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胜而后战"是《孙子》以较多笔墨阐述的一个基本的战争指导原则,在其整个军事思想中居于十分重要的地位,并在以后的世代中得到了普遍的遵从和广泛的运用。充分弄清这个原则在《孙子》军事思想中的具体内涵,有助于我们更为全面和深刻地把握和理解《孙子》的军事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2.
杨玘  赵连稳 《前线》2020,(2):86-88
提起项羽,除去人们津津乐道的他力拔山兮气盖世的英雄气概之外,还有其破釜沉舟的故事。兵法上讲破釜沉舟早已有之,只不过叫焚舟破釜而已。《孙子》认为将领的用兵之道,其中之一就是:“帅与之深入诸侯之地,而发其机,焚舟破釜。”这句话告诉我们,只有切断所有退路,将自己置于可进而不可退的境地,才能激发士兵潜能,取得胜利。此类的战例很多,如《左传》记载:“秦伯伐晋,济河焚舟。”讲的就是春秋时期的秦国大将孟明视渡过黄河后,烧掉渡船,一举打败晋军的故事。本文要说的则是家喻户晓的项羽破釜沉舟的故事。  相似文献   

3.
《孙子兵法》政治辩证法思想的主要内容包括:关于政治与军事的相互关联和矛盾关系的思想;对战争的利害关系进行全面分析,并以这种利害为手段处理与各诸侯国的关系的思想;军队行政管理中的“罚”与“亲”相互关连、配合运用的思想。《司马法》政治辩证法思想的主要内容包括:在与政治密切相关的战与不战问题上的辩证性思想;治理国家与治理军队的区别的思想;“礼与法,表与里,文与武,左右也”等政治统治方法上的矛盾统一思想。《孙子兵法》的辩证性政治思想,是其军事辩证法思想在与政治相关的领域的表现。《司马法》的政治辩证法思想,也与其军事辩证法思想有一定的关联。两本兵书中的政治辩证法思想,同《左传》记载的与军事有关的政治辩证法可能有一定的关连 (吸取、发展 )。  相似文献   

4.
<正>公元前546年,晋、楚、鲁、卫、陈、蔡、郑等14国会盟于宋国的蒙门外。这场盛大的会盟是在宋国大夫向戌的斡旋下达成,“世仇”晋、楚再次“握手言和”,被称为第二次弭兵之会或向戌弭兵。此后,晋、楚之间40余年未发生大的战争,而据《春秋左传注》统计,极力促成此事的宋国长达65年无大的战事,此外鲁、卫、曹各国也有四五十年的和平时光。  相似文献   

5.
《理论与当代》2008,(5):54-55
乐水在2008年第2期的《理财》上撰文指出:时常听到身边有人抱怨自己很穷,说买不起车、买不起房,天生就是打工的命。他们中有的虽是白领,但始终是月光族;有的想自己干,却没有起步资金;有的怀揣高学历文凭。但一直怀才不遇……似乎眼前所有的“悲观”,都让他们感到了财富的遥远。在这个世界上,有很多事情不可断言,对财富更是如此。  相似文献   

6.
李进国  李虎 《世纪桥》2007,(4):88-89
开港前后,日本尊攘派基于对外认识上的“尊王攘夷”思想,经高杉晋作的思想变易,最终上升为倒幕派出于对内认识上的“倒幕”运动。高杉晋作“倒幕”思想的基本内容是旨在推翻“现行体制”和腐败无能的“现政权”上,并依靠地方实力的“藩割据”力量,通过“以武对武”的方式去实现其“行为之目的”——推翻幕府政权。  相似文献   

7.
近日,两则和“狼牙山五壮士”有关的新闻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3月21日晚,“狼牙山五壮士”的最后幸存者老英雄葛振林在湖南衡阳与世长辞;而几乎就是与此同时,有的地方新的语文教材中,《狼牙山五壮士》被正式删除。  相似文献   

8.
新中国成立以来毛泽东军事道德思想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泽东军事道德思想形成于新中国成立前。新中国成立后 ,在领导社会主义国防现代化建设过程中 ,党的三代领导极大地发展了这一思想。一、确立了军事道德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的地位 ,把军事道德纳入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范畴 ,突出了军事道德在精神文明建设中的重要性。二、丰富了战争与和平的道德观。在“和”与“战”的标准上突出了国家、民族利益 ;在“和”与“战”的价值选择上 ,突出了“以和抑战” ;在对待战争的态度上 ,突出了战争对社会主义建设危害的认识 ,表达了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我党的慎战思想。三、深化了对人与武器关系的道德认识。明确指出了在“人与武器”关系中的“人”是有道德的人 ;提出要用军事道德作为武器装备现代化的道德保证。四、完善了军事道德的原则与规范。  相似文献   

9.
关于义利关系的几点思考□葛洪泽众所周知,“义利之辩”是中国思想史上长期争论的一个老问题。关于义利关系,在孔子之前,古人还没有把义与利对立起来。《国语·晋语一》上说:“义以生利”;《易·文言》中也说:“利者义之和也”。但是,到了孔子时代,情况发生了变化...  相似文献   

