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一切事物都是有联系的,这是在“全民学哲学”那几年,我记住的仅有几句话,话虽然短,却有点“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味道。譬如说,事物都是有联系的这一条。其实,中国先哲早就用“城门失火,殃及池鱼”的寓言阐释过这个道理。现代系统论则有一种更时髦的说法,南美一只蝴蝶扇扇翅膀,就可能导致太平洋彼岸的澳洲的一场风暴,这话未免有点玄乎,难以证实。可是“中国豪客凋零,美国赌场萧条”,却是报上登出来的最新消息,言之凿凿,有理有据。此因彼果,不是同样也是隔了一个太平洋吗?(《参考消息》3月22…  相似文献   

2.
矫正GDP意识     
当前,有几种GDP增长方式令人担忧: “挖地三尺”式的增长。就是对那些不可再生的地下资源狂轰滥炸,大量挖掘地下矿藏,大举烧置砖瓦窑,吃祖宗饭,断子孙路。 “烟雾弥漫”式的增长。“黑旋风”工厂死灰复燃,一些令路人掩鼻的企业满负荷生产,那些经济效益不高,却严重损害社会效益的“七小八小”厂家又见缝插针悄悄上,结果“城中起火,殃及池鱼”,污浊的空气令人窒息。  相似文献   

3.
为官一任,总想创造点“政绩”,这本是好事。但是,若为官者一味追求个人“政绩”,往往也会走向极端,弄出种种令百姓害怕的“政绩”来。何怕之有?一怕数字注水,殃及池鱼。本来,老百姓对为官者为显示政绩往数字里掺些水份,并不太关心,只要猪肉、家禽、蔬菜等消费品中不注水.对百姓们构不成直接损害。但“吹牛要纳税”情况就不同了,如农民的纯收入数字加  相似文献   

4.
2007年,国际社会热点不断;美国次级房货风波殃及池鱼;伊朗、朝鲜核问题阴云笼罩;气候变暖忧患日深;俄罗斯努力重返大国地位;北冰洋之争日趋激烈……本刊整理如下,供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5.
眼下,一提起腐败现象,人们无不深恶痛绝,可以说,人们最恨的就是腐败了。可是,恨归恨,一旦动员人们去举报、作证、参与深挖时,有的单位的领导者就退避三舍,用一些堂而皇之的语言,七拼八凑的“理由”搪塞。原因何在?最近,笔者旁听一些“投鼠忌器”者的背后闲谈,始知“忌”之者多。一忌“城门失火,殃及池鱼”。一些贪污、受贿等消极腐败现象早已在本单位显露出蛛丝马迹,可这里的领导者却按兵不动。他们把“数字有多大?证据足不足?事实清不清?”这些只能在揭发查证之后才能得出结论的问题,当成不闻不问的理由,说什  相似文献   

6.
有一寓言叫做“城门失火,殃及池鱼。”说的是,从前有一个地方,城门下面有一个鱼塘,一群鱼儿在里边游戏。一次忽然城门着火了,其中一个鱼儿就大叫说:“不好了,城门失火了,我们快跑吧!”但是,其它的鱼儿听了却无动于衷。他们认为,城门失火,与它们有何相干呢?因而,就只有那一个鱼儿逃走了。不一会,人们就拿着装水的东西来池塘舀水救火。很快,火被扑灭了,但池塘里的水却被舀干了,结果满池的鱼儿都遭了殃。  相似文献   

