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创立的红色根据地。她在敌人大规模军事“围剿”和严密的经济封锁之下,能够获得生存和发展,这与根据地正确制定和执行党的工商贸易政策,搞活苏区经济有着密切关系,本文试作管窥。 1934年11月,红二、六军团建立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后,面临着十分严重的困难局面。首先,国民党实行军事“围剿”。1935年初,蒋介石调集重兵对根据地进行六路“围剿”,先后出动了正规部队约20万人和地方保安团约10万人的兵力,企  相似文献   

2.
吴昌华 《黄埔》2007,(4):46-49
第二十一章 五次谈判 国共两党再合作 九·一八事变后,中华民族处于亡国灭种的生死关头。 江西中央苏区的红军在国民党军的“围剿”下,干1934年10月从长江南北各根据地进行战略转移,干1935年10月抵达陕北吴起镇,与红十五军团会师。红二、六军团从湘鄂川黔根据地开始长征,于1936年7月2日到达四川甘孜,  相似文献   

3.
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印刷传播活动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莉敏 《湖湘论坛》2005,18(4):28-29,47
在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这块红色的土地上,不仅有过腥风血雨的战斗,而且也有过轰轰烈烈的革命传播活动,特别是印刷传播活动。本文试图对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的印刷传播活动初步的探讨、分析,以便人们对这块革命根据地的革命活动有进一步的认识。  相似文献   

4.
在黔东革命时期,红二方面军对党的统一战线政策进行了实践,开展了卓有成效的统战工作.在黔东革命根据地创建时期,红三军采取了吸收"神兵";实施比较正确的宗教政策;联合工商界,保护工商业发展;联合开明人士、分化瓦解敌人等统战政策,壮大了革命队伍,很快扩大了红三军的革命影响,对黔东革命根据地建设和武装斗争的开展起到了非常积极的...  相似文献   

5.
习仲勋在总结革命斗争经验的基础上,做出了创建陕甘南梁革命根据地的决策。他制定了创建南梁根据地的策略,从南梁实际出发,实施了一系列发展南梁的政策,使得南梁得以繁荣和巩固,最终“硕果仅存”,成为红军长征的落脚点和全国抗战的出发点;南梁革命根据地“硕果仅存”的基本经验对当时其它边区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具有很好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6.
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开始了独立领导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历程,探索建立了工农兵苏维埃政权,在红色首都瑞金两次召开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开启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人民当家作主的伟大预演.之后,苏维埃运动如同星星之火,在革命根据地普遍开展起来.当时的重庆是川陕革命根据地和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的有机组成部分,在苏维埃...  相似文献   

7.
百年·记忆     
《小康》2021,(13)
正【1930】农村革命根据地发展壮大党的六大以后的两年间,党中央加强了对各地红军和农村革命根据地工作的领导,使工作获得巨大发展。到1930年3月,全国红军已有13个军、6.2万多人。在毛泽东等领导的赣西南、闽西根据地以外,重要的革命根据地还有湘鄂西、鄂豫皖、  相似文献   

8.
正1934年10月后,战斗在中央苏区、鄂豫皖苏区、川陕苏区和湘鄂川黔苏区的红军各部队,相继开始战略转移,踏上漫漫长征路。按照当时的行政区划,红军各部队长征共途经14个省份,即江西、福建、广东、湖南、广西、贵州、云南、四川、西康(今分属四川和西藏)、青海、河南、湖北、  相似文献   

9.
《传承》2016,(2)
红军长征落脚陕甘革命根据地,排除了根据地存在的严重危机,为党中央把领导中国革命的大本营放在西北任务的实现奠定了基础,使陕甘革命根据地发展扩大为巩固的陕甘宁革命根据地,为实现红军三大主力胜利会师奠定了基础,开创了以抗日战争为中心的中国革命的新局面,在中国革命史上有着重要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0.
长征被人们习惯地称为"二万五千里长征",实际上则是指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工农红军主力从长江南北各根据地向陕北根据地进行的战略大转移。在红军长征中,先后有红六军团和红一方面军(中央红军主力)两支队伍途经广西桂北地区。在一些党史军史书刊中,对红军长征与红军长征过广西的记述中有诸多误述,需要加以考析订正。红军长征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和深远的影响,红军过广西同样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与深远影响,长征的伟大胜利还有着十分丰富的历史经验与深刻的历史启示。  相似文献   

