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这是邓小平同志于1983年提出来的。它不仅是教育改革的总体战略方针,也是课程和教学内容改革定位的具体指导思想。思想政治课教学改革必须以“三个面向”为依据,全面落实“三个面向”的精神,处理好以下三个关系。一、面向现代化,处理好继承我党政治教育的优良传统和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的关系教育要面向现代化是“三个面向”的核心,也是邓小平对毛泽东教育思想的重大发展。教育要面向现代化的思想完成了教育为阶级斗争服务到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服务的转变,强调了教育的根本任务是为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2.
“红太阳”照耀下的商业化流行事情往往可以通过不同的角度看出全新的意味。1992年风靡全国的“毛泽东热”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笔者在一次座谈会上提出这一热点现象来,结果导致“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热闹场面。冷眼看去,这恐怕就是社会人群对“毛泽东热”不同看法的一个“缩影”。不过尽管角度很多,我相信总有那么一个角度更能反映事物的本质特征,因为事物总不是由它的种种表面现象简单地相“加”而成的。分析起来,有些人对“毛泽东热”是采取“上纲上纹”态度的。比如有人希望“‘毛泽东热’的价值不仅体现在热起来,最重要的是应体现在人们在这个热潮中重新认识毛泽东,并由此产生的赶越毛泽东的勇气和行动”(据哈尔滨《青年之友》1992年第7期柴了文)。这是多么高的期望值呵!但如你稍许正视一下目前“毛泽东热”的现状,这番期望又是怎样地高不可及,不客气他说,简直是高到了不着边际,象“痴人说梦”。因为“毛泽东热”乃是以流行歌曲、文化衫的方式,乃是以悬挂于公私车驾驶室中画像的方式,至多是以描述毛泽东日常生活的书籍或电影的方式而风行于世的。轻重之间,判然有别。恐怕抱有这番期望的好心人们,多数是“隔岸观火”,在“热”外论“热”,受了“毛泽东”这三  相似文献   

3.
从八十年代末开始,一场以毛泽东为中心的热潮在中国兴起.至今虽已历时数载,但仍不见有“退潮”之势.现在,这场“毛泽东热”开始引起全社会人们的普遍关注,特别是对青年和大学生产生着越来越明显的影响.这本来不是一件坏事,可是有些青年或大学生却对此不知所从,或者盲目地卷入这场“毛泽东热”之中,或者在“毛泽东热”中引出某些不该做出的结论.到  相似文献   

4.
韩亚光 《前沿》2014,(11):4-10
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理论家”资格来自邓小平理论之质的规定性、量的规定性和活的功效性;邓小平“理论家”资格属于“无产阶级”性质,存在经济根源、政治根源和哲学根源;邓小平“无产阶级理论家”身份达到“伟大”层次,具有必要前提、重要依托和主要根据。邓小平成为与毛泽东齐名的伟大无产阶级理论家。确认邓小平为“伟大的无产阶级理论家”,启发着人们做好现实工作。  相似文献   

5.
一、对“毛泽东热”成因的一些探讨“毛泽东热”是近几年来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遭受严重挫折、马列主义遭到严峻挑战的情况下在社会主义中国的一些青年知识分子和一些社会人士中出现的一个重要社会现象。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社会现象呢?笔者认为,主要的原因有三条:其一,毛泽东的光辉思想、超人才智、伟大人格和巨大历史贡献是人们经常怀念他、推崇他的根本原因。历史上凡是以自己的杰出思想、超人才智和伟大人格影响为人类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作出过突出贡献的人,都不会受到人们的长期冷落,  相似文献   

6.
邓小平1978年的“北方谈话”和1992年的“南方谈话”,都是他创造性理论活动的经典之作。通过比较可以发现,两在形成背景、创新内容以及功能特征上存在许多共性,而在阶段性、层次性、系统性和成熟度上又有差异。无论共性还是差异,都映证了邓小平理论形成和发展过程中的连续性与统一性,这与毛泽东个人思想发展过程中的“断裂与矛盾”,具有不同的特征。这一结论的作出,对于新的理论创新不无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7.
《现代领导》2014,(9):40-41
1979年7月16日,邓小平从安徽来到上海,下榻在“414招待所”(即西郊宾馆)。这里林木茂盛,环境幽静,但此时,邓小平的心情却并不平静。因为,他想起了1975王洪文在上海说过的一句话——“十年后再看。”1975年1月,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结束后不久,周恩来病重住院。是年7月,在毛泽东的支持下,“文革”中被打倒的邓小平复出,代替周恩来主持中央工作。毛泽东此举让王洪文自感接班的希望将要落空,他跑到上海叫嚣:“十年后再看。”那一年,邓小平71岁,而王洪文刚满40岁。  相似文献   

8.
毛泽东曾经形容邓小平是“钢铁公司”,而世人皆呼英国前保守党首相撒切尔夫人为“铁娘子”。如今,邓小平已作古七年,撤切尔夫人的健康状态也使她不能接受记者采访。在邓小平百年诞辰前夕,铁娘子当年的外交顾问、中英首脑香港问题谈判的见证人鲍威尔勋爵向《国际先驱  相似文献   

9.
毛泽东著作之“最”毛泽东著作里提到过多少个人名?最多的是谁?在正式出版的15种毛泽东著作中,涉及人物305人。最多的是蒋介石,共提1044次;其次是马克思,913次;列宁,663次;陈毅,188次;邓小平,184次;彭德怀,180次;恩格斯,150次...  相似文献   

