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清明节     
清明祭扫坟茔是和丧葬礼俗有关的节俗。据载,古代"墓而不坟",就是说只打墓坑,不筑坟丘,所以祭扫就不见于载籍。后来墓而且坟,祭扫之俗便有了依托。秦汉时代,墓祭已成为不可或缺的礼俗活动。《汉书.严延年传》载,严氏即使离京千里也要在清明"还归东海扫墓地"。就中国人祖先崇拜和亲族意识的发达、强固来看,严延年的举动是合情合理的。因此后世把上古没有纳入规范的墓祭也归入五礼之中:"士庶  相似文献   

2.
正祭祀在心不在形。今年清明祭扫正值疫情防控、复工复产关键期,各地殡葬服务机构通过提前预约、错峰限流,有序开放现场祭扫;同时利用互联网等信息化手段提供线上、非接触形式的祭拜服务,推出了"云祭扫""代祭扫""时空信箱""献花丝带寄思念"等各种形式。仅仅清明三天,各地累计举办公益性集体代祭服务1.5万余场,完成个人代祭服务41.9万余宗,网络祭扫平台服务祭扫群众2631万余人次。网络祭祀,打破了时间和地域的限制,致敬英烈,缅怀逝者,也暗合了对逝者的怀念也是无时无地不在的。  相似文献   

3.
又见一年春草绿,梨花风起正清明。在疫情防控的关键时期,江苏省镇江市大力倡导家庭悼念、云祭扫、委托代祭扫、预约祭扫等绿色祭扫方式……这个清明,镇江市民祭扫方式虽有改变,但有着一样的缅怀深情。免费"代祭扫",这种做法有温度。"疫情关不住思念,距离隔不断亲情。清明节就要到了,我们受您家人委托,来看望您……。"3月23日上午,镇江栗子山公墓礼仪师将三束菊花放在一块墓碑前,并清扫墓地、鞠躬致意,代替不能入园的逝者亲属向逝者表达哀思。而在千里之外,逝者的弟弟王先生很快就收到了镇江市栗子山公墓现场录制的视频。  相似文献   

4.
正近年来,甘肃紧贴省情实际,坚持殡、葬、祭"三位一体",积极推动节地生态安葬与绿色殡葬、人文殡葬、惠民殡葬相结合;特别是坚持以清明祭扫为契机,着力强化"五个保障",不断提升殡葬管理服务水平,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一、强化组织保障每年清明前夕,及早部署成立由主要负责人为组长的祭扫工作领导小组,在业务处室设立专门办公室,制  相似文献   

5.
正为切实做好清明祭扫安全服务保障工作,浙江省杭州市以人民满意为第一目标,将自外向内的"倒逼式改革"转变为由内而外的"自发式革新",借助数字化举措推进移风易俗,撬动清明祭扫智治变革,奋力展现"数智之城"的窗口担当。深耕细作,弘扬预约祭扫"新风尚"。继2020年高峰日首次实行预约祭扫后,杭州市以"便捷、高效、  相似文献   

6.
诗意清明     
翟杰 《前进》2015,(4):64
四月清明,桃红柳绿,草木萌动,四野既清也明。清明是我国民间的传统节日,也是二十四节气中唯一演变为节日的节气。清明节,人们一面凄凄切切怀念往事故人,一面从从容容享受明媚春光。可以说,这是一个人情味和文化味兼具的节日。古往今来,众多文人墨客以清明为题,留下了无数寄托哀思的诗句。白居易的《寒食野望吟》堪称唐代清明墓祭的经典:"乌啼鹊噪昏乔木,清明寒食谁家  相似文献   

7.
正近年来,上海市民政局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坚持"民政为民、民政爱民"工作理念,认真落实民政部和市委市政府关于做好清明祭扫工作的有关要求,实现了清明祭扫的安全、文明、和谐、有序。一、高度重视,切实加强组织领导领导高度重视。自清明节被纳入国家法定假日以来,每年清明节前,分管民政的副市长都要召开专题会议,听取祭扫服务保障准备情况汇报,提出工作要求。  相似文献   

8.
正做好清明期间安全祭扫工作,事关全省疫情防控大局,事关社会发展稳定,事关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安全。浙江省民政系统在聚焦精准施策、闭环管控,全力以赴做好清明期间疫情防控和群众祭扫服务管理工作,主要发挥了"三个优势",做好三方面工作。充分发挥浙江"三个地"(中国革命红船起航地、改革开放先行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重要萌发地)的政治优势,全力做好统筹谋划的工作。省委、省政府对做好清明期间疫情防控和安全祭扫工作高度重视,厅党组及早谋划、专题研究,明确了"差异化防控、精准化施策"要求。  相似文献   

9.
<正>导语年年清明,今又清明。2014年,是清明节纳入共和国法定假日的第七年,2014年,是贯彻落实中办、国办《关于党员干部带头推动殡葬改革的意见》精神的首个清明节。这一年,举国上下在贯彻两办《意见》新形势下,践行着文明低碳祭扫的理念,树立着文明清新的风尚。清明祭扫是人们缅怀先人和传递亲情的重要方式。"洒洒沾巾雨,披披侧帽风。花燃山色里,柳卧水声中。"宋代诗人范成大对清明节途中所见景象的  相似文献   

10.
正"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在这一特别的日子,牵挂与惦念也愈加强烈。在缅怀先人、寄托哀思的同时,更传递着的是责任,是教育,是精神。今年清明节是疫情防控常态化下的第一个清明节。2020年因疫情原因清明节未能现场祭扫的群众、今年春节就地过节未能返乡的群众,还有借祭祖扫墓踏青的群众,会形成返乡流、祭扫流、踏青流叠加。如何做好群众祭扫安全管理和服务保障工作,对民政部门和殡葬服务机构是重大考验。  相似文献   

