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程朱理学渊源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徽州文化是我国极具地方特色的区域文化 ,其本质是典型的中国封建文化 ,其理性的内核是程朱理学。儒家文化孕育了程朱理学中国传统文化长期以来都是以儒家文化为主体 ,从而影响了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而儒家文化的发展本身就不是铁板一块的 ,它经过了几个发展阶段。最初的儒家文化是以创始者孔子及稍后的孟子为代表 ,此期为儒家文化的经典阶段。到汉武帝时 ,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 ,正式确定了儒家文化作为中国封建文化核心的统治地位。由此发展到儒家文化的第二阶段。到了宋代 ,由于社会的进步 ,特别是佛教兴…  相似文献   

2.
儒家文化主要从其伦理观、动静观、内外观、中庸观等方面对中国体育文化产生影响,进而实施控制,同时认为中国体育文化精神主要体现在对力量与勇气的赞美、对技巧与才智的推崇、浓厚的道德色彩、讲究礼仪形式、注重体育与艺术的结合等方面。中国体育文化是在儒家文化的熏陶下独自发展,并深受西方体育思想的影响,中国体育文化和西方体育文化最终将会走向融合。  相似文献   

3.
儒家文化·企业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全忠 《前沿》2003,(9):176-178
儒家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是博大精深的思想体系。现代企业注重企业文化的塑造 ,中国的企业在进行企业文化塑造时可以借鉴和吸收中国儒家文化的精华 ,培育有中国文化特色的、稳定而鲜明的企业文化。儒家文化与企业文化的关系或者说影响主要表现在 :企业精神、企业价值观、企业管理方式、职工行为模式、企业伦理规范五个方面  相似文献   

4.
当代中国社会面临信仰严重缺失的危机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作为国内学界著名的外国哲学研究专家,邓晓芒教授对此一直多有关注。他通过大量学术文章、演讲等方式不断阐述着一个中心观点:当代中国人、中国社会缺乏信仰的真正源头在于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儒家文化中根本没有真正的信仰,真正的信仰只存在于西方文化之中。邓晓芒教授认为儒家文化没有真正的信仰,因而是当代社会信仰危机的根源,其观点值得商榷。事实上,从儒家文化的信仰对象和儒家文化信仰者的态度两方面都可以证明,儒家文化具有真正的信仰。应对当代社会的信仰危机不仅不能根除儒家文化的影响,而是应该加强儒家文化的力量。  相似文献   

5.
《松州》2015,(3)
禅宗是最具中国本土化特色的佛教门类,禅宗的形成标志着佛教本土化的完成,禅宗的形成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刻影响。本文试图通过研究禅宗思想与儒家文化的关系,探讨儒家思想对禅宗的作用和反作用来说明,佛教与儒家文化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儒家文化     
谭舯 《统一论坛》2012,(2):14-16
在辉煌璀璨、蔚为大观的中华传统文化中,处于主体和核心位置的当属儒家文化。自春秋末年孔子创立儒家学说算起,儒家文化已绵延发展达2500余年:儒家文化以其深湛厚重的思想内涵和经世致用的社会价值,始终占据了中国古代和近代社会思想文化的主导,全面而深刻地影响了中国政治、经济、社会等各个领域,对中华文化特质的形成和中华民族精神的塑造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内容简介:儒家文化是马克思主义传人中国并不断中国化的社会文化土壤或背景。儒学与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现代化有着不解之缘。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有两个思想根源,一是马克思主义,二是中国传统文化,主要是儒家文化。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绝没有脱离中国社会与中国的历史文化。今天我们要解决中国的现实问题,也离不开调动传统文化资源,特别是儒学传统。我们不应该抽象地、教条化地对待儒家传统。当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现代化发展之最为紧迫的课题,一是经济与社会的科学、全面、可持续地发展;二是政治与社会改革,构建公平、正义、和谐的社会;三是中国主体性的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念,包括荣辱观的建构与整饬吏治。在这三方面的理念、制度、心理习俗系统的建  相似文献   

8.
公超  付少平 《前沿》2013,(2):117-119
与西方文明相比,中国人对宗教并不十分热情.这主要是受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体与核心的儒家文化的影响.但对于儒家文化是如何影响中国人的宗教信仰的,学者们存在很多争论.实用主义是解决这些争论的一个很好的方法.本文从儒家文化与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与宗法性传统宗教,与佛、道两教的关系入手,分析儒家文化在中国传统社会宗教领域中的影响,认为我们无论认为儒家文化是否是宗教,儒家文化在宗教领域内所起到的主导作用是无法否定的.  相似文献   

9.
中国传统文化是以儒家文化(或称儒学)为主体包容多元的文化。古今中外,文化为政治服务,中国的儒家文化尤其如此。儒家文化在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政治统治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科学地对待传统文化,当然包括怎样正确地看待儒家文化在传统政治中的作用及其对现代政治的影响。一、儒家文化也是政治文化“文化”的涵盖极其广泛。然而从某种意义来说,儒家文化也就是政治文化。首先,儒家文化形成于政治、服务于政治。儒家文化的形成,最初是孔子对宗法社会伦理的概括。所谓宗法,就是血系统治之法。孔子着眼于三代的宗法统治经验教训,即族、…  相似文献   