10.
龚麟生 《研究与交流》2007,(5):36-36,39
解放战争后期,由于战争规模越打越大,被俘的国民党士兵越来越多,离老区又越来越远。因此部队的兵力补充开始由原来主要靠翻身农民参军,转到以教育俘虏兵成为解放军战士的方式为主。毛泽东把这种做法称为“以战养战”。在1948年的人民解放军野战部队里,毛泽东要求部队的政工干部重视做好战士的思想政治工作,长篇小说《源泉》就是在这历史大背景下展开故事情节的。  相似文献   

11.
1.继承借鉴,继往开来。作为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邓小平既参与了毛泽东思想政治工作理论的创立和建设,又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承、丰富和发展了这一理论。他主持起草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重申了“思想政治工作是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①的思想,并以“服务”、“保证”准确表述和丰富发展了“生命线”的内涵。他恢复和发扬了毛泽东倡导的实事求是的思想政治工作的优良传统,实现了思想战线的拨乱反正。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思想政治工作方法如何适应形势的发展,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是邓小平颇为重视、…  相似文献   

12.
中国共产党成立79周年了。纪念党的诞辰,令人深切怀念党的主要缔造者、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理论家毛泽东同志。多年来,搞资产阶级自由化的人恶意攻击毛泽东,大搞所谓“非毛化”;而真正的共产党人则针锋相对,旗帜鲜明地坚决反对“非毛化”。不同立场,何其鲜明!毛泽东同志逝世后,邓小平与其他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一道,在严肃总结毛泽东晚年错误、批评“两个凡是”的同时,坚定地、大无畏地捍卫毛泽东的历史地位和毛泽东思想的指导地位。邓小平主持制定并经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一致通过的《关于建国以…  相似文献   

13.
邓小平论“国格”高尚斌从八十年代到九十年代初,世界局势发生了剧烈的变动,东欧剧变,苏联解体,西方大国将和平演变的主要矛头指向中国,并支持中国的所谓“民主斗士”掀起了一场大规模的政治风波。在中国面临严峻考验的年月里,邓小平同志提出了“国格”问题,并进行...  相似文献   

14.
改革开放30多年,中国的经济社会发生了令世人瞩目的变化。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与原苏联和东欧国家改革失败最终导致解体的对比明显。这其中的深刻政治逻辑就在于,改革开放前30年毛泽东发动了两次大规模的放权,并始终坚持以群众路线为基础的"延安道路",为改革开放后30年邓小平的改革奠定了坚实的政治基础。邓小平的改革,正是在毛泽东时代留下的这些政治遗产基础上的延续和发展。  相似文献   

15.
自1992年邓小平同志南巡讲话以后,全国上下形成了大改革、大开放、大发展的热潮。中国的经济建设以磅礴的气势驶入快车道。一个多姿多彩、蓬勃发展、势气腾腾的局面已经形成。人大工作如何跟上形势的发展,如何才能既围绕经济建设中心、支持经济建设的发展,又完成法律赋予的职责?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新课题。在此,我们仅谈一谈如何处理好人大工作中的“冷”与“热”。  相似文献   

16.
学习江泽民总书记的“七一”讲话,我认为要在四个结合上下功夫。首先,学习“讲话”要与学习《毛泽东选集》、《邓小平文选》相结合。20世纪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产生了两大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这两大理论成果都融汇在《毛泽东选集》和《邓小平文选》中。江泽民总书记的“七一”讲话丰富和发展了这两大理论成果,对21世纪中国共产党面临的环境、所处的地位、党肩负的历史任务、如何改进和加强党的建设都作了科学论述,对共产党的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的规律、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作出了深刻的概括,…  相似文献   

17.
1.完全可以如是说,“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既是一支由中国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创作的、能加速推进中国社会历史的“实践进行曲”,同时又是一曲当代最雄壮的融贯汇合着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多方面的“理论交响乐”;而由邓小平倡导和指挥施行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则是这一支‘“实践进行曲”的基调并理所当然地成为这一曲“理论交响乐”的主旋律。2.“改革开放”,既是中国式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实践和理论得以创生的历史前提条件,又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能在中国持续发展和走向成熟的社会必要条件。邓小平的…  相似文献   

18.
邓小平对“革命”含义的新概括及其重要意义马雅伦说起革命的含义,最具权威性的概括莫过于列宁和毛泽东的论述。列宁说:"从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来看,革命究竟是什么意思呢?这就是用暴力打碎陈旧的政治上层建筑,即打碎那由于和新的生产关系发生矛盾而到一定的时机就要瓦...  相似文献   

19.
毛泽东与邓小平的哲学思想来源于马克思主义哲学 ,其方法论主要源于唯物辩证法。毛泽东的哲学思想的代表作是《矛盾论》、《实践论》;邓小平的哲学思想体现在他的三卷雄文之中 ,人们把他的哲学思想概括为“实践的哲学”、“改革的哲学”、“开放的哲学”、“求实的哲学”,他们都源于马克思主义哲学 ,也就是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毛泽东的哲学方法论的基础是《矛盾论》所发挥的唯物辩证法的对立统一学说。邓小平在太行山闹革命时就说过 :“全党都要照辩证法办事。”两位领导人的哲学方法论都源于唯物辩证法 ,这是共同点 ,是毋庸置疑的…  相似文献   

20.
“翻身不忘毛泽东,致富感谢邓小平。”这是中国老百姓从心底里唱出来的“致富道情”。革命战争年代,中国人民渴望与追求的是什么?从三座大山的压迫下解放出来,成为国家的主人。取得政权之后,中国人民渴望与追求的是什么?尽快摆脱贫穷,过上富裕幸福的好日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