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美德”是古希腊哲学家们经常讨论的一个主要话题之一。但是,对于什么是美德,不同的哲学家提出了自己不同的看法:智者的美德观——自然与习俗的分野;苏格拉底——“美德即知识”。  相似文献   

2.
西方古代德性训诫以神话故事为线索,以"天上的知识"为载体。后经智者"从天上拉回人间"之后,道德知识不再具备彼岸的绝对性。苏格拉底为了改变城邦道德沦丧的困境,努力将道德拉回到理性的世界,提出了著名的"知识即美德"的命题。道德的问题无法摆脱知识的问题,如此一来,又难以越过近代英国经验主义和大陆理性主义之间的探讨。英国经验主义哲学家及其继承者利用分析和描述的手段揭示道德原理,大陆理性主义和剑桥柏拉图主义的拥趸则利用演绎与推理的方式为道德正名。终归没有知识审查的德行是肤浅的,绝非仅仅是藉由情感体认、日常躬行和理性升华后"应然"的美德。自从了解到知识、理性的有限性,人就在不断寻求知识去接近"有知"世界的过程中体验存在,也是对至善的追求。  相似文献   

3.
苏格拉底(Socrates,公元前469-公元前399)是西方哲学史上最重要的人物之一。苏格拉底之后的哲学则重点关注伦理、道德、人性和神性方面。“德性即知识”这一命题是其德性论全部理论的概括。而对苏格拉底德性论的探讨历来都是理论界的重点和热点。中国哲学界对于苏格拉底的“德性”(arete,美德)和孔子的“仁”的比较更是百余年来中国哲学界长久的讨论热点。然而随着人们认知程度的深入和社会实践的演变,各种角度和立场的解读仍然层出不穷。  相似文献   

4.
通过问卷调查,首都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状况,从家庭方面而言,能够尊重父母、具有独立意识和自主能力,但亲子交流之间存在一定问题;从学校方面而言,具有爱国情感和民族精神,人生观、价值观积极向上,遵守规范、富有爱心,但学校教育依然存在忽视德育的弊端;从社会公德方面而言,保护公共卫生,遵守公共秩序,爱护公共财物,但在具体行为中依然缺乏小节意识和良好行为习惯。  相似文献   

5.
新加坡实行的行之有效而又极具特色的"德法兼施"道德教育模式对我国高校实施道德教育与法制教育相结合有一定的启示意义,我们要学习新加坡德育的成功经验,提高高校德育的实际效果。  相似文献   

6.
中华民族是有浓厚感恩美德底蕴的民族,由于主客观原因导致当代大学生感恩意识的缺失。大学生感恩意识缺失表现在诸多方面,而传统德育的缺陷、社会变迁的消极影响和大学生德性修养的缺失是大学生感恩意识缺失的深刻原因。重塑当代大学生的感恩意识,应该从德育的理念、目标、内容、体制、过程几个方面实现传统德育的现代转型。  相似文献   

7.
美国教育家内尔·诺丁斯是后现代女性主义课程学家的杰出代表,她所提出的关怀理论被世人所熟知。她在关怀理论中提出了重视生命差异,关注师生关系,强调德育中的情感因素,注重培养学生的关怀意识等重要教育思想。其核心部分一学校道德教育的四种方法为我国高校德育工作提供了有效的借鉴。本文基于女大学生的德育现状,结合诺丁斯关怀理论对女大学生德育的教育理念、师生关系、德育模式、情感教育、生活德育五个方面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8.
"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是中国教育的基本思想,通过分析高校网络德育在信息传递、教育方法、教育理念、教育环境四个方面的发展,以吸引力、感染力、引导力和针对性为诉求,提出在网络环境下,构建健康向上的校园网络德育文化环境,提升高校网络德育的实效。  相似文献   

9.
公安院校学生行为文化是指公安院校学生在校期间生活、学习等日常行为中所呈现的情感、态度、价值等,是其心理状态、日常情感、价值观念的动态表现,是养成生活习惯、提升学习效率、培育健全人格、造就合格警察的重要方面。公安院校学生良好行为文化养成途径主要有:深入践行核心价值观,营造良好环境氛围;提高自身知识水平,增强自主择业意识;转变传统管理模式,培育合格公安英才;提升教学质量水平,打造师生共建模式。  相似文献   

