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前有关民事诉讼法与民事实体法关系的问题已成为诉讼法理论界所关注的热点问题。长期以来,由于受到“重实体,轻程序”观念的影响,诉讼法一直被看作是实现实体法的形式和手段,因而诉讼法的工具价值被视其根本价值,忽视了诉讼法的内在价值。民事诉讼法与民事实体法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相互依存,相辅相成,构成了统一的法律体系。  相似文献   

2.
民事诉讼法修改与民事检察监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事诉讼法的修改没有建立以诉权为中心的再审程序,而是尽可能完善以公权力为中心的审判监督程序。检察机关作为唯一进入诉讼程序的监督主体,其地位和作用十分重要。民事诉讼法的修改对民事抗诉的改进非常有限,许多重要的问题急需民事诉讼法全面修改时予以解决。  相似文献   

3.
比较研究是民事诉讼法研究中一种重要、经常使用的研究方法。作为一种研究方法,也有其方法论的问题。民事诉讼法比较研究应关注的关联因素包括诉讼制度与法系、诉讼制度密切关联和影响的外部环境、诉讼制度与理论构成的关系、诉讼制度相互之间的关联、诉讼制度与法治发展阶段的关联关系等。文章对民事诉讼法比较研究应关注的主要关联因素进行了深入研究,将有助于提升我国民事诉讼法比较研究的水平,推动我国民事诉讼法学研究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4.
民事诉讼是实体法和诉讼法共同作用的场。民事诉讼法不仅具有保障民事实体法实现之功能,而且具有内在独立之价值。两者在举证责任、当事人等制度上存在着相互交融,民事实体法在法律拟制、诉前禁令上填补诉讼法的真空。对两者在合同案件管辖、个人合伙的诉讼地位等方面存在的冲突,应当根据法的效力等级以及后法优于前法的原则来处理。  相似文献   

5.
德国作为大陆法系的主要代表国家,其立法上的先进性以及可鉴性都是无可争议的。而德国在程序法,尤其是民事诉讼法中应用诚信原则的一系列立法活动,更是意义非凡。然而,在德国的一系列先导性立法活动的指引以及世界相关立法趋势之下,目前我国民事诉讼法是否应引入诚信原则,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6.
行为保全是与财产保全相并列的一个概念,行为保全长期作为学理上的概念适用.随着新《民事诉讼法》的修订,行为保全成为立法上的一个概念.同财产保全相比,行为保全的目的不仅是确保判决有效执行,它还关注当事人在诉讼中的利益保护,所以对行为保全制度的程序设计应当是多方面的.但现行立法中却将行为保全与财产保全简单等同化,没有强调行为保全在程序上的运用.行为保全应突出其自身的程序性,以维护当事人权益.  相似文献   

7.
2007年10月28日,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次会议通过了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修改民事诉讼法的决定,就再审制度和执行制度进行了较大的修改,完善了当事人申请再审的法定事由、申请再审的程序、检察机关的法律监督,进一步强化了执行措施、规范执行行为、加强债权人的权利保护、健全了执行机构,为解决“申诉难”、“执行难”两大社会难题的解决提供了法律支持。但修改后的民事诉讼法在再审的个别事由、再审案件的审理程序以及执行异议的审查等方面亦存在有待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修改前的起诉状难以符合起诉的法定形式要件和实质要件,一定程度上造成起诉难问题。新《民事诉讼法》从区分当事人身份、增减当事人身份事项、增加电子证据、采用电子送达等方面对起诉状的制作与应用进行修改。修改后的起诉状降低了起诉门槛,提高了形式审查效率,有利于当事人诉讼权利的行使,对我国民事立案制度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再审制度是我国民事诉讼程序制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客观地讲 ,我国再审制度对于保障民事审判公正性以及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具有一定积极的作用。但是 ,由于我国再审制度是本着“实事求是” ,“有错必纠”的指导思想而设计的 ,不可避免地存在追求所谓的“实体公正”而忽视法院裁判的稳定性。诉讼是特定化的解决纠纷的活动 ,具有其特殊的内在。  相似文献   

10.
督促程序在大陆法系国家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在我国却沦为“休眠程序”。最新修订的《民事诉讼法》顺应学术界呼声对督促程序作了重大修改,但该程序目前仍存在缺陷:一是申请费收费过高;二是制度设计仍存在一些问题。因此,应尽快出台与最新修订的《民事诉讼法》相配套的司法解释,通过完善该程序来提高其利用率和生效率,使之充分发挥化解民事纠纷主渠道作用,以解决人民法院面临的案件数量急剧增多的困境。  相似文献   

