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21世纪将是知识经济占主导地位的时代,这是人类社会发展不可逆转的必然选择。江泽民同志一再要求全党全社会都要高度重视知识创新、人才开发对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大作用,使“科教兴国”真正成为全民族的广泛共识和实际行动。青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面对扑面而来的知识经济时代的机遇和挑战,要勇敢地担负起许多新的历史责任和使命,积极为发展知识经济作好充分准备  相似文献   

2.
青年发展:21世纪青年研究的主题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人类进入 2 1世纪的钟声已经敲响 !人们在吹呼新世纪到来的同时 ,无不关注着未来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更把关注的目光投向决定未来发展的年轻一代的发展。如果说 2 0世纪我国青年研究的主题是“青年教育” ,2 1世纪青年研究的主题则将扩展至“青年发展”。探究青年的发展 ,当然不能离开青年发展的时代背景。 2 1世纪中国青年的发展面临社会发展的两大趋势 :一为实现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体目标 ;二为世界范围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生长在这个时代的我国青年 ,如何适应新时代的发展 ,迎接新世纪的挑战 ,造就成为新世纪的优秀人才 ,可以说…  相似文献   

3.
孔孟之道与山东青年李勃诺贝尔奖金委员会1988年提出:人类21世纪的生存问题,要到中国的孔子那里寻找答案。理由是在人类与大自然、人与人的关系上,孔子的思想值得现代化社会借鉴。──题记21世纪对于中国是一个改革发展的年代,所有的沉渣陋习都应该被逐渐走向...  相似文献   

4.
20世纪是青年的时代,是青年引起社会注意,青年生活方式和青年问题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青年文化受到大众模仿,并风行于世的时代。无论是生活方式,还是艺术方式,青年在文化方面的任何新尝试都受到了社会的关心注目。大众传媒更是专门关注,并快速捕捉着青年们的情趣、爱好及其发展变化趋向迹象。  相似文献   

5.
青年心态和人文精神对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发展走向是至关重要的。面对21世纪,中国能否真正做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很大程度上要取决于当代青年的人格、精神、价值观念和道德取向等心态特征和人文精神的内涵。研究公安院校的青年心态,塑造符合时代要求的人文精神,当是我们这些教育者不可推卸的职责。所谓“青年心态”是指青年对于现实社会存在的心理反映之总和。它由两部分组成:一是青年人格和精神的特征;二是青年价值观念和道德取向所反映的社会心理。而“人文精神”就是构筑青年对于社会存在的心理反映的文化内涵。中国在八十年代开始的…  相似文献   

6.
“21世纪是青年的世纪”,这是黄志坚教授新作《世纪之交论青年》一书的首篇佳句。 作者认为,关于青年在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我国历来推崇的是“长江后浪推前浪”,“芳林新叶摧旧叶”,“世上新人换旧人”。处于世纪之交的当今时代,这种社会新陈代谢的观点,已不足以表达当代青年  相似文献   

7.
把高校青年党外知识分子工作提到一个新高度解根怀江泽民同志最近指出:“要把一个稳定的充满发展活力和生机的中国带入21世纪,要使我国在21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以社会主义强国的地位屹立于国际社会,取决于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路线的长期坚持,归根到底取决于广...  相似文献   

8.
随着21世纪的日益临近,青年们会发现“世纪末情绪”正越来越深地影响着自己的心理与生活方式,影响着周围的社会。他们有时神往着新世纪的曙光而冲动、兴奋和激越,有时又因面临着即将到来的世纪的巨大“不确定性”而困惑、迷惘和烦躁。报刊、电视充斥着“百年回顾”、“世纪断想”;他们在憧憬着人类进入下一个一千年的美好前景时,也在传播着各种预言世纪末日的书籍、学说。这种由于时间变化而在青年心目中产生的震动,历史上从未像今天这样强烈。理性分析青年“世纪末情绪”,对于研究青年的社会心理、认识青年的观念变迁,有重要现实…  相似文献   

9.
王水雄 《人民论坛》2022,(16):42-45
新时代的中国青年被党和人民寄予了“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先锋力量”的殷切期望和时代重托。习近平总书记曾明确指出:“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而个体社会责任便是新时代青年应有的担当之一。营造勇担个体社会责任的新时代青年文化,需要助推青年个体健全权责平衡意识、增强生活现实感;优化群体互动、鼓励群体间竞争、注重亚文化沉淀的“程序公正性”;以系统性方法把握青年文化营造、将责任意识培育贯彻到青年成长全过程之中。  相似文献   

10.
伍慷 《青年探索》2017,(5):94-100
我国正处在社会迅速变革的转型期和后工业时代,传统的生活方式正在被青年们解构、异化和颠覆,所有的社会束缚都在挣脱中被重构,青年社会化程度不断提高,青年文化从泛政治化的道路及理念的束缚中解放出来,步入蓬勃发展时期。各种社会矛盾与利益的冲突纠葛日趋复杂,社会竞争和生存的压力令青年们心理压力剧增,需要给竞争的挫败和种种的不如意一个排遣的出口。治愈系文化满足了青年的心理诉求,它亲切、舒缓,能抚平人心灵的创伤,带给人正能量,令人从现实的生存困境中解脱出来,舒展精神与心灵的自由。治愈系文化不同于常见的青年偶像崇拜的"信徒文化",没有一般青年文化的摇摆性,不存在一些青年文化通过非正常的手段来表达正常需求的激烈形式,表达的情感都带着淡淡的色彩,治愈系文化使青年在审美体验中获得替代性的满足,在对自然的敬畏与亲近中,自我疗伤,契合了年轻人返璞归真的心理需求。对社会控制功能的失调,对代际之间的价值观等方面的断裂与冲突来说,治愈系文化能起着很好地弥合作用。  相似文献   

