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黄孟复 《人权》2013,(4):4-5
由中国人权研究会、中国人权发展基金会共同主办的第六届北京人权论坛今天开幕了。首先,我代表中国人权发展基金会对论坛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向长期关心、支持中国人权事业发展进步的各位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北京人权论坛自2008年以来已经走过了六个春秋。六年来,世界各国的人权专家学者、知名人士和人权部门官员每年一次相聚北京,共同探讨世界人权理论与实践的发展,积极推动世界人权事业发展。北京人权论坛已成为探索人权发展模式、交流人权保护经验和展望人权美好前景的重要平台,成为中国与世界各国人权合作与交流的重要途径,成为展示中国人权事业发展进步的重要窗口。  相似文献   

2.
罗豪才 《人权》2008,(3):4-6
今年是《世界人权宣言》诞生60周年。《世界人权宣言》是联合国关于人权问题的第一个专门性文件,对于唤起世界人民的人权理想、指导和推动国际人权发展,都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是一份有重要影响的历史文献。60年来,在《世界人权宣言》的激励下,国际人权事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人权的内涵也不断丰富。进入21世纪,发展和安全在人权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相似文献   

3.
曲相霏 《人权》2009,(4):43-49
改革开放以来的30年,是中国的人权理论和人权实践都获得了最迅速发展的30年,回顾和反思这30年来的人权研究,对今后的人权建设极为必要。本文将对人权原理部分的主要学说进行简单梳理,以有助于今后的人权研究与人权实践。  相似文献   

4.
赵新元 《人权》2009,(5):36-41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制定和实施了一系列重要举措,促进人权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其中,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中国第一个人权白皮书发表、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写入宪法三件大事,对推进中国人权的发展具有里程碑的意义。以这三件大事为起点,新时期的中国人权事业经历了特点鲜明的三个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5.
范继增  母小君 《人权》2010,(3):52-56
改革开放的30年是我国人权发展最迅速的30年。这30年人权发展的模式可以概括成一条主线,即“经济发展一解放思想一社会开放一国际合作”。经济的发展和思想的解放从根本上促进了人权法律思想的发展,社会的开放和国际领域的人权合作进一步使中国的人权法律思想与世界接轨。  相似文献   

6.
《人权》2013,(4):61-F0003
《人权》杂志创刊于2002年2月,是中国人权领域第一份公开出版发行的国际性刊物,是中国人权理论建设、人权知识普及教育和中外人权对话的重要园地。《人权》杂志的宗旨是:讲述人权故事,探讨人权理论,开展人权对话,普及人权知识,促进中国人权的进步和国际人权的健康发展。主要栏目有:  相似文献   

7.
常健 《人权》2012,(6):2-15
在中国,人权理念的传播并不是简单地将国外的人权观念直接照搬,而是一个不断“本土化”的过程。《人权》杂志作为人权知识传播的重要媒介和人权理论研讨的重要平台,为促进人权理念与中国的实际国情相结合,探索中国特色的人权发展道路,作出了重要的贡献。本文试图通过对《人权》杂志创刊以来所发表的文章的分析,发现中国10年来人权理念的本土化进程。  相似文献   

8.
常健 《人权》2012,(5):2-11
2001年12月,在《中国的人权状况》(白皮书)发表10周年之际,当代中国大陆第一本《人权》杂志试刊,并于2002年2月正式创刊。10年来,《人权》杂志记录了中国人权事业一步步的发展,见证了人权理念价值地位的不断提升。  相似文献   

9.
王晨 《人权》2009,(1):3-5
在纪念中国改革开放30周年之际,中国人权研究会在这里举办“中国改革开放与人权发展30年”学术研讨会,总结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权事业发展的经验,探讨新形势下如何促进人权事业全面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座的各位都是人权领域的专家,多年来积极对外介绍中国人权事业的发展进步,阐释我国政府在人权问题上的原则立场,  相似文献   

10.
罗艳华 《人权》2014,(3):34-38
2004年3月“人权入宪”不仅是中国人权事业发展的里程碑,也开辟了中国参与国际人权合作的新阶段,使得中国参与国际人权事务的力度和广度有所加强,中国在国际人权领域的影响力也有明显提升。  相似文献   

11.
龙晟  覃敏珍 《人权》2011,(1):13-18
上世纪70年代末开始的改革开放政策为我国人权保障事业发展揭开了新的一页,与此同时,也造就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人权保障。具体而言,我国改革开放以来人权保障事业呈现出以下趋向:人权保障位阶从法律保障提升到宪法保障,人权保障内容从社会权保障复归到自由权保障,人权保障方式从国内保障延伸到国际保障,人权保障密度从形式保障拓展到实质保障,人权保障主体从集体保障回归到个体保障。  相似文献   