7.
民以食为天。一日三餐不但蕴涵了人生在世的相当一部分内容,往大处说,百姓餐桌上的饮食变化某种程度上还能折射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盛衰与沧桑。如果说窝头咸菜、一碗清汤几星油的粗茶淡饭是对一个特殊年代的真实写照,满桌子肥鱼厚肉、生猛海鲜则把遽然而至的新时代烘托得热气腾腾,热闹非凡。不知不觉间,一度被“好日子”逐走的绿叶青菜开始回归餐桌,并随着素食人群的增多,大有喧宾夺主之势。曾几何时,在九省通衢的江诚武汉,因为野生蕨菜在城中餐馆走俏,长江、汉水大桥两侧江堤上从早到晚忙碌着挖掘野菜的人的身影。更有甚者,一种叫做“发菜”的所谓美食在南方城市供不应求,一出疯狂淘挖发菜的闹剧前些年在其生长地——西北地区大肆上演,导致草皮被掀,沙尘骤起,且殃及池鱼,愤怒的风沙染黄了多少内地城市的朗朗晴空。  相似文献   

8.
肖永明  戴书宏 《求索》2013,(8):113-115
在理学视域中,“中”可以从“时中”与“在中”两个层面来理解:一方面“中”指的是喜怒哀乐未发之前.内心情感尚未表现于外在行为,能够恰如其分。无所偏倚.这是“未发之中”,或称“在中”;另一方面,“中”指的是喜怒哀乐已发之后,表现于具体行事过程中,恰到好处,各得其宜,这是“在事之中”或称“时中”。二者之中,“在中”为体,“时中”为用。“和”实质上指的是“时中”的状态.是“中”的一种表现形式。在“中”与“和”的关系中,“中”是“和”的本体,“和”是“中”的发用。“和”的修养功夫必须落脚在“中”.不能仅仅关注“中”的显发状态而不从根本上下功夫。其基本思路是“由中而和”。由于“中”并非实体.没有具体的实指的内容,需要通过“诚”,才能达到“中”的状态。“诚”是“中”的根本,而“中”是“诚”的外在显发。简言之.即“诚”能达“中”,由“诚”而“中”。  相似文献   

9.
汉字中的“九”,本是一个尊贵、吉祥的数字:老天称为“九重”,皇帝称为“九五之尊”,器物之华丽称为“九华”,北京的名园北海有“九龙壁”,吉祥图案有“九九消寒图”,等等。但这个“九”字前面若加个“老”字,成为“老九”,就带上了江湖气,甚至是匪气;而若在“老九”前面再加个“臭”字,变成“臭老九”,那么,我们就只会闻到牛棚气,甚至一些血腥气了。中国的知识分子曾与“臭老九”之称,结下过长时间的牵缠难解的“孽缘”。  相似文献   

10.
《政协天地》2014,(6):1-1
5月4日青年节,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北京大学,在师生座谈会上着重谈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他列举了中华文化中的优秀思想和理念,包括“民惟邦本”“天人合一”“和而不同”;“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以德治国、以文化人”;“君子喻于义”“君子坦荡荡”“君子义以为质”;“言必信,行必果”“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德不孤,必有邻”“仁者爱人”“与人为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出入相友,守望相助”“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扶贫济困”“不患寡而患不均”等。指出,像这样的思想和理念,不论过去还是现在,都有其鲜明的民族特色,都有其永不褪色的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11.
杨起林 《前进》2001,(6):47-47
“为政者多,知政者少”,这恐怕是不争的历史经验之论。“为政”者未必真正“知政”。就是说,在其位者未必善谋其政。从历史看,也确实如此。然而,“为政”者却必须“知政”。只有“知政”才能“为政”,“有知”方可“有为”。否则,何以谈“为政”呢 ?“为政”乃万端中之首端,大事中之大事,关系国之命运,民之祸福。大到朝代更替、政权倾复,小到一地治乱、事业兴衰,无不与为政者没有干系。所以,“为政”之事不是谁都可以为所欲为的。   “为政”者如何才能善于“知政”呢 ?以愚之见,举烦择要而言,善“知政者”,必先善于“知…  相似文献   

12.
黄麟渝 《公民导刊》2007,(11):48-49
“茶托儿”虽然都具有“诈骗”和“敲诈勒索”,“以非法占有”的目的和手段,但是客人和“茶托儿”在茶楼是属于消费。消费之后理应“埋单”,它的性质有别于“婚托儿”,用“诈骗”和“敲诈勒索”难以定罪。“茶托儿”狡猾地打了法律的“擦边球”,给执法带来诸多困扰。本期“社会”,一位在执法第一线的公安民警述说了他的困惑和思考——  相似文献   

