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近年来,一系列标志着司法活动由国家领域进入公共领域的"公共法律案件"使得我国法理学研究有了新的标本。揭示这一类案件的发生、发展的内在规律,透过司法过程总结我国当代转型时期法律和社会之间的互动关系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2.
王新华 《求索》2008,(1):69-70
政府相对与社会而言只是工具,因此,政府人只能扮演“公共人”的角色。为此,有必要严格区分“公共权力”与“私权利”,明确“公共人”(政府人)必须拒绝私人意志,排斥私人利益,行为公开透明,让渡自己的“超额权利”。  相似文献   

3.
21年,对我们每个人来说可能无法计算其间的每一个日子,但对本文主人公李振球来说却是如此深刻、如此辛酸。  相似文献   

4.
法律职业共同体的源与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律职业共同体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其中最为核心的是法官、检察官、律师和法学学者。法律职业共同体的核心在于其内部的共同性,具体表现为同质性和互补性。法律职业共同体的本质在于其对外的独立性,包括知识技术的独立和司法实践的独立。我国处于转型时期,法律职业共同体正在逐步形成,其发展受到一些不利因素的制约和影响。今后的发展中,应该从提高法律职业共同体的专业化程度、加强法律职业共同体内部的交流、增进法律职业共同体的独立性等方面着手改良。  相似文献   

5.
司法和谐理念倡导通过创建和谐的诉讼秩序与和谐的司法环境而使纠纷得到实质性的了结;法律职业主义则以法律自治为核心,主张严格以法律规范为标准,对诉争做出法律裁断,并不考虑诉争是否确实因此化解。前者追求使司法真正成为解决纠纷的最后一道屏障。是配合和谐社会的建构目标而做出的司法调整。后者则是为法治社会的建构、为强化法律的治理和权威作出的司法努力。尽管二者因指向不同而存在着矛盾,但就构建和谐的法治社会而言,它们在司法活动中有相互调适而共存的理由。  相似文献   

6.
法律正义是有局限性的。法律正义不仅体现于实体判决中也体现于程序效率中,马拉松似的诉讼是难于实现正义的。法律程序虽有其独立的价值,但程序与实体之关系,毕竟是实体决定程序,程序又反作用于实体,程序是为实体服务的。应该设计好的程序制度,提升和保持法律工作者的素质,实现有限的法律正义。  相似文献   

7.
司法鉴定人是就专门性问题作出判断结论的司法鉴定工作的具体承担者和实施者。鉴定人一般专研于本领域内的专业性问题,对鉴定中尤其是庭审中遇到的法律问题、庭审技艺,知之甚少,因而给鉴定工作和法庭对鉴定意见的判断带来许多不必要的麻烦。是否有必要设立司法鉴定法律辅助人,帮助鉴定人处理鉴定中和庭审中遇到的法律问题,确实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法云江主编,中国检察出版社2009年8月版自我院干警陆续在正义网开设个人法律博客,党组正式推介博客群建设,到上级逐步认可、推广,社会各界人士广泛参与,探求摸索中,博客群队伍一天天发展壮大。可以说,我们的博客群已经  相似文献   

9.
落实依法治国,加速司法改革,是今年全国“两会”的重大议题,事实上这也是近年来“两会”持续不褪的热点。如此议政盛况之所以出现,可以说既反映了社会各界的殷殷期望,也反衬出当下法律人的现实困境。自改革开放、法制重建三十多年来,  相似文献   

10.
王勇 《人大研究》2008,(6):F0002-F0002
在中国,从1980年代对知识分子独立人格与良知的拷问,到1990年代知识分子作为市民社会的一部分,在自主性知识场域中从事规范化的学术研究,知识分子与国家体制的关系重新进行了定位。在这种知识与政治关系的调整过程中,法学家从作为自由精神象征的知识分子一部分,逐渐发展为法律职业共同体的一部分。这种转型导致从法律内部来研究法律的注释法学成为法学界的主流。  相似文献   

