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萧陆 《特区法坛》2005,(5):53-55
文安先生与我是老朋友了,他请我“斧正”他的《无病呻吟——闻庵诗选》,我真不敢承接。我明白,就我那一点点古典文学修养来读他的作品,真正读懂还有些困难,再让我“斧正”,岂不是赶鸭子上架吗?推脱不了,我只好硬着头皮接受了任务。  相似文献   

2.
《李潺手书诗选》中的诗章在对自然景观、历史遗迹、母爱童贞、艺术追求、诗人的历史文化使命等诸多人类文化命题的抒写中都流露出诗人的真实品格。这种品格的内核便是“本真”的人性。  相似文献   

3.
《文心雕龙》是中国文学批评史上一部不朽的巨著,影响深远。千余年来,有关它的校勘,评注,多不可数;但系统而具有卓见的著作,则推黄季刚先生的《〈文心雕龙〉札记》为其先河。虽说《札记》一书不免受到历史的局限,但作者的深邃而谨严的探索,却为后人的  相似文献   

4.
《晓春诗选》收徐晓春同志近十五年的诗歌作品二百余首,最近由新疆人民出版社出版。  相似文献   

5.
陈兴 《法制与社会》2010,(29):250-250
程汉大先生的《英国法制史》一书是近年来不可多得研究英国法制的发展历史方面的好书。英国作为近现代法治思想的"试验田"对今天的各个国家的法治有着不可磨灭的影响,通过程汉大先生对英国法制历史的平实的叙述,我们无不感受着隐含在其间的法治精神的崛起。  相似文献   

6.
一、《复庵记》实即《复明庵记》古人为亭台堂阁作记之文,大都围绕着它们的名称做文章。欧阳修的丰乐亭、醉翁亭,苏轼的喜雨亭、超然台、放鹤亭,苏辙的快哉亭诸记,以至刘基的《苦斋记》、龚自珍的《病梅馆记》等等,莫不皆然。这是因为亭台的命名本有寓意,所以阐发这命名的寓意便很自然地成了作记的主题。  相似文献   

7.
周枏先生去世时,我曾写了“带走一个时代的法学家”以寄追思。为什么这样说?因为他的人品、学品和命运在某种程度上浓缩了一个时代的众多法学家的个性特征、学术生涯和人生追求。无论是其人品学品,还是其生涯命运,都有时代的印痕。现今我们所处的时代,即使有人想去追求,已经很难产生、锻造周枏先生这样的学者了。这就是时代的不可抗力,它既可带给人们光辉与希望,也可给人造成黯淡和神伤。所幸的是,一种纯净的人品和精深的学品总能给人以激励和向往。周枏的《罗马法原论》(以下简称《原论》)就是这样一部体现了作者学品,并且给人以激励,为后来者奠基的著作,这是他留给后人的丰厚遗产。这个遗产既是一种已然的学品,又是当今学人应行仿效的楷模,也为将来的学术树立起了准衡。周枏先生去世带走了一个时代的另一层含义,是说作为老一辈学者,他其实是前一个时代的罗马法学者在后一个时代的仅存。从20世纪初以来至今,中国的罗马法学著作可以说并不少,除译著外,中国学者自己的著述也有十四五种之多。这些著作在不同时期,不同地区都发生过相当的影响。其中影响较为持久广泛的当属黄右昌的《罗马法与现代》、陈朝璧的《罗马法原理》以及改革开放以后在中国大陆出版的周枏、吴文翰、谢邦宇的《罗马法》(群众出版社,1983)和江平、米健的《罗马法基础》(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87)。从时间上看,虽然《原论》1994年才问世,但在此之前,像《原论》这样系统全面、深入具体、资料翔实的中文罗马法专著还不曾有过。这部著作是周枏倾其一生精力与心血的巨制大作,是他一生学术积累和造诣的集中体现。此前已有的任何一部罗马法著作,都没有像《原论》这样做了几十年的酝酿和准备,融入了几十年的学术探讨与教学积累。仅此而言,《原论》可谓对其他既有罗马法学著作的超越,是中国罗马法学近乎一个世纪的集成。正因如此,该书出版之后,受到了学界的广泛关注和欢迎。到2004年4月,该书已经五次印刷。这在同类学术著作中,无疑独享殊荣。在此意义上,完全可以说斯人已逝而不去,学品无声得永生。这就是一个学者的价值,无论他生存时曾否得意辉煌,或者曾有多少失意怅惘。从《原论》中我们可以看到哪些学品呢?  相似文献   

8.
一 《清代地方政府》(Local Government in Chinaunder the Ch'ing)是瞿同祖先生旅美期间的英文力作。 我们新中国的法科学子得以认识瞿老,中华书局功不可没。1981年,中华书局重印了瞿老1939-1944年间完成、1947年由商务印书馆出版的《中国法律与中国社会》一书。这本书,讲的是中  相似文献   

9.
中国科学院文学研究所选编的《唐诗选》,是文化大革命以来出版的一部较好的中国古典文学读本,无论在选材或注释方面都有相当的特色?它可以使广大读者阅读、欣赏唐代诗歌中的代表作品,从而了解我国诗歌史上成就最大的一化诗歌的总貌;对于古典文学研究者来说,也不失为一部有价值的参考书。但个人在学习的过程中,觉得有少数注释还可以作进一步的推敲,不揣谫陋,略陈琐见,供编者参考并指正。  相似文献   