10.
孙辉  邹国平 《世纪桥》2001,(3):43-44
军事威慑是指在军事实力的基础上,通过作战或非作战行动,对敌方施加压力,使敌方产生畏惧而不敢冒然发动战争,从而达到抑制战争目的的一种军事手段。它在世界战争史上被广泛地运用。早在我国先秦时期出现的《孙子兵法》中,就完整地提出了“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军事威慑思想。毛泽东在长期的革命战争实践中,吸取了包括《孙子兵法》在内的历代军事思想的精华,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军事威慑思想,并把这一思想运用于革命战争和反对外敌入侵、维护民族独立的实践中,发挥了巨大的威力。  相似文献   

11.
孙子的“师克在和”思想刘学启孙子是我国古代杰出的军事家。他所著的《孙子兵法》,直到今天依然放射着绚丽的光彩,很值得我们研究和借鉴。《孟子》说:"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孙子强调"与上同意","上下同欲","与众相得","齐勇若一",这里重视的就...  相似文献   

12.
《理论与当代》2005,(1):62-63
2003年10月,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决定》中有许多引人注目的新举措、新提法,特别是关于建立健全现代产权制度的论述,引起了人们的热烈讨论,也有人产生了一些疑难困惑。有的说.建立现代产权制度就是给私人购买企业吃“定心丸”.以便实行私有化;有的说建立现代产权制度就是要把所有企业全部搞成股份制;  相似文献   

13.
胡阿祥 《唯实》2013,(1):86-89
2012年12月19日至2013年1月2日,笔者主讲的《国号》在央视10套“百家讲坛”栏目播出。《国号》节目的主旨,是揭秘夏、商、周、秦、汉、新、晋、隋、唐、周(武璺)、宋、大元、大明、大清计14个统一王朝国号的由来。在节目的最后,笔者指出:“中华民国”国号,开创了中国国号历史的新纪元,标志着中国历史从“帝国”时代进入了“民国”时代。  相似文献   

14.
农村思想政治工作内涵丰富,外延广泛,如果不注重针对性,“眉毛胡子一把抓’”,就很难收到理想的效果。据调查,当前相当部分农民思想观念存在着“三个淡薄”、“三个回潮”的现象,即党的观念淡薄、国家和集体观念淡薄、法纪观念淡薄;宗族观念回潮,私有观念回潮,旧习俗和封建迷信观念回潮、其主要表现是:有的搞宗派活动,聚众闹事,无视党的领导;有的见利忘义,发不久之财;有的不实行计划生育,不交纳合理的粮税和_L交提留;有的搞封建迷信;有的搞庸俗低级的娱乐活动,赌博之风蔓延……,这些腐朽的东西严重地腐蚀了农民的思想…  相似文献   

15.
<正>《孙子兵法·用间篇》记载:“殷之兴也,伊挚在夏。”这里的“伊挚”就是伊尹,商朝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所谓“伊挚在夏”,指的是伊尹深入敌国,长期为商汤搜集军政情报,这些情报对商汤灭夏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春秋时期的军事家孙子将之作为例证,并发出如此感叹。  相似文献   

16.
刚进入夏季,天就出奇地热了起来。为放松郁积的心情,我决定去拜谒位于惠民县城文化区内的孙子故园。于是,在一个周末的下午,满怀虔诚,款步而来。 孙子者,孙武也,我国古代著名军事家,春秋末期齐国人(今山东惠民人)。孙武以其博大精深的“兵法十三篇”(即《孙子兵法》)为后人所推崇,奠定了其在我国军事史上的崇高地位。  相似文献   

17.
孙子的智慧     
孙子的智慧○陈炎有一次,我同一位日本学者聊天,他讲了这样一句话:“中国人天生就是军事家。”于是我想起了孙子。历史上的孙子其实有两个,一个是春秋末年协助吴王西破强楚、北威齐晋的孙武,一个是战国中期辅佐齐君攻城略地、名显诸侯的孙膑。据《史记》记载,孙武出...  相似文献   

18.
刘旭阳 《党建》2013,(4):40-41
领导就是责任,责任重于泰山。缺乏担当精神,甘于平庸,既与各级领导干部肩负的职责极不相称,也有违党的根本宗旨和群众的期待。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着力整治庸懒散奢等不良风气。其中,庸位于多种不良风气之首。庸官,自古有之。但在不同时期,表现不尽相同。当前,最突出的表现就是思想平庸、能力平庸、工作平庸。有的干部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在其位不谋其政,安于现状,遇到矛盾绕道走;有的“怕”字当头,谨小慎微,墨守成规,只做保险事,不探新路子;有的精神萎靡、得过且过,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凡此种种,根子就是缺乏担当精神。  相似文献   

19.
《新青年》宗旨经历了从“辅导青年修为”到开始关注“现实政治”,再到“转向马克思主义”,最终成为“无产阶级革命的罗针”的演变。这种演变背后隐含着救国救亡的坚持和终极关怀。如今梳理《新青年》的宗旨演变和不变,可以告诫后人:研究《新青年》需要考察具体的时空环境,不可因人废言;亦不可因《新青年》宗旨的演变而否定其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20.
他是一位思想巨匠,独倡“知行合一”,发展“心学”,彻底改变了明代中叶以后中国思想发展的整体格局,成为具有世界影响的伟大哲学家;他是一位军事天才,当皇室内部出现军事叛乱之时,他力挽狂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