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一桩非制度化集体行动的经验考察发现,非制度化的利益表达是一种兼具理性和危险性的集体行动,它是在缺乏制度化利益表达机制时在体制外生成的。其生成的原因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地方政府一农民之间关系的转变;以及利益分离的制度结构的存在。  相似文献   

2.
读了贵刊2009年6月号的《腐败“制度化”后果堪虞》(作者高新军)一文,真是振聋发聩。此文从制度层面深刻而又令信服地剖析了腐败是如何从组织腐败到系统腐败、最终形成“制度化”的,针砭了时下干部管理体制的漏洞,令惊心动魄!  相似文献   

3.
从利益角度构建新的制度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忠云 《思想战线》2011,37(2):68-72
从利益角度构建的制度理论,由利益人假设、不同利益内涵制度的说明以及图式化等部分构成。利益人是指具有追求主观上认为相对较大利益或最大利益的行为倾向,并且在具体行为实施之前,主观认为自己所选择的手段符合生存与发展目标的行为主体。从制度本身所包含的利益内涵进行区分:有超越具体利益计算的制度、具体利益计算的利益均衡导向制度、具体利益计算的非利益均衡导向制度等,其内容可以进行图式化表述。利益人假设、不同利益内涵的制度、图式化,构成了从利益角度进行分析的制度理论的整体。  相似文献   

4.
成秋英 《新东方》2011,(5):66-69
随着社会结构的不断分化、重组,社会利益格局发生了深刻变化,不可避免地带来了利益矛盾和社会冲突。社会阶层、社会利益主体的不满情绪需要有发泄的途径,这就需要建立信息获取机制、公众利益诉求表达机制、利益凝聚机制、利益协商机制等社会安全阀机制,并使这些机制制度化。笔者从社会学的角度用科塞的功能冲突论及其社会"安全阀"制度阐述了社会"安全阀"制度建立的紧迫性及其制度化手段,提出了社会"安全阀"制度建立的主体性要求。  相似文献   

5.
改革开放使我国社会利益群体重新分化组合并形成了不同的利益阶层,各阶层之间的矛盾与冲突时有发生。其成因在于政策的错位与缺位。建立健全社会利益均衡机制、促进和谐社会建设,需要从制度上建立和完善能够全面表达社会利益的机制、有效平衡社会利益的机制、科学调整社会利益的机制和形成制度化解决社会利益冲突的机制。  相似文献   

6.
公开化是反腐败的有效途径之一吉龙华,安树昆公开化是一个政治概念。广义讲,有政治权力的地方就可能产生腐败。腐败就是公职人员利用职权谋取私利的行为,是利用公共权力进行超经济的掠夺。在经济落后的国家,谋取权力,从而利用权力掠夺有限的资源“发财致富”尤为猖獗...  相似文献   

7.
论立法听证会的辐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九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通过的立法法,规定各立法主体在立法过程中,应当采取座谈会、论证会、听证会等多种形式听取社会各方面的意见,由此确立了立法听证制度在我国的法律地位。与其他传统的立法民主形式相比,立法听证会有着较为明显的优点,如它能使利益表达制度化、利益冲突理性化、立法决策公开化及立法程序正当化、民主化,其辐射作用影响了立法者、立法过程、立法结果以及社会公众等不同方面。全面分析和衡量听证会的辐射作用,对于我们进一步认识这一民主制度的价值,从而更为积极地实践这一民主制度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试论转型时期我国社会利益的分化与协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转型期我国社会利益分化加剧,呈现出利益主体异质化、利益需求多元化、利益获取途径多样化、利益差距扩大化、利益矛盾和冲突公开化等特点。建立健全社会利益协调机制,对维护社会稳定,推动社会和谐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必须构建科学合理的利益引导机制、利益约束机制、利益调节机制和利益补偿机制,促进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相似文献   

9.
农民急剧增长的利益表达需求同制度化的利益表达渠道之间的矛盾使得农民在现实的压力面前不得不采取非制度化的利益表达途径。因此。应该拓展制度化农民利益表达空间。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改革现有信访制度,扩大政协的类型界别。加强政党的利益整合功能,从而更好地发挥它们在农民表达利益中的中枢作用。  相似文献   

10.
制度自觉是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提出"两个责任"的前提和基础,"两个责任"则是中国共产党之制度自觉品格的典型确证和逻辑必然。"两个责任"的存在价值和依据不仅在于制度反腐,而且在于制度防腐,制度反腐主要是从事后消极应对意义上说的,而制度防腐则是从事前积极预防角度讲的。"两个责任"的提出和确立一方面从消极意义上为"已然"之权力腐败的应对和治理提供了清晰的责任追查路径,另一方面则从积极意义上为"未然"之权力腐败的监督与防控提供了明确的责任担当主体。不管是清晰的责任追查路径还是明确的责任承担主体,终究都是依法治国,从严治党,"把权力关进制度笼子",以制度化、常态化方式预防和治理腐败,从而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的题中应有之意。"两个责任"的提出是党基于制度自觉对国家和人民所作出的制度性承诺,能否承兑,直接关乎党的制度信用,党对制度信用的高扬与持守在此意义上成为了"两个责任"落实的保障。  相似文献   