10.
王进文 《研究生法学》2007,22(6):143-152
萧公权先生(1897—1981),原名笃平,自号迹园,笔名君衡,江西泰和人。先生才为世出,生于忧患,学于域外,执鞭中土,终老异乡,乃近百年来文化变局中立定脚根,深入西方学术领域,然后心平气和地在中西新旧各种学问之间,加以折衷调和、锤铸涵融,自成一家之言的中国人文学者,在中国政治学与宪政研究领域留下巨大的足迹与影响。之所以其名不显,一方面是因为他并非如学优则仕的文人,  相似文献   

11.
12.
读你,《人民调解》,偏偏喜欢你的儒雅。打开《人民调解》,淡淡的油墨清香让人心旷神怡。翻开《人民调解》,细腻的情感沁人心脾。隽永的文笔。叫人似掬似撒:时时变幻着一个个智慧的哲理.处处氤氲出一层层深邃的意境.儒雅是一泓内涵。儒雅是一种超俗.每一回详读。如同在与一位智者对话。每一次品读.仿佛在和一位长者沟通.  相似文献   

13.
《南方日报》1997年9月19日载:广东省云安县茶洞镇党委书记、人大主任陈严于1996年12月27日以外出玩耍、吃饭为名,驾驶小汽车将上班仅18天,未满18岁的镇政府女临时工江某带到肇庆、广州市,以卑劣手段三天之内三次强奸江某。案发后,该县人民法院一审“依法”判处陈犯3年徒刑、缓刑4年。这意味着陈犯可不受牢狱之苦。强奸少女竟可以不坐牢,是道地的权大于法的“活报剧”,引起社会和新闻舆论轩然大波。县处级干部大概与旧时的“县  相似文献   

14.
俞荣根先生的《风骨法苑几多人》一书,虽非严整的学术论文,然而却无处不给人智慧的启发和生活的感悟。俞先生作为国内法学界和儒学界的知名学者,在儒家法传统的研究领域中,不仅有真学问,更可贵的是在学问中所体现出的真性情。在西政求学期间,他继承并创新老师们的学术观点,传承并发扬着老一辈名师所坚持的西政精神;在继续深造期间,他独立探求着儒家法传统的魅力,寻求着儒家法思想的渊源;在执教期间,他扎实科研,站稳讲台,时刻怀着忧患精神,不为功利风气动摇。俞先生不仅有一名法律人的人格与精神,更有一名知识分子的文化情怀。  相似文献   

15.
杨帆 《仲裁与法律》2005,(4):126-130
最近读我国著名民法学者梁慧星先生的《裁判的方法》,受益匪浅。这本书是根据梁先生在法官培训班上的授课整理编写而成的,由于面对的是全国各地各级的法官,又是口头授课的形式,因此,具有口语化和形象化的特点。与通常晦涩难懂的法学专著相比,这本书读起来非但不吃力,反而备感趣味无穷,好像亲身坐在梁先生的讲堂,听他用深入浅出的语言和丰富生动的实际案例,将法学理论和实践中的大学问、大道理娓娓道来。  相似文献   

16.
最近,漆多俊先生的《经济法基础理论》(修订版)由武汉大学出版社出版了.该书的第一版是1993年出版的.在第一版中,漆先生独到地提出,经济法是国家调节管理经济之法,并以此为基础,论述了经济法一系列基本理论问题,创立了其特有的经济法学科理论体系,动摇了曾在我国经济法学界盛行10余年的大经济法观点的主导地位,被广大学者所赞同和接受.该书第一版在出版后不到两年时间里,被多次重印,在出版社准备再次重印时,漆先生作了修订.  相似文献   

17.
刘梅 《法治研究》2006,(6):43-43
圣·埃克苏佩里,法国著名作家,曾在法国空军服役。一生酷爱飞行,最终将生命献于蓝天。他一生出版过多部优秀文学作品,但他对人类最杰出的贡献在于创作出不朽的《小王子》。《小王子》是一部写给大人看的童话,却同样受到孩子们的喜爱。它以孩子的视角和口吻叙述了爱与责任的哲理,批判了成人世界的虚荣、浅薄、贪婪和盲目。  相似文献   

18.
下面这篇书评文章,既有对所评《经济法基础理论》一书中新现点的介绍,又有对它的评议与商榷。本刊在开辟“书评”栏时,曾希望书评本身也是一篇学术论文,但过去某些书评“广告”意味多于学术份量,所以我们又将“书评”改名为“新书新论”,意在求得对新书中的新现点进行评介。马俊驹同志此文符合本刊意旨,值得一读(唯篇幅略嫌过长)。我们欢迎这样有介有评的学术性的“书评”或“新书新论”,但文字在3000字内为宜。  相似文献   

19.
人民的利益是最高的法律——读郭道晖先生的《法的时代精神》●孙潮编者按:当代著名学者郭道晖先生于今年一月就要离开《中国法学》总编的岗位了。他的为学与为人,法学界都有公论,毋需多言。值此其离休之际,本刊发表两篇书评,表示我们对他的尊敬之情。这是一个变革的...  相似文献   

20.
齐爱民 《知识产权》2006,16(1):56-59
郑成思先生是建立和完善我国现代知识产权法的杰出贡献者。读先生的书文,可以感受到以下几个显著特点:第一,注重理论基石构筑,竖高深于平常。先生的理论建树于我国现代知识产权法的意义和深远影响已是客观存在并得到公认的事实,在此并无必要赘述。但值得指出的是,先生构建理论,求新而不标新,往往在被人们忽视的地方,广泛利用两大法系的多种实证材料,通过精确的逻辑推理和严密的论证,求证出一个新的理论或者道理。恰恰是这些“发现”,在中国厘清了知识产权法学的基础理论,甚至对民法基础理论的更新也起到了极大的推进作用。第二,深入浅出,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