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网络社会是一种新生的社会组织形式,目前网络伦理陷入困境的局面,使我们明白当前网络伦理的构建显得非常必要。在构建网络伦理时,必须坚持培养社会责任感的原则、自主自律的原则等等。与此同时,还必须加强网民自我角色意识,健全网络法制,加强网络执法力度。  相似文献   

2.
网络反腐制度构建核心必须坚持"标本兼治、注重预防"的伦理原则,缓解个人价值实现与领导干部培养机制之间的矛盾与冲突,体现党和政府对领导干部实现个人价值的伦理关怀。预防伦理原则的实现要发挥网络在营造廉政文化氛围上的巨大优势,政府、网络运营商和网民等多方主体应完善网络反腐的信息收集、案件处理、查处制度,坚持发展和完善电子政务,加强网络廉政伦理文化建设的宣传力度,让公职人员在行使公权力的过程中"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  相似文献   

3.
李小俊 《理论探索》2005,4(5):130-132
自由、平等、民主是契约伦理的实质内涵,运用契约伦理的视角去解读公仆意识,旨在使错位的“公仆”与“主人”的关系得以理顺,再现政治文明的美好前景。加强社会主义契约伦理文化基础上的民主政治建设,一是要实行民主选举,二是要依法治国,三是要健全监督机制。  相似文献   

4.
行政腐败中"服从上级命令可否免责"问题引起了不少人的疑惑。面对上级错误命令是执行还是拒绝,行政工作中是对上级负责还是对公众负责,这些"道德选择困境"涉及的正是行政伦理问题。从行政伦理的角度进行探讨,其结论是:认为行政人员在服从上级命令、遵守法律准则的同时,更应对公众负责,秉持是非观念,坚持道德伦理。就行政伦理困境的产生原因及其道德选择困境的表现来看,构建行政伦理框架应着重从以下五个方面入手:正确认识行政伦理要求,重建道德的惩戒力量;开启行政人员的责任教育,构建个人伦理决策模式;完善组织制度,提升组织文化;加强行政过程的伦理立法,健全法律监督体系和组织内部监督机制;加强行政伦理的社会公共监督。  相似文献   

5.
谣言与群体性事件如影随形,贯穿于群体性事件的全过程,对群体性事件爆发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湖北石首“6.17”事件中网络谣言肆虐凸显了当地政府网络舆论引导能力的薄弱与不足,包括政府网络舆论引导意识淡薄、信息公开机制不健全和网络舆论引导方法、手段落后等.加强政府网络舆论引导能力建设,实现网络谣言的有效治理,必须增强领导干部的网络媒介素养,提高网络谣言防范意识、建立健全政府信息公开机制、坚持“疏堵结合”,转变政府网络舆论引导方式和坚持舆论引导主体多元化,构建网络舆论引导新格局.  相似文献   

6.
联网时代下,现代网络即时通讯工具的发达,人们的信息获取能力以及信息交流能力得到前所未有的提升,话语权的回归使得人们可以借助网络进行自我表达。网络聊天、网页浏览、网络博客撰写等网络行为的发生使得人们的话语权得到充分释放。然而,网络却在这一过程中也悄然改变着人们的传统伦理道德认同,网络行为过程中日渐增多的网络伦理失范行为的发生,开始不断颠覆人们的传统伦理道德认同,网络伦理失范发生过程开始引起人们关注。  相似文献   

7.
网络美好生活是一种网络化的生存状态和过程,也是对网络社会和谐交往与幸福表达的价值追求。短视频作为信息传播市场上不可或缺的载体,其内容符码化、形式碎片化、主体平等化与社交虚拟化的特征使其迅猛发展。但在传播过程中,因算法推荐与人工审核的缺失、平台治理与网络法律法规的乏力、流量驱动与用户媒介素养的不足等原因导致短视频传播出现内容真假难辨、低俗信息泛滥、侵权乱象丛生、“电子鸦片”成瘾等伦理失范现象。有效应对短视频传播伦理失范问题,需要用户、平台、政府和社会多方协作,加强网民媒介素养与理性判断能力以提升用户素养,构建合理的盈利模式与审核机制以加强平台自律,完善相关网络法规与伦理规范以推进法制建设,发挥社会组织功能与监督作用以完善社会监督,合力打造优质文明的短视频传播生态。  相似文献   

8.
新时代背景下,网络环境更加美好,网络社会更加和谐成为我们共同的心愿。我们既要正确面对科技进步给我们带来的这一便利,又要在网络生活中遵守网络伦理、生态伦理。新时代,网络生态伦理问题主要表现在信息危机、安全危机及全球化带来的危机,以此总结出对待网络生态问题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9.
网络在带给我们方便快捷的同时也带来了很多令人担忧的问题,其中存在的网络伦理失范问题应当得到重视。对网络社会出现的网络伦理失范现象,要综合运用法律、道德、传统伦理规范进行解决,对网络伦理失范现象进行哲学思考能够把握好网络社会和现实社会、网络伦理和社会伦理的关系,正确认识网络伦理,从现实社会伦理中获得启示才能更好地应对网络伦理失范现象。  相似文献   

10.
网络生态系统是网络生态主体与网络生态环境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而形成的有机整体。网络生态伦理问题主要表现为:信息污染问题突出,信息膨胀与信息资源短缺并存,个人隐私面临威胁等。造成网络生态伦理问题的主要原因是:有关网络伦理的规范相对缺失,网络主体的自律能力较差,现实社会和虚拟社会存在着不同的道德评价标准。解决网络生态伦理问题,应坚守无害性的最低要求,坚持诚信原则,切实做到知情与同意的统一等。  相似文献   

