千人以上的灾害有783次。  相似文献   

4.
一次引人瞩目的"万人相亲"大会,为诸多青年男女提供了相识的平台;一个不经意间的失误,让两个青年的照片张冠李戴;一场突如其来的侵权官司,让主办方措手不及。  相似文献   

5.
江西省信丰县检察院过去一直较重视与人大及代表的联系工作,但未建立规范化、经常化的联系制度,以致联系活动坚持不够正常。通过开展集中教育整顿活动,该院制定了5项切实可行的与人大代表的联系制度。一是走访人大代表制度。每年至少两次走访在本县工作的全国、省、县人大代表,向人大代表通报检察工作情况和征求对检察工作的意见和建议;每年邀请一至两次在本县工作的全国、省人大代表视察评议检察工作。二是向人大报告工作制度。每年向县人民代表大会报告工作一次,向县人大常委会报告工作两次;重大工作安排及时向县人大常委会报告;认真及时地落实好人大及其常委会对检察工作的决议、意见和建议;适时邀请县人大  相似文献   

6.
全路实施第五次大面积提速是广泛运用科技手段,提高列车运行速度、提高运输产品质量,保证行车安全,为全面实现建设小康社会目标服务。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步骤是如何提高行车岗位人员素质。 一、第五次大面积提速调图的重大变化及对行车主要工种人员素质的新要求 1997年以来,全路已经成功进行了四次大面积提速和调图。第五次大面积提速调图既是前四次的继续,但又有很大的不同,在许多方面实现了跨越。主要表现是:时速160公里提速线路资源大幅度增加;运输产品结构全面优化;技术装备科技含量增加;生产力布局调整有重要突破;劳动组织有新的变化。这些重大变化,是第五次大面积提速调图的特点,标志着铁路跨越式发展取得积极进展,同时  相似文献   

7.
铁路自1997年第一次提速开始,至今已经实施了五次大提速。提速不仅提高了运能、扩大了运量、消除了瓶颈、开拓了市场;更重要的是提升了铁路的良好信誉、塑造了铁路良好的社会形象。 一、塑造了方便、快捷的形象 首先在列车速度上,经过五次提速使火车这匹"慢牛"变成了"快马",旅客出行更加方便。提速后的旅客列车使半径在500公里左右的城市之间实现了"朝发夕至",1200-1500公里左右的实现"夕发朝至",2000-2500公里左右的实现"一日到达"。如由北京到郑州、太原、呼和浩特等城市均可早上出发、晚上返回;北京到南昌、株洲、杭州、佳木斯等城市均可一夜到达;北京到深圳、福州、重庆、成都  相似文献   

8.
结缘《中州统战》,是在1998年。 那年初,我被调入商丘市睢阳区委统战部,成了一名统战新兵。这时,您来了,如同约好的朋友,走入我的生活。翻开您那油墨飘香的扉页,细细品味一篇篇华章,或文采飞扬,引人入胜;或谆谆教导,至诚至真;或清泉潺潺,沁人心脾。 从此,见到您的那一刻,成了我最快乐的时刻。有时不见您如约而来,我便焦急不安,一次次询问邮递员,一次次往邮局跑。 看多了,就有了写作的冲动。1998年8月,我试着给您寄去了我的第一篇信息稿。投寄后,心怀忐忑。没想到,不久我就在《中州统战》上见到了那则落有我名字的稿件。我激动不已,写稿热情一发而不可收。5年来,我先后在《中国统一战线》、《人民政协报》、《党的生活》、《河南日报》、《中州统战》、《商丘日报》等报刊上发表统战宣传稿件及理  相似文献   

9.
《台声》2017,(15)
<正>7月4日星期二晴早晨6点,我在床上翻覆,心中忐忑,这是我第一次参加并采访夏令营,称得上是一次"大考"。正如此次夏令营的大部分营员是第一次来大陆、第一次参加夏令营,在某种程度上说,同我一样是一次"大考"。早晨7点,我所在的二营的营员开始汇聚起来,二营分8个地方团,每个地方团一辆大巴车,编号从10号  相似文献   

10.
<正>毛主席的挽留萧军到了延安除了续写长篇小说《第三代扎并和其他作家同心协力积极开展延安群众性文艺活动:1940年10月19日成立了"文艺月会",每月最少集会一次。1941年元旦创办了会刊《文艺月报》,由他和丁玲、舒群、刘雪苇轮流主编。元月15日又建立了"鲁迅研究会",萧军任主任干事。由大家分工负责专题研究,在他主编的会刊《鲁迅研究丛刊》上发表。四月间又成立了"星期文艺学园",每星期日上课一次,学员达一百多人,两年结业,培养爱好文艺的青年。  相似文献   