11.
制度自觉是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提出"两个责任"的前提和基础,"两个责任"则是中国共产党之制度自觉品格的典型确证和逻辑必然。"两个责任"的存在价值和依据不仅在于制度反腐,而且在于制度防腐,制度反腐主要是从事后消极应对意义上说的,而制度防腐则是从事前积极预防角度讲的。"两个责任"的提出和确立一方面从消极意义上为"已然"之权力腐败的应对和治理提供了清晰的责任追查路径,另一方面则从积极意义上为"未然"之权力腐败的监督与防控提供了明确的责任担当主体。不管是清晰的责任追查路径还是明确的责任承担主体,终究都是依法治国,从严治党,"把权力关进制度笼子",以制度化、常态化方式预防和治理腐败,从而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的题中应有之意。"两个责任"的提出是党基于制度自觉对国家和人民所作出的制度性承诺,能否承兑,直接关乎党的制度信用,党对制度信用的高扬与持守在此意义上成为了"两个责任"落实的保障。  相似文献   

12.
社会总是充满着矛盾,从某种程度上讲,中国共产党的历史特别是执掌全国政权以后的历史,就是不断化解各类社会利益矛盾的历史。在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进程中,中国共产党积累了一系列构建化解社会利益矛盾的重要历史经验。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中国开启了改革开放的历史新时期。这个人类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大改革、大开放的伟大历程.使当前社会利益矛盾呈现出了主体多元化、成因复杂化、处理关联化与部分形态对抗化等新型特点。对此,中国共产党应该义不容辞地肩负起新时期新阶段构建化解社会利益矛盾长效机制的新使命。为此,要努力构建化解社会利益矛盾的科学发展机制、改革动力机制、预警机制、引导机制、约束机制、诉求表达机制、调处机制、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13.
群体性事件与制度化利益表达机制的构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年来群体性事件频频发生,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群体性事件的发生有其深刻的社会背景,但究其根源却在于制度化利益表达机制的匮乏.为此,必须构建制度化的利益表达机制,这是化解社会矛盾的有效手段,也是避免社会危机的有力"武器".  相似文献   

14.
依据美国学者罗伯特克利特加德的两个腐败公式 ,当前我国新旧体制斩转型时期腐败现象主要是由于各方面制度存在诸多漏洞和不足造成的 ,反腐败工作只有从完善市场机制、行政机制、监督机制、利益机制上入手 ,加强政治经济制度建设 ,才能从根本上铲除腐败滋生蔓延的土壤和条件。  相似文献   

15.
依据美国学者罗伯犄·克利特加德的两个腐败公式,当前我国新旧体制的转型时期腐败现象主要是由于各方面制度存在诸多漏洞和不足造成的,反腐败工作只有从完善市场机制、行政机制、监督机制、利益机制上入手,加强政治经济制度建设,才能从根本上铲除腐败滋生蔓延的土壤和条件。  相似文献   

16.
陈静 《群众》2008,(3):26-26,29
加强国有企业内控制度建设是企业制度建设的重要内容。国有企业内控制度建设就是把企业经济活动流程科学化、行为制度化、权责清晰化,通过优化流程、规范运行、明确授权、加强控制等职能,从制度上、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化解国有资产经营风险。如何适应企业的发展需求,推进企业内控制度建设,为企业改革、发展、稳定创造良好的政治环境,是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我们作为派驻在江苏省盐业集团公司的纪检监察机构,这些年在此方面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17.
群众利益诉求是关乎基层群众生存生活、社会安定和谐的大事.但是,在我国群众利益诉求机制还存在着很大的问题,利益代表机制与利益表达机制的不健全、利益表达渠道的不畅通等因素制约了我国群众利益诉求机制的发展与推进,只有将我国群众利益诉求制度化、规范化、法制化,才能很好地解决我国群众利益诉求面临的难题.  相似文献   

18.
张云雁  张林虹 《前进》2000,(5):8-11
农民问题的核心是农民利益问题。农民的利益格局及其利益分配是否能够得到保证,不仅关系着农业持续稳定发展和亿万农民的切身利益,也关系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败。如何进一步通过完善支持农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形成一个较为完备的农民利益保护机制,使农民利益保护制度化,是当前农村工作中迫切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也是关系到未来国民经济发展的全局性问题。一、保护农民利益就是保护农业,也就是保护全社会的公共利益首先,农民利益是农业发展的动力。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最根本的是调动亿万农民的积极性,农民积极性构成的主要因素是…  相似文献   

19.
0.1 利益群体的形成是利益主体多元化和利益冲突公开化的必然结果。利益主体多元化和利益冲突公开化的出现,关键在于经济形式和分配方式的多样化。从这个意义上讲当代中国社会利益群体大规模地形成是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尽管在此之前也存在着一些利益群体。当代中国社会的利益群体,从内部结构和外部功能来看,和欧美发达资本  相似文献   

20.
李淑芳 《前沿》2007,3(12):17-19
中国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从传统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渐进转轨,这很大程度上是对社会各种利益关系的重新调整和组合,这是当前中国社会发生的最显著变化。如何达到有效调控和适度满足各种利益要求,协调各层次利益关系的目的,那就是在国家法律和政策基本精神的指导下,构建更加合理、科学和制度化的利益协调机制,以确保有利益表达、利益竞争、利益实现的有序和政治稳定的巩固与持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