11.
受到德国民法主体制度的影响,长期以来我国的民法理论以及《民法通则》都奉行民事主体二元结构。二元结构的模式在中国民法理论中占据着帝王之位,其地位似乎是不可动摇,无可替代的。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出现了许多新的市场主体,二元结构受到了越来越多的质疑。本文将从民事主体制度的历史演变及其制度价值入手,通过分析民事主体范畴的本质内涵,提出我国民法典中应该抛弃原来的二元结构,引入德国的相对权利能力理论,建构民事主体多元化结构。  相似文献   

12.
颜俊彦作为广州府推官,掌管州府一级初审及复审诉讼的拟判.从380多件民事判词中能了解到当时的诉讼审判和司法观念.颜俊彦和当时的官员,是按照《大明律》等相关律条来审理越诉案件的,有时也运用财产归属的规则或道理判案,都以“法”字表示.在大多数民事案件中,颜俊彦是用“情”来判案的.情,有案情、情理和感情的不同,区分这些“情”并确定其实现,是审案的重要方面.案情清楚时,颜俊彦会选择用情理和法理处理案件;情与法有冲突时,则选择情感优先,融情于法,在不伤害亲情、感情的基础上达到情与法的统一.  相似文献   

13.
民法文化与中国民法法典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起源于欧洲大陆的民法文化绵延千年 ,形成了其特有的文化品格。由于政治、经济等诸多因素的影响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 ,民法文化显得非常落后和贫弱 ,但是传统文化中诸如集体本位观念、德法并重的思想、善良风俗等内容在中国民法法典化的进程中也具有积极的正面效应和古为今用的实践价值。在中国民法法典化的进程中 ,制定一部先进的民法典、净化固有的传统法律文化、吸纳西方现代民法精神、实施政治和经济的民主以创建中国发达的民法文化 ,是一项浩大而又急迫的文化建设工程  相似文献   

14.
生效行政裁判应当得到执行,但如何执行、以何种名义执行却仍值得探讨。现行行政裁判执行制度未能充分注意行政行为的效力理论,忽视了行政诉讼司法复审的性质,未能兼顾不同行政裁判的不同属性,而是简单地参照民事裁判的执行模式,造成了部分案件难以有效执行。文章在厘清了几个相关问题后,提供了一个可能的选择方案并对《行政诉讼法》第65条提出了修改意见。  相似文献   

15.
民事公益诉讼制度尚在发展初期,由于民事实体法依据的缺失导致实践中出现诸多问题,影响制度运行的效果。构建逻辑自洽的社会公共利益保护体系是民事公益诉讼制度的最高追求,但面临社会公共利益概念难以明确的困难,直接将社会公共利益类型化的具体形态作为法律保护对象并规定相应的保护方式,对侵害行为克以相应的民事责任,是一种可行方案和务实选择。  相似文献   

16.
我国行政诉讼法第 5 1条的规定存在诸多难以解释清楚的问题 ,必须在分析被告改变原行政行为利弊的基础上对其进行修正。  相似文献   

17.
新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有许多创新之处,包括聘任制、竞争上岗、引咎辞职、严格的离职从业限制等,标志着我国公务员管理制度日益完善。但仍然存在不足与缺陷,比如未设定公职人员财产申报制度,奖惩缺乏法定程序,等等。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深度转型,公民社会的崛起,人们更加关注影响其生存发展的重大社会公共利益的维护.当前,因重大危害公共利益事件频发,使得公共利益的保护一直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此次民事诉讼法修正设立的公益诉讼法律制度正是及时回应了社会的这种诉求,然则立法层面上对其又设定了诸多限制,而限制背后的成因更是多方面、繁杂的.现实的发展需求,司法实践的有益探索都会使公益诉讼法律制度日惭完善,其中必然地会在案件可诉范围和诉讼主体上进行扩张.  相似文献   

19.
清代诉讼制度是承继专制时代诉讼理念集其大成的产物,在诉讼过程中所涉及的诸多程序与环节,实际上是专制时代诉讼价值现的重要体现.就具体而言,考察其审级建置、程序设计与监督体系,反思其间所折射的深刻原理,展现积淀于深层的社会心理,对于汲取古代司法智慧,回溯并体味其中渗透的理性泉源,别有意味.  相似文献   

20.
民事主体结构的反思与重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民事主体与民事主体结构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二者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变化而发展变化。本文对理论界研究民事主体结构的观点进行反思后 ,论证非法人组织、国家应当成为独立的民事主体类型 ,自然人、法人、非法人组织、国家并列的民事主体四元结构 ,是我国民事立法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