11.
江平 《人大论坛》2014,(4):52-52
台湾学者陈长文先生送给我一本书,书名为“法律人,你为什么不争气”,写的是台湾政界法律人的现象。这本书的序是马英九先生写的,他在序中谈到他当年报考法律其父不同意,要他报考政治,三十多年谁也未说服谁,马英九的父亲认为儿子学了法律后“法治观念太强,司法性格太重,守经有余,权变不足”。  相似文献   

12.
《人民政坛》2011,(9):32-32
丁国强2011年8月11日在《检察日报》上载文《法律人的“贵族精神”》认为,法律职业的兴盛是法治社会日渐成熟的标志.社会的分化和利益的多元化强化了人们对法治的渴求。但法律学科成为热门、法律职业吃香并不必然标志着法治的进步。如果不对部分法律工作者的功利化、市侩化的趋向加以警惕,法律工作者就会成为法治进程的敌人。  相似文献   

13.
《民主与法制》2010,(6):18-19
潜法律是指违反正义与现行法律的、事实上成为执法办事依据的、非公开的、依靠内部规则得到遵守的“法律”。潜法律的形式包括:非公开的红头文件、上级的电话、内部的“座谈会纪要”、舆论导向、领导的发言等等。  相似文献   

14.
华花进看守所这已经是第五次了,按照他们的话来说,他是“五进宫”的“老鬼”了。此前四次他是因为盗窃电动白行车而被抓,这次是因为帮人卖偷来的电动自行车入狱。  相似文献   

15.
谢金林 《求索》2008,(4):90-92
公共人是现代公共管理基本的人性预设。公共人所以与政治人、经济人相区别,因为他有着特定的内容。公共精神、公共权力、公共责任构成了公共人的基本伦理意蕴。公共精神是公共人从事公共活动的精神气质,公共权力是公共行政活动中的权力理性,公共责任是公共人通过公共活动对公众的伦理承诺。  相似文献   

16.
最近,杨浦区人民检察院以对智障人士的相对不起诉、安排嫌疑人与病危父亲会见等举措为试点,力争以政策框架内的人性关爱给原本冰冷的法律武器注入人情味。相对不起诉不让智障成为法盲去年六月,智障的小张在杨浦区某超市内闲逛,在结账柜台看见一位顾客将皮夹和手机放置在购物车夹板上,便起了邪念顺手牵羊将两样财物盗走。据鉴定,钱包内有财物1800  相似文献   

17.
最近新版《三国》成了观众们讨论的热点,且不说拍摄手法如何,细品之下我觉得《三国》上演的其实是部乱世人才招揽谱。作为HR从业者,一边看戏,一边也在思考魏蜀吴三国之主是如何选人、用人的。曹操凭借其“吾任天下之智力,以道御之,无所不可”的思想大胆引进人才;刘备则以“举大事者,  相似文献   

18.
<正>越来越多的各级领导人具有法律教育背景,引发热议。期待和争论的背后,却涉及到一个非常古老的政治学问题:什么样的人最适合治理一个国家?古希腊先哲苏格拉底为这个问题提供的答案,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后人的思考视角。根据"无知之知",他指出,所谓的智慧,就是知道自己智慧的边界。一个人不可能全知全善全能,所以必  相似文献   

19.
权力制衡理论和权利的司法救济理论是检察机关对能动司法实施法律监督的重要理论基础。在能动司法检察监督过程中,为尊重能动司法应当具有的相对独立性和保证监督权的正当实现,既要坚持监督的法定性和有限性原则,又要坚持监督的类型化以及监督的均衡性原则。检察机关对能动司法法律监督的内容主要包括:监督能动司法实施主体的资格是否符合法定条件,监督能动司法行为是否依据法定的职权和程序进行,监督能动司法适用的是否是法律规定范围内的案件。结合能动司法的灵活性和多样性等特点,检察机关对能动司法的法律监督方式应坚持事后监督和事中监督并重。  相似文献   

20.
针对目前检察系统司法体制改革中存在的一些争议和困惑,本社记者采访了检察官学院教授周其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