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少女李弦芮从生下来那天起,就先天性缺少血红细胞,完全靠药物和输血维持生命。等到了6个月,各种提升血红细胞的药物已经对她没有了任何作用,母亲杨义芳一次又一次地挽起袖子,把自己体内的血液输到女儿的体内。19年来,母爱就像一座血库,让女儿在病魔肆虐中活了下来。  相似文献   

2.
《上海支部生活》2013,(1):48-49
近日,一首沪语版的《不要怕》让朱彩玲这个名字在坊间迅速走红。她在第4期《中国达人秀》上的深情演唱,让台下、电视机前不少观众热泪盈眶。在感动之余,也不禁佩服她的勇气:一个旧日的歌星、演员,阔别舞台、淡出镜头已有20年;一个年近50岁的家庭主妇,每日忙碌于家务和照料丈夫、女儿的生活琐事中,是什么给了她重新站上舞台的勇气?  相似文献   

3.
《创造》2008,(5):40-41
“我找不到母亲,就拼命来救北川的老乡。救他们就是救我母亲,我想母亲能理解他的儿子。”  相似文献   

4.
初为人母     
《初为人母》作者刚刚做上母亲,就把那份欣喜和幸福与人分享。初为人母的感觉是外人难以体会得到的,作者喜不胜收地把这种感觉写了出来,她告诉大家:“我发自内心感谢上苍,让我身为母亲,并能和自己的孩子在一起;我还要感谢女儿,如此健康可爱,让我体会到创造生命的快乐和美妙。”  相似文献   

5.
勇气     
一个年轻的警察,坐长途汽车回家探亲。他家在一个小镇上。他穿着便服,手里捧着一本名叫《心灵鸡汤》的书在阅读。他读到了一篇名叫《勇气》的文章,文章说的是一个小男孩为了救姐姐而抱着死的决心给姐姐输血的故事。年轻的警察被那个小男孩的勇气折服了,沉浸在对小男孩...  相似文献   

6.
声音     
休学为选秀演丫鬟都值2006年12月12日《沈阳晚报》消息,小乔(化名)16岁,某重点中学读高三,成绩优秀。不久前,母亲突然让她暂时休学,目的是准备参加《红楼梦》剧组海选活动。小乔母亲介绍,10多年来,父母不惜巨额投资,请假陪女儿赴各种培训班。“如果能入围,哪怕演一个丫鬟也值得!我决定让她休学两年,全力以赴实现这个梦想!”  相似文献   

7.
芳草園     
噢,不要不好意思,让我轻轻地,轻轻地给你披一条红纱巾。 噢,不要说你早己过了而立之年,不要说你早已做了母亲…… 最该披它的那个时候,你没有勇气走向柜台,只有甜甜的幻想,留在梦的深处;而今,你有了勇气走向柜台,却是以母亲的身份为女儿挑选纱巾,挑选美丽与温暖。  相似文献   

8.
竹君 《今日广西》2010,(23):53-54
3年前,家住广西大新县桃城镇德立村逐屯的冯庆青被慢性肾功能衰竭尿毒症病魔折磨得痛苦不堪,原来就贫困的家债台高筑。为了挽救17岁的女儿,母亲许秀金捐肾救女,引发了数万互不相识的人们自发关注她的病情,纷纷伸出援助之手,进行爱心接力,使她的生命得以延续  相似文献   

9.
谢三秀为救身患癌症的女儿当街跪行,只因一位网名为“广州富家公子”的网友说“只要你跪爬一千米就给你两万元”,可谢三秀跪行后此网友又出尔反尔,激起了舆论对这位母亲的同情和对“富家公子”的愤怒。可舆论还没质怒多久,该网友就承认此事件是其一手策划,称气愤比较容易引起关注,是“逼不得已才用这一招”,并称手段卑鄙但出发点是为救人。  相似文献   

10.
一位19岁的大连女孩小洁,一直在寻找她才出生3天就离家出走的父亲。是什么原因,让这位父亲狠心扔下刚出生不久的女儿呢?又是怎样的原因。让这个女儿19年来历尽艰辛?本期《都市谈话》栏目就为我们讲述了这样一个感人的真实故事。  相似文献   

11.
谭恩美,美籍华裔女作家。1952年出生于美国加州奥克兰,曾就读医学院,后取得语言学硕士学位。她因处女作《喜福会》而一举成名,后著有长篇小说《灶神之妻》《灵感女孩》《接骨师的女儿》《救鱼不淹死》和为儿童创作的《月亮夫人》《中国暹罗猫》等,作品被译成20多种文字在世界上广为流传。  相似文献   