10.
秦志强 《前沿》2013,(1):96-97
法律是一种文化现象,儒家文化中也孕育着深厚的法律文化。本文简析了儒家法律文化的发展历程,从儒家法律文化的特征人手,深刻剖析儒家法律文化的价值观,并探讨其对当前我国建设法治国家的启示,对于推进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和繁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儒家文化与科技现代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映红 《前沿》2002,(12):151-152
中国文化是以儒家思想文化为主流的文化 ,儒家文化对中国古代科学技术有过积极作用 ,也产生了消极影响。本文论述了儒家文化在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二十一世纪是否还具有影响力 ;儒家文化是否有利于现代化建设 ;儒家文化是否与科学精神相悖等问题。  相似文献   

12.
“两型社会”视野下大众体育文化体系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大众体育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需要自身文化体系的构建,这种文化体系并非一种固有的模式,而是区域特色的集成。建设两型社会是我国当前大众体育文化体系构建的应然视野,生态体育则是这一文化体系构建的理想定位。生态体育定位下的两型社会大众体育文化体系构建可以从区域梯次性这一视角来进行,其内容涵盖旧城社区体育文化、新城社区体育文化和城郊社区体育文化构建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3.
蒋庆先生提出,所谓"先进文化",即是建立在尧舜文武周公孔子道统上的儒家文化,也就是尚德尚仁的"君子文化",是把善和公正放在第一位的文化,而不是近代西方那种尚力尚利的"小人文化",不是把强力、霸权、功利、效率、欲望放在第一位的文化.蒋庆先生的观点是片面而偏狭的,这主要表现在三方面:一是他没有正确认识和把握儒家文化的基本特性,儒家文化的系统性、历时性和民族性决定了其不可能都是先进文化;二是他把善或道德当成评价文化是否先进的唯一标准,实际上,只有能够实现真善美利四种价值的最大化与最优化,才能称为先进文化;三是他忽视了儒家文化的社会功用性.其实,儒家文化对社会发展所产生的正负多种作用,决定了它不可能隶属于某种单一文化类型.  相似文献   

14.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文化,是把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21世纪的战略部署。美国著名政治家亨廷顿提出,21世纪的冲突是伊斯兰文化、基督文化和儒家文化的冲突,亦即宗教文化的冲突。这种情况值得我们注意。面向21世纪,建设云南民族文化大省,重塑云南形象,应...  相似文献   

15.
从文明的高度来看,经典马克思主义本质上是一种催生人类新文明的理论,在理论上植根于经典马克思主义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具有创造人类新文明的实践意义。从比较的视野来看,中国传统儒家文化对内圣的强调,对于个体内心世界的关怀和眷注,可以与马克思主义关注社会历史的外王之学形成互补,中国传统儒家文化的道德分层与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分类可以形成互补。  相似文献   

16.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主干的儒家文化,其以人为本、普遍和谐等基本精神对培养现代人注重社会利益、关心他人需求、保持人与自然以及社会之间的和谐仍具有正面效应和积极作用。应该科学地分析研究儒学文化,使之成为现代社会的有用财富。  相似文献   

17.
雷锋精神熔铸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是中国共产党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凝炼和结晶,并深深植根于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中。从深受儒家文化为主干的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影响、牢牢扎根于中华优秀传统美德、充分汲取毛泽东对儒家心性修养和民本思想批评和继承的思想精髓等三个方面,把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雷锋精神的思想文化源流,对于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其思想精髓、精神品质、价值观念和道德规范等优质基因,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潘玥 《前沿》2009,(6):134-136
中国传统文化中对中国人影响最深的可数儒家文化,本文从儒家文化着眼,从公共关系着手,较深地研究了儒家文化在公共领域的应用与发展。最后以构建和谐社会为例,具体分析了中国传统文化对公共关系在中国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尚古思维对儒家文化发展的两重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春兰 《前沿》2008,(2):181-183
儒家文化源远流长,经典汗牛充栋,但步入近代,曾经辉煌的儒家文化却陷入了困境。究其原因,蕴涵在这一文化体系中的传统思维方式——尤其是尚古思维是不可忽视的因素。尚古,由孔子开创,并在后世得到强化。一方面,它使儒家文化保持了其历史延续性,以至于儒家文化对社会的影响至深至远;另一方面,它也使儒家文化以过去为理想,以至于儒家文化与文化固有的时代性等特点越离越远,最终陷入被时代抛弃的困境之中。  相似文献   

20.
话语是思想的凝聚,革命特指暴力手段夺取政权。在解释学视域中理解"革命"话语包括三个维度:前见基础、文本互动和视域融合。中国传统儒家文化是理解革命话语的前见基础,包括了颠覆国家权力、期盼圣人救国和追寻道德理想三个特征;通过"附会"的文本互动形式,理解者不断缩短阐释革命话语的"文化间距";在这个过程中也包含着马克思主义与传统儒家文化的内在交流、会通的机理;最后,马克思主义革命话语与儒家革命文化会通于中国革命历史逻辑之中,彰显了传统革命话语的现代转化,标志着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革命话语体系的构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