11.
<正>3月8日上午,四川代表团在人民大会堂西大厅举行的第四次全体会议上,向中外媒体汇报了灾后恢复重建的现状。经过各方一年多的艰苦努力,四  相似文献   

12.
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1977年8月,党的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由于结束了"文化大革命",这次大会对统一战线的方针政策作了阐述,指出知识分子绝大多数是愿意努力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是一支很可宝贵的力量;要求做好少数民族工作,巩固和发展各民族团结;强调要发展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包括爱国民主党派、爱国人士和台湾同胞、海外侨胞的统一战线。这就为统战工作逐渐整顿、恢复  相似文献   

13.
邓衍义  饶运章 《前沿》2010,(2):183-185,167
给学生二次选择专业的权利,是以人的发展为本的教育思想的体现,有利于增强高等教育的市场适应性。本文提出二次选择艰苦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是学生要求渴望、教学条件具备、国家社会需要、学校决策支持的;分析了二次选择艰苦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可能遇到的问题;探讨了二次选择艰苦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实践方法以及这一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成效和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14.
用对了一个干部,等于给大家加了一次油、鼓了一次劲;用错了一个干部,等于给大家下了一次霜,泄了一次气。  相似文献   

15.
本文就仝国斌先生关于动量词"回"与"次"的差异问题提出一些异议.我们认为:一、早在唐宋时期,动量词"回"与"次"就是一对近义词;二、强调[ 过程]是古汉语"回"的功能之一,这种用法在现代汉语某些方言中得以保留了下来;三、现代汉语共同语中"回"与"次"在称量对象方面没有什么差异,二者的差异主要体现在语用方面.  相似文献   

16.
在中国历史上,曾出现过无数次的社会动乱,尔后,有的民族南下,有的百姓西迁。在这一次次的迁徙和移民中,原有的地名却保存了下来,有的地名甚至成为迁徒的唯一记录。 在中国的地理沿革史料中,可以找到许多显示古代民族迁徙的综迹。例如,《汉书·地理志》张掖郡治下有骊(革干)县、故址在  相似文献   

17.
<正>一场滂沱大雨,检验了一座城市的地下世界。大城市光鲜表面下隐藏的危险与忧患,是对于城市良心的一次次重大考验,也是对于一座城市文明与发达的硬性衡量。不知从何时起,我们的城市变得不堪一击:那个曾经可以躲避众多自然灾害侵袭的"安全地带",如今危机重重。济南、武汉、北京、广州……一座座现代化城市在大雨中相继沦陷,  相似文献   

18.
政府发展是政府管理能力的有限性与社会需求的无限性之间的矛盾运动。它是指政府为了适应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通过对自身组成要素的扬弃与整合,以寻求不断发挥政府对社会的管理潜能以推动社会进一步发展的过程。迄今为止,人类社会经历了三次重大的技术革命,第一次农业革命使人类社会从游牧民族过渡到农业社会;第二次工业革命使人类社会实现了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成功跨越;信息革命是人类社会有史以来最伟大的一次技术革命。如果说以蒸汽机、电力、内燃机为代表的动力技术引起产业技术革命,使人类社会从农业社会走向工业社会的话,…  相似文献   

19.
<正>1990年8月,张学良接受日本NHK广播协会记者的专访,当记者问到"先生在年轻时受谁的影响最大?"时,张将军毫不犹豫地答道:"是张伯苓先生!"一次震撼心灵的讲演1916年10月9日,张伯苓应邀到奉天(今沈阳)基督教青年会对青年教友作了一次题为《中国之希望》的讲演。40岁的张伯苓正当壮年,办学有成,创办南开中学已届12周年,积累了对青年进行教育的丰富经验。他慷  相似文献   

20.
<正>莫言说,谈高考,人人痛恨,但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考上好大学。莫言在《陪女儿高考的这一整天》一文中,写高考这天女儿的心情:"从7点开始,女儿就一趟趟地跑卫生间。我想起了我的奶奶。当年闹日本的时候,一听说日本鬼子来了,我奶奶就往厕所跑。解放后许多年了,我们恶作剧,大喊一声:鬼子来了!我奶奶马上就脸色苍白,提着裤子往厕所跑去。"对于高考,莫言只能感慨地说,高考很坏,但没有高考更坏。余华参加了恢复考试制度后的第一次高考,不过落榜了。对于自己的高考,余华在《十九年前的一次高考》一文中写道:"高考那一天,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