12.
漂亮妈妈     
巩莉在电影《漂亮妈妈》中扮演的聋儿母亲感动了无数观众,在江苏连云港市的海州区,有一位名叫杜红琴的年轻母亲。为了让双耳失聪的女儿走进有声世界,全国各地到处求医,尝遍人间艰辛困苦。在她锲而不舍的训练下,女儿能说话了,能上普通小学,和孩子们正常地交流了。不仅如此,为了让更多的聋儿得到康复,她创办了该市第一家聋儿语言培训中心……她的故事在当地广为流传,人们称她  相似文献   

13.
辛祥 《民主与法制》2007,(7S):64-65
“我家庭年入20万.你年薪不超两万.我能让女儿在更好的环境中受到更好的教育。”离异的母亲爱女情深,誓夺女儿抚养权。  相似文献   

14.
邓珠娜姆,中国第一位藏族女教授。53年前,她与女儿李秀明骨肉分离,女儿到了台湾,母亲回到了生养她的康巴高原。53年后,女儿从《中华儿女》杂志上得到了母亲的消息。于是带着53载的期盼回到了祖国大陆,回到了跑马山下的小城康定。 6月27日上午,一架大型客机从台湾桃园机场起飞。离开祖国大陆53年的李秀明此行的目的是  相似文献   

15.
一封给母亲的信1980年,全国人大发出《告台湾同胞书》后的第二个春天,台湾小说家康芸薇女士在台北《中国时报》副刊上,以给在大陆妈妈一封信的形式发表了一篇文章,题目是《不再是陌生的母女》。文章饱含真情,催人泪下,倾吐了一个与母亲分离多年的女儿渴求相见的...  相似文献   

16.
赵雪华 《前沿》2014,(1):193-194
《伊万的女儿,伊万的母亲》是俄罗斯著名作家拉斯普京的代表作,是俄罗斯批判现实主义的一部力作,一经问世就引起了强烈反响。这部小说之所以取得这么大的成功,与作者塑造的女主人公塔马拉形象有着直接的关系,从女性视角来看,塔马拉身上体现了双性同体意识,使之成为具有双性同体特征的人物形象。本文主要在细读文本的基础上,对《伊万的女儿,伊万的母亲》中的双性同体形象———塔马拉进行解读。  相似文献   

17.
中央三台的《真情无限》栏目,曾在一期节目里讲述过一个儿子为母亲献肾,并对母亲严守秘密的感人故事。这位母亲不幸患了尿毒症,医生几乎已经对她判下死刑。可是她的儿子却怎么也不肯接受这样的判决,他每天穿梭于药店、书店之间,并上网搜索大量关 于尿毒症的治疗方法,只为了心中一个信念,“三十八年前,是母亲给了我生命,所以,今天一定要救她!”  相似文献   

18.
我结婚的当天就做了母亲。我的大女儿叫柏青,这个名字还有点来历,她父亲在美国读书时和许多爱国的,在美国出生的台湾或香港同学一起办了一本杂志——《柏城青苗》。有一段时间,他负责编写《柏城青苗》。所以他给女儿取名“柏青”。当时,没有几个学生有孩子,大家都视柏青为自己的孩子。  相似文献   

19.
读了《公民导刊》第5期《当了母亲,你就会勇敢》一文,很有感触。作为一个八个月大孩子的母亲,很赞同作者所写的,母爱就是一种本能。作为中国第一代独生子女,娇生惯养长大的我自然有着独断、霸道、任性等毛病,心态还停留在恋爱阶段,突然多了一个小家伙让我去照顾,让我非常不适应,尤其在她还未满月,一天到晚吵闹得不行的时候,简直有离家出走的冲动。那时的我,完全没有中国传统母亲的优秀品质:牺牲自我、吃苦耐劳、任劳任怨……看着自己的妈妈和婆婆费尽心思地照顾我和女儿,我问自己,她们能够这样无怨无悔地付出,为什么我做不到?我开始修炼内功。只有把自己做  相似文献   

20.
备课卡片     
小娅娜上学了哈妞娜今年13岁,母亲原是北京知青,插队到黑龙江并在那儿成家。生有3个女儿,娅娜最小,学习成绩最好,还是中队长。可是,不称职的父亲沉溺于赌博,家里负债累累。娅娜的妈妈不堪重负,又无法忍受丈夫的暴力,只身回到北京,在一家医院打扫卫生。其父先后让3个女儿退学,工作挣钱供他本人赌博作乐。今年初,3个女儿一起到京投奔母亲。于是母女4人住在某医院的地下贮物室,小娅娜常独自来到窗前,看着走进学校门的学生发愣,有时还穿上校服,戴戴“中队长”臂章,就像要上学一样。母亲很能理解女儿的心,于是她四处托人找学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