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司法资源与司法需求的现实矛盾,对民检案件的审查实行繁简分流是理性的。可以对民检案件实行阶段化和多元化的审查程序,各阶段程序相对独立又互相承接,每一阶段程序对应不同的结案方式;每一阶段的程序中,可分为简易程序和普通程序,并根据案件的需要可以适时进行转换。  相似文献   

2.
“轻伤害案不属于公诉案件而属于自诉案件”的说法近些年流传很广。在司法实践中,常常会出现只要是轻伤害案件公安机关就不向检察机关移送了,即使移送了,检察机关也不批捕、不提起公诉,而告知当事人去法院自诉。其实,这种观点和做法是与法律的规定相悖的,它使得相当一部分受轻伤的被害人失去了一条应有的司法救济途径,而最终形成告状无门的状态。  相似文献   

3.
在1997年新《刑法》实施前,公安机关对轻伤害案件大都采取调解与治安处罚相结合的处理方式。调解无效的,绝大多数由被害人到人民法院直接起诉,只有极少数的轻伤案件走公诉程序。但近年来,公安机关将所有轻伤案件全部立刑事案件,进入公诉程序。笔者认为种作法弊大于利。  相似文献   

4.
程序分流理论在实务中的践行一直以来都备受关注,如何提高诉讼效率,节约司法资源是这一研究的目的所在.本文以认罪案件为切入点,探讨认罪案件程序分流在侦查阶段、审查起诉阶段及审判阶段的不同尝试,另从特征、原则等层面对刑事速裁制度作出简要探讨.  相似文献   

5.
目前,我国刑事案件数量和复杂性不断增加,轻罪案件所占比例甚高,而司法资源紧缺和全球刑事文明化程度日益提高的客观现实,要求我们必须深化刑事司法方式改革,因此,研究轻罪案件的处理,探讨简约、有效、人道、文明的刑事司法路径,实现司法资源在轻微犯罪案件同严重刑事犯罪案件之间的  相似文献   

6.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三十四条的规定,故意伤害是指非法伤害他人身体健康的行为。故意伤害罪需要有伤害的结果,即轻伤、重伤或死亡。在检察机关审查逮捕工作中,故意伤害案被视为几大“难缠”案件之一,即故意伤害案的证据不易把握,在司法实践中证据种类繁杂、相互矛盾、双方利害关系人各执一词的案件比例相当大。  相似文献   

7.
轻伤案件能否提起公诉李伟铭本文所称的轻伤案件,是指按刑法第一百三十四条第一款进行处罚的构成故意伤害罪的案件。在审判实践中,这类案件多数是按照1979年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执行刑事诉讼法规定的案件管辖范围的通知》,由被害人自诉,人...  相似文献   

8.
由于故意伤害(轻伤)案件多发生在特定当事人之间,双方真诚和解的可能性和真实性得到较充分保障,因而成为司法实践中刑事和解适用率最高的罪名。检察机关侦查监督部门在审查达成刑事和解的故意伤害(轻伤)案件时,要以事实证据为基础,考量犯罪嫌疑人认罪态度、和解的自愿性和真实性等因素,审慎作出批准或者不批准逮捕决定。  相似文献   

9.
曾晖 《法学杂志》2013,34(1):136-140
对于民事抗诉案件法院的庭审范围、检察机关在庭审中的职责、抗诉案件的庭审与其他再审案件的庭审有何不同,因法律规定不明,司法与理论界分歧很大.民事抗诉案件的审理范围应以抗诉事由为中心,同时兼顾当事人的请求;检察机关在庭审中有权参加法庭调查与法庭辩论,权利区别于当事人,对庭审活动中的违法应及时纠正,避免产生司法不公;在其他相关问题上应区分抗诉案件与其他再审案件的不同.  相似文献   

10.
当事人和解公诉认罪案件的现状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所谓公诉认罪案件,是指被追诉人在刑事诉讼程序中自愿承认被指控的基本犯罪事实的公诉案件。由于被迫诉人自愿承认犯罪,公诉认罪案件在事实认定方面相对较为简单,事实认定不再是刑事诉讼程序的核心内容。合理设置公诉认罪案件的刑事诉讼程序不但能够提高诉讼效率、节约司法资源,还能提高刑事司法的整体效能。近年来,  相似文献   