13.
乡语偶叙     
三个“戏称” 我家乡的人对文化人的三个“戏称”有点意思。其一,对搞绘画的人、画家有一个戏称,称之为“画安仔的”。“安仔”是方言,不太好理解和翻译,意思是“小人”,不是“卑鄙的人”那个意思,也不是尚未成人的“小孩”的意思,是“小小的人”的意思,比真人“小”得多的人的意思,画出来的“小小的人”的意思。这就是说,搞绘画的人、画家就是画“人”的,就是画“小小的人”的人的。  相似文献   

14.
中国自古就有“以和为贵”,“和而不同”,“和实生物”的思想。“和”的精神。是一种承认,一种尊重,一种感恩,一种圆融;“和”的内涵,是人心和善,家庭和睦,社会和谐,世界和平;“和”的基础,是和而不同,互相包容,求同存异,共生共长;“和”的佳境,是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和美。“和”的精神,不仅对今天缓解“多重紧张”很有作用,而且对“共建和谐世界”也极具功能。那么,呼吁“共建和谐世界”,又如何从心开始呢?  相似文献   

15.
谈到什么是“和谐社会”,著名经济学家、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会长高尚全先生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和”字,一“口”一“禾”,表示“人人有饭吃”;“谐”字,人“皆”“言”之,表示人人有话说。由此而论,建设和谐社会,不是一种道德诉求,更是制度诉求。“和”要解决的是中国的民生问题,“谐”则是民主问题。  相似文献   

16.
《公民导刊》2005,(4):6-9
构建“和谐社会”是全面建没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和”,是历代政治家恪守的政治信念和治国理念,也是人类进步的必然选择和终级目标。将“和谐”用于政治,则“政令统一”、“政通人和”;将“和谐”用于经济,则“平稳持续”、“协调发展”;将“和谐”用于人际关系,则“诚实守信”、“宽则得众”;将“和谐”用于人与自然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东山岭,位于海南省万宁市万城镇东面3公里处,因地处城东而得名。东山岭方圆10余平方公里,又名笔架山,由八峰组成,最高海拔184米,雄伟挺拔,风景秀丽,自古被誉为“珠崖第一山”和“仙山佛国”。有万州八景之首的“华封仙榻”,“蓬莱香窟”“七峡巢云”“仙舟系缆”“海眼流丹”“冠盖飞霞”“正笏凌霄”“瑶台望海”“碧水环龙”等东山八景颇具风情。  相似文献   

18.
国人“理直气壮”为从众腐败辩护之“理”,从根上讲,正是反对礼制不公的“造反有理”的“理”。封建礼制造成的贵贱地位差别,本身就是不公的,否定这种差序制度当然有正义性。但是,此“正义”非法治正义,它不以“法”定是非,而是以“劫富济贫”为目此,弱势者永远“有理”。问题是,由于缺少法治社会基础,“造反”的结果,  相似文献   

19.
欧志葵  廖丰 《今日广西》2010,(16):25-27
冠着“至尊”,“黄金”,“宫廷”,“极品”等颇具气势的名字,以鲍鱼,鱼翅,燕窝,干贝,螺旋藻等“精贵”材料为馅,身价不菲的高端月饼在“群芳”环绕中显得尤为引人注目。  相似文献   

20.
王德兵 《现代领导》2001,(11):51-51
“好人主义”又称“好好先生”,“老好人”。现实生活中,“好人主义”并非少见。当前,学习江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应大声疾呼:坚决反对“好人主义”。“老好人”为人不诚实。貌似谦卑,实则城府很深,是“老好人”的待人之道。这种人对人一团和气,见人就说好,笑口永张开,见面只说三分话,吞吞吐吐,拐弯抹角,藏在一副“老实人”的面具后面,以求仕途无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