11.
向济萍  黄莺 《桂海论丛》2010,25(2):122-127
在邓小平、李明瑞、张云逸等领导下,先后于1929年12月11日和1930年2月1日发动百色起义、龙州起义,成立红七、红八军。红七、红八军在左右江地区坚持斗争10个月后,其主力于1930年10月北上远征,转战7000里,1931年7月到达中央革命根据地,归红一方面军第三军团建制,从此成为中央主力红军的一支劲旅。之后,虽然红七军的部队番号与建制历经多次改变,但红七军英勇善战的优良作风始终如一。  相似文献   

12.
长期以来,对红军长征历史上重大历史事件的湘江战役中红军的兵力损失情况多语焉不详。有鉴于此,文章考察了红军长征入桂前后的兵力对比,并且把兵力损失分为直接损失和间接损失两部分来区别考察。关于损失巨大的原因,文章认为,除了左倾错误以外,还有多方面的原因,既有主观方面的,也有客观方面的。  相似文献   

13.
红军长征与少数民族革命运动的兴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红军长征的胜利,不仅粉碎了蒋介石企图消灭红军的迷梦,而且扩大了革命影响,遍撒了革命火种,点燃了各少数民族革命的星星之火,促进了少数民族地区革命运动的迅猛发展,从而揭开了中国革命史上少数民族革命运动的新篇章。  相似文献   

14.
周恩来在王明“左倾”错误统治中央时期,在毛泽东已被排挤出中央苏区党和红军领导岗位的情况下,顶住压力,主动争取毛泽东参与红军作战指挥;坚持毛泽东的军事路线,为确立毛泽东在党和红军中的主导地位做出了特殊贡献。红一、四方面军会师后,周恩来坚持北上抗日战略方针,协助毛泽东粉碎张国焘的分裂图谋,维护了党中央和红军的团结统一。在处理西安事变前后,周恩来提出“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主张,贯彻毛泽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为推动第二次国共合作做出了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15.
中国共产党经过早期的酝酿和大革命时期的斗争 ,逐渐从思想、组织、群众、实践等方面为创建人民军队作了较为充分的准备 ,为人民军队的产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随着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失败和国民党新老右派加紧反共活动 ,中国共产党坚定地走上了创建人民军队、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相似文献   

16.
跨入新世纪后 ,军队政治工作学既面临着新的挑战 ,也面临着发展的机遇。勇敢地迎接挑战 ,必须抓住机遇 ,富有成效地培育出军队政治工作学新的知识增长点。为此 ,应在传承我军政治工作优良传统的基础上 ,大胆改革创新 ,着力于挖掘其历史渊源 ,比较其优势弱项 ,探索其内在规律 ,预测其发展走向 ,整合其知识体系 ,并在实践中努力探索培育军队政治工作学新的知识增长点的基本路径。  相似文献   

17.
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是中国历史和现实的必然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历史证明,不仅西方的民主制度在中国行不通,西方的军事领导制度在中国也行不通。与中国革命的领导权向无产阶级政党转移相适应,建立无产阶级自己的武装力量,实现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既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转变的要求,也是中国近代以来军事领导制度发展的必然归宿。中国共产党对军队绝对领导原则的确立,实现了军队由个人掌控向政治组织掌握的历史性飞跃,这是中国军队领导制度的历史性进步,从根本上保证了我军的性质和宗旨,保证了部队的高度集中统一。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是我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8.
丁芮 《青年论坛》2014,(2):140-144
湘军是近代新出现的军队控制形式,它以募兵制度替代了世袭制的绿营兵制,促进了传统中国控制方式的大变革.湘军作为新的社会控制手段稳定了清政府的统治,同时,湘军的兴起也引发了清政府的兵制变革,弱化了皇权对军队和地方的绝对权威,扩张了绅权,分解了中央集权,致使清末督抚专政,最终导致了民国军阀割据局面的形成.  相似文献   

19.
谈公安消防部队在反恐救援中的地位及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国际恐怖犯罪活动日益猖獗,我国急需建立一支训练有素、保障有力、救援经验丰富的队伍参加恐怖袭击发生后的救援工作。依托现役消防部队建立一支以消防部队为主体的反恐救援队伍,努力加强其政治、装备及业务等方面的建设,是解决当前我国反恐救援队伍缺乏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20.
庾新顺 《桂海论丛》2010,25(2):116-121
中共中央的决策与左右江苏区的创建和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中共中央和广东省委决策与俞、李合作,调遣邓小平等45名党员干部来南宁是一个决定性的因素;中共中央关于发动左右江起义和创建左右江苏区的决策,具有重要的特点和历史贡献;中共中央关于红七军向湘粤边发展和相机汇合朱毛红军的决策,对于红七军前途和左右江苏区产生了重要影响;同时,中共中央和广东省委在指导中也存在"左"的错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