11.
聚众斗殴和故意伤害是司法实践中常见的两种犯罪,二者都属于暴力打击型犯罪,就其实施犯罪的手段来看.存在着一定的相同点,即均可能造成他人身体轻伤以上的后果。因此,实践中一些案件究竟应该定聚众斗殴,还是故意伤害,常使办案人员感到困惑,确实值得研究。  相似文献   

12.
祝艳京 《法制与社会》2014,(13):125-126
轻伤害案件是指在故意伤害案件中被害人伤情只构成轻伤的刑事案件。随着我国法律的不断完善和法制环境复杂化,轻伤害案件发案率不断上升的趋势,该类案件处理出现了诸多问题,为构建和谐社会,体现科学发展观的"以人为本"思想,维护法律的权威,实现司法公平、公正、高效,我国司法界理论和实践者提出众多应对之策。  相似文献   

13.
以同一检察院自侦自诉为基本、异地检察院起诉为补充的现行职务犯罪案件审查起诉模式存在着诸多问题,例如,侦查监督形同虚设,缺乏司法公信力,损害司法公平,加剧法检冲突。因此,有必要对现行模式予以改革。建议吸收现行模式中异地起诉的合理做法,对职务犯罪案件全面推行异地同级审查起诉。通过此举,可以改变同一检察院自侦自诉现状,切实发挥侦查监督作用;增强司法公信力,有利于保护犯罪嫌疑人的权利;消除司法处遇不平等情形,维护司法公平;减少法检冲突,节约司法资源。具体可从移送与受理程序、审查起诉程序、刑事立案监督程序、侦查活动监督程序、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逃匿死亡案件违法所得的没收程序以及其他程序等方面构建职务犯罪案件异地同级审查起诉程序。  相似文献   

14.
构建中国式恢复性司法若干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富有中国特色的恢复性司法在上海已经悄然兴起,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效。本文以上海市杨浦区的轻伤案件委托人民调解为视点,在分析构建中国式恢复性司法利弊因素的基础上,从机构设置、适用范围、适用条件、程序设计等方面提出了中国式恢复性司法的制度构想。  相似文献   

15.
目前在检察机关所受理的移送审查起诉案件中故意伤害致人轻伤案件(以下简称“轻伤害案件”)占到了绝大多数,因此如何处理好数量泉多的轻伤害案件,体现《刑法》总则中关于罪行相适应原则的要求,切实保证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合法权益,做到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就成为了我们思考的重点。笔者结合目前基层检察院公诉部门轻伤害案件处理情况,从与运用轻缓刑事政策有关的理论和实践层面进行了初步探讨,希望能够对司法实践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6.
李阳 《中国审判》2014,(12):90-91
近几年来,上访案件的增多,不仅耗费了大量的司法资源,同时在社会上造成了一定程度的负面影响。如何从根本上解决上访问题,减少上访案件,提高审判质量,树立法律权威和司法公信力,是当前司法工作和改革中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17.
按照刑事诉讼法规定,故意伤害(轻伤)案件属自诉案件,如此众多的轻伤害案件一律走公诉程序,有悖于刑诉法立法的初衷,其弊端主要表现如下:  相似文献   

18.
司法审计是司法会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不属于一般审计的范畴,是暂时不具备司法会计鉴定条件的案件,依据法律、法规,运用司法会计方法和技术,对受理案件的财务事实进行验证、审查,并作出书面意见的诉讼证明活动。司法审计只对案件中的部分专业性问题做出明确的回答,对不清楚的需要进一步补充调查取证的,提出司法审计意见,指出侦查方向。司法审计是一种审查证据的手段,是司法会计鉴定的“前沿战”。  相似文献   

19.
《关于适用普通程序审理“被告人认罪案件”的若干意见(试行)》的颁布和施行,使得对被告人认罪案件能够适用较普通程序更简化的程序审理。从各级人民法院适用该意见审理被告人认罪的重罪案件的现状来看,该意见中的一些条文还是存在诸多缺陷的。为进一步提高司法效率和节省司法资源,我国有必要在此基础上设立重罪简易程序,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规定的简易程序的补充。  相似文献   

20.
为更好地配置司法资源,提高诉讼效率,在保证司法公正的前提下,根据司法实践需要,2012年刑事诉讼法修正案将适用简易程序审判的案件范围修改为基层人民法院管辖的"认罪"案件,即可能判处有期徒刑以下刑罚、被告人承认自己所犯罪行的案件。其中,对可能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