10.
道德哲学是苏格拉底哲学的核心,苏格拉底实现哲学转向的原因,与其所处的社会历史背景是分不开的,苏格拉底道德哲学的内涵是"认识你自己"和"德性即知识"两个哲学命题,他认为对自己的认识就是对"善"的认识,对德性的认识.我们研究苏格拉底不应该仅仅从认知的角度去理解,更应该注意到他的研究方法与道德哲学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江泽民同志指出:“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经济已见端倪”,“初见端倪的知识经济预示着人类的经济社会生活将发生新的巨大变化”。这种“新的巨大变化”,必将冲击着我国的整个高等教育。德育作为高校教育的首要组成部分,无疑也要受到知识经济大潮的影响,我们高校德育工作者,有责任去研究面向知识经济时代的高校德育。这里,笔者仅就知识经济给高校德育带来的新机遇、遇到的新挑战以及我们如何探索创新高校德育之路,略谈点粗浅的看法,以期抛砖引玉。一、知识经济区于高枝花育工作新的发展机遇知识经济是“以知识为基础的经…  相似文献   

12.
现实的德育过程中,过多地强调道德知识的灌输,忽略了这些道德知识与受教育者现实生活的关系,导致出现当代道德教育实效性较差的问题。为解决这一问题,我们需要在德育过程中让受教育者体会到德育内容对他们的主体意义。在德育过程中,对受教育者进行情感教育和信仰教育,可以增强受教育者处理道德问题的智慧和能力。  相似文献   

13.
社会实践作为一个重要的哲学范畴是始终与道德、个体发展联系在一起的。社会实践从规范和美德两方面,通过主体的感知、体验、同情、行为合时宜中发挥作用,是社会实践德育功能发挥的一般逻辑,亦成为其德育功能的现实体现。如何把握合理的限度来发挥社会实践的德育功能,是关乎社会实践德育功能的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14.
当前社会史研究已成为历史学发展的主要趋势。适时的在高校开展社会史教学,对于提高高校历史学专业学生素质与能力,具有重要作用。在高校开展社会史的教学,应主要从专门开设"中国社会史"课程、在常规历史学教学中渗透社会史知识以及通过论文指导培养学生社会史意识三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5.
本文探讨大学中文专业基础课"中国当代文学"教学中的精神追求与方法特征。文章强调挖掘中国当代文学发展历程所蕴涵着的丰富精神内涵、突出它与源远流长的世界文学和中国古代文学之间的深度关联,并阐述了教学过程中的"问题意识"和情感体验在文学教育中的重要性,反对平面化单一性的知识介绍。  相似文献   

16.
德育范畴与智育和美育范畴既相互交叉又相互区别.德育主要解决"信"与"不信"和"行"与"不行"的矛盾,智育主要解决"知"与"不知"的矛盾.高校德育工作存在着以智育模式解决德育问题的弊端,重道德认知,忽视道德实践.德育主要作用于人的意识、理性层面,着眼于调整和规范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美育主要作用于人的感性、情感层面,着眼于保持个体自身的精神平衡、和谐与健康.高校德育中存在着把德育范畴界定得过宽、视美育为德育的一部分和把美育范畴界定得过宽、视德育为美育的一部分两种偏向.应明确德育与智育、美育的区别,确定阶级价值、"信"与"行"为德育的基本范畴,以利加强和改善高校的德育工作.  相似文献   

17.
实现高校德育工作方法创新是高校德育工作者面临的新的课题。高校德育方法上存在重形式主义轻实效评价、重理论灌输轻社会实践等问题,要从改革德育教学方法、行为评价、典型示范、社会实践、师表垂范、网络德育、自我教育、学校家庭社会德育网络等方面寻求高校德育方法创新途径。  相似文献   

18.
浅谈公安高校德育应强化的八个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新的历史时期 ,公安高校德育工作机遇与挑战共存 ,加强和改进公安高校德育工作应强化阵地意识、素质意识、学生主体意识、以人为本意识、教学与公安实战结合的实践意识、为人师表全员育人意识、校园文化载体意识和创新德育意识。  相似文献   

19.
主题团日活动这一高校德育重要阵地在新形势下逐渐显现它的不足之处。我们将此工作以情感为核心创新思路,着眼点从单纯的"以理服人"转移到与"以情感人"并重上来,在构建情感认同、增强主体体验性和激发主动参与性三个方面进行积极探索,使这一阵地重新焕发生机。  相似文献   

20.
由德育思想的演变,凸显德育教育的重要性。以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科学发展观和"十七大"提出的"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浅出地分析高校德育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并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