11.
社会发展大趋势与当代青年素质赵实在世纪之交的中国历史进程中,如何提高我国青年思想政治、科技文化、劳动技能、社会道德等素质,迎接即将到来的21世纪挑战,对青年和青年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为适应这一要求,团中央目前正按照《我国青年工作战略发展规划》的部署,...  相似文献   

12.
后现代主义对中国青年文化的渗透A.美学从各个角度影响着整个人类生活,后现代主义既是一种文化批判,又呈一种新的美学原则的崛起,它被中国青年接受了,进入了青年人生。艺术成了商品的情人。后现代主义是一个文化上的概念,它作为现代主义之后的一种社会氛围和艺术精神将渗入21世纪的青年人生。人们睁大了眼睛,不解地望着“后工业社会的来临”。唐朝时发生过一只猫喂老鼠的事,而且猫和老鼠和睦相处,直到老鼠“长大成人”。看来,“猫和老鼠亲蜜蜜”(电视剧《编辑部的故事》插曲)是有案可查的。“猫和老鼠亲蜜蜜”象征着后现代主义将文化的界限淡化了,并削弱了艺术的对立。艺术已失去了它往昔的典雅和“大一统”,通俗艺术、专业艺术、精英艺术都流入了它的河道并泛起时代的粼粼波光。各种文学几乎是“同一边长”,由走出“象牙塔”到取消“金字塔”,纯文学的尊严几乎都寿终正寝了,并且正走向商业化。美国学者杰姆逊曾这样概括了“后现代主义”的特征:第一,商品不再是一个纯经济的概念,它已成为一个文化概念,含有文化的内容。第二,后现代主义中的美学意义的产品是和商品生产密切地融合在一起的。商品社会中商品化的无孔不入,使“商品带上了泛文化的性质”,艺术受商品化的影响,使  相似文献   

13.
论江泽民的青年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江泽民同志作为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的核心,面对世界性竞争的挑战,始终站在中华民族兴衰存亡的历史高度,以深邃的战略眼光,时刻关注着青年,关心着青年,指引着青年。特别是在世纪交替之际,面对国际风云变幻和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他以新的历史条件下我国青年和青年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为依据,高瞻远瞩地提出了一系列体现时代主题,体现社会发展规律和青年自身发展规律的科学论述,为青年一代的茁壮成长指明了方向,形成了既蕴含青年本质特征,又体现时代特征的青年观思想。研究江泽民同志的青年观,不仅是当前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青年工作的需要,而且对培养新世纪的一代青年,使他们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中建功立业、成长成才,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21世纪初,广州的团组织和其他青年团体共同推出“青年健康生活行动”,希望通过倡导青年的健康心理生活、学习生活、职业生活、消费生活、娱乐生活以及交往生活,从而形成健康的社会发展趋势。这一行动不仅对本地区社会面貌改善具有促进作用,而且对推动中国和世界的文明进步、和谐发展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5.
首都专家学者纵论跨世纪青年素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首都专家学者纵论跨世纪青年素质1994年9月26日,中国青年研究会联合首都青年编辑记者协会,邀请在京的部分中国青年研究会理事、中央国家机关有关领导,就“走向21世纪的青年素质”进行专题研讨。研讨会上共有14位同志提交书面论文和发言,现将内容摘要发表。...  相似文献   

16.
由武汉市团校组织的21世纪初武汉青年现状的调查表明,新世纪初生活在中国武汉这一特定时空中的武汉青年,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地域特征、年龄特征,他们对社会发展、道德状况、婚姻家庭、自身成长、生存状态等问题有着属于这一特定人群的看法。这些看法直接反映的是他们自己的状况,间接反映的则是时代的状况、国家的状况、武汉的状况。武汉青年的这些看法与全国其他地区青年具有一致性,也有其自身特有的个性化特点。  相似文献   

17.
我们所面临的知识经济时代 ,把知识的掌握者———人才推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当前 ,我国劳动力市场发展迅速 ,职业流动日趋频繁 ,在这一迅速发展的形势下 ,青年人首当其冲 ,就整体而言 ,青年就职者小到换岗、“跳槽” ,大到区域流动呈现出“高频”状态 ;从抛弃“铁饭碗” ,到“围城”现象的出现 ,充分显示出知识经济时代竞争的加剧和能力的较量。本文对青年职业流动状况进行调查分析认为 ,青年职业流动呈“双向性”与“双为性”特点 ;青年职业流动的负面影响必须引起重视 ;要引导青年职业合理流动 ,应充分发掘青年人力资源。改革使中国劳动…  相似文献   

18.
张华 《青年论坛》2009,(5):9-12
信息化改变了当代青年的生存方式,各级团组织要及时整合社会资源,加快建设青年工作网络平台,建立共青团干部通过信息网络平台与青年对话的正常机制,引领青年社会思潮,与青年观念、工作需求、生活方式同步,把握信息化时代的新潮话语权,积极应对信息化的挑战。  相似文献   

19.
一、知识经济对青年的影响随着21世纪的来临,世人对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的认识日益一致。联合国研究机构在《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报告中指出,知识经济是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和使用之上的经济,其主要标志为:1、它以知识、智力为经济发展的关键要素。2...  相似文献   

20.
教育不发达就休想国富民强现在我们正处在世纪之交,21世纪将是一个世界经济迅速发展和充满激烈竞争的时代。我们靠什么在新的环境里谋生存、求发展,实现国富民强?江泽民指出:“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一条,就是把经济建设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