12.
众所周知,人权问题最初只是一个国内问题,人权的法律保护最初也只是属于国内法范畴。但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特别是自第二次世界大战对人类社会造成大规模摧残,人权问题便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和高度重视。1945年联合国成立时通过的(联合国宪章》明确宣布,联合国的基本宗旨之一就是保护人权,规定联合国各会员国有义务同联合国合作,共同促进国际范围内的人权发展。对人权的国际法保护及其研究已发展成为国际法的重要分支之──—国际人权法,亦即产生了国际人权和人权的国际法保护。那么,人权的国内法保护与国际法保护是怎样的呢…  相似文献   

13.
张伟 《人权》2012,(4):50-53
2012年6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了《国家人权行动计划(2012—2015年)》,标志着中国人权事业进入了有计划、持续、全面发展的新阶段。本期计划与《国家人权行动计划(2009--2010年)》一样,对在全社会传播和普及人权知识,均提出明确要求。在互联网日益发展的今天,  相似文献   

14.
钟云萍 《前沿》2009,(5):16-19
我国人权事业经过百年发展,从无到有,从观念到制度,从制度到实践等皆发生了巨大变化,成就斐然,但仍然存在诸多缺失,如传统文化纠结、对弱势群体关注不足等,这就需要我们进行认真回顾与总结,从中发现值得我们汲取的经验教训。本文通过对我国人权事业发展历程的梳理,进而对成就与缺失进行分析,并对人权发展进行了展望,以期对促进我国人权事业发展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5.
陈士球 《人权》2014,(1):3-4
人权发展环境建设是一项综合性的大工程,也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尽管人权发展环境建设的提法过去讲得不多,但是实际早已在进行,并已取得了持续的进步。人权发展环境建设是日积月累循序渐进的过程,是实现“切实尊重和保障人权”目标的必备条件。本文就建设可持续的人权发展环境从五个方面加以说明。  相似文献   

16.
《人权》2003,(1):59-60
《人权》杂志是中国人权领域唯一公开发行的权威性中央级刊物。杂志以新颖、生动的栏目和客观、公正的评论,先导性地刊载中国各地最新人权信息,聚焦中国人权发展和国际人权斗争热点、难点话题,权威性地剖析当代中国人权理论前沿问题和重大现实问题,前瞻性地阐明中国和国际人权发展的趋势。杂志以中、英文两种版本面向世界160多个国家和地区发行,是广大干部群众解读人权、探讨人权的一个重要园地,是世界各国了解中国人权的重要窗口。《人权》杂志创办一年来,受到国内外读者的普遍欢迎。  相似文献   

17.
万益文 《人权》2012,(3):36-42
中国罪犯人权概念的提出与发展,既是同西方发达国家进行人权斗争的现实需要,又是中国监狱行刑现代化的必然结果。面对日益激烈的国际人权斗争,1991年11月1日,中国政府发表了《中国的人权状况》白皮书,从不同侧面向世界表明,新中国的人权理论和实践充分体现了《世界人权宣言》的基本精神和内容,以及中国在人权事业中作出的巨大努力和取得的成就。  相似文献   

18.
仇春川 《人权》2009,(5):42-45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这千变万化当中,有一项变化引人瞩目,这就是——人权。人权是人类的共同理想。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初,就把追求自由、民主和人权作为自己的目标。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政府致力于人权的保护和发展,为消灭贫穷落后,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人权理想,进行了不懈的努力。  相似文献   

19.
王在邦 《人权》2009,(5):13-14
近年来,世界各国围绕人权问题展开的讨论呈现向纵深发展的有利态势。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提出在国内坚持以人为本、努力构建和谐社会的战略方针,在国外倡导和推动建立和谐世界,为世界人权事业发展提供了新的助力,也为有关人权问题的学术讨论提供了新的视角。本方拟就人权保护与尊重文明多样性、促进人类和谐的关系谈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20.
王瑞雪 《人权》2012,(6):57-58
为深化对东北地区人权研究与人权实践状况的了解,推动人权事业的发展,第九届、十届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人权研究会会长罗豪才率中国人权研究会调研团,于2012年9月10日至16日赴黑龙江、吉林和辽宁三省,就人权理论研究以及人权教育培训等进行了考察调研。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李步云、致公党中央委员会秘书长曹鸿鸣以及中国社会科学院人权研究中心秘书长柳华文等参加了调研。调研活动达到了预期目的,取得了积极成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