11.
正做好疫情防控形势下的祭扫服务保障工作,是对政府部门治理能力的重大考验,是对基层殡葬单位服务保障能力的过关检验。面对社会各界的不同声音和顾虑疑虑,北京市市长陈吉宁主持召开市政府专题会,研究疫情防控形势下清明祭扫服务保障工作。在科学研判,清明节期间全市疫情防控形势的基础上,综合分析清明祭扫服务保障面临的问题及风险,统筹考虑政府部门的风险处置和应急保障能力,市委市政府决定迎难而上,统筹兼顾疫情防控和祭扫服务保障工作。  相似文献   

12.
《精神文明导刊》2022,(6):32-32
清明节期间,长沙市按照市委、市政府“奋战清明节、打赢歼灭战”的总体部署,统筹抓好疫情防控和清明祭扫,坚持精准指导、立体宣传、创新服务,积极倡导市民健康祭扫、安全祭扫、文明祭扫、绿色祭扫,有力营造文明、健康、绿色的节日氛围,助力筑牢疫情防控防线。  相似文献   

13.
"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清明节,是中华民族礼敬祖先、慎终追远的一种文化传统节日。清明节凝聚着民族精神,传承了中华文明的祭祀文化,抒发人们尊祖敬宗、继志述事的道德情怀,历来是人们郊游踏青、扫墓祭祖的重要节令。但2020年的清明节,恰逢新冠肺炎疫情发生期。多地民政部门发布通告,疫情期间暂停清明祭扫活动,同时为满足广大市民祭奠逝者、感恩先人的愿望,开通网上祭扫通道。市民可通过线上献花、祈福等方式,为亲人送上"云端的思念"。  相似文献   

14.
工作传真     
正北京市顺义区殡仪馆清明祭扫平稳有序顺义区殡仪馆紧紧围绕"做好疫情防控文明有序祭扫"的主题,采取多项有力措施,保障疫情防控期间群众安全祭扫。一是通过开通平台网络预约、电话预约等方式限制人流、车流,确保群众分时段错峰祭扫。二是制定《顺义区殡仪馆清明节工作方案》,组织群众有序祭扫。遇到祭扫群众集中时,采取分时、分批、限流等方式,要求每份骨灰只允许三名家属进入祭先堂祭拜,其余家属排队等候,防止群众大量聚集。三是按时对公共区域、设备设施进行消毒,扎实做好安全工作。四是免费为群众提供纸巾、消毒洗手液,确保清明节期间祭扫活动平安有序进行。(吴东来周晋红)  相似文献   

15.
要闻     
<正>重要会议民政部召开全国清明节工作视频会议3月10日,民政部召开全国清明节工作视频会议,窦玉沛副部长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窦玉沛指出,今年清明节是贯彻落实两办《意见》精神的首个清明节,各地要坚持"文明低碳祭扫"主题,有力应对清明节集中祭扫带来的问题,确保清明祭扫安全文明有序。窦玉沛强调,要将加强清明节殡葬服务与开展行风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坚决纠正殡葬领域的不正之风。  相似文献   

16.
今年是清明节被确定为全国法定假日的第6年。弘扬清明“传递亲情、传承文化”的丰富内涵,张扬清明祭祀的精神正能量,成为今年清明祭扫活动的主旋律。  相似文献   

17.
正新时代当有新风尚。今年是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做好清明节文明祭扫工作,提升殡葬管理服务水平,意义重大、责任重大。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伴随着一丝杏花雨,一缕梨花风,今年的清明时节,再一次如约而至。关于"清明"两字的来历,《岁时百问》说:"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在我国的传统文化中,清明承继着太多内涵,既是踏春赏青的节气,亦包含追思先辈、祭祖扫墓的核心内容。祭奠先祖,英魂归乡,公祭先烈……全国各地形式各异的纪念活动表明,清明不仅是一个节气、一  相似文献   

18.
十九世纪中期,广东省新会区的中国移民来到砂拉越泗里街开垦,同时也把优良的中华文化习俗带来,其中包括广府丧葬礼俗。在泗里街经过逾百年实践的广府丧葬礼俗可分成四个阶段,即治丧礼俗、安葬礼俗、服丧礼俗与"后丧葬"礼俗,环环相扣,隆重繁琐,同时体现了儒家的孝道观,注重"生孝死祭"。泗里街广府丧葬礼俗在很大程度上延续传统的做法,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丧仪产生了变化,以适应时代的需求和人们情感上的需要。促成泗里街广府丧仪改变的因素是当地人力及物资的匮乏、文化交融的影响与人们存有追求实用利便的心理,说明离开原乡的习俗,其变化跟环境条件与族群的思想观念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9.
正又是一年清明时,如果说踏春是春天蓬勃的生机与灵动,祭扫则充满了肃穆—追忆先贤先祖的优秀品质、缅怀革命英烈的高风亮节,感叹"青山绿水留浩气,苍松翠柏慰英灵"、感怀"春韵入园香,慈严却远航"。清明时四月天,各种祭奠活动、宣传教育纷纷开展。"思时之敬"并不只是表达哀思,更是不忘先辈、不忘历史、不忘家风。清明祭英烈线上宣传与线下活动相结合  相似文献   

20.
《人民公安》2012,(7):7
清明节前,不少网站开始有人招揽代客祭扫的生意。买花、烧香、鞠躬、磕头甚至哭丧,只要你付钱,就会满足要求,随后有照片和视频为证。对于许多远离家乡的人们而言,清明是否回家扫墓,不是一个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