11.
王培 《学理论》2010,(6):21-22
在我国,同性恋者作为一个亚文化群体其生存面临着严重的伦理困境,遭受污名、歧视、陷入自我矛盾。他们特殊的行为方式违背传统的孝道,背离儒家美德,受制于中庸之道,导致他们的基本权利时常受到侵害。因此,必须转变传统的道德观念,加强立法保障该弱势群体的人格尊严权、平等自由权和婚姻权,这对于构建和谐社会,健全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2.
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内含着丰富的伦理意义和崇高的伦理要求。其核心是社会主义政治民主 ,它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政治伦理的基本精神 ,凸现了人民伦理的主体地位 ,彰显了马克思主义以人为本的光辉。为了实现社会主义民主 ,代理人民行使政治权力者必须树立政治权利受托意识 ,做到“权为民所用” ;必须推进行政活动的公开、公正 ,做到“政为民所行” ;必须打造廉洁高效的行政信用平台 ,做到“利为民所谋”。  相似文献   

13.
网络社会的现实伦理重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伦理问题的提出揭示了对网络技术的"双刃剑"所引发的伦理关注。网络伦理的讨论应以现实伦理为依据,以重构现实伦理为目的。重构现实伦理应以虚拟实在为切入点,以责任伦理为前提,关注并借鉴国外研究网络伦理的经验,吸收并整合中国传统伦理资源。  相似文献   

14.
网络新经济的崛起,由此产生一系列商业伦理的变革,推动人类进入“兼容、平等、共赢”的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5.
网络-中国公民意识崛起的动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民意识的培育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历史任务,互联网的发展为公民意识的成长提供了契机.网络虚拟公共领域的构建与网络民主的参与形式对公民意识的培育具有积极的意义.但同时由于网络自身的特性所致,网络对公民意识培育也存在数字化鸿沟、信息管理和文化上的困境.只有完善各种法规制度,发动公民参与的积极性,加强网络伦理的研究,才能趋利避害,发挥网络在公民意识培育中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6.
“全球伦理”与“文明冲突”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1993年9月在美国芝加哥世界宗教大会上发表的《走向全球伦理宣言》,希望能在不同化传统中找到某些维护世界和平的伦理原则,找到“一种最低限度的基本共识”。这是一个值得认真讨论的非常重大的课题。对此本提出四点看法:寻求伦理观念上的“最低限度的共识”很有意义,因为人类在伦理问题上必定有其共同的方面,必定存在可以为不同化传统的民族与国家共同接受的伦理准则;寻求“全球伦理”需从各个民族化传统中吸取资源,在尊重各民族化传统的伦理价值的基础上,发掘和利用有利于构建全球伦理的思想和观点:寻求“全球伦理”必须关注当今人类存在的重大问题,如“和平与发展”问题、政治问题、社会问题、经济问题、环境问题等;“和而不同”应是寻求“全球伦理”的原则,此原则不仅对消除不同国家与民族间的矛盾、冲突、战争有正面的积极意义,而且亦是推动各国家、各民族化健康发展的动力之一。  相似文献   

17.
论转型社会期民众公德伦理与公民意识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转型社会期部分民众道德水准下降是我们时代的一个普遍现象。在中国这样一个缺乏现代公共生活传统的国家,市民在公共意识形成和公共生活能力的发挥方面还处于初级阶段;公民公德伦理意识欠缺,究其原因,首先在于“公民社会”发育不足;加强以“公民意识”为核心内容的公民素质的培养,是新的历史时期道德建设的关键,是民众新的德性素养历史性生成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8.
作为一种新的发展观,科学发展观的“新”不但体现在发展目的上,更体现在伦理支撑上.科学发展观以责任伦理作为自己的伦理追求,具有责任伦理底蕴.科学发展观要求人类有自觉的责任担当精神,学会自我控制和自我协调,对发展的后果担当起自己的责任.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把人作为发展的价值主体,尊重人的价值创造精神和独立人格意识.现代社会是个风险社会,它要求伦理观念的变革,追求责任伦理的理念,因此,科学发展观的责任伦理底蕴正是我们现代社会所需要的.  相似文献   

19.
网络舆论危机及其应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小刚 《理论探索》2011,(5):110-113
网络舆论危机的特点是:传播速度快,涉及范围广;所涉事件具有突发性,舆论压力大;所涉群体的行为非理性,控制难度大。从传播机制看,引发网络舆论危机的源头是个人或组织的不当行为,传播的主要形式包括新闻跟帖、网络论坛等,网民、网络媒体、政府是网络舆论危机中最重要的传播力量。网络舆论危机是多种因素混合交融的结果:网络监管不健全,网络伦理缺位,政府的不当处置,媒体的推波助澜。应对网络舆论危机,应加强网络监管,加强网络伦理建设,规范政府行为,强化媒体管理。  相似文献   

20.
服务型政府视角下乡镇公务员伦理精神的缺失与重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乡镇公务员伦理精神的培育是建设服务型乡镇政府的内在要求。乡镇公务员的伦理精神可以概括为行政忠诚、公益人格、责任意识、公平理念和服务精神等五个方面。目前,我国乡镇公务员存在忠诚奉献精神缺失、行政人格偏离、责任意识淡薄、公平正义理念不足和为民服务意识低下等问题。重塑乡镇公务员的伦理精神,必须严格录用机制,加强职业伦理培训,健全激励机